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 忘 的 军 旅 岁 月

 msipy 2016-06-24


作者战后留影

                        

青春是短暂的。驻守海岛,戍边卫国,两次参战,令人难以忘怀。回想起我的军旅生涯,感到骄傲和自豪,更是无怨无悔。

 入      

1975年底,刚满17岁的我,从胶莱河会战工地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为内长山要塞区第二守备区海岛某部的一名解放军战士。

记得接到入伍通知书后,到县武装部集合换完服装,在爹娘的叮嘱声中和众乡亲的欢送下,乘上了覆盖伪装网的大解放汽车,踏上了去部队的征程。望着爹娘渐渐远去微躬的背影,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从那一刻起,我就暗下决心,到了部队一定努力工作、刻苦训练,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解放军战士,为家乡父老争光。汽车到达蓬莱军港后,我们换乘登陆艇,在海上航行约一个小时,抵达长岛码头后,又乘车来到大山深处的战备坑道里,开始了新兵连生活。

当时的新兵连,条件极其艰苦,睡在铺着麦秸的水泥地面上,上面铺着部队发的一床薄薄的褥子,坑道里阴暗潮湿。白天进行列队训练,晚上便是政治学习。学习的重点是反击右倾翻案风,有时也学习条令、条例,开班务会。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结束后,我被分到了130毫米加农炮连二排三班。

由于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加上我们部队所处的地理位置,全团除个别连队战备值班外,其余都在进行国防施工。我们连队主要责船坞工程的模版支撑和钢筋轧制,其它连队进行开挖和浇注水泥。在当时我们连是备受领导关注和其它兄弟连队羡慕的,因为这是一项技术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如果加工上出现错误则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和进度,不能出现半点马虎。每天清晨,我们徒步十几公里,翻越几座山头来到施工现场,傍晚再返回营房。我们施工的船坞是战时停靠小型军舰用的,由于地形和条件受限,在山体垂直面和海边进行掘进作业,根本用不上机械,全部人工作业。都是靠人挑、肩扛、车推,工作量相当大。一年中要施工十多个月,每天披星戴月,晚上还要轮流站岗,并和驻地民兵一起海边巡逻。只有到了冬天,工地无法施工,我们才返回连队进行冬训。冬训期间,衣食住行都在坑道里,因为我们的炮阵地都在山上。

记得1976年9月9日上午,我们正在为要塞指挥坑道外的掩体施工,10点左右,在连队留值的通信员,气喘嘘嘘地跑到施工现场,要连长立即回连队亲自接团值班室打来的电话。大约有半个小时,通信员站在山头吹响了紧急集合号。我们跑步返回营房列队。连长腰挎手枪在队列前要求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携带枪支、弹药、床铺、生活用品等立即进驻坑道,中午12点火炮占领阵地。当时不知个中原因,气氛相当紧张。营房离炮阵地有2公里,所有物资要搬进坑道内,我们飞一般速度上山,下山,终于在12点前全部搬运完毕,火炮占领阵地。下午2点才知道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军进行二级战备。下午4点接到上级指示可撤回营房,但要求每时每刻枪弹不离身,夜晚必须和衣而睡。就这样,我们白天身背冲锋枪、手榴弹施工,晚上穿着衣服搂着枪睡觉、站岗,一个月以后,战备任务解除。

当年的海岛,除遍布大小山头的坑道、防御工事外,荆棘密布,乱石成堆,交通十分闭塞。岛上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沙石公路,没有通行证是不能出岛的。当时两层高的长岛县百货大楼,已是地标建筑,因人员稀少,物资匮乏,只有下边一层营业,上边一层做为仓库。到了海带收获的季节,所有海边滩涂到处晾晒着海带。当时流传着:“小海岛,真威风,一辆公交来回空,十分钟就能跑全城”,“海蛎子皮,马莲草,海带成堆没人要”就是最好的写照。我记得1977年“五一”前后,父母从老家到部队看我,临走时我给他们买了部分海产品,青鱼每斤一角九分,大巴鱼每斤二角四分,黄花鱼没近二角八分,海带每斤二分,海米每斤三元五角,大对虾每斤一元二角,海参每斤十二元(奢侈品,老百姓买不起,只能望参生叹)。为了省钱我到海边花3元钱买了10斤虾,回来后让炊事班长帮忙煮了一下,晒干后出了一斤半海米,半斤虾头。30多年过去了,这些我都历历在目,清清楚楚。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前几年,我有幸又去了一次长岛,并回到曾工作生活三年的老连队。现如今的海岛,给人的感觉与前大不一样,仿佛进入仙境。明亮洁净的营房,宽阔平坦的马路,高耸林立的大楼,漫山遍野的花卉,依山而建的疗养院,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已是今非夕比。

   

1979年初春,中越边境硝烟弥漫。由于越军对我边境不断骚扰,我边防军民的工作、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干扰。时任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发出命令,对越进行自卫还击作战。西线部队由杨得志司令员指挥,东线部队由许世友司令员指挥,我做为战斗骨干,被选拔充实到云南一线作战部队。

1979年元旦,我们所在海岛部队接到上级指示,抽调部分入伍时间长、家庭弟兄多、思想表现好的骨干补充到云南边防部队。当时我们连共6个名额。进行战前动员,表决心,写血书,确定参加参战人员,仅用一周的时间便完成了。最后确定连部文书,指挥排一名,一排两名,二排两名同志参战,这两名同志都是我们班的。在体检中,因文书腿上查出有病,需要换人,做为班长的我强烈要求参战。连队领导经过研究,慎重考虑后决定让我参战,这样作为战斗骨干我们班便去了三名同志。我记得当时连长在欢送会上说,我们是加农炮连,去了以后肯定是炮兵,不会和敌人拼刺刀,危险性较小,希望同志们安全归来。

元月21日,我们胸佩大红花,在领导和战友们的祝福声中乘船离岛,于当晚坐上了开往云南的闷罐军列,经过七天七夜的长途运输,到达昆明站后又转乘汽车,行驶了三天,到了马关县的一个山沟里。我便分到了14军41师121团2营6连。我们连是步兵连,驻在马关县中越边境的苗族山寨里,主要战斗任务是攻打越南的河江市东光县、发隆镇、老寨等守敌。到达新连队的第一天便理了光头,发了防刺胶鞋。(据侦察,越军在各阵地四周挖了许多陷阱,里边埋设竹签,为减少战时不必要的伤亡,所以我们配发了防刺鞋)。经过十几天的战前演练,2月16日晚11点,我们接到出发的命令,秘密行军来到中越边境我方一侧的山腰里荫蔽待命。2月17日凌晨4:30分,震惊中外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霎时间,各种火箭炮、加农炮、榴弹炮、迫击炮万炮齐鸣,中越边境火光冲天,各种炮弹暴风雨般倾泻在越军各阵地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炮火袭击,我们于6点翻过山头,冲向越军阵地,10:30分完成战斗任务,全连毙敌37名,俘敌9名,缴获各类枪支弹药一批及过去我国支援他们的军用棉被,麻袋上印着“中粮”二字的大米等物资。为配合其它连队攻打发隆镇扫清了外围障碍。

发隆属越南东光重镇,四面环山,地势险要,镇内暗堡林立,到处都埋设地雷和陷阱。由于越南当时反华气焰嚣张,实行全民皆兵,防守之敌除正规部队外,还有公安屯(相当于我们的民兵组织)、群众组织的游击队。我所在的6连和4连、8连、9连、对发隆连续攻打了三天,整个战斗相当激烈。白天我们打下来后,为防越军偷袭,便撤到山上,晚上越军随即占领。后来在其它连队配合下全歼守敌,一举攻克发隆镇。此次战斗,我们也付出沉重代价,团参谋长、4连连长及许多战友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发隆战斗结束后,我们又先后攻打了东光县城、老寨、黑寨等守敌及参加一些零星战斗。随后,改为穿插或预备队配合13军攻打老街一线守敌。

3月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全线撤军,我们于3月13日凯旋归来,先后在河口、马关、麻栗坡等县驻守边疆。由于我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作战勇敢,火线入党、立功、提干,战后保送到济南军区步兵学校,后改为济南军区陆军学院学习深造。

   线

1981年我在济南陆军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驻潍某部政治处工作。

1984年,中越边境老山、者阴山地区战事不断,逐渐升级。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抽调部分部队攻打老山地区守敌。“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的一军一师在师在师长傅全友指挥下,全体将士英勇善战,一举攻克老山。

1985年初,我所在的138师接到军委轮战的命令,与原67军199师等兄弟部队一起,于5月初进驻云南麻栗坡县进行战前训练。5月30日下午到船头乡芭蕉坪换防南京军区,对越进行防御作战。我团防御战线十多公里,大小150多个山头。经历了漫长的雨季和旱季,在荒无人烟的亚热带森林里坚守阵地一年多,参加大小战斗几十次,收复了被越军占领的山头十几个,粉碎了越军发动的旱季攻势和雨季攻势,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在一年多的作战任务中,我身为机关干部,只要有时间,便深入各阵地、猫耳洞,了解战士战时思想反映,宣传报道英雄人物,整理编写英烈事迹,做好战时思想政治工作,使参战人员牢固树立坚守阵地,戌边卫国,为国威军威振奋,为祖国人民争光的思想。至今记忆犹新的就是我们于5月30日晚和南京军区交接换防后,越军趁我们刚换防,地形不熟,对战区情况不十分了解之际,全线进行大规模反扑,多点多面对我防守阵地进行进攻。在最前沿的七连八连战斗相当激烈,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七连三排长高福胜和通信员蔡金华英勇牺牲,其它连队也相继出现伤亡,为了及时宣传报道英雄事迹,稳定战士情绪,我和时任宣传股长的许荣安同志(后转业在潍坊日报社任潍坊晚报总编),和团领导请求,到战斗最激烈的连队进行采访,获准后于31日早晨冒着越军的炮火,每人扛着一箱手榴弹,手里提着一箱子弹,急速跋涉三公里,从团前沿指挥所赶到七连最前沿的阵地上慰问伤员,采访英雄事迹。当阵地上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给他们送来弹药,激动的热泪盈眶。连队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劝我们到连指挥部掩体内隐蔽,其实我们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坚持在阵地上抢救伤员,采写英雄事迹。解放军报《高福胜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蔡金华重伤不下火线》便是我们当时报道的。战斗最激烈最频繁的当属老山主峰一侧的211高地。此高地在中越边境盘龙江岸边,老山主峰侧翼,面积仅0.5平方公里,是越军和我们运送弹药及生活物资的必经之地,谁占领谁就控制了补给线。我们曾为夺取并占领该高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年中双方向该高地发射各种炮弹几十万发,原来茂密葱绿的植物变成光秃秃白花花一片岩石。海拔高度削去80公分,用手抓一把石粉,里边就有近30块弹片。可想而知,战斗是多么的残酷和激烈。

在战斗间隙,我们开展了“战士心中有祖国,人民心中有战士”,“国威军威看西南”和部分高校大学生搞联谊竞赛等活动。时任山东省省长的李昌安、潍坊市市长邵桂芳都亲自给我们写信表示慰问。由于驻地边民的房屋屡遭越军炮火袭击,学生上课成了问题,我们就在隐蔽的地方帮他们办起了“帐篷小学”,并为他们提供学习用品,受到边民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和赞扬。据政治处参战日志记录,在这一年轮战工作中,我先后下阵地250多天,到达全团所有大小150多个山头,2000多个猫耳洞,在战评工作中荣立三等功。

1986年6月份,我部班师回营。根据中央军委军队整编裁军百万的指示,组织决定让我转业,我于同年7月份回地方工作至今。现在已是上有父母,下有儿孙,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回想起短暂的军旅生涯,我经受过锻炼、洒下过汗水、参加过战斗、收获过荣誉。再想想长眠在祖国南疆的那些战友们,我禁不住潸然泪下,相比他们更是更无怨无悔。我曾经是一个兵,我骄傲!

老山翼侧211高地(右下侧标记处)

1985年防御作战战斗中留影

战士住过的,被越军炸毁的猫耳洞

老山主峰

在前沿埋设对越宣传标语

     和宣传股长许荣安去前沿阵地的路上

      参战前与战友合影留念(前右一)

    1979年元旦全连欢送参战人员合影(前排右三为作者)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