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台,位于龟山脚下,出龟山西门过马路即是。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相传春秋时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樵夫(砍柴人)钟子期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己,几年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在此筑台以纪念。“高山流水觅知音”便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与美谈。
![]() ![]() ![]() ![]()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历代屡毁屡建,最近一次为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现整个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雅致,保留了当年古建筑风貌。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
![]() 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 ![]() 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故事的“蜡像馆”。
![]() ![]() 伯牙台,汉白玉筑成,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高1.75米,台中央方碑“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石台四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 琴堂,一栋半檐歇山顶式前加抱厦殿堂,面宽三间,四周回廊,砖木架屋,釉瓦盖顶,彩画精丽,金碧辉煌,檐下匾额上书“高山流水”四字。
![]() 汉白玉雕刻的“伯牙抚琴”塑像。
![]() 近代修建《琴台知音》雕塑石像。
![]() ![]() ![]() ![]() ![]() ![]() 归元寺,清顺治十五年(1658)创建,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佛偈而命名,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罗汉堂三组主要建筑,占地面积26多亩,建筑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现有僧人数十名,住持为隆印法师。西藏去了三次、青海去了二次、还有五台山等,阅寺院无数,对寺院本无大兴趣,然网上功略说归元寺的素斋好吃,于是逛完黄鹤楼、龟山、古琴台后,中午1点饥肠饥肠辘辘打的前往,果然如此,一盘罗汉斋、2碗米饭,31元,味美肚饱。
![]() 罗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毁于兵灾,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历史。民间有句谚语:上有成都宝光,下有苏州西园,北有北京碧云,中有武汉归元,是说这四个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归元寺的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尽管有五百多尊,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数罗汉”是游罗汉堂的趣事,据说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我没数,但仍为500余个栩栩如生如生的罗汉雕塑所震撼。尊重寺院规定,没有拍照。 去过许多西方大教堂,包括教皇所在的梵蒂冈教堂,拍回教堂里许多精美的雕塑与壁画;也去过许多东方佛教寺院,包括西藏的布拉达宫,却没有拍回寺院殿堂内同样精美的壁画与雕塑。西方宗教场所内部一般允许游客拍摄,东方宗教场所内部普遍不允许游客拍摄,也许是西方人视宗教雕塑与壁画为艺术,愿意与世俗人分享,而东方人视宗教雕塑与壁画为神灵,不容世俗人亵渎。 ![]() 放生池,莲花中间是石头,周边角上是活的乌龟,第一次见。
![]() ![]() ![]() ![]() ![]() ![]() ![]() 东湖,武汉最大的风景游览地,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比杭州西湖大6倍之多。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莺歌;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沁雅寻幽。有听涛、 磨山、吹笛、落雁等四个各具特色的游览区。没有专门计划去东湖,只在参观湖北博物馆后去邻近的东湖听涛景区走走,天不好,拍了几张照即离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