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轻风无意 2016-06-24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波密至八一沿途最抢眼的依然是桃花。四月的波密,高耸的雪山包围着小村庄,大片的桃花、油菜花、青稞把田野染得红、黄、绿一片。这韵味独特的美,令人窒息。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波密桃花“多”,不能以“棵”或“枝”计算,田野、庄园、山坡、河畔,甚至雪峰巅都有她的倩影。一树树,缀满枝头,一簇簇,密密匝匝,远观如海如潮,近赏俏丽妩媚,老的树龄上百,小的单薄一枝;波密桃花“大”,树大、棵大,以硕大形容毫不为过;波密桃花“艳”,在蓝天、白云、绿水、雪峰、草地、青山的映衬下,白色的如脂如雪,粉红色的灿若朝霞。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易贡湖,位于波密县易贡乡,从川藏公路通麦大桥沿易贡藏布江而上21公里,海拔2100米。湖泊长条形,云雾游荡,雪山倒影,水鸟飞翔,牛马漫步。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西藏第一茶园,所产珠峰圣茶闻名遐迩,市场上买不到。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将军楼,在易贡茶场内,张国华盖且住过。张国华,35岁任十八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率兵入藏,把红旗插上了世界屋脊。由此,人们送给他一个美丽的称号——“佛光将军”。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拉月藤网吊桥,横跨东久河,跨度112米,距河面27米,采用6000公斤当地白藤编制而成。白藤常绿植物,茎蔓细长,有40米高,柔软而坚韧,是编织篮、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也是藤索桥的原料。藤网桥是珞巴和门巴族独有的桥。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色季拉山,位于林芝县以东,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所跨越。登临海拔4728米处的山口,可观日出、云海、无际的林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山下山上景色差异很大,山口是观看南迦巴瓦峰的好地方,可惜天不好,没看到。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波密至八一(下)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八一镇近郊景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