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们拍摄孩子,我们在拍些什么

 昵称535749 2016-06-24

2016-06-19 10:00 | 豆瓣:七七

我很感谢老天爷把Vivian送到了我身边,教会了我很多。让我学会臣服于自己,面对自己。如果要说唯一的遗憾,那就是她长大的速度太快了,我多想留住时间,留住这个小可爱。

——一位曾经拍摄过的母亲的话


当我们拍摄孩子,我们在拍些什么

1.

当我们拍摄孩子,我们在拍些什么?

对于拍摄自己孩子的父母来说,这从来就不是问题。可对于我或者那些和我一样自己并没有孩子,却依然热衷拍摄别人家的孩子的摄影师来说,这就是个有趣的思考了。

当我们把镜头对准孩子,我们究竟要拍的是什么呢?

回不去的童年,到不了的自己。这是我的回答。

童年是一个奇怪的存在。正在经历的孩子们不以为意,无法将它珍惜,而一旦离开,心里才会慢慢生出一种苍凉的感觉。这是一种一路向着人生尽头奔去,再无依赖的感觉。童年的时候我们阅读童话,知道这是一个善恶终有报的清明世界,公主终究会和王子在一起,而找不到妈妈的孩子也终会被送回家。长大以后,世界却用它本来的面目,一点一点擦去曾经童话故事留在我们心里的影子,露出并不友善的面目。这时心里便会怀念曾经的单纯,在成人世界里受了伤害,心里那个小人便会站出来,轻轻用她稚嫩的、永远不会长大的双手擦掉成年以后我们的泪水。

无论长得多大,我们都是依靠心里的小孩在生活着。

于是当我们把镜头望向孩子,我们其实把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内心,对准了那个已经再也回不去的伊甸园。一代一代的人,一生一生的成长,都是为了心里那个要保护的小孩。

有一次在斯里兰卡遇到三姐妹,其中有个女孩子特别腼腆,其他孩子都来要我的糖果,她一脸羞涩却站在边上无所适从。我就突然想到了我小学的时候,也是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那时候班级里经常有挑选女孩子表演节目和跳舞,老师会让自己举手,可我从来不敢。有一回排练《新鸳鸯蝴蝶梦》,文艺委员问谁有兴趣参加时,我心里迫切地点头嘴上却说了不。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我总是在放学有意无意路过舞蹈房,看她们排练得满头大汗,心里却凉凉的。我在家里播放新鸳鸯蝴蝶梦的歌曲,偷偷在房间里模仿舞蹈的动作,懊恼自己的胆小懦弱。那个兰卡女孩怯生生的表情击中了我,我好像看到那个10岁的自己默默站在人群外的黑暗里,看到别的女孩子换了美丽的衣服准备上场,自己只能揉揉衣角。

我举起镜头,镜头那边的人是你,可当我按下快门,我拍下了自己。


当我们拍摄孩子,我们在拍些什么

画面中穿红衣服的女孩子,正是那个击中我的女孩子。相比边上的女孩,她的笑容、摆手都是收敛的。我主动把糖给她,她给了我一个感激的笑容。一如当年我多希望有人能看穿我的心思来选我去表演那支舞蹈。

2.

相比你的笑容,我也珍惜你的沉默。

拿起镜头我们总希望拍下孩子的笑脸,于是我们不遗余力逗他们开心大笑,好像只有笑才是童年的标志。对于稍大点的孩子,在他们有了自己初期的世界观后,如果在拍照时候一味逗引他们笑,则会换来一个”成年人好愚蠢“的表情,不信可以试试。

当我意识到自己是想记录一个真实的童年状态时,我便不再执着与孩子的笑脸了。根据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孩子早在出生到1岁半时的口唇期,就已经发展出了满足、不满足、愤怒等情绪,进入1岁至3岁的肛门期,就更会派生出多种人格发展方向,破坏、吝啬、强迫、死板、顺从等高度成人化的个性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初露端倪。在孩子进入3岁以后的性器期,对于自身的性别注视会加强,男孩子会表现出粗鲁、竞争、追求成功、女孩子则会表现魅力,恋父、恋母情节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而到5岁的时候,儿童的大部分人格都已经形成。

所以,不得不说,在你面前的,其实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小可爱。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宇宙。

拍摄儿童,有时候很容易变成大人们自我满足的游戏。我收到过很多这样的读者来信:七七,请问拍摄时该如何让孩子听话。“ “七七,我今天拍摄儿童,可十分钟他们就失去兴趣了,我的拍摄素材没有完成,怎么办”每次收到这样的来信,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镜头前那个没精打采的孩子的模样。嘿,试想一下,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呢,你会愿意听话去配合大人拍照吗,你有义务去听话配合大人拍下你的笑脸吗,我想如果是我,我也不会配合的。

“我不是你的道具。”

尊重孩子,拍摄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你,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笑容收集者。


当我们拍摄孩子,我们在拍些什么

小语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知道每次我给她吃东西、玩有趣的娃娃,其实都是为了给她拍照。大部分时候,她会配合我一下,但那次天色晚了,我显然从她的眼神里读到了不愉快。“嘿,不要拍了,我配合够了,想回家了。”于是我迅速停止了快门。

3.

我们拍了那么多的小明明、小红红、小钢钢,可却很少能看到童年、看到天真、看到无邪。

每天都那么多那么多的儿童影像被生产出来。这些照片是有意义的,它们会被孩子的父母们抱回家、放在皮夹里、架在床头柜。

可有没有一张照片,能被所有的父母喜爱呢?哪怕他们不认识画面里的人儿。

我努力想拍出一张与血缘无关的相片。

会特别留意这点,是由于一次的网友评论。有一次我在网上贴出一张拍摄的小素和小语的图片,画面里,她们俩躲在楼梯口咯咯地坏笑。图片下就有一个女士评论,说这两个孩子和她的侄女们好像,神情简直一模一样。接着陆续又有网友发表同样的评论,甚至声称见过这两个孩子。网友们也许没有说谎,我却被触动了。

突然意识到,我拍到了“别人家的孩子”。或者说,我拍到了“每一家的孩子”。

那算是一次,我觉得我拍到了“孩子”。


当我们拍摄孩子,我们在拍些什么

小素和小语在楼梯口说悄悄话的画面,会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哪怕妹妹已经去了布拉格,很少再有机会见面,可只要我看到这张照片,就能听到她们俩那天响亮的咯咯声。

4.

相片是衣,爱是我心。

孩子,谢谢你,走进了我的镜头。

一个以前做淘宝产品摄影的朋友,最近开始从事儿童摄影工作。问之为何,他说拍孩子利润高。半年后再看他,重新又回去了老本行。又问之为何,他说孩子们吵得他脑仁疼。

一次在威尼斯著名的叹息桥上,我看到一对华人母女。女儿吵着要去买Gelato(意大利一种冰淇淋)吃,妈妈则端着相机要给女儿在桥上拍一张相片。小女儿不配合的叫嚷声穿过如织的人流,满脸的不情愿。但妈妈的心我也能体会,好不容易来一次叹息桥,这可是电影《情定日落桥》的取景地,怎能不好好拍个照。母女僵持着,看表情大概平时小女儿不听话的旧账也都被妈妈翻了出来。谁料原本是一个Gelato能搞定的事情啊。

所有的相片,都是出自此时此刻对于镜头里这个孩子的爱。

照相和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是要把摄影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剥下来,添到照片里。添得越多,相片就越活。这样的能量转移,摄影人是要付出心血代价的。所以爱得越深,愿意付出的心血甚至灵魂,也就更多,相片也就越活。狠狠付出一次后,还要躺个个把天,才能把缺失的自己重新织补起来,再有力气去面对下一次的付出。

总说给孩子拍一个成长相册,是长大后送给他的礼物。这话我再同意不过了。但这礼物,绝不是相册本身,而是在漫漫这些年里,父母从自己身上剥下的心血。


当我们拍摄孩子,我们在拍些什么

-end-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