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锋锷 精致
笔墨精度
有“位”下垂
理论阐述:
上午:
写字要先找好笔锋状态再书写,写米芾要把笔尖用出来,有一个发笔动作.
训练1:
继续临写米芾《蜀素帖》,尽可能把毛笔一入纸时尖的东西做出来。“锋锷不在,则精神顿减。”努力写得精细。
王羲之《兰亭序》非常精细。米芾的行书动荡过甚,一开始学米芾容易烙下一身病,所以把米芾的精细作为一个过渡,写的时候就能意识到它的动荡,如果再去强调结构的动荡,写的时候就会过度。写《兰亭序》可以打磨笔锋。
训练2:
临写王羲之《兰亭序》前两行,书写时要意识到笔锋的存在,把笔锋打磨出来。尽可能写精细。
下午:
训练3:
原大精临王羲之《兰亭序》“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一行,要求结构准确,笔锋要用出来。




晚上: 点评:
1、 缺少作品意识。
2、 结构方面:
A、 错位(二度错位,获得运动之中的平衡)
B、 怒发上冲冠
C、 有“位”下垂
D、 方框里面的构件不要居中,要松动
E、 破平行,破对称,破均匀

有“位”下垂
训练5:

再次临写杨凝式《韭花帖》,注意刚才讲到的要点。
作业: 认真临摹并能上交一张完美的杨凝式《韭花帖》,要有精度,与原作一模一样,体会结构之谨严,点画之到位。注意疏阔的章法特色。杨凝式是晋唐的最后一站。和虞世南临《兰亭序》相比较,可以发现很多暗合之处。
以上内容,源自 于钟华在线 ,仅供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