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自信的宝宝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知名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myArvin 2016-06-24

一个自信的宝宝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知名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文丨刘莹[北京](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

刘莹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也是《斯波克父母经》等作品的译者,同时她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搜狐等多家媒体亲子类节目特邀嘉宾。她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与女性个人成长研究与咨询。关注『宅妈妈科学育儿』微信或下载宅妈妈育儿APP,即可咨询她。


问题回放

A. 孩子1岁7个月了。我和我老公都属于不太自信型的,我自认为自己有着很深的自卑心理,家庭环境对我性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现在的情况要好的多,但是我还是担心我的言行影响孩子。性格遗传吗?我能通过什么方法让孩子不像我的性格,最近我发现他有的地方开始像我了,很担心!

B. 儿子4岁10个月,对竞争有回避现象,比如不愿意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比赛,我发现他有了自卑倾向,于是今天我问他:“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想了想点了点头。我想咨询一下:孩子的自卑心理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诱因?在具体的家庭教育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与克服自卑是许多父母特别关心的孩子性格培养问题,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自卑性格会影响孩子,也有的父母不太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心理,上面两个真实例子都非常典型。

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是指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孩子的性格中虽有与生俱来的先天因素,但是父母的性格并不是完全通过遗传因素直接影响孩子,更重要的是通过后天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信和自卑都不是天生的

自卑是担心或认定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恐惧心态,而自信则是对自己的悦纳和做人做事的胜任感,都是后天习得的信念。

学龄前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老师和周围人的对待和评价,部分来自于自身行为的成败体验,亲子互动模式在这里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那些经常得到父母给予的温暖、支持和肯定的孩子更容易自信,而经常被父母忽视、拒绝和否定的孩子则更容易陷入自卑。

一个自信的宝宝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知名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许多年轻父母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生存环境,格外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够自信。个性好强的父母如果看到孩子天性内向安静,甚至有些羞怯退缩,回避争抢,就有可能认为孩子不自信而心生忧虑,会不自觉地贬低或暗示孩子胆小无能,甚至逼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或者还做不到的事情,轻则表现出对孩子的失望和拒绝,重则对孩子训斥打骂。

从另一个角度讲,有些对孩子“自卑倾向”比较敏感的父母,往往是因为自己受到过自卑心态的严重困扰,害怕失败,所以更加担心孩子重蹈覆辙,往往会不自觉地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尽管那未必是真实的。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投射效应,其实质就是指一个人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当年幼的孩子接收到父母传递给他们的负面评价和扭曲的性格投射时,完全没有能力判断其真实性,往往会全盘认同并内化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一个“自卑”的宝宝就这样诞生了。

因此,父母首先要对自身的性格及成因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自己先从自卑心理或是对自卑心理的恐惧中解放出来,父母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并给予孩子积极的期待和支持。


建立自信不必恐惧自卑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有自卑感是完全正常的,正是它的存在才促使人寻求补偿。它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心理上的自卑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基本处境。又比如心理学研究认为,适度的焦虑和适度的压力对人的成长也是有帮助的,可见自卑和自信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现在看起来很自信的人有可能曾经很自卑,而自信过了头的人又容易变成了自恋。

一个自信的宝宝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知名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其实,极少人会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自卑过,人无完人,谁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理。我发现,一些曾经受到过自卑困扰的人往往对他人有着更强的洞察力,对他人的言行更加敏感,思虑更多更深入,而且往往很内秀,拥有一些别人不容易发现的优点。一旦重建自信,会产生强大的心理力量。许多成功人士都曾经有自卑情结,但最终超越了自卑,战胜自我,走向自信和成功。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利弊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使是自信,也有个度的问题,自信过头了也不是好事。比如有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自信心,从小给孩子过多呵护,孩子听到的表扬大多言过其实,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真的以为“我是最棒的”,一旦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的时候,孩子内心受到的打击会让他们从自信的巅峰一落千丈,变成一蹶不振的极度自卑,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一个自信的宝宝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知名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所以,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孩子是否天生内向敏感、羞怯、不主动,而是怎样用父母的爱始终如一地陪伴他,理解他,尊重孩子本来的样子和成长的节奏,给孩子温暖的耐心和支持,在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勇敢面对外部世界的时候,给他实事求是的鼓励,帮他看到自己的潜力,更不会让孩子担心受到父母的否定和逼迫。尊重差异、看淡成败、拥有平常心的父母也会让孩子少些自卑,多些自信。


培养自信宝宝从0岁开始

婴儿期的宝宝如果大部分生理心理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宝宝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喜爱和接纳的,并对父母产生最基本的信任感,这是孩子自我肯定的基础。比如:饥渴时能得到妈妈及时的乳汁喂养,无聊或身体不适时能得到亲切抚慰和照料,大部分时间妈妈都陪伴在身边,经常享受妈妈的笑脸、拥抱和亲吻。

一两岁的宝宝逐步从与妈妈共生的关系中独立出来,开始有了自我主张,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此时他们的合理愿望应该得到正确的理解和积极的对待,宝宝就会产生自主感和自信心。比如:允许宝宝运用自己的眼睛和手脚探索周围的世界,既不过分约束也不过分放纵,让宝宝体验到自我控制快乐。

对于3岁以上宝宝的行为和能力,父母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也要善于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的时候不能太空泛,要让孩子清楚地了解自己哪些具体行为表现受到赞赏,下次他就会有意识地重复这一行为,越做越好。

要以期待和欣赏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急躁,不包办代替,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与他商量做出选择。允许孩子尝试,不嘲笑和指责孩子的失败,更看重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父母的尊重信任能让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

现在许多父母都希望让孩子参与竞争,展示自己,通过外界的褒奖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通过他人的眼光来认识自己,以此建立孩子的自信。只要是竞争,就一定有输赢,而在我看来,如今的世界平常心比好胜心难得的多。

其实,孩子的心地远比成人单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比战胜他人更重要。无论孩子天性好胜还是随和,父母都应该允许孩子做他们自己,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自我接纳,这也是建立自信心的宝贵资源。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接纳、始终如一的温暖和支持,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最有效的力量。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首先要安顿好父母自己的平常心,放下内心对“不如他人”的恐惧,因为恐惧里面一定长不出信任和自信。不要拿孩子的弱点去和别的孩子相比,无论成败得失都对孩子不离不弃,笑脸相迎,耐心期待,永远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用积极的心态去激励孩子,那么无论什么性格的孩子都会变得自信起来。

**更多专业育儿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宅妈妈科学育儿”或下载APP '宅妈妈育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