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谜案(连载)

 wodedoc910 2016-06-23

 代序――取其事体情理

关于红楼梦朝代年纪,作者在开篇明确提示:“我师何太痴也!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如何取其事体情理?红楼大梦究竟发生在何时何地?作者自谓新奇别致,说明事体情理就隐藏在行文之中。

从朝代年纪方面探究。开篇便有“女娲炼石补天”上古传说。作者写这一篇神话故事有何用?当然是让看官“取其事体情理”。封建帝王皆自视为天,天下百姓皆为臣民。所谓女娲炼石补天,女娲对应老皇帝,补天石对应继位新君。如此结合历史来看这一篇故事,可将真故事的背景定位在康雍交替时期。康熙传位之谜作为清宫疑案载入史册。雍正夺嫡继位,与文中所谓巨石幻作通灵宝玉遥相呼应。恰巧雍正在位十三年,书中有“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隐述雍正暴卒。如此亦可将真故事的背景定位在雍乾交替时期。正所谓“此书主写末世”。看来此书真故事时代背景多在康雍乾交替时期。

“通灵宝玉”作为红楼大梦中灵魂之物,在“主写末世”的红楼故事中,明显有对应传国玉玺之笔。红楼梦中通灵宝玉,正面:“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传国玉玺即“和氏璧”,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正面可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再按作者“看书看背面方是会看”的提示,来看通灵宝玉背面:“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通灵宝玉如何具有上述三大功能?取其事体情理:一除邪祟,相对于康熙传位之谜而言,此传国玉玺当然可以以正视听。二疗冤疾,对应胤礽两次被废黜太子有冤情,亦对应“弘皙逆案”有不白之冤。三知祸福,对应拥有此宝物,可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成为一代帝王。然此物亦成为雍正被刺以及作者弘皙诈死归隐“大荒山”的祸端。

所谓孤证不立,再看“元妃省亲”所透信息。作者批注:“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清史上有康熙南巡,有乾隆下江南,这个南巡是说谁?作者借凤姐与赵嬷嬷之口道出详情:凤姐:“若果如此,我可也见过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凤姐明确表述早生二三十年就可赶上,若将“太祖皇帝仿舜巡”进行定位,此处真故事时代背景即可确定无疑。)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还水似的!说起来……”(赵嬷嬷当年记事了,说明最早不过四五十年前的事。)凤姐道:“我们王家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明确凤姐爷爷接驾一次,但还是不可下定论。)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循序渐进,终于见到时空坐标了。)

清史明确记载圣祖康熙六次南巡,四次驻跸江南曹家。作者如此巧妙之笔,足可将二人谈话处真故事背景定位在雍正末期和乾隆初期。再结合作者提示“此书主写末世”,即可将真故事进一步定位在雍乾交替之期。

从真故事方面探究。作者明言不干涉时世,却将真情藏于脂粉文字背面,若解红楼迷宫,必得理解“取其事体情理”这一解读要领。曾有网友看过“雍正暴卒之谜”后,对鸿门宴上刺客给雍正使用夹棍这一解读提出质疑,认为若是把雍正双手夹坏了,还怎么写传位密诏呀!这位朋友看书很细致,问题也很准。刺客劫持雍正先不杀,目的就是让他重新写传位密诏,若是把双手给弄残废了,就没法再写密诏了。

其实,作为看官,此处不应只在“刑具”上打圈子,只要看出是“刑具”就可以了。这并非笔者为自己打圆场。看官可以换位思考,站在作者角度,隐述在鸿门宴上给人用刑的内容,只能是借助于碗筷、酒杯、饭菜等可以拿到桌面上来的东西。除此之外,还能用什么来表述呢?总不能再变幻一个场面,编出一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瞎话来吧!况且鸿门宴上主角儿是一位“庄稼姥儿”,她也不懂剑。因此说,作者巧借宴席上的十个“套杯”,并辅以可作谐音夹的“茄子”,来表述给所谓刘姥姥用刑。看官能看出给刘姥姥用刑,作者就达到目的了。至于用的什么刑具,刺客怎么逼迫雍正,也只能是“取其事体情理”。

触类旁通,再说说作者借“晴雯病补雀金裘”影射康熙劳累过度病情加重。康熙偶患风寒在畅春园养病,若胤禛居心叵测谎报军情,假借边境问题让老皇帝着急受累,就能加速康熙归天步伐。作者巧借“哦啰嘶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雀金裘后襟子上破个洞,影射与俄罗斯两国边界出了问题。声称“哪里又找哦啰嘶国的裁缝去”,非得病中康熙(晴雯)来补。结果补了一夜,直到凌晨四点才补完。晴雯“嗳哟了一声,便身不由主倒下”。对此解读,关键在胤禛想方设法让病中康熙劳心费神,使得老皇帝加重病情。倘若有看官较真儿考证,去查阅清史来对证,看康熙末年十一月畅春园养病期间,是否有与俄罗斯国发生边境冲突方面记载,若查到记载,则承认解读得有理;若没有记载,则判定解读牵强附会。如此便将红楼迷宫看得过死了,没能理解作者“取其事体情理”的真谛。

作者虽然直言将“亲历”著书,但有些案件并未身临其境,只能是“亲闻”。就拿康熙之死与雍正暴卒两大清宫疑案来讲,作者并没在案发现场,一些情节只能是听人描述。有些情节作者为了避讳文字狱,不得不编出一套假故事来隐笔记述。再加上前清历史被修得体无完肤,许多历史都被继位新君有针对性删除。因此,今笔者解读红楼真故事,有些内容自然可以从清史中找到对应之笔,也必然有些结论无法找到史笔可为佐证。也正是这些被泯灭历史之笔,才必须从“满纸荒唐言”中“取其事体情理”,将红墙内那段鲜为人知的密情大白天下。

红楼梦,梦红楼,何处是红楼?

补天石,石补天,如何去补天?

堪称红楼者,唯有皇宫;

有缘补天者,方为天子。

红楼梦,取其事体情理即是皇帝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