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好调研文章

 弘净 2016-06-24

1、标准

我对写文章(不独指调查报告)有一个自己总结的“七有”标准:“七有”是即文之有识(见识)、文之有理(道理)、文之有趣(情趣)、文之有物(事例)、文之有情(感情)、文之有文(文采)、文之有句(妙句)。“七有”如同一个人。“七有”中的前“三有”——有识、有理、有趣是灵魂性的东西。我以为,第一境界为有识,第二境界为有理,第三境界为有趣,三者兼得为最佳境界,能有其一都算上乘境界。第四有(有物)为躯体,躯体要强壮、健康,事例要丰富、典型。第五有(有情)为气质,无感情之文有如无气质之人,此情应当是亲民爱民之真情,而不应该是吹牛拍马之伪情,应该是实事求是之真情,而不应该是哗众取宠之虚情。第六有(有文)为外表,我这里多指语言这个外表,外表可华丽可朴实,酌文而定,写农村问题调查,以朴实自然为美。我以为朴实生动最难得。第七有(有句)为闪光点(外表与内在的都可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倘有一妙句,全文自风流,调查报告能出精彩的观点,经典的句子,或者能有让人记忆深刻、引用经常的一两个事例,那也就成功了。所谓不求万言垂千古,但望一句入人心。这种成功,常见妙手偶得,也可刻意磨得。

2、避免“新八股”

时下,党政机关所作的调研与报告存在着一种“八股”现象,我总结了一下,前“四股”是:任务多是领导指派,调查只到县乡党委,研究多是网上下载,意见多合上级口味;后四股是:文章多是报告式,结构多为三段式,段落都是数字式,语言多是社论式。工作流程的稳定和公文样式的固定,是必要的。但如果死搬硬套,不去创新,我们的调研和调研文章便缺少了活力,也降低了效益,还让人生出厌烦。对这一种“八股”现象,有人总结为一首打油诗:一项任务下来,两三个人下去,四五千字文章,六七条建议,八九上十天时间。这种“八股”似的调研和调研文章有点像街头快餐,规模化生产、程序化操作、批量化出品。这种调研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怎样改进?大家见仁见智。我的作法是“沉到底,访个遍,一个月才出一件活”。我这种有别于“八股”的调研方法和调研文章虽然太笨、太土、太慢,像传统的手工作业,却很有实效。

办公室文章特别讲究出新观点,并且排列整齐,语言铿锵,办公室人员对此也津津乐道,而写到事例并不讲究,一般是泛泛地写,淡淡地写,浅浅地写,生怕写多了写长了,只当个“药引子”,只当个“味精”。我却不敢苟同,我是尽量把我知道的生动的故事——当然是能够反映主题的典型的事例多写、详写、大写、特写,拿它当大菜,当主食。至于观点,我也讲究(讲究实在实用),也努力去提炼(力求准确明了),但我觉得并不特别的重要,因为我想,领导们大都不缺乏比基层更深刻的思想,因此不缺乏比基层更精彩的观点,但有一点缺乏,那就是相对缺乏对基层的了解,把基层的故事多一些呈上去,让他们催发领导更深刻更精彩的思想与观点,这是我们基层调查报告应该也可以做的。为什么我们基层工作者硬要送领导已经比较丰富地占有的东西,而吝啬多送一点领导比较少有而又特别需要的东西呢?

3、改造

首先是打破调研报告的单一体裁。我以为,只要能把情况和想法报告清楚,很多文体都可采用,而不必拘泥于一个体裁。比方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有消息、通讯、特写等等都可以。

其次,改变三段式结构。所谓三段式结构,是指成绩、问题和建议三部分,这是调研文章的一般结构。我写《江西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也想过用三段式写,一写他们的作法,二写他们的经验,三写建议怎么作。我在学习中看到此前有几篇外省考察报告,都是这种格局,我就有意识地变了一下,只写启示,9个方面,平面排开,把他们的特点、经验和我省的对比情况以及我的建议都摆放进去了,溶立体于平面,凝丰富于简练,藏巧于拙。

第三,大量使用群众语言。既然我作的多是农村调查报告,理所当然地有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说的话,也有那些地方的方言、谚语、歇后语包括故事和笑话。这是我的一大“传统优势”,我在农村基层干了多年,别的收获不多,老百姓的俚语俗言我备足了一仓库。这些语言都是老百姓的原创,生动形象,特别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第四,让报告标题生动起来。我原来做县报总编,一直认为“好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追求着“题不惊人不肯休”,甚至“敢与大报叫板做标题”。回到办公室写公文,总觉得标题太格式化、太呆板,我们平常写的调研报告大都是“关于什么什么的调研报告”,我试图让它活泼一些,当然准确肯定是第一位的,最好是准确到像有经验的护士打针那样一针见血。我喜欢用反问设问作标题,比方说我写的《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如山村债如何化解?》、《税费改革、土地延包之后,种田大户怎么样了?》、《乡镇财政所,不收税了干什么?》、《信访形势怎么看?信访工作怎么干?》,这些标题都比较抓人眼球。我作的较多的是一主一副两题式标题,主题尽量作得“美”一点和“大气”一些,。比方说《建设平安和谐的湖北新农村——关于我省农村社会治安问题调查》《好一篇新农村建设的锦绣文章——洪湖市“锦绣梅园”小区建设调查》。我还喜欢用对联或者诗的语言形式作标题,如《让我栽上两岸树,帮你清洗一条河——昌兴公司“林水结合”模式值得全省推广》《坐在家里约会省城专家,轻点鼠标掌握天下农情----湖北农业远程教育网调查建议》《湖北农民侯安杰,跨县种田两万亩》《一代粮王刘文豹,规模经营三十年》等。我想,调研文章的标题是可以作得“靓”一点的,大可不必穿清一色的中山装,让人觉得沉闷和刻板。

4、独立思考,真实反映

调研报告最重要的着力点还在于调查与研究上。《文心雕龙》上说“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文章的形式需要讲究,但根本点还在于思想和感情。而我的理解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能准确地反映最真实的情况,二是在解决问题上有个人独立的思考和看法。好像这两点与创新不大沾边,实际上,相对党政系统调研报告好像有一个“思想框框”:“看领导眼色行事,按上级口径说话”,这种创新更显得珍贵难得。我感觉我的第一方面可能做得稍好一些。反映真实情况和坚持独立思考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经为知识分子定过一个标准——有勇气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我们搞政研当参谋还真需要胆量和勇气。

5、勤于写作

功夫在诗外,积累在平时。我总结文章功夫有“十于”:饥于学、渴于问、惯于思、勤于写、敢于言、淡于功名、薄于应酬、肯于吃苦、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我只细说其中两点。

先说勤于写。我说勤作文有“八利”(或叫“八有”):有利有名、有事有成(事情事业、成绩成就)、有友有情(以文会友、高尚情趣)、有位有升(写文章的在单位上总有点地位,虽然不高;坚持写的总有进步和提升,虽然不快)。写文章不失为基层工作者争取进步的一条途径。多写调研文章,有益于民,有助于事,有功于世。能把自己写成领导更好,写不出来也不要紧,大路朝天,各有一边,有人驾驭人,有人驾驭文,各驾各的马,各驭各的场。

再说敢于言。因为想写得有作用,难免会写出副作用,有可能哪一事例哪一观点或者哪一句话冒犯了领导,不要紧,相信领导们英明开明,也不要在乎有的领导发脾气甚至给你穿小鞋,只要观点站得直,只要事实坐得稳,不必担心一点小风雨,大风大浪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怕这怕那别去写文章,写调查文章有时也需要勇气和胆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