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到现在3年刚出头,期间加入过不少妈妈群,但最后都以默默退群而告终。 由于生性刻薄又喜欢总结,我打算给我所有见过的妈妈群归归类,归完类就明白为什么我在里面呆不下去了。 第一类:小区大妈第二战场 >>>> 场景一: 某妈妈随口说一句:“我家宝宝爱吃西瓜。” A:西瓜是寒凉的,千万不能多吃。 B:没错,我们家都是把西瓜隔水温热之后给宝宝吃的。 C:哎夏天就是麻烦,总要防着孩子凉到,到处都是空调、冷饮、西瓜……(WTF?)>>>> 场景二: 有妈妈问:“我家宝宝出生20天了还有黄疸,医生让照蓝光,怎么办啊?” A:医生在骗钱千万别照蓝光,晒太阳就行,我家宝宝黄疸晒了几天就退了。还没满月不能出门,把宝宝放在阳台上晒就可以。 B:光晒太阳不行,还要吃茵栀黄。 C:别喂母乳了,可能是你的奶有问题。>>>> 场景三: 一位妈妈晒了一张孩子照片。 A:哎?怎么不给孩子穿袜子?寒从脚底生啊! B:宝宝太瘦了,是不是母乳营养不够? C:这么热的天还穿纸尿裤!将来精子质量不行了! D:头发又少又黄,怎么不补钙? 以上所有字母说的话,全部都是bullshit。这感觉就像你在小区遛孩子,被一群大妈一人一句围攻,让你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差的妈妈。 更不可理喻的是,他们根本不接受科学观念。有一次我想替一位被围攻的妈妈解围,说“茵栀黄就是泻药不能吃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确实给这位妈妈解了围,因为她们围攻的对象变成了我:“呵呵那么多宝宝都吃好了怎么不能吃?”“我家宝宝就是吃茵栀黄退的黄疸现在不是好好的?”“中国人体质不同洋人那套行不通。” 得,大妈常用三大套路——亲身实践论、大家用了都说好论、中国人体质特殊论,齐了。 退群。 第二类:一言不合就发屎 不是说大家都发屎,而是指一种对宝宝身体健康过分敏感的心态。>>>> 场景一: 冷不丁发来一张宝宝的屎照问:“大家看看这个大便有没有问题。” 第一次,忍了,大家告诉她挺好的没啥问题。 第二天又发了一张说:“今天拉的好像比昨天绿一点,是不是有问题?” ……>>>> 场景二: 问:“我家宝宝今天打了一个喷嚏,是不是感冒了?” 答:“打喷嚏很正常,没有其他症状不是感冒。” 问:“好……那如果感冒了要吃什么药呢?” 答:“真是感冒也不要随便吃药,注意观察等待自愈。” 问:“好……我要不要上医院抽个血?” ……>>>> 场景三: 问:“小区里一个孩子10个月都会走路了,我家10个月还不会站,是不是有问题?” 答:“孩子发育时间不同,没有其他异常不用太担心。” 问:“我查百度了,说不会站可能是脑瘫,要不要去医院?” 答:“脑瘫会有其他表现的,不用着急去医院。” 问:“那万一真的是呢?去晚了不就耽误了?” …… 每个新妈妈在面对小婴儿的时候,都会产生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焦虑,一年后回头看,甚至会觉得自己很可笑。这很正常,无可厚非。 但是,有了焦虑第一时间应该看书查资料,再不放心就上网找医生在线咨询,还是不放心就直接去医院。在群里问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真的好吗?没有人有义务解答这些鸡毛蒜皮,就算有人愿意,她的建议真的靠谱吗?文字提问就算了,发屎又是要干什么? 退群。 第三类: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 >>>> 场景一: A:“宝宝六个月,我马上要上班了,孩子要去奶奶家住一段时间,坐火车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B:“为什么不能带在身边呢?没有母爱的孩子心理不健康。” C:“就是,这么小就离开妈妈,太可怜了。” A:“我也没办法,两个人都要上班,家里小住不下其他人。” D:“呵呵我生了孩子就不工作了,没有什么比妈妈亲自带孩子更好的。” A:“可是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当全职妈妈啊。” E:“没钱就穷养啊,如果没有母爱,再有钱也无济于事。”>>>> 场景二: A:“各位妈妈,买奶粉哪个渠道最靠谱啊?” B:“为什么要买奶粉呢亲?为什么不能母乳呢亲?” A:“实在没有奶啊,孩子怎么吸也吸不出来,急得嗷嗷哭,把我乳头都吸破了,实在太痛苦了。” C:“坚持住,继续吸。我当年奶也很少,顶着各种压力让孩子吸了一个月,现在奶多得不得了。” D:“乳头破算什么?当年我孩子吸我乳头洗得满嘴血,我都咬牙坚持过来了。纯母乳的孩子比喝奶粉不知道健康多少。” E:“是啊亲坚持啊,我生孩子的时候不懂事,没有奶就让他喝了几口奶粉,现在后悔死了。” F:“加油啊亲,为了孩子的健康,就多忍忍吧!” 女权最大的障碍,不是男人对女人的歧视,是女人之间的相互歧视。打着爱的旗号,全职妈妈歧视有工作的妈妈,母乳妈妈歧视奶粉妈妈,这跟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就是一种圣母的自我感动。 退群。 第四类:婆婆有罪老公无能 A:“妈蛋我婆婆今天又趁我不注意给孩子喂了几口奶粉。” B:“太过分了,你没有阻止吗?” A:“当然阻止了,人家根本不听,说我没奶怕孩子饿着。” C:“擦这都能忍?你跟她吵啊!” A:“没用,我一大声我公公、小姑子就一起骂我。我现在一个人在哭。” D:“你老公也不帮你?” A:“他还嫌我对他妈不尊重。” E:“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吧,真没法过了。” F:“亲我特别理解你,我婆婆也……,我每天心里问候她全家。” G:“我婆婆也是,……我老公还是个典型的妈宝,恨得我牙痒痒。” H:“这样的婆婆怎么不去死?” I:“将来我闺女找老公,一定要找个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的。” ……(一眨眼就盖了一千多楼) 婆媳矛盾自古无解,对于这样的群,有些人把它当树洞,和同伴们发泄出来心情就好了,这样也不错。不过对我来说,这些只能让我心情更差,那段时间怎么看呆福怎么不顺眼。 退群。 多说一句,家庭生活靠的不是科学,是取舍的智慧。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闹离家出走,对孩子的影响可比喂几口奶粉大多了。 第五类:打着科学的旗号展示优越感 >>>> 场景一: A:“最近孩子有好多眼屎,是不是上火了?” B:“ 请解释什么是上火,听不懂。” C:“。。。这年头还有人相信上火我也是醉了。” D:“ ”>>>> 场景二: A:“今天检查微量元素说孩子缺钙,是不是应该多晒太阳?” B:“没事检查什么微量元素?钱多烧的慌吗?” C:“孩子是腊肉吗?成天晒太阳。” B:“哈哈哈腊肉这个比喻好。” C:“我最看不惯没事就给孩子晒太阳的人。” 然后俩人自顾自聊了起来……>>>> 场景三: A:“刚给孩子换尿布,发现红屁屁了,怎么办?” B:“。。。用尿布红屁屁,那是活该啊。” C:“为什么不用尿不湿呢?买不起吗?”>>>> 场景四: A:“孩子有湿疹,涂点什么管用?” B:“这个问题说过多少遍了,你就不会自己爬楼吗?最讨厌伸手党了!” 我怂,我没有勇气在群里吵,我只敢在这里说:希望你们的强势只在群里,不要施展到孩子身上。 退群。 ◆ ◆ ◆ ◆ ◆ 以上这些,还算是真的在讨论问题的群,那些微商代购拉票广告,我就不列举了,哪个群都有。 这些只是我遇到的妈妈群,或许你遇到过很有爱很和谐的,但我没有这么好运气。 育儿这件事,只要不涉及到疾病,基本上还算是个家务事,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意思是在家务事上没有标准、不能比较。一个妈妈的经验,不足以指导另一个妈妈怎么带孩子、怎么处理婆媳关系。 妈妈群的讨论,问题也好回答也好,大多都很个人化甚至是隐私,拿出来翻来覆去地讲,基本就是把线下和闺蜜们八卦的家长里短挪到了线上和陌生人聊。真的没什么意思。 如果孩子真有健康问题,在群里能得到什么有用的帮助呢?还是应该去靠谱的医院找靠谱的医生。 我观察过的妈妈群,很多活跃分子几乎是随时随地在线,这样的人不就是很多文章里描述的“把孩子扔在一边自顾自看手机”的妈妈吗?就算她懂再多的科学育儿知识,又有什么用呢? 有时间就陪陪孩子,陪累了的话,看看书、见见朋友、逛逛街都好啊,为什么一定要沉迷在妈妈群里呢? 最后我想说,有没有讨论买买买逛逛逛玩玩玩的逗逼妈妈群啊!求介绍啊!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