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潘德孚老人安静地走了。带着他曾经向西医怒吼的枪炮,带着他那叫做“天下无癌论”的战书,就这样离开人世。这一生他像一位战士,一边为了患者的健康而战,一边为了心中的真理而战……直到现在,有位中医同仁说:“老爷子觉得没意思,走了……” 中医和西医很多情况下是殊途同归的,但由于西方思想入侵,从1879年俞樾发表《废医论》,到1912年的教育漏列中医案,再到1929年的中医存废之争,2006年张功耀的《告别中医中药》,被排除在科学体系以外的中医虽有诸多战士护卫仍然日渐颓势。现在潘老也离开了,但是他的斗志不会就此消亡,更多人会踏着先人的足迹前行。直到在中西医的共同进步下,迎来潘老说的天下无癌,甚至天下无绝症的时代。本文选择了中医可治疗的10种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我们并非要争辩什么,只是想做一些和潘老一样的事:给患者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中国居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朱良春教授、路志正教授、周仲瑛教授等都对治疗不同的肿瘤有丰富的经验,以朱良春教授治疗肿瘤的病例为例来说明。 朱良春教授运用扶正消癥法治疗肿瘤,朱老认为治疗肿瘤主要在于扶正、祛邪两个方面,早期祛邪为主,佐以扶正;中期攻补兼施;晚期则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在扶正消癥思想指导下,辨证运用虫类药治疗恶性肿瘤收到较好疗效。 患者,女,62岁,2013年12月18日初诊。2013年9月出现咳嗽咯痰,胸中憋闷,颌下淋巴结肿大。第六诊后患者经内服外洗皮疹渐消退,瘙痒减轻,咳嗽咯痰、胸闷等症状基本缓解,生活已能自理。复查B超提示胸腔、颈部、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部分肿大淋巴结消失。
另附:温州大学党委书记林选青,70岁得淋巴癌,在杭州医院化疗到第四次,腹胀气满,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于是他对这种治疗失去了信心。出院回温后,听人说永嘉县千石地方有个卖草药的老人有治淋巴癌的草药单方,他去购来服了半个月,腹满气胀都消失了,便接着吃了三年,一切归于正常。现在79岁,身体非常健康。摘自潘德孚《天下无癌论》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使正常造血受抑制。
周仲瑛教授治疗白血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强调辨病治疗,重视专病专药、单方验方的应用。周老临床常用青黄散(青黛和雄黄8∶2制成散剂)治疗白血病,取效良好。 马某,女,10岁。初诊日期:2009年6月17日。患者两个月前因发热、乏力、骨痛在某医院就诊,西医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面色苍白,形体消瘦;手足心热,乏力盗汗,低热不退;咳嗽阵作,痰黏难咯量少;舌暗紫、苔黄,脉细滑数。中医诊断:髓劳;辨证:肝肾亏虚,营血伏毒,肺热阴伤。治法:养阴清肺,凉血解毒。二诊(7月3日):低热退,咳嗽止;无盗汗,精神转佳。复查血常规正常。
抑郁症因其病因不清、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详,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众多医家运用中药、针灸及拔罐等中医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卓有成效,且对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以郝万山教授为例来说明。郝老认为本病的病机是心胆阳虚气虚,脑神失养,肝气郁结,神窍痰蒙。提出温补心胆阳气,益肝兼助疏泄,养脑涤痰醒神。
管某某,女,42岁,1994年4月16日初诊。出现抑郁症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四肢麻木甚至有自杀念头等症状。中医诊断:郁证,辨证为心胆阳虚,脑神失养,肝虚气郁,神窍痰蒙。治疗即用温补心胆,舒郁涤痰之法。用药后3日,头痛身痛已减,用药5日,上午可起床活动,食欲不振好转,不再想死。用药后4周诸症已得到控制。用药6周后已可正常上班,停药后无复发。
重症肌无力为当今难治之病,中医学治疗本病历代虽无较完整的论述,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纳于痿证、睑废、大气下陷等范畴。通过中药、针灸、饮食、情志调理,效果较为显著。邓铁涛、王明杰、吴以岭等都对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丰富。
患者,男,54岁,1999年10月初诊。患病两年,其表现主要是两眼睑轻度下垂,有复视现象。西医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就诊时,患者仍有复视现象并伴有眼睑晨起轻度下垂。舌质红,苔薄,脉沉细。邓老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服药后第一年,症状基本上无明显改善。但患者基于对邓老的信任,坚持服药。服药1年后,症状开始有明显改善,邓老嘱其继续服用中成药强肌健力胶囊1年,后病情完全控制。
近年来,不育症已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患者,男,32岁,工人。1999年5月10日初诊。3年未育,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患者形体较瘦,平素易乏力,怕冷,时腰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诊断:不育症—弱精子症。证属肾阳亏虚型。治以温肾助阳为大法。坚持治疗后,配偶怀孕,后顺产一女婴。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人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见类型,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药物及方法。
该病属于“痿证”范畴,中医药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下面以赵建国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案例来进行说明。
谢某,女,2014年12月18日初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肩部,肘、腕部疼痛,无肢体活动不利、关节肿痛及畸形等其他症状,诊断为肩周炎、颈椎病,反复就诊无果。服用中药后,2014 年12 月25 日二诊,精神状态好,双下肢无力感减轻,肌肉、舌体颤动较前减少,但近日食欲不佳,舌红、苔薄黄,脉沉。2015年1月8日三诊。患者精神可,食欲好转,双下肢无力感减轻,其他无明显不适。
另附:20多年前陈炳旗被确诊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对这一世界绝症,患者大多死于呼吸衰竭,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5年。而陈炳旗从中医古籍寻求治疗之道,如今面色红润,行动基本自如,精力旺盛,出诊、讲座、带博士,长年参加各类活动四处奔波。 摘自中国中医药网《陈炳旗:以功引药治疗“渐冻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率很高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是关节滑膜炎,随着炎症的反复发作而加重,最终导致关节、软骨破坏和功能障碍。
洪某,女,56岁。2001-09-04来诊。无诱因出现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为痹。辨证为肝脾肾不足,痰瘀阻滞。治宜补益肝肾,祛瘀化痰,活血通络。路志正教授处方用药后,三诊:患者无需家人搀扶而自行来诊,面色红润,精神佳,各患处关节肿胀明显减轻,晨僵在30min以内,程度亦轻。再调整药方后,2002-03复查,患者基本无所苦,能够做一般的家务。随访6个月未复发。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人兽共患传染病,人被疯动物或疑似疯动物咬伤后,有发生狂犬病的危险,我国狂犬病的发病居世界第2位。目前狂犬病尚缺乏特效药物治疗,而它的病死率几乎达到100%。 于××,男,35岁,干部。黑龙江省通河县人,1991年1月1日就诊,20天前被犬咬伤双侧小腿内侧,未引起本人注意,伤后局部未作处置,亦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及血清。就诊前3~4天感到食欲减退,乏力,周身不适、胸闷、明显怕声、双手麻并逐渐加重扩散到头皮、面部、躯干,伴有蚁行感,经2剂狂犬散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又继服2剂。病愈后未再被犬咬伤,亦未用过任何免疫制剂。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女,69岁,2000年8月20日初诊,患者因反复心悸、胸闷20余年,稍活动后即感心悸、胸闷,并出现气短及双下肢浮肿,严重时不能平卧,端坐呼吸,甚至出现过两次咯粉红色泡沫痰。西医诊断:风心病联合瓣膜病、房颤、心衰4度。中医诊断:心痹,心水。经詹文涛教授两次诊疗,无明显心悸、胸闷、气短,诉喉中仍有少量黏痰,调整药方再服2个月后停药。患者有明显不适时,再用最后一方服用,观察至今未再出现心衰。
糖尿病因其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 中医学一般认为,本病基本病理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与燥热互为因果。以周仲瑛教授治疗糖尿病的案例来说明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沈某某,女,54岁,2001年10月16日初诊。今年6月因出现饥饿感、小便有沫,去某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增高,诊为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燥热、湿热与疲热互结,但络热血痪为甚。服用14剂中药后,10月30日复诊,症状稍有改善,睡眠可,疲乏有所缓解,头晕头痛稍缓,尿转清,大便能解,但仍口干、多饮,视物模糊,周身酸痛,苔黄腻,脉细滑。调整方剂服用14剂后。11月14日再诊,症情缓解,无明显自觉症状,治疗有效,原方继进,服30剂后病情缓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