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这 10 个现象属正常

 医学文摘拾遗 2016-06-23

新生儿有一些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别处理,一定时间内会自行消失。


1
马牙


在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所形成的黄白色小颗粒,俗称「马牙」,数周内可自然消退。


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2
螳螂嘴


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乳汁吸吮。螳螂嘴属于新生儿正常生理表现,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3
新生儿乳腺肿大


是胎儿在母亲体内受到母血中高浓度的生乳素等激素的影响,使乳腺增生造成的。


男女新生儿均可出现,2~3 周自然消退,部分婴儿乳房甚至可以分泌一些奶汁来。


切忌挤压,以免感染。



4
假月经


部分女婴于生后 5~7 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俗称「假月经」,是雌激素中断所致。可持续约 1 周左右。


5
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生后初期,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约第 5~6 天降到最低点(但不超过出生体重的 9%),一般于 7~10 天后恢复到出生体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6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不同于成人,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肠肝循环的原因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排除性诊断,需排除病理性黄疸。


7
新生儿水肿


生后 3~5 日,在手、足、小腿、耻骨区和腋窝等处易出现水肿。2~3 天后消失,与新生儿水代谢不稳定有关。


正常新生儿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 80%,高于其他年龄组,增加的部分主要在细胞外液。因此,正常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肿。


早产儿尤为明显,甚至可出现指压痕,以手背,足背及眼睑等处明显。与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血循环中的心利钠素水平较低有关,影响肾脏排钠的作用和水分的排出,随着生理性体重下降,多余的液体排出后,水肿自然消失。


8
生理性脱发


一些新生儿在生后数周可出现脱发现象,多数婴儿为隐袭性脱发,头发绵细色浅,少数表现为突然出现明显头发脱落。


这均属于生理性脱发。多数小儿脱发数月后可复原,有时可持续数年,但最终均能长出正常的头发,其原因未明。


9
过敏红斑


多数发生在洗澡之后,部分新生儿受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都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融合成片。


面部和躯干四肢都可以有,其中以躯干部较为多见,2~3 小时后自然消失。但亦有此起彼伏,约一周左右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10

新生儿粟粒疹


俗称痱子,新生儿常见,由于高温闷热时,角质层的水平角蛋白阻塞小汗腺汗管,汗水积累造成的。常在生后第一周出现,分布在面部、头部及间擦部位。


临床常见四种典型痱子:


(1)白痱(晶形粟粒疹)


针头大小的透明水疱,周围无红晕,易破。一般无自觉症状。1~2 天内吸收,留有细小脱屑。


(2)红痱(红色粟粒疹)


好发于腋窝、肘窝、额、躯干等处。皮损成批出现,表现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周围围绕以红晕,伴有灼热和刺痒感。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3)脓痱(脓疱性粟粒疹)


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好发于皮肤褶皱处及头颈部。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枕头大小浅在脓疱。细菌培养为阴性。


(4)深痱(深部粟粒疹)


好发于颈部、躯干等部位。皮损为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非炎性丘疱疹,出汗时皮损增大。一般无痒感。常可见到皮脂腺堆积形成针头样黄白色样的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退。



来源  | 本文整理自丁香园荣誉版主@荟海一生一世的丁香园论坛帖 「收集新生儿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特别致谢版主的分享!


编辑 | 刘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