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发生率相当高,有研究发现7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强烈颞下颌关节疼痛,其中,女性为高发人群,15到35岁为高发年龄段,因为这个病有一定自限性,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我限制发展,并逐步开始自我恢复,它也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之后遗忘疼痛,最终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人,比如小编,多年不会自愈,反而进一步加重,这时候就需要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干预治疗了。④张口度的明显减少,关节功能受限(最主要就是咀嚼食物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不是单种病,而是多种不同的病对一种症状的统称,类似于对“肩周炎”的诊断一样,缺乏实质的分界。其实,我国早在2002年就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统一分类标准,一共四型: 根据病因及临床情况可分为原发性骨关节病和继发性骨关节病。 滑膜炎和关节囊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疼痛,并随功能活动而加重, 特别是随向上、后方的关节负重压力和触压诊而加重; 此类病例影像检查应无骨关节病及结构紊乱改变; 但可同时伴有或继发于骨关节病及结构紊乱发生。为关节正常有机结构关系的异常改变, 包括关节盘各种移位(可复性盘前移位、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关节盘旋转移位及关节盘内、外移位等), 关节囊扩张及关节盘各附着松弛或撕脱等。在关节囊扩张、松弛、关节盘附着松弛或撕脱的病例中, 常伴有关节半脱位。在由可复性盘前移位发展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过程中, 常常存在中间状态, 临床表现为开口过程中反复发生的暂时性锁结, 关节盘不能恢复正常位置。单纯此类疾病X 线检查应无骨性关节结构的退行性改变, 但可同时伴有轻、中度骨关节病样改变。包括肌筋膜痛、肌炎、肌痉挛、肌纤维变性挛缩及未分类的局限性肌痛。此类疾病为关节外疾病。 工作中发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往往伴有强烈疼痛,且痛点明确,又称为“扳机点”,治疗师需要加强对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疼痛管理,真正将疼痛缓解,我们先来看看激痛点的发病机制分析。激痛点的疼痛往往伴有牵涉痛,牵涉痛又分为顽固性和非顽固性的疼痛。大家在来看看二者形成的区别。 临床上,很少单一类型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往往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影响的,互相继发的疾病。物理治疗师经常会要面对前来求助止痛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骨关节和关节炎症常以骨科疾病治疗方法诊治,而结构紊乱和咀嚼肌紊乱,却是我们大展手脚的地方了。我们在激痛点疗法从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解剖来分析发现,造成颞下颌部以及耳后部区域疼痛的常为翼内肌、翼外肌、咬肌以及胸锁乳突肌锁骨部。 对激痛点压榨后再对肌肉进行牵张和按摩。因为,激痛点被压榨后可以起到镇痛的作用,从而避免了对受累肌肉的牵张时的疼痛。压榨本身可以破坏激痛点。 这种方法又称为“牵张和喷雾”。牵张是指对有激痛点疼痛的肌肉进行持续性牵张。由于关节的存在,不同位置的肌有不同的牵张方法。冷喷雾是指快速对表面皮肤冷却的方法来达到神经反馈性镇痛,这种方法是用氯乙烷冷喷雾剂,顺一定的方向(从激痛点到牵涉痛处)反复地喷在正在被牵张肌肉的皮肤表面上。必需记住的是在牵张肌肉的状态下进行冷喷雾。其原理是应用冷来抑制疼痛向中枢的传人,然而可使触发点处的张力带能被更大程度上拉松。疗程中或后辅以局部按摩。 针刺是反复在不同的方向上穿刺来破坏或刺激激痛点和筋膜张力带,从而灭活感觉神经元的疼痛感觉。 一般有干针和湿针两种方法,干针是用银针(较一般粗针灸针)和注射针头,而湿针仅用注射针头。用湿针是为了避免反复穿刺和牵张时的疼痛和酸涨痛,可以滴注镇痛药。其方法是在穿刺碰到疼痛时即刻注射一到两滴镇痛药。结束穿刺后,马上对肌肉进行逐渐的和缓慢的牵张疗法。肉毒素可以阻断乙酰胆碱在神经肌间隙的释放,使活动过度的肌肉放松,从而也使局部缺血状况得以缓解。
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导致的激痛点,个人较为推荐冷喷和肌肉牵张技术结合,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疼痛管理很为有效,另外,颞下颌关节还需要配合运动治疗,指导后坚持训练效果更佳。
就职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熟悉四肢关节置换、骨折术后、关节慢性疼痛等疾病的物理治疗,目前主要负责骨折术后康复治疗,关注于患者肢体功能重建。肌内效贴紮疗法中级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