分享

牙齿颜色“剖析”——最全面的五维度牙齿颜色理论!

 一瓢饮斋 2016-06-22

 

引言:牙科比色一直是困扰美容修复的难题,意大利Dr. Vanini和Prof. Mangani两位大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丰富的观察研究实践构建了牙齿颜色五维度理论来指导美容牙科牙齿颜色的确定。


  受到如何正确决定牙齿颜色的困扰,牙科从业人员对于美容牙科的认识是肤浅的、商业化的。1931年,Clark提出,“我们根本不能解决牙齿颜色问题”,1979年, Lemire 断言“牙齿颜色的选择和确定是上个世纪牙科医生心头的痛”。几年后这些话的含义被Preton归纳为“多年来按照传统比色程序确定修复体颜色的方法被证明是失败的,不令人满意的”。Miller也试图找出确定牙齿颜色的方法,“传统的牙科比色方法是基于色相的,每一种颜色被描述成一个字母或一个数字亦或是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图1、Munsell三维颜色理论(色相、饱和度、明度)

       

   1898年,美国艺术家Munsel构建了三维度色彩理论(图1),牙科领域讨论并沿用这套理论(色相、饱和度、明度)已经长达一个多世纪。1982年,Muia 为这套理论增加了一个维度(个性化),把牙科色彩理论从三维度拓展到四维度。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临床医生一直延用Vita比色板来确定牙齿颜色。如此一来,牙齿颜色的确定只关注到色相和饱和度(例如A2,B2,C1),而没有考虑明度方面。导致修复体色彩非常单调。没有明度,修复体不够生动也没有立体感。一些研究人员也尝试用刚刚商业化的比色计来测量牙色,然而取得的效果也是令人失望的。事实上,这些昂贵的设备很难准确分析色相和饱和度,并且得出的许多数据和结论也是有争议的。即使能够得出正确的颜色结论,也只是色相和饱和度这方面的数据。而这两项数据,临床医生凭借经验就可以很轻松确定,根本用不到这种设备。因此这种设备和方法在实践中很难得以推广。

   当仔细研究天然牙齿颜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除了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以外,呈现牙齿颜色还有其他因素。只考虑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因素意味着完全忽视了牙齿外在和内在的其他特征。完全再现和诠释牙齿颜色必须要找到一种简单、灵活的技术手段以达到最终的美学效果。因此,牙科比色必须要充分综合天然牙齿颜色的各种因素,而不是简单的根据三维度理论确定为简单的A或B.

图2、精确的牙科照片能够记录许多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节;

    

图3、利用偏光滤镜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白色强化效果;


图4、天然牙齿颜色的五个维度。                            

   利用偏光滤镜消除反射光,可以很容易地发现颜色指引表(Vanini发明专利)中所呈现的牙齿白色强化特征。显而易见,传统的三维度确定牙色的理论存在着不足(图2,图3)。而如图4所示的五维度理论主要关注牙齿颜色的五个方面:

   ◆ 色度(色相和饱和度)

   ◆ 明度(亮度)

   ◆ 白色加强

   ◆ 乳光

   ◆ 个性化特征

   应用颜色指示表能够便捷地记录和沟通牙齿的颜色特征,在颜色指示表中能够展现牙齿颜色的参数都被定义并记录下来。在这张图表里,所有需要再现和重建的牙齿颜色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被记录,首先是牙本质所决定的牙齿色度,接着是由牙釉质决定的明度和乳光等其他方面。

颜色指示表


  Yamamoto利用分光光度计对天然牙齿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A和B色系是重要的色调。而基于统计结果表明A色系是最接近天然牙齿的平均色调(图5)。在这些色系中,A色系是波长从橙色到红色的区域,B色系是黄色到绿色的区域。(Touati etal发现,80%的牙齿色相在A色系)。A、B降低明度就是C和 D。因此不再考虑和关注C和D色系。

图5、在合适的光源下可以使用比色板来确定牙齿的色相


  明度:为了对牙釉质明度进行概括性的描述,Vanini开发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这套系统理论将牙釉质分成三种明度,高明度、中明度和低明度,分别对应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牙釉质(图6至图11)。这三种牙釉质代表着密度、般透明性、反射率的不同。


图6、青少年上颌中切牙照片


图7、借助偏光滤镜,可以清晰看到青少年牙齿是高明度的


图8、常规光线下成年人的前牙


图9、在偏光滤镜下,成年人的牙齿是中明度的



图10、老年人上颌中切牙


图11、偏光滤镜照片显示老年人的牙齿呈现出低明度

(三)白色强化:

   我们很容易发现通常天然牙釉质呈现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点(有时是不规则的)。这些白色斑纹分部在牙釉质的不同区域。根据Vanini的理论,这些白色的染色斑纹能够通过一套方案来完全模仿。再现这些白色强化特征非常重要,特别是儿童或成年人高明度牙釉质病例。这些白色强化特征按照其展现的形状和色彩特性分为以下四类:

  1:白色染色

图12、第一类白色强化:在牙釉质里的一个或多个类似于白色污斑


  2:云朵状

  

图13、第二类白色强化:分布在牙釉质不同部位呈小云朵状


  3、雪花状

图14、第三类白色强化:呈现出小雪花或白点状在牙釉质内均匀分布


  4、水平条纹

图15、第四类白色强化:水平条带状分布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颜色指示表的记录清晰地看到和辨别不同的形状和特征。

  

【乳光】

   天然牙釉质具有的半透明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乳光特性。对于射入牙釉质的光线,天然牙釉质能够增强波长较短的光线,产生切端灰蓝色的光晕。

   借助偏光滤镜照片和对牙齿进行的细致观察,Vanini将切端的乳光归纳为以下几种:

  1、乳突状

图16、第一类乳光:光晕随着切缘变化强化了生长叶乳突,成为乳突状


  2、分裂乳突状

图17、第二类乳光:中央生长叶乳突大并且被垂直的沟分割,成为分裂乳突状

  

  3、梳齿状

图18、第三类乳光:许多垂直的细沟槽组成梳齿状光晕


  4、窗口状

图19、第四类乳光:在牙本质和切缘之间的光晕形成窗口状特征


  5、斑状  

图20、第五类乳光:由切缘发展到牙齿中三分之一的三角形琥珀色光晕形成斑状特征

  在牙齿切端,肉眼只能分辨出灰、蓝、白和琥珀色的光晕。儿童经常呈现出蓝色乳光,成年人以灰色居多,而老年人常呈现出琥珀色。在颜色指示表找出对应的乳光特征,记录并在修复中加以复原。


【个性化特征】

   五维度理论的最后一个维度就是个性化特征,这也是颜色指示表中所列的最后一个。Vanini 把它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

1、乳突状

图21:第一类个性化特征: 牙齿内部一薄层白色覆盖切端生长叶,提高了牙齿的明度,称之为乳突状。

   乳突状特征增加了切断区域内在的明度。通过在切端的牙本质和牙釉质之间堆塑很少的白色乳光树脂(意大利美塑公司出品)来呈现这一特征。一般年轻人的牙齿常会呈现这种特征。对于从牙齿中三分之一开始延续到切三分之一的乳突特征,应用强烈白色漫射光效果的高明度牙釉质树脂可以局部降低乳突后部的明度。


2、条带状

图22:第二类个性化特征:唇侧牙齿内部轻微的白色强化带,水平状垂直于邻接面。

   条带状特征是在牙本质和牙釉质间形成的米白色水平带状。为了再现这种效果,同样需要运用个性OW来恢复。


3、边沿状

图23:第三类个性化特征:沿切缘延展的白线。

   边沿状特征是切缘上白色的边界,可以通过在切缘部位舌侧和唇侧牙釉质之间用很薄的一层个性化乳光树脂(ow)来实现,同时应用白色强化树脂(iw 意大利美塑公司出品)效果能够取得更加强烈的效果。


4、斑状  

图24:第四类个性化特征:一个或多个琥珀色或棕色的斑状。与斑状乳光特征的明显区别在分布形状。


5、裂痕

图25:第五类个性化特征:牙釉质内部白色或棕色的裂纹。

   对于斑状和裂痕的个性化特征,可以在牙釉质树脂内部用棕色或其他颜色深色树脂来展现。


   所有与牙齿颜色有关的信息都要记录并记录在颜色指示图表上,临床医生通过对颜色指示表所载数据的研判作为临床操作的重要指引。有颜色指示表的辅助,修复体的颜色信息更加准确,使得临床修复程序更加简洁,大大减少出错的概率。(图26)

图26:颜色指示表。这个系统把牙齿颜色标记为白色强化、乳光和个性化特征。

  颜色指示表可以为重建牙齿天然颜色提供指引。医生必须在修复开始前就做好记录和登记(比如窝洞预备、拔牙等),然后再每一个分层修复程序中参照应用。

   颜色指示表是牙齿脱水前编制的描绘牙齿多维度颜色组成的蓝图。虽然牙齿脱水后不能完全观察到原始的颜色信息,但是通过颜色指示表的帮助修复体能够完全再现牙齿的每一个颜色细节。

   多年以来,临床医生一直努力来定义颜色,但是由于对天然牙齿的颜色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错误不断,修复结果不可预测等。临床医生应该先在自己脑海中构建修复体的结构和颜色特征,然后再在患者口中实现。

   编制完成颜色指示表后(图27,图28),临床医生必须要具备成熟的可重复实施的修复技术。例如能够重新塑造光-颜色-材料之间的关系以使修复体具有与天然牙齿相类似的特征。(图29,图30)。之前的修复技术几乎不能正确诠释天然牙齿的解剖分层,不能综合考虑光线和修复体材料的关系。这些技术往往是基于操作者的直觉、艺术感和个人经验。这些技术没有关于厚度的参考标准,也没有应用材料数量的基本原理。简单的说,这些技术没有理论基础,修复过程控制既不能完善计划而且也不能形成规范以重复执行。

图27:10岁男孩前牙折裂术前照片


图28:颜色指示表


图29:在偏光滤镜下的术后照,显示出自然的光线散射和明度。


图30:术后照片呈现出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修复体与邻牙相比具有相似的个性化特征。

   为了取得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临床医生应该有一套参考标准。迄今为止,只有Vanini在1995年提出的解剖分层技术是基于牙齿解剖结构和牙体组织厚度的。这套技术严格按照牙釉质和牙本质厚度和位置再现天然牙齿的形态和颜色。重要的是在牙本质和牙釉质之间应用了蛋白层,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内部光线的散射而且能更好地控制修复体的明度。对于大面积缺损的修复,Vanini推荐使用硅橡胶导板以保证修复体的大小和轮廓。


【结论】

     临床医生按照规程应用颜色指示表能够更好的理解牙齿色彩的组成,从五个维度去描绘修复体的色彩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白色强化、乳光、个性特征等信息,颜色指示表为医生和技师提供了记录信息和沟通的有效方法。


【后记】

   本文的理论主要基于Vanini医生于2001年发表的文章Determ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color using the five color dimensions of teeth。随着Dr. Vanini对颜色理论的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以及与其配套的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

   Dr. Vanini牙齿颜色五纬度分别对应于意大利美塑树脂的5个系列产品。

   其中,色度(色相和饱和度)可以通过美塑牙本质树脂(UD)实现。9种不同的牙本质颜色,简单的颜色配置(包括专门为漂白牙准备的UD0和UD0.5)可以满足临床各种牙齿色度需求。而其牙本质树脂的荧光特性使修复体更加生动、自然。

   明度是通过美塑通用牙釉质树脂(UE)来实现的。美塑牙釉质树脂是市场上第一个通用牙釉质系统,它根据明度、半透明性的不同分为三个不同的型号。UE1低明度,适于用老年人的牙齿。UE2中明度,适用于成年人的牙齿。UE3高明度,适用于儿童或者漂白后的牙齿。美塑牙釉质树脂以其与天然牙釉质相同的折光率(1.62)完美解决了修复体“玻璃效应”的问题,使修复边界得以“隐形”。


  乳光效果可以通过美塑乳光树脂再现。天然蓝色乳光(OBN)主要用于生长叶之间,实现天然牙齿的乳光效果。琥珀色乳光(OA)主要用在老年人牙齿和牙齿的切缘。


【白色强化特征可以通过美塑白色强化树脂实现】

   个性化特征可以通过乳光、白色强化及美塑染色树脂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