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头爸爸围裙妈妈,谁对大头儿子的影响更大?丨壹读精选

 汉青的马甲 2016-06-23

图片来自网络

选自社会学了没(微信号:socialor)

本文已取得授权

文丨滕瑛

母性之爱与父性之爱大比拼:孰轻孰重?

在我国曾做过关于父母亲在子女心目中地位的调查,结果11%的孩子认为父亲是最值得信赖的人,而89%的孩子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是母亲。这项调查显示,在国内母亲在大部分幼儿心目中占主要地位,同时也反映出父亲在子女教育中付出的不足。

那母性之爱与父性之爱究竟有何不同,又孰轻孰重呢?下面笔者就此来跟大家聊聊现阶段的一些研究和看法。

母性之爱:向内求安抚与整合

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儿、少儿阶段影响巨大。自婴儿出生后,与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与母亲的感情也最深,受母亲的影响也最大。而且,女性感情更加细腻,观察子女的行为也更加细致,因而母亲比父亲更加了解子女的各项生理和心理需要。因此,母性之爱对于孩子影响巨大,尤其是在早年。

母性之爱能够给人以安全感和整合感。早年时期能够得到母亲无条件的爱和稳定的反馈很重要,它会使孩子对他人和世界有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和稳定感。长大之后,这些孩子获得足够母性之爱的孩子,他们的自我会更加整合,会更加情绪稳定且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容易跟人建立良好的、亲近的关系,也更加敢于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从相反的方面看,按照的安斯沃斯的依恋理论,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无法给予孩子稳定的反馈,只能给予孩子有条件的爱,孩子可能会形成矛盾型依恋,他会没有安全感和稳定的情绪,时常陷入怀疑、愤怒和委屈的情绪泥潭中,想要与人亲近,却在别人亲近自己的时候把别人推开。

而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没玩够,不愿意照顾和爱孩子,孩子可能还形成回避型的依恋关系,他会在表面上很冷漠疏离,会有许多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但基本上属于无效探索。因为他在探索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并不能集中于任务上,会幻想自己做的很好或者不好的时候别人会怎么评价,很害怕做的不好会被批评,这也许是为什么许多学生看似很努力却出不了成绩的原因之一。

 中国现阶段对于母性之爱缺失的探讨,最多的是关于母亲焦虑。现在社会大部分人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外在成就,且现在的婚姻不稳定,离婚率高。这些因素使母亲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期望孩子出人头地,孩子有一点落后了就很焦急,让孩子去参加各种补习班。同时,特别希望能够控制孩子,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焦虑的母亲教养出来的孩子,很容易没有安全感,也很在意别人的评价而非去享受做一件事情的过程。同时,也很可能对自己没有连续的、整合的认识,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觉得自己时好时坏。

父性之爱:向外求适应与影响

如果说母性之爱更多的是给予一个人向内的安全感与教养等,那么父性之爱更多的则是给予孩子向往探索世界的方向与规则等。而且,父亲的作用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日趋重要。

父性之爱可以给予我们方向感和规则。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到:“母爱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亲的爱是起到教育和引导孩子如何应对在未来世界亚面临各种问题的作用。”孩子在胡闹的时候,母亲可以无条件的宠溺孩子,但是父亲却会说在这种场合下胡闹会打扰到大家,教会孩子要尊重社会的规则。另外,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失败了,想要安抚的时候,我们更可能会向母亲哭泣;而当我们想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的时候,多半我们会向父亲求助。

另外,父亲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培养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并发展社交技巧。父亲的知识面一般比较广泛,而一般来说对于社会的了解也会多于母亲,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社会,教给孩子在社会中为人处世之道。另外父亲是儿童重要的游戏伙伴,父亲参与儿童游戏,有助于扩大儿童的社会交往范围,丰富儿童的社会活动内容,满足儿童社会交往的各种需要。

父亲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健全的人格和性别角色。一般来说,父亲通常都具有独立、果断、宽容等男性特有的个性品质。如果父亲经常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父亲的影响。从性别角色的角度来说,对男孩来说,男孩容易形成角色认同感和男性特征,变得坚强、独立、自主性及持久,形成男性化倾向,长大以后更加具有成熟的男性魅力。而对女孩来说,女孩更能克服对男性的陌生感,在成年后更能积极自信地与男性交往,更理性地处理恋爱关系及婚姻关系。

中国现阶段对于父性之爱缺失的探讨,最多的是关于父亲缺失。随着现在离婚率的升高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父爱或父亲在子女教育中参与很少甚至孩子没有得到父爱或父亲没有参与子女教育。因此,孩子的个性、方向感、规则感和影响力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的合作

父性之爱和母性之爱对孩子来说同样重要。父亲与母亲在社会角色、家庭地位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孩子能从父亲与母亲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双方不用相互贬低。父母亲间的融洽配合,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若要对形成良好的教育,首先需要发展良好的夫妻关系。有一句话在微信上广为流传,这句话是:“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夫妻间保持良好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在处理各种夫妻问题时,要尽可能地保证孩子的权益;另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之间的交流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孩子今后人际交往的模板,若父母之间的感情深厚,孩子也会对处理人际关系更有信心,并且若有矛盾,也能够更好地处理。

另外,父母的性别角色不同,若父母之爱能够各司其职,共同养育,则能够带给孩子更完整的人格和发展。孩子可以从父亲的坚强、理智、粗心、引导中适应外在社会,产生自己的影响力;也可以从母亲的温柔、感性、细腻和照顾中获得安全感,更加细腻体贴,能够敏感觉察到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而孩子从小就开始了解不同性别角色的含义和作用,也为孩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奠定良好基础。

而从负面的意义上说,焦虑的母亲和缺失的父亲也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父亲缺失了,母亲需要一个人承担教育的责任,所以更加焦虑,更加担心自己教育不好子女,便会给子女更多的溺爱和控制。而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母亲很焦虑,父亲觉得他在子女管教中无立足之地,也很害怕被母亲的焦虑吞噬,所以更少地给予妻子以关心,给予子女以教育,但这又让焦虑的母亲变的更焦虑。

如果现实中缺失了父性之爱或者母性之爱,怎么办?

读到这儿,可能有的读者会问了,如果在成长环境中,由于不可控的原因,其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缺席了,那自己是不是就无法发展出这些品质了,或者更严重的,会有心理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有很多种,笔者的看法是,父母并非完人,他们可能会缺席我们的成长,甚至在身边的时候,也总会有处于当时情境下,他们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发展出来的品质。但是人是有主体性的,人会成长、会发展,当认识到自己有不具备的能力的时候,可以有能力自己去发展出那些自己所缺失的品质。所以笔者在此用的是父性和母性,并非用了父亲和母亲,也许一个并非父亲的人,甚至是自己,也能让我们体会到父性之爱,母性也同样。

在此用弗洛姆的话来结尾:“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既是自己的父亲,又是自己的母亲。”父性之爱教会我们如何适应社会并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母性之爱则给我们安全感,来让我们可以有足够的定力面对这个世界,而成熟的人,则可以整合这两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