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 必有邻】 作者:蔡淑贤/【读书走路思考03】 ▂
■■■■■ 知了才初唱,一园子的蝉意方兴未艾。寻常遛弯的碧湖公园,到了黄昏明月上树,总是另一种喧腾。对于喜欢静默思考的我,决定避开,选了太阳稍偏的下午三点,人果然少了许多。 就才刚到公园口,遇见大声扭着、挣扎着的印尼籍阿姨与一位身骨刚健的老奶奶。老奶奶扯开着嚷着:“我不认识妳,我要回我白河的家。都几点了,我要赶回家做饭给儿子吃!”印尼来的阿姨也才刚到台湾,接手照顾这位老奶奶,人生地不熟,遇上老奶奶突然闹别扭,真的是两个人有两种惊慌。 “阿嬷,你家住台南白河啊?我也是台南人。但这里是台北喔。这位阿姨是照顾你的吧?”家里有86高龄老母的我,约略知道老奶奶已经像是《小洋葱妈妈》那本书写的一样,回到过去,也算是到了判别思考能力的“冻龄”时节了。 阿姨忙着拉一路往外冲跑的老奶奶,我则想办法请老奶奶先坐下来,让印尼阿姨打电话给家人。“喂,我怎么不能回家呢?什么?白河的家卖了,我们没有房子了?”老奶奶接过了家人的电话,脸上却是更惊慌与混乱。家人的电话并没有劝阻住老奶奶的意念,还是一路和印尼阿姨追跑着,往离家越远的方向走去...... 这样的情形只会持续恶化,因此对家人来说,如何妥善照顾才刚启幕,尤其是儒家教养下的台湾人,对于敬养有很大的承担。就以我的家族来说,我大姨丈活到101岁,我的大表哥、表姊都先后离世,最后独剩70多岁的幺表姊,还好有个孙女40多,照顾着70与100岁的老大人。但是照顾者的生活,几乎没有质量可言,必须以老人为重。等到老人家仙逝,她,也老了。 最近,很多的分析报导,指出台湾受过去10多年来生育率持续且大幅下降影响,60岁以上老年人口,早在2011年即超过0-14岁幼年人口,显示老龄化速度来得既急又快。目前,已经的统计是2013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为17.4%,预计2050年上升至43.6%,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独居的年长者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子孙照顾,逐渐老化的人,该如何规划出有尊严的自在生活呢? 经济独立是一个必要的思考方向,但是照养的方式与责任呢?社会能负担多少成本?政府有配套的施为吗? 启动我思考的老奶奶,来自台湾盛产莲花跟荷花的白河,没由得突然想起夏日灼灼白荷,到了秋末,莲蓬虽枯、莲藕新成,有若生命总是默默积累沉淀,自有滋养未来生命的意涵。不论您现在几岁,老,是我们都需要面对的人生过程。或许,就在不远处,熟成的人生,正等着与您相遇。 我如临深渊却又充满好奇的,正往这个人生佳酿奔去。□ ▂ 蔡淑贤,台湾台南人,台湾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毕,多年从事媒体与整合营销工作。近年来,多从事公益相关工作,并在台湾戏曲学院、松菸文创台湾设计馆,担任志工。 ▂ ▂ 这里,是一个为教练们提供沉思并走笔的平台。 ▂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须经同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