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则人与蛇同居的报导

 nj200801 2016-06-23

          

几则人与蛇同居的报导



13岁男孩与蟒蛇同居12年 冬天给蛇暖身子

 
 

原标题:男孩与蟒蛇同居12年冬天给蛇暖身子

大部分人看到蛇都会害怕。东莞一名年仅13岁的男孩阿哲则不然,他从出生几个月就开始与一条蟒蛇同睡一床。他与大蟒蛇的感情让人惊叹,也启示人们:大自然任何动物都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

人蛇情深蟒蛇与他是朋友

在东莞常平一间中学读初一的阿哲踩着自行车一路飞奔回家。在家里,有一个与他朝夕相处12年的“老朋友”——一条重上百公斤的大蟒蛇。刚回到家,他就丢下自行车,跑到“老朋友”的玻璃房里,轻轻敲着玻璃。玻璃房里面蜿蜒盘旋着一条大蟒蛇,闻到了熟悉气味的蟒蛇,开始抬起头来寻找老朋友的身影,还兴奋地蠕动着庞大的身子。

蛇蛋是阿哲的父亲购买的,因此大蟒蛇还未出生就来到了阿哲家,阿哲出生时蟒蛇已经6岁了,体重20多公斤。阿哲9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忙于生计,白天外出做工,阿哲就与蟒蛇玩在一起。夏天天气炎热,大蟒蛇成为阿哲的天然空调。冬天担心蟒蛇受冻,阿哲就给“老朋友”暖身子。

阿哲父亲说,儿子与大蟒蛇朝夕相处,从来没有伤害过阿哲,特别与阿哲在一起的时间,它就非常活跃。有了大蟒蛇这个活泼可爱的“好朋友”,阿哲从小对其他玩具一点也不感兴趣,自懂事到现在,很少要求父母买玩具,和他玩得最多的就是这条大蟒蛇了。

和谐共处动物会成为人类的朋友

去年阿哲上初中后只有周六才能在家睡,暂时不能与“老朋友”朝夕相处,伤心失落了很长一段时间。

阿哲父亲说,阿哲最大的理想是以后当一名动物学专家,每天与动物打交道,交更多的动物朋友。在阿哲的世界里任何动物都有与人类同居在地球上的权利,任何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2013年是农历蛇年,希望喜欢吃蛇的人嘴下留情,尊重大自然的任何生命,不要滥捕滥吃野生动物。



 



父子当街遛两百斤大蟒蛇 蛇身粗如成人大腿(图)

 
 


  摄影报道:遛狗、遛鸟、遛兔子相信大家看得多了,但是遛蛇,相信大家前所未闻,而且遛的是体重近百公斤的大蟒蛇!14日,东莞常平隐贤湖畔就惊现“遛蛇哥”。

  昨天下午1时多,阳光灿烂,给隆冬的大地增添了不少暖意,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到公园、野外、旅游景区晒太阳,驱赶寒意。东莞隐贤湖也迎来了众多晒太阳的市民,有不少市民还带着宠物一起出来玩。

  在湖畔的路上,有市民看到,一名中年男子和一名少年手中摆弄着两条大蛇,让蛇躺在地上晒太阳、游走、玩耍。他们当中年纪大的40多岁,年纪小的十多岁。两条大蛇,一条蛇身像成人大腿般粗,身上花纹黑白相间;另一条小蛇浑身金黄,样子美丽。只见他们一会把蛇身摆直让蛇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晒到太阳,一会赶着蛇让蛇往前爬行让蛇运动,一会把蛇放在自己手上与身上试蛇身上的温度。

  这个季节虽然是蛇冬眠的季节,但是在太阳下,这两条蛇还是不停地动来动去,仿佛刚刚睡醒。市民基本上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蛇,好奇地围上来,向这两名男子询问蛇的故事。大胆的市民则手摸蛇身,开心地与大蛇合影。

  年长的男子介绍,他们是对父子,就住在隐贤湖附近,这两条蛇都是蟒蛇,黑色的是越南蟒,金黄色的是黄金蟒,都是他们家的“家庭成员”之一。越南蟒来到他们家是在19年前,那时还是一只蛇蛋,经过19年的养育,越南蟒长4米多,体重已经近百公斤了;黄金蟒来到他家也有近10年时间,黄金蟒是缅甸蟒蛇的白化突变种,是一种十分稀少的变异品种。黄金蟒的成体可以长到7米长。在它的原产地,通常被印度人作为“神灵”加以崇拜。

  多年来,这两条蟒蛇与他们一家吃住在一起,和睦相处,他们早就把它们当成人一样,喂养食物,与它们说话谈心,带着他们去旅行、散步、运动。冬天时候,担心它们冷,进入冬眠后进食少不运动,所以就会选天气好、温度高、天气晴朗的时候带它们出去遛遛,晒晒太阳。他们说,这两条蟒蛇性格温柔,脾气温驯,从来不主动攻击人与动物,对人非常友善,爱蛇的市民可以抚摸它们,与它们合影。
 
 



 

蟒蛇与老人同住7年:知恩图报 会给主人按摩
 

现年68岁的海口市民施继民,7年前从小区门口卖鱼小贩手中拯救一条即将被丢弃的小蟒蛇,收养在家。如今,这条小蟒蛇长成为一个长3.7米、重60公斤的“大块头”。而施继民与小蟒蛇之间情如“亲人”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8年间,老人与蟒蛇同吃住,蟒蛇因从小饲养,显得十分温顺。窗台的护栏是它的卧室,一个收纳箱是它的浴盆,只要施继民在家,屋内就是它的游乐场。据施继民介绍,他为这条蟒蛇取名“施南王”,姓“施”名“南王”,因“蟒蛇”与海南方言里的“南蛇”谐音,所以取名为“南王”。目前施南王每星期进食一次,每次可食8—9只活鸡,每只鸡大概重1公斤左右。

  蟒蛇施南王引起小区居民围观林士杰摄

施继民每天都带它出去遛弯、给它洗澡,两三天消毒一次。“我每月退休金和它一人一半,给它花费从不犹豫。就算现在有人拿出和它一样重的钱,我就要它,不要钱。”施继民说,“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6月1日,记者在施继民家看到,施继民像哄孩子一样常与蟒蛇说话,蟒蛇围着施继民慢慢爬行。“蟒蛇很听话,每天它会爬到我肩膀,给我按摩,轻一点、重一点它可以听得明白。”施继民说。

 

“开始有点害怕,生活8年了就习惯了。”施继民的老伴儿边说边抚摸蟒蛇的尾巴。蟒蛇回头望了她一眼。

  施继民与蟒蛇施南王在小区内遛弯林士杰摄

在施继民居住的小区,这条蟒蛇已成为明星,只要它出现,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连小孩子也不惧怕它,与其互动。街坊邻居纷纷表示,这条蟒蛇很温顺,也很听施继民的话,大家看着它长大,就像看着小孩子成长一样。

“等以后岁数大了照顾不了它,就联系动物园照顾它。”施继民刚说完未来打算,原本东窜西窜的蟒蛇突然安静的趴在施继民腿上,似乎有些不舍。“放心吧,那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施继民说完,亲了蟒蛇一口,蟒蛇吐了两下芯子,“回应”着。

  “身高”:长3.7米

体重:120斤

食量:一次要吃5-8只鸡

优点:听话,主人叫它别乱动,它就不动;

温柔,路人争相合影,小孩也不怕它;

善良,知恩图报,会给主人按摩

今年68岁的施继民是海口琼山肉联厂的一名退休职工,2009年10月,他从小区门口一个卖鱼的小贩那里要来一条即将被丢弃的小蟒蛇,收养在家。如今近7年过去了,昔日那条拇指粗的小蟒蛇已经长成了长3.7米、重120斤的“大块头”。

施继民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专门为这条蟒蛇准备了一间卧室供它冬眠,还订制了一个铁笼子,每天傍晚推着蟒蛇出门散步。“当年我救了它一命,如今它也在回报我,我累了的时候,它会帮我按摩。”朝夕相处之间,这条蟒蛇已然成为两位老人晚年生活的伴侣。

 

近日,一则“老人养蛇”视频在微信上传开,视频中,一名老人光着膀子,泰然自若地将一条大蛇抱在胸口,不时轻抚大蛇身子,将蛇头往脸颊上亲昵地靠一靠。路人看见这一幕都非常吃惊。“这条蛇到底是他抓的,还是养的?”不少人有此疑问。

经过多番打听,记者得知视频的主人公施阿公居住在琼山肉联厂宿舍小区。昨日15时许,记者来到该小区门口,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树下休息,“请问你们小区有一个养蛇的老人吗?”听到记者这么问,阿公笑着说“就是我啊。”据介绍,阿公名叫施继民,今年68岁,正是视频中的养蛇老人,遇见记者时,他正准备和老伴出门。得知记者的来意,他热情地带记者回到位于3楼的家中。一走进施阿公家的客厅,记者就看见了一条趴在飘窗台上的大蟒蛇。

 

施阿公介绍,他出生于1948年,老家在海口美兰区演丰镇,曾当过兵,1971年退伍后到海口琼山肉联厂工作直至2009年退休,而这条蟒蛇也是他退休那一年“收养”的。

“当时是10月份,那天,有人在我们小区门口卖鱼和蛇,东西都卖完了,就剩一条小蛇,那个人准备把蛇扔掉。”施阿公说,看见那条只有拇指粗、约30厘米长的蛇要被丢弃,他心生怜悯之情,“这条小蛇多少钱?我要拿回家养。”听到施阿公这么说,对方表示,反正他也是打算扔掉的,不要钱。

就这样,施阿公开始养蛇,而且一养就是7年。“我对这条蛇非常有感情,照顾也很用心,早已把它当做家里的一员。”施阿公告诉记者,他和老伴每天都会给蟒蛇洗澡,下午4点半到晚上8点左右,他们会带蟒蛇出门散步,“夏天,我们担心蟒蛇在笼子里太热,就把它放在客厅里,让它自由活动,它会趴在我脚上,跟我们一起看电视。“

在施阿公家,记者看到了多个特制的铁笼子,其中一个笼子上焊有一个推手,还安装着四个轮子,可以推着走。“这个笼子是它冬眠用的,旁边这个是我们推它出门散步的时候用的。”施阿公说,最初,他将蟒蛇放在裤子口袋里就可以带出门,后来它越长越大,如今已经有3.7米长、重120斤。



 



大学男生与蛇睡一夜 网友:千年修得共枕眠



原标题:大学男生与蛇睡一夜 网友:千年修得共枕眠
21日,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一名男生,一大早醒来后就发现一条乌黑的蛇正盘缩在床上。

  21日,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一名男生,一大早醒来后就发现一条乌黑的蛇正盘缩在床上。

虽然没有被蛇伤到,但回想起来还是令他后怕不已。他猜测这条蛇可能是大家都睡着后溜进寝室爬上床。

  虽然没有被蛇伤到,但回想起来还是令他后怕不已。他猜测这条蛇可能是大家都睡着后溜进寝室爬上床。

事后,他将此事发到网上,网友调侃:千年修得共枕眠。


事后,他将此事发到网上,网友调侃:千年修得共枕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