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轻风无意 2016-06-24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在腾冲住了一宿,没住县城,住在离县城3公里处的和顺古镇。第五天上午拍和顺古镇和大滚锅后,十一点半出发去六库(怒江州和泸水县政府所在地),下午五点半到,是最早到目的地的一天。明天沿怒江大峡谷前行,踏上进藏之路。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现有人口6千余人。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居民以内陆迁来的汉民族为主。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镇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2005年央视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入围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荣获唯一的年度大奖。

孤陋寡闻啊,不到腾冲不知有火山口、大滚锅,更不知有天下名镇和顺,真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遗憾的是,到和顺住下吃过晚饭天色已晚,第二天上午11点出发,只有清晨短短2、3小时匆匆一逛,管中窥豹、挂一漏万。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和顺是西南最大的侨乡,40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走夷方”。由于离缅甸70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还有远走印度、美国、加拿大的。其中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衣锦还乡后就在和顺修建宅院、宗祠,建筑多为中西合璧,风格有南亚的、东南亚的。还由于明代朱元璋的屯边制度,和顺又有许多从中原迁来的移民,安徽、南京的都有,所以这里的民居还有徽派的建筑风格。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镇子依山而建,斑驳的石墙和奋力向上的青石板路,默默彰显古老与厚重。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蓦回首,那屋竟在脚底处,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镇外景色。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同其他古镇相比,和顺多了些大气,少了些商业气息;多了些文化古韵,少了些喧嚣热闹。这里的美和静,不多不少,刚刚好。到和顺,除了参观景点、观赏建筑外,最好小住几日,卸下压力,细细品味和顺人闲适、安然的生活态度,如此,方不虚此行。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由和顺古镇去六库,穿行在高黎贡山,途中经过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公园,门票20元,一天仅让200名游客进入,因赶路没进去,遗憾。
第三次进藏--和顺古镇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高黎贡山弯道多,稍不慎就出车祸,一小车掉下山底,吊车拖拽钢缆放出150米。车内只一人,所幸伤不重,自己从车内爬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