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理财业务有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杯中的月亮 2016-06-24

银行理财业务有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原创 2016-06-13 张雷 Bank资管
来源:Bank资管专栏作者、厦门农商银行理财事业部 张雷(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 
 
笔者本来打算在这里揭露目前银行理财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但是自身也作为一个从业人员,还是决定不说了。免得以后不能和同业的小伙伴一起愉快的玩耍了!况且,市场上各种报道已经很多了!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先跟大家分享一段美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历史。

1929年全球股市的大崩盘,使美国基金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随着全球经济的萧条,大部分投资公司倒闭。此次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投资基金的总资产下降了50%左右。以下内容摘自中国基金业协会《一篇报告铸春秋,两部法律定江山》,2015年第34期。     

1928年12月,高盛设立了一个叫做高盛交易(Goldman Sachs Trading Corporation )的投资公司,高盛大肆对外发售高盛交易的优先股和部分普通股,但保留了足以控制公司的普通股。次年7月,高盛交易又和另一家投行共同组建了名为雪兰的投资公司(Shenandoah),对公众售卖优先股,控制权归属高盛交易。几个月之后,市场崩盘前夜,雪兰公司又如法炮制设立了名为蓝岭(Blue Ridge)的投资公司。三层金字塔架构组建的超级杠杆如同吸金神器,为高盛在股市癫狂时期带来滚滚财源,但在股灾出现之后,其对投资者的杀伤力一样威力无穷。1932年,高盛创始人高先生(Mr.Goldman)的女婿盛先生(Mr.Sachs)到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接受质询。
    
参议员库森斯:高盛是否设立了高盛交易公司?
盛先生:是的。
参议员库森斯:是否向公众售卖了股票?
盛先生:一部分。公司保留了1000万美金中的10%。
参议员库森斯:也就是说90%卖给公众了?
盛先生:是的。
参议员库森斯:现在这些股票值多少钱?
盛先生:一块七毛五。

为了对投资管理业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美国证交会开展了为期4年多的调查研究工作,对所有资产规模超过1000万美金的投资公司进行公共检查,形成了3.3万页的文字记录和4800多张数据表格,并将有关结果汇编成了4份分报告,向美国国会进行报告。1940年,美国证交会创始委员之一,罗伯特 希利(Robert Healy)代表美国证交会到国会作证,促请国会通过《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这份证词史称《希利报告》(Healy Report),是两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

《希利报告》犀利地直指投资公司和投资信托的根本问题——牺牲投资者的利益为投资公司的发起人和管理层等内部人牟利。接下来,让我们直接原汁原味地阅读《希利报告》,穿越历史,重回75年前的美国投资管理业。

“首先,投资公司以多种形式进行利益输送。内部人并不会明目张胆地贪污,而是利用非常巧妙而且难以让投资者觉察的方式来进行利益输送。例如,让投资公司购买关联方毫无价值的证券;给关联方发放贷款;通过对倒,接盘关联方持有的不良投资;给内部人的银行客户或利益相关方融资;证券交易完全由内部人决定,佣金完全由内部人赚取;将投资公司的资金用于内部人的银行业务,用以购买并控制相关企业,安排关联人员出任职务并获取报酬等等”。——想想理财产品间对倒,不良资产出表,关联交易,内部人控制,理财资金用于银行信贷的非标。
  
“投资公司的另一种胡作非为就是发行一堆垃圾证券,然后像售卖商品一样由推销人员挨家挨户上门营销,并故意混淆投资公司发起人(往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投资公司本身的区别。投资者基于对投资公司发起人的信任往往购买相关证券,却并不了解这些证券本身一文不值”。——想想银行与银行理财计划本身的区别。
  
“内部人还可以通过制造证券交易来获取无风险的佣金。他们也会通过提高销售费率和管理费率来提高自身的收入”。
  
“投资公司的章程规定了最为宽泛的免责条款,精心设计了复杂的资本结构,使得销售方和内部人不需要进行大量投资,就可以实现控制公众资金为其私利进行牟利的目的。带有管理权的股票和不成比例的表决权定向发行给内部人。内部人控制投资公司和其签订长期合同。投资公司的董事会基本由银行、经纪人和销售机构的代表组成”。
   
 “当投资者基于对现有管理层的信任而向投资公司投下巨资的时候,内部人也会经常在投资者不知情、不同意的情况下转移投资公司的控制权。叫卖控制权的情况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比例。由于投资公司在给投资者的报告中充斥着隐瞒和欺骗,投资者基本对此不知情”。——想想当前银行理财委外的大规模增长。
    
“以上胡作非为的严重性在于投资公司的主要投资者都是低收入阶层。投资公司和投资信托在其不长的历史中已经赔掉了投资者大部分资金。而这些投资者最不具备承受损失的能力”。——想想银行对普通大众销售的个人理财产品,美其名曰“普惠金融”。
   
 “我今天所说的魔鬼和胡作非为并不是过去式。当下,最为糟糕的罪行正在发生。证交会在对一些内部人检查后得知,这些人在毁掉一批投资公司后,正在开设新的投资公司”。
   
 “因此,我和全体证交会的委员相信,除非这些公司受到正确的监管,否则他们将对投资者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他们所起的任何社会和经济作用。证交会知道这对一个行业而言是多么严重的指控,但我们依然要严肃的提出这个观点”。

中国银监会监管20多万亿银行理财业务是否经得起75年前希利先生的拷问?

最后,跟所有资产管理从业者分享一句话: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与大家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