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SD2016 聚焦 | 张建中:特应性皮炎的诊与治

 王云飞oukzicfv 2016-06-2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建中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AD的诊断目前国内外有近10个标准,如Hanifin&Rajka标准、Williams标准、千禧年标准等,这些标准各有千秋。为了使我国AD诊断更加规范化,我们进行了一项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基于对2662名慢性对称性湿疹/ AD临床特征研究,我们提出了成人与青少年AD诊断的“中国标准”: 病程>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血清总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2 级或2级以上阳性)。AD的诊断:第一条加第2、3条中的1条或1条以上即可诊断。


“中国标准”的评价

“ 中国标准” 简便易行, 方便临床应用, 可将A D 的诊断率提高约2 6 % 。为了临床医生方便记忆, 我们还归纳出A D 诊断的“ 1 2 3 步骤” ( 一看二问三化验) 和“ 2 , 2,6”规则(两个以上器官受累, 家族中两个以上人患病,病程超过6个月)。


AD病的中国指南介绍

关于AD的治疗,提倡按照中国最新的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进行, AD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 消除诱发和/ 或加重因素, 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可使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 患者可享受正常生活。


我国指南推荐:(1)患者教育是AD治疗中最重要的第一步,良好的患者教育可明显提高疗效,包括“衣、食、住、行、洗”等生活各方面;(2)基础治疗方面,指南提倡适宜水温(32~40℃)沐浴以及外用润肤剂,尤其是沐浴后立即使用润肤剂;(3)外用药物治疗仍以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作为AD的一线治疗,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对于面颈部和褶皱部位皮炎以及AD维持治疗也有较好疗效;(4)系统治疗方面,抗组胺药和抗炎症介质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瘙痒和睡眠,病情特别严重或有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可短期给予系统抗感染药物,病情严重且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


AD治疗是长期过程,病情缓解后需要必要的维持治疗,推荐每周2~3次外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