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脚砌”是怎样来的?

 冰欣书屋 2016-06-24


过去,潮汕有一首讥讽流浪者的歌谣,其中有句云:“所gu4烟仔蒂,所企五脚砌。”(gu4,潮人对“吸”的俗称,有音无字,烟仔蒂,烟头;企,潮人对“居住”的俗称,是古汉语在潮语中的遗存。)从这句歌谣里我们可知,“五脚砌”是流浪者夜间挡风遮雨的庇护站。
 


 

   “五脚砌”是南洋“舶来品”,其名词是马来语“五英尺”的潮语译音(当时,马来西亚的宗主国英国政府规定:马来西亚城市的临街商住楼的底层必须空出五英尺宽的地方作为人行步道,这样就形成建筑物前面的骑楼结构,马来西亚人以“五英尺”代称人行步道)。“五脚砌”的建筑模式是从东南亚国家仿来的,饰以潮汕传统手艺灰雕,而灰雕内容却多为洋文化。这里的“五脚砌”,特指骑楼下的人行步道。
 
  

 “五脚砌”是人性化的公共设施,造福一切过往大众。潮汕春夏两季多雨,往往是大晴天里风雨来得骤,出门在外未带雨具的行人路过“五脚砌”便大可不必慌张,跑上“五脚砌”就躲过了一阵“风时雨”。赤日炎炎的三伏天,市民上街出行多选择有“五脚砌”的马路,“五脚砌”能为行人挡住酷暑热浪。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常有农民进城积土杂肥,他们中有些人来路较远,必须在城里留宿,他们的留宿地,就是“五脚砌”。夏天晚上的“五脚砌”最是热闹,邻里的姑娘、大嫂三五一群聚在这里,借着路灯光或商家铺里的灯光穿针引线绣花或织网,歌声、嬉笑声一阵阵飞起。女人们刚刚撤走,一群大男孩就铺开凉席占据地盘,他们侃三国,说西游,你一言,我一语,直到累了困了,闭上眼一觉睡到东畔拍白。
 


宋亦乐潮语歌曲《父仔》




潮 商 ∣ 走遍天下 · 根在潮汕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