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節氣10夏至詩》68首 元稹等
2016-06-24 | 阅:  转:  |  分享 
  
夏至詩

1.夏至,易經姤卦,為五月卦,一陰起於下(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孚夏至之時令。陽氣雖盛已經失勢,陰長陽消之象。

2.夏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這天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則相反。至,指陽氣至極,陰氣始至和日行北至。《周禮·春官·馮相氏》「冬夏致日」漢鄭玄注:「夏至,日在東井,景尺五寸。」《逸周書·時訓》:「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夏至節日食粽。」參閱黃奭輯南朝梁崔靈恩《三禮義宗》(見《漢學堂經解》)。夏至後,溫度快速升高,以致盛夏烈日炎炎,是四季變化當中一個重要的分界線,所以這時期的詩詞歌賦、民間諺語也多與節令、氣象有關。























































詠廿四氣詩夏至五月中(唐?元稹)

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龍潜淥水坑,火助太陽宮。

過雨頻飛電,行雲屢帶虹。蕤賓移去後,二氣各西東。





夏至避暑北池(唐?韋應物)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羣物,獨遊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夏至日衡陽郡齋書懷(唐?令狐楚)

一來江城守,七見江月圓。齒髮將六十,鄉關越三千。

褰帷罕游觀,閉閣多沉眠。新節還復至,故交盡相捐。

何時羾閶闔,上訴高高天。





竹枝詞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晴。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唐?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糉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①。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按:①予與劉、盧三人,前後相次典蘇州,今同分司,老於洛下





夏至日作(唐?權德輿)

璿樞無停連,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夏至後得雨(宋?蘇轍)

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麥乾春澤匝,禾槁夏雷墜。

一年失二雨,廩實真不繼。我窮本人窮,得飽天所畀。

奪祿十五年,有田潁川涘。躬耕力不足,分穫中自愧。

餘功治室廬,棄積霑狗彘。久養無用身,未識彼天意。





景祐夏至祀皇地祇二首其一太祖奠幣用《恭安》。(宋?郊廟朝會歌辭)

題注:仁宗禦製(《宋史?樂志》一:景祐元年夏至祭皇地祇,太祖配,以蕤賓之宮作《恭安》以奠幣,《英安》以酌獻。)

赫矣淳耀,俶載帝基。一戎以定,萬國來儀。寅恭潔祀,博厚皇祇。

威靈攸在,福祿如茨。





景祐夏至祀皇地祇二首其二酌獻用《英安》。(宋?郊廟朝會歌辭)

丕命惟皇,萬物鹹睹。卜年邁周,崇功冠禹。有燁炎精,大昌聖祚。

酌鬯祈年,永錫繁祜。





祭九鼎十二首其七夏至,彤鼎酌獻用《成安》。(宋?郊廟朝會歌辭)

題注:詩中僅及八鼎,據《宋史》卷一○四《禮志》,當奪立春祭牡鼎之辭

犧尊將將,徂基自堂。牲牷肥腯,鼓鐘喤喤。肆予醴齊,椒馨飶香。

聿來歆顧,天祚永昌。





夏至(宋?張耒)

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呂本作泉)。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宋?楊萬里)

清酣暑雨不緣求,猶似梅黃麥欲秋。去歲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禱汗交流。

此生未用慍三已,一飽便應哦四休。花外綠畦深沒鶴,來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後初暑登連天觀(宋?楊萬里)

登臺長早下臺遲,移遍胡床無處移。不是清涼罷揮扇,自緣手倦歇些時。





夏至雨霽與陳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其一(宋?楊萬里)

西山已暗隔金鉦,猶照東山一抹明。片子時間弄山色,乍黃乍紫忽全青。





夏至雨霽與陳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其二(宋?楊萬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半路蛙聲迎步止,一熒松火隔籬明。





夏至日與太學同舍會葆真二首其一(宋?陳與義)

微官有閥閱,三賦池上詩。林密知夏深,仰看天離離。

官忙負遠興,觴至及良時。荷氣夜來雨,百鳥清晝遲。

微風不動蘋,坐看水色移。門前爭奪場,取歡不償悲。

欲歸未得去,日暮多黃鸝。





夏至日與太學同舍會葆真二首其二(宋?陳與義)

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

游魚聚亭影,鏡面散微渦。江湖豈在遠,所欠雨一蓑。

忽看帶箭禽,三嘆無奈何①。

按:①自注:是日有惡少射水禽,一箭中臆,悲鳴飛去。





夏至二首其一(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繫臂扶羸。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閒伴兒嬉。





夏至二首其二(宋?范成大)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逾年不與廟祭,敢雲孝子慈孫。





夏至過東市其一(宋?洪咨夔)

插遍秧疇雨恰晴,牧兒頂踵是升平。禿穿犢鼻迎風去,橫坐牛腰趁草行。





夏至過東市其二(宋?洪咨夔)

漲落平溪水見沙,綠陰兩岸市人家。晚風來去吹香遠,蔌蔌冬青幾樹花。





夏至日雨(宋?袁說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帶樓。片雲封舊恨,急雨罥新愁。

節又匆匆過,詩從軋軋抽。病軀無耐暑,老鬢不禁秋。





到義寧自夏至秋不得家書思親謀歸不遂(宋?曾豐)

散客强名邑大夫,琴堂餘暇北窗孤。燈前夜雨無寧竹,枕上秋風有戰梧。

懸望北音思射雁,滿懷東道①夢烹鱸。白雲一望二千里,羞聽林間反哺烏。

按:①原作寐,據明本、四庫本改





夏至日祀閼伯于開元宮前三日省中齋宿其三(宋?魏了翁)

朝罷歸來政事堂,衣冠牣宇鶩成行。須臾排馬還私第,一片閒庭鎖夕陽。





夏至日祀閼伯于開元宮前三日省中齋宿三首其一(宋?魏了翁)

朝吧歸來政事堂,衣冠牣宇鶩成排。須臾排馬還私第,一片閑庭鎖夕陽。





夏至日祀閼伯于開元宮前三日省中齋宿其一(宋?魏了翁)

書生只慣野人廬,誰識潭潭省府居。獨坐黃昏誰是伴,紫微閣上四厨書①。

按:①自注:閣上有四厨書,久無人拂拭,多有蠹爛。





夏至日祀閼伯于開元宮前三日省中齋宿其二(宋?魏了翁)

朱榮鉛砌拱都堂,靜閣明窗夾主廊①。外省諸司西側畔,樞寮却在外東厢。

按:①自注:堂後主廊,廊之東西分四閤,爲執政位。北有一堂二閣,閣爲左右丞相位,堂(原作當,據《咸淳臨安志》卷一五改)爲會議之所。北過東爲思堂,諸府會話,中書試童子在焉。





夏至日北澗自留坐懷一二知已(元末明初?徐賁)

日午歩屧去,行循北澗潯。觧衣因坐久,對此嘉樹林。

雖無熏風至,微凉滿芳陰。况茲澗中水,汪然澄我心。

白鷗自蕩漾,黃鳥有好音。我有一樽酒,欲酌還停斟。

安得携朋儔,于焉共清吟。





夏至遇金陵貢院天氣猶凉風聲如秋有感(明?王縝)

正是南風天,故作北風景。客館不成寐,展轉發深省。





五月六日夏至彭貞元祁仲魚陳永平集鏡園賞荔時兇歲艱食(明?鄧雲霄)

節過泛蒲後,堂開曲港濱。白鷗元狎客,丹荔似佳人。

夏盛一陰長,年荒三徑貧。宜乘晚潮至,擊水貸波臣。





夏至日翊文攜兩小娃過鏡園賞荔酌在藻軒得十四鹽(明?鄧雲霄)

荔林紅若焰,莫助火雲炎。歲覺一陰長,人逢二妙兼。

腰纖搖弱柳,歌細逗疏簾。何物能消暑,盤中絳雪甜。





夏至前十日時荔未熟小酌芳蓀亭放瀑聽雨同貞元毓庭賦(明?鄧雲霄)

風林長夏有餘清,竹裏堪容阮步兵。花氣侵杯熏酒氣,雨聲飄檻雜泉聲。

淡紅荔裊輕烟動,積翠山銜返照明。自覺醉鄉天地闊,懶從人世較陰晴。





夏至鏡園小集賦得我愛夏日長(明?鄧雲霄)

炎蒸不到清涼界,晝永如年靜者知。似向壺中游化國,却疑林下看仙棋。

繩床石枕蘧蘧覺,竹影花陰漸漸移。聞道羲和徐按轡,西山萬裏是崦嵫。





夏至與何孟門吳山帶佩公謂遠琬若潘亦庶泛舟柳波涌泊草屩庵前分賦得田字(明?岑徵)

庵門相望是花田,風景宜人好泊船。潮水綠侵楊柳岸,晚霞紅入荔枝天。

僧逢舊識供香茗,客有新詞被管弦。樂事良辰難倂得,大家沉醉暮鐘邊。





宿黃亭明日四月一日夏至(明?張以寧)

?擔沽紅酒,開窻挹翠微。故廬何日到,野店送春歸。

雉起麥花落,蠶登桑葉稀。田園有真趣,嵗晏莫相違①。

按:①庚辰年五言律止此





夏至對雨柬程孺文(明?張正蒙)

堂開垂柳下,默默坐移時。歲序一陰長,愁心兩鬢知。

雨檐蛛網重,風樹雀巢欹。惆悵無人見,深杯空自持。





夏至齋宿五言十四韻奉呈膳部楊君儀部駱君(明?楊起元)五言排律

皇矣我後土,至哉物資生。儀陽惟靜德,配健協時行。

赤道輪初返,金輝魄始生。一陰從此長,萬彚馴茲凝。

肅穆欽元祀,端居助聖明。北郊遺鵷列,南禮貳宗卿。

夜宿清魂夢,朝看異雨晴。禽聲增寂景,樹色露空生。

列宿分星象,含香進俊英。微言窮姤復,惕志勵寅清。

月窟爲難探,天根豈易升。古人胎教義,大易履霜情。

穆穆觀無始,熙熙識有生。心齋如一得,永不墮疑城。





夏至貽同會諸君(明?陳吾德)

灰飛陽律一陰生,物候驚看木槿榮。百歲韶光同過馬,十年生計付流螢。

文園寂寞空多病,白社交遊各有名。三徑獨開人不到,終朝松菊爲誰青。





夏至夜即事(明?陳恭尹)

初晴天氣便炎蒸,小閣風多最上層。臘酒舊藏椎髻婦,春茶新惠住山僧。

頻探落月移湘簟,自惜流螢掩夜燈。一歲算來今夕短,老夫猶爲幾回興。





夏至齋居答方奉常允治(明?歐大任)

長夏齋心坐,清詩爲我題。日晴官署裏,天近苑城西。

新竹麛偏臥,高槐鳥更啼。可憐不同賞,分直似巖棲。





初夏至城同梁明霖吳紫樓衛象亭方耀台馮允嘉集羅光徵館得四字(明?鄭學醇)

夙志謝塵鞅,嘉尚在衡泌。延覽及城闉,遙拾五廬碧。

瀑布天上聲,芙蓉眼中色。緲緲鐘磬音,知與東林隔。

凄然鄉國懷,長吟類莊舄。





仲夏至自京師作(明?胡應麟)

人生如飛蓬,倏忽異鄉縣。僕夫趣我游,肅駕向畿甸。

朝登太行嶺,暮宿黃河岸。荏苒逾修途,遲迴陟層巘。

中林絶烟火,塵沙蔽顔面。浮雲翳荒壘,咫尺行莫辨。

遙遙至幽幷,四顧見閭閻。中天帝王宅,飛甍翼樓殿。

空懐稷契志,未遂夔龍願。辭非上林侈,賦豈河東擅。

長嘯起拂衣,歸來弄柔翰。寄言達生者,驕人有貧賤。





贈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齋宿署中(明?唐順之)

萬乘親郊幸北宮,千官齋祓兩都同。靈光正想泥封上,清夢遙依輦路通。

烟散玉爐知晝永,星分銀燭坐宵中。聞君已就汾陰賦,猶向周南嘆不逢。





夏至日喜雨漫吟(明?郭之奇)

昨夜天河浪幾掀,朝來玉女傾洗盆。雲生石路離離黑,霧壓峯頭冉冉惛。

採蕪怨女持筐返,徂隰悲農繞樹喧。解顏相勸逢耕侶,不憚泥濡探水痕。

歡呼遠入幽人耳,蘿薜蕭森氣染門。雖無尺地沾時澤,亦許蒼凉出廢園。

我有餘心寄碧蒹,未秋得露倚流翻。因茲偶際天地解,遇雨之吉豈徒言。





夏至夜宿海幢僧閣(明?梁以壯)

隔江燈火坐中看,四面潮聲欲上欄。山月鹿歸雙角解,寺鐘龍聽一珠蟠。

河南書屋人何在,嶺上松風石自寒。無限幽懷不能寫,抱琴清絕水雲端。





夏至(明?梁以壯)

夏至年來倍寂寥,新愁舊恨積難消。鹿茸初長眠紅蘚,人夢猶恬倚綠蕉。

無定陰晴天晝永,有厓生寄世塵囂。蔔雲五月能通達,一姤佳期始此朝。





夏至齋居(明?黃佐)

橋門日日聽鳴騶,長夏齋居亦似秋。雨歇風篁依砌舞,夜涼雲漢入窗流。

咸英樂自周家變,江海心從魏闕游。隱幾夢回天咫尺,六龍飛處是方丘。





夏至矩洲書事(明?黃衷)

西林朱景初迎至,結夏清禪亦未過。紅糝落花三徑雨,綠翻榮稼一川波。

將雛燕舞晴偏媚,求友鶯聲晚更和。貸粟溪農休涕泪,寰中樂事本無多。





夏至日雨病中喜二弟來自南京(明?程敏政)

亢陽苦作厲,人物皆昏如。茲辰一陰生,况與甘霖俱。

燔焰忽已掃,清氣回堪輿。我方病炎熱,展轉無寧居。

得此若新濯,灑灑心情舒。依約小牀潤,點射明窓虛。

况我同胞子,千里來寧予。鴈行夜聨榻,咫尺庭中隅。

琅琅語頗聞,喜今到吾廬。伏枕聽簷滴,漏下二鼓餘。

蘇韋有故事,莫惜花箋書。





夏至後苦雨四首其一(明?潘希曾)

五月夏已至,經旬風尚寒。怨咨堪暑雨,卑濕更江幹。

小市慵沽酒,閒居恥素餐。頗聞南北路,二麥總艱難。





夏至後苦雨四首其二(明?潘希曾)

江雨晴難得,炎風鬰不宣。濕蒸蔵久藥,潤透讀殘編。

避漏移牀遍,通明捲幔偏。滁陽二年客,入夏欠相便。





夏至後苦雨四首其三(明?潘希曾)

天漏竟何如,他鄉氣候殊。身常親藥餌,病不貸妻孥。

郡介江淮僻,城依草樹孤。東華塵土夢,回首渺川途。



夏至後苦雨四首其四(明?潘希曾)

一雨夏將徂,羇懷轉鬱紆。山深變寒燠,霧重失朝晡。

羲禦誰當挽,雲師爾可誅。林鳩太無賴,相逐不相呼。





初夏至玉泉山(淸?胤禛)

綠野熏風至,夜來春已過。撲衣飄落絮,貼水出新荷。

浪暖魚吹沫,泥香燕作窠。林泉聊命酒,披拂愛烟蘿。





庚申夏至日起武威至張掖(淸?葉映榴)

武帝功成吏守邊,傷心天末是居延。人家板屋風聲裏,思婦寒衣泪眼前。

目斷燕支愁見月,槎浮銀漢渡經年。慚餘不作征西將,藥裏書囊信一鞭。





夏至又雨(淸?李鍇)

不識皇天意,空憐小麥秋。眼穿看垤蟻,心苦辨林鳩。

煙火遲方舉,雲霓溼未收。腐儒甘餓死,今日為誰愁。





自夏至冬,得癢疾,夜輒不寐(淸?鄭用錫)

莫道無關事,爬搔已切身。如何成小癬,竟夕大勞神。

豈有形相隔,何曾技未伸?不勝蟣虱感,下界耻稱臣。





夏至日蔚千招飲荷庭(淸?戴亨)

驕陽隆赫正斯時,獨有林庭暑更宜。苔厚階除人跡少,水侵欄檻鳥飛遲。

陶令歸來唯嗜酒,杜陵老去漸工詩。高吟劇飲無拘束,不覺狂遺白接?。





夏至(近現代?鄭孝胥)

題注:五月二十二日乙亥作

手書日記罷趨衙,便覺閒廊足歲華。十日雨晴喧曙雀,半庭綠暗長秋花。

故人頻問詩情好,新局微聞國論嘩。拂拭書窗入長夏,試評沉李與浮瓜。





甲午夏至偕秋扇樂耕名軒訪函穀關(當代?熊東遨)

中年過後不憂天,無事來尋道德源。知己交游三十載,真經領會五千言。

封殘關隘泥丸失,樂剩山林鳥語喧。風物盡隨時世改,更從何處覓初元?





戊子夏至臨江大觀樓遣懷(當代?熊盛元)

題注:2008.6作

一上譙樓酒便醒,故園喬木望中青。綿蠻鳥囀兒時曲,白首臨風取次聽。

注:大觀樓,又名譙樓,位于樟樹市臨江鎮,乃古臨江府台衙署正門。始建于宋朝,王安石即出生于此(其父時任臨江軍軍判)。明清時此樓曾三度廢興。1857年太平軍撤出臨江時,樓被焚毀。光緒年間重建,並正式命名爲大觀樓。隔岸槎市即餘故鄉,草樹蓊然,依稀可見。





癸巳夏至後二日小聚惜夢緣新居,分韻得「所」字(當代?熊盛元)

舌端法華生,妙香驅炎暑。斂跡心自安,盍簪得其所。

忘形更忘言,對酒相爾汝。雲漿結成冰,袂邊風荷舉。

按:【注】義山詩雲:“紫府仙人號寶燈,雲漿未飲結成冰。”





甲午夏至自函穀關經潼關訪蕭關(當代?魏新河)

千秋塞上草離離,靑史征塵落我衣。中殺飽聞三寸舌,東封可笑一丸泥。

國求同治成和世,山設重關豈限夷。要識魯連東海志,單車何事到西陲。

注:《殷芸小説》:(子路)又問:「上士殺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殺人使筆端。」又問曰:「中士殺人如之何?」子曰:「中士殺人用舌端。」又問曰:「下士殺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殺人懷石盤。」《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元請以一丸泥爲大王東封函穀關,此萬世一時也。







永遇樂夏至(宋?史浩)

日永綉工,减却一綫,節臨短至。幸有杯盤,隨分快樂,□得醺醺醉。

尋思塵世,寒來暑往,凍極又還熱熾。恰如個、脾家瘧疾,比著略長些子。

人生百歲,一年一發,且是不通醫治。兩鬢青絲,皆伊染就,今已星星地。

除非爐內,龍盤虎繞,養得大丹神水。却從他、陰陽自變,卦分泰否。





賀新郎?夏至飲繁露先生南莊(淸?陸震)

節序真嫌短。早閑園、好花開盡,綠陰都滿。記得清明遊賞日,芍藥闌邊低看。笑出土、紅芽尚淺。把酒重來將隔月,驚一枝、已待臨風綻。春去也,渾如箭。

浮生瞬息何須算。憶髫年、從親至此,荷衣出見。座客惟公青鬢好,人比黑頭王掾。詎今日、白于垂練。漫撚銀髭傷老大,便兒童,夙昔今都變。也一半,顛毛換。





卜算子?夏至日(淸?彭孫遹)

纔過困人天,又把黃梅做。試捲疏簾一倚闌,小雨吹紅醋。

草草百年身,悔殺從前錯。來日還如去日長,沒個安排處。





清平樂六月二十二日夏至日作(當代?魏新河)

零踪片影,點點拼成整。挂向心頭充畫餅。依舊商量不定。

隻身四海尋行,白雲笑我飄零。贏得佳人一諾,從今看賤浮生。





蘭陵王夏至日行經新華門,次清真韵(近現代?周岸登)

九街直。殘照熔金漾碧。依依是、槐目馬纓,送兩城、愁作行色。鵑魂戀舊國。應識春如過客。龍池裏、濤憤浪驚,潜沸哀潮幾千尺。

英雄總陳迹。奈帝網隳紘,妖竪臨席。桑田占麥虛新食。嗟一旦魂斷,八州雲委,寰瀛行問遍海驛。恨天限南北。

傷惻。釁訧積。嘆戢影彌天,空國沈寂。高丘遠海瞻何極。怕漆室憂嘯,不如鄰笛。銅仙鉛泪,共暗雨,竟夜滴①。按:①送兩城句用宋黃裳演山詞語。





























3









献花(0)
+1
(本文系南靖草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