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片意境哪里来?

 紫云阁宜甫 2016-06-23



被点评的照片:《早春》

 

作者提问:


徐老师您好,在网上经常看你的点评,感觉很受启发,受益匪浅,谢谢您。通常都说好的作品要有一个主题,但风光照片是不是一定也要有一个很明确的主题呢,我见许多获奖了的风光作品,有些虽然拍得很美,但也只是一种环境的表达,呈现的是一种意境美,很难说出它有什么思想性的主题,这样的照片算是好照片吗?我在今年二月拍了一张李花的照片,当时觉得环境很美,天气很好,蓝天下李花在盛开,地上长满了茵茵的绿草,给我感受到一种春天到来的气息。不知我这样拍,单纯把盛开的李花作为作品的主题是否可以立得住?现在发给您,请您点评一下,谢谢!

 

 

徐晓刚讲评:


反映意境之美也算主题啊,当然是好照片。主题不一定都是思想性的,还要一方面是情感性的。一般来讲,好照片或者在表达思想,或者在表达情感;不好的照片是思想没表达好,情感也没表达好。

 

您说的有意境的照片,其实也是很好地表达了思想或情感。通过照片里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或情感,或者读者由之产生了自己理解,超出作者的思想或情感,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读者的感受都会有些差异。当然,人类还是有一些普遍的审美与情感的。

 

您的照片主体是李花,主题是什么?不是李花,是您的标题《早春》。其实人们除了通过画面,还会结合标题去理解您的用意,您的标题是《早春》,观者看到画面后,如果觉得好,就会进一步细读标题,通过“早春”这两个字去理解你的思想或情感。会调动自己对于早春的种种感性、理性认识去解读您的作品。

 

您拍的是早春的场景,可是比较直白,还不算美,不算有意境。凭什么这么说?第一,光线比较强,基本为顶光,画面了略显刺眼,不够柔美;第二,画面比较乱,疏、密,虚、实关系没有处理好,主体李花不算突出,蓝天反而更抢眼。如果在光线更柔和的低角度逆光或侧逆光下或散射光下,找好角度,把密的李花和天空中的两朵疏的白云呼应起来,在画面中形成疏与密的关系,效果会更好。如果结合其他颜色的前景拍摄李花,形成虚实关系,也会不错。当然,还有其他方法。

 

意境由何处产生?来自画面中的“虚境”与“实境”的结合。虚境是指画面中虚化的 部分、留白的部分以及由画面中实境引发的想象。“实境”就是清晰的部分,虚境和实境不只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统一。没有虚境,实境会显得直白,不够深远;没有实境,虚境也过于迷惘,无法立足。

 

 

参见下面几幅作品: 

 

《玉映花》   徐晓刚  摄  透过前景的柳条装饰桃花,大光圈、长焦距虚化远处的背景,突出主体,也为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

 

《春色》    徐晓刚  摄  主要通过前景与背景被虚化的淡淡的绿色形成虚境,烘托主体春花,而不是全部清晰。

 

 

《满天星》  徐晓刚  摄   通过天空的留白营造虚境,也突出了主体红叶,也希望留白的虚境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红叶疏与密的变化主要为了增强画面的趣味性,有规律,又有变化,趣味更容易产生。假设所有的枝上都是叶子,没有疏密,就平庸了。

 

总结:

     “孩子”是自己的好,自己的照片自己最喜欢,举了三张自己的照片,和影友的做对比,有些惭愧,也许带有我自己的感情倾向,不知道影友是否喜欢,如果我讲评原片评得不当,请多提意见。希望大家记住今天的关键词:意境、虚境、实境。






如喜欢我的书《一招出牛片》,请认准作者“徐晓刚”,有一本后期的,是盗用我的书名,不是我的,质量一般,请勿选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