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老房子总是能触动我们,一扇旧窗、一片瓦、或者一把旧椅子,看到的一刹那总会把我们的记忆拖回到过去,永泰这18处古庄寨的老房子,你还不一定全见过呢! 中埔寨 中埔寨位于长庆镇中埔村,建于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788年),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 均为木结构建筑,共有大小房间238间,一个正厅、四个小厅,形状与八卦相似,故也被称“八卦”寨。 图片来自@挥混如雨 万安堡 万安堡又称太平堡,当地人俗称为“尾寨”,位于嵩口镇道南村大樟溪边,建于咸丰年间,系嵩口张氏先祖为防匪患而兴建于清咸丰年间,历经两百年风雨,依旧保存完好! 图片来自嵩口古镇 斑驳的墙体和密布的枪眼仿佛在娓娓诉说着古寨的沧桑历史:土匪陈培芳深夜潜入寨中试探古镇虚实,凌晨仓皇逃跑;十九路军驻扎古寨,写下'抗战到底'的豪言壮语……
外墙全部用上土下石围建,高约10米,厚约2米,下层鹅卵石高达五米;内为木结构。围墙四周满布哨眼(枪眼)。 图片来自嵩口古镇 三对厝 三对厝,座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盖洋乡盖洋村,清道光年间由当地人士郑汝器、郑汝训、郑汝诚三兄弟共同建造。三落大厝均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前后排开,每座面积都在3000平米左右。
图片来自@驿动的心222 三对厝的第一座是汝器厝。其最大的特点是屋脊不设翘角。据说是因为汝器厝呈螃蟹形,而做翘角要用到石灰等原料,与螃蟹犯冲。
三对厝的第二座大厝叫汝训厝。居于汝器厝之后,但不在同一中轴线上。 图片来自@驿动的心222 三对厝的最后一座大厝叫汝诚厝。汝诚厝外观最朴素,但内饰最华丽,保存也相对比较完整。 图片来自@驿动的心222 青石寨 青石寨坐落于同安镇三捷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耗时八年建成。它座北朝南,依地势而建,一条小溪淌过寨前,四周田园环绕,视野舒展开阔,寨长73米,宽83米,周长312米,占地面积6059平方米。 图片来自青云少帅 其外墙以当地青石砌成,底座厚2米,墙高4.6米,浑然一体,坚实稳固。四合院内建有土木结构房屋365间,飞檐翘角、回廊天井、厢房子房、厅堂后院、青石乌瓦。 图片来自青云少帅 爱荆庄(美祚寨) 美祚寨位于同安镇洋尾村,本名“爱荆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共361间房屋,占地5000多平方米,为三洋鲍氏先人美祚公所建。 图片来自@叁(?)爷 本地话中“美祚”与“米石”读音相似,书上也误记为“米石寨”。但因寨墙为米黄色的乱毛石所砌,如米粒一般,记为“米石寨”也颇为形象得体。
同安寨(嘉禄庄) 嘉禄庄俗称同安寨,位于同安镇同安村中心。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整体建筑依地势前后座略有落差,布局为中轴对称式,主厅堂处于寨堡中心位置,左右房屋整体布列,堂与堂之间辟有天井。 内有三座四厅加横楼土木结构房屋群落,共160多间房屋,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 图片来自@青云少帅 宁远庄 宁远庄位于嵩口镇月洲村,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费时5年才建好。寨墙数百米长,6米高,都是用近一米厚的青石块砌成的。庄内建筑依山势而建,一座座呈品字形的木楼彼此相连,让人觉得仿佛走进一座迷宫。 图片来自嵩口古镇 整个寨堡占地3000多平方米,外圆内方的寨中有120个房间,寨左边墙外还有20多个房间供长工、勤杂等人员居住,最多的时候里面住了200多人。
卢洋寨(成厚庄) 卢洋寨又名成厚庄,建于1695年,距今321年,占地3818平方米,有108个房间,为清初陈德美所建。 卢洋寨雄踞卢洋村半山腰的小山包上,背靠官帽山,面对仙公亭。 图片来自@混行天下 卢洋寨寨中有寨,墙中有墙,有两道土石高墙保护着,墙体厚约2米,墙与墙之间距离6米宽。房间依墙而建,上下两层,上部有条隐通廊,隐通廊也称跑马道。内部建筑为木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 图片来自@情寄山水 洋尾寨 洋尾寨依山而建,有新、旧二寨,坐落于大洋镇大展村靠近闽清岭里分界处。 图片来自嵩口古镇 旧寨在西,为鄢氏十三世祖鄢宗尹所建。在半山之上,依山由下而上建造下、中、上三落,连成一体,并由高厚寨墙围住。 新寨在东,为鄢宗尹长子鄢光椿所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计360多间房,石木结构,为清代建筑风格。 图片来自嵩口古镇 绍安庄(周坑寨) 绍安庄位于东洋乡东部的周坑村,也因此被称为“周坑寨”,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于公元1899年全部建成。房屋占地面积4000多平米,共有房屋106间。寨内一间一间的农家小屋错落有致,青石、土木和瓦片成为这儿全部的构造材料,凸 显它的质朴与纯粹。 图片来自@驿动的心222 康乐庄 康乐庄位于永泰县大洋镇康乐村。当地乡绅汪攸交建于清嘉庆年间,故又名攸交寨。占地面积约2000平米。 图片来自@青云少帅 黄土寨 黄土寨位于永泰县大洋镇康乐村。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约2000平米。取名黄土寨大概是因为其寨墙上部系以黄土夯筑而成。 黄土寨虽然规模较小,而且正面寨墙有部分圯塌,但其内部保存却比较完善,内有住户近10户,人气比较旺盛。 凤洋寨(洋垱寨) 凤洋寨(俗称洋垱寨)坐落丹云乡前洋村碣石山(又称扛轿山)。赤岸王氏第十五世孙永让公于光绪甲申年(1884年)修建,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略呈正方形。 寨四周石砌土筑高达六、七米厚实围墙,其内侧夹墙顶部建成弄道,联通四角各碉堡;墙体暗藏许多斜向外下的枪眼洞。 图片来自永泰在线 九斗庄 九斗庄俗称“九斗”位于同安镇同安村。由辅弼张氏明良、明恪、明起三兄弟建造,建于光绪年间,历经多年始成。因占地面积很大,可种“九斗种”而名,乡间俗称“九斗”。 图片来自@青云少帅 北山寨(修竹堡) 北山寨位于永泰县白云乡,因为四周都是茂密的竹林,因此得名“修竹堡”。寨堡修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面积近4000平方米,它被7米多高的方形土墙保护着,寨堡面阔53米,进深75米,内有87个房间和230多米的“跑马道”。 图片来自永泰在线 翠云寨(和城寨) 翠云寨位于丹云乡翠云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1600平米。房屋100多间。翠云寨的双重夯土墙跑马道格局是国内少见的,外墙四面以巨石堆砌,四角建有碉楼,周边环境良好,寨后风水林极为壮观。 图片来自@偷闲老马 玉湖寨 玉湖寨坐落在濒临大樟溪的嵩口镇玉湖村,是清时金氏家族躲避战乱匪患的居所,先有正座,后筑寨墙。后人称此寨为“寨里厝”。正座应是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距今约200年,正座八扇六门双层木结构,楼下房间30间。 图片来自嵩口古镇 四方寨墙对角建有角楼(哨楼),紧贴四周内墙搭建连廊,正座两侧搭有“过此房”同寨墙连廊相通。寨墙长宽约50米,加上寨堡附属占地面积,总共约3000平方米,外墙基础用当地溪边鹅卵石砌成,高约4米,基础上土筑墙高约三米。 图片来自嵩口古镇 坂中寨 坂中寨位于梧桐镇椿阳村,占地3000平方米,房屋230间,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88年)。周边环境绝佳,溪流环绕、古街穿行、良田澄碧,尤其是坂中古街依旧保留十分完好。 |
|
来自: 昵称28560010 > 《山水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