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山城,到江城(11)

 爱面子666 2016-06-24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罗汉寺】
    外面淅淅沥沥的,没有停歇的意思。无奈,从行李箱取出伞来,撑开,我们走进雨中。到重庆的第一个下午,不至于就“窝”在房间里等老天爷“破涕为笑”吧?
    选择罗汉寺作为目的地,并非寻幽,是因为《疯狂的石头》;而且它离住处最近,下着雨,不想跑太远。庙门开在斜坡上,两旁的工地、饭店都没闲着,一个紧锣密鼓赶着进度,一个卖力招徕着午饭晚趟的客人;如此,门可罗雀的寺庙立时便有了闹中取静的“幽”的意味。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天井墙上的“笑弥勒”被雨水抚慰得愈发干净,失去了感悟其笑容背后沧桑感的必要。与天井相接的“十方业林”,佛家消业的地方,却在绵密的飘洒中如同“雨巷”,让人不禁想起缀着小花的油布伞,既而生出几分沉重与情愫此消彼长的欣喜,以及对巷子深处的向往。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巷子后面的罗汉堂是寺庙的“灵魂”(里面不能拍照)。许是没什么人的缘故,也没开灯,仅靠微弱的自然光维持。曲里拐弯的通道两侧,是五百罗汉,努力在“惨淡”的能见度中保持着个性;但这种努力是困难的,我怎么觉得,绝大多数都双眼圆睁一脸愤怒?是太缺乏光明了吗?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气氛阴森,天气也没有改变的迹象。有些累,初来乍到的兴奋感消解得差不多了,找个地方歇息成了迫切的选择。很快,我就蜷在天井回廊的长凳上睡着了。做没做梦记不得了,只记得醒来后,原本找寻电影里“黑皮”窖井盖的打算,经过此番幽静的“洗涤”,也懒得实施了。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在第三步道口遇到的三位老太太】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山城第三步道】
    初到重庆的感觉,带着些许意外的幽怨气息,不过,将要离开时,去山城第三步道,却纯粹是以“寻幽”为目的。
    前往的过程并不顺利。的姐没听说过这名字,就把我们“扔”在渝中区法院;一路打听,“遭遇”若干次摇头后,终于有位“棒棒哥”给了肯定答复。穿过一座旧式小区来到江边,“老爸,到了到了,”豆豆指着地上的步道标志呼叫道。被誉为“山城最美”的这条步道,真是“幽”得可以!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临江栈道,网上评价最高的一段,很快就展现在面前。在城市里走栈道,独特的体验。木道修得踏实,牢牢倚着山体,被繁茂树荫庇护着,向远方蜿蜒而去。漆成黄色的护栏,显得有些新,若是“复古”些更好。凭阑悄悄,背山临江;没有浩波千里、澜卷西风,江水拥着绿洲,在浅蒙的楼群背景中,都很安静,更显出江桥的笃定和宏伟。默默望着重庆最普通也最独特的风景,一切,更像是告别。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江风又起,时有蔓藤探入镜头,微微颤动,仿佛在提示我继续前行。走过栈道,长江渐渐从视野中消失,我们走进人迹罕至的山里,走进绿丛中,周围或挺拔,或茂密,那些爬山虎,无需再抢占地盘,因为这里,早已是它们的家。突然想起另一部著名的电影,其名被王家卫借用以喻“混凝土森林”之杂,而这里,才是名副其实的“重庆森林”吧。
    “山籍树而为衣,树藉山而为骨,”王维言“树不可繁”,是担心遮蔽山之秀丽;可是,倘若城中之山属意“子衿”,享闹中取静之乐呢?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三七茶http://www./class/sanqicha/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第三步道沿途有许多遗迹。上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开的医院“仁爱堂”,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和一个废弃的篮球场;金刚舍利塔也被锁起,显得落寞,我只能远远拍几张照片;而那座外表朴实的老楼,若非“抗建堂”三字标牌,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待拆的目标。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虽然似乎退到了不起眼的角落,或许已被大多数人忘记,可我相信,经历过岁月,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一定会有人记得,也愿意记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对愿意寻找回忆的人来说,即使一块砖、一片瓦,都是弥足珍贵的,就像《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里,诺瓦克珍藏的那张车票。
    我又累了。靠坐在通远门楼上的眺望亭中,咀嚼着麻辣飘香的余味,咀嚼着重庆四日的点滴,觉得自己,可以满足地向这座城市道别了。
    再见,重庆,再见,山城。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从山城,到江城(11)---- <wbr>重庆:徒步,寻幽(第三步道与罗汉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