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你保留最后一片净土 〉
明代徐渭《谐史》载:河南一士夫,延师教子,其子不慧。出对云: 门前绿水流将去; 子对曰: 屋里青山跳出来。 士夫闻之大怒,欲杖其子。 一日,士夫偕馆宾诣一道观拜客。道士有号彭青山者,跛脚,闻士夫至,跳去相迎。馆宾谓士夫曰:“昨日令公子所谓‘屋里青山跳出来’,信有之矣。”士夫乃大笑。 对句巧用比喻,生动形象,令人发噱。 苏东坡与王安石一次同游,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即出上联以戏东坡: 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天大笑,对曰: 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妙,语带双关尤妙。更兼幽默诙谐,此联着实妙不可言! 古时,一个翰林戏弄一个典史,出了上联: 三天不吃饭,腹中无点屎; 典史也不是省油的灯,当即回敬下联: 六月穿棉袄,胯下有汗淋。 真是棋逢对手,难分输赢。上联“点屎”是“典史”的谐音;下联“汗淋”是“翰林”的谐音。上下联都是用谐音造成语意双关,既谑且虐,令人解颐。 晋代有个叫刘道真的读书人,自恃能诗善对,常常嘲笑他人。一次,他同友人在一间茅屋中共用午饭,看见一位身穿黑衣的妇人,领着两个小孩走过,便又嘲笑起他们来了: 一羊引双羔; 这位妇人回头瞧了刘道真一眼,正言回答: 两猪共一槽。 刘道真碰了个软钉子,以后再也不敢随意嘲笑别人了。而他与这位妇人所对的对联以其谐趣自然、俗中见雅流传至今。 从前有个土财主,以刻薄、悭吝起家,而不认字。特请一饱学老先生来家中教子,却待先生极其刻薄,过年时,先生作联泄愤: 一家生无底; 满门午出头。 “生”字无底与“午”字出头,皆为“牛”字。土财主不知,以为是副佳联,非常高兴。附近人家则为之笑倒。 旧时,有一对男女,同住前后院。从小一起玩耍,长大相互爱慕,结成亲眷。结婚那天,新娘本不必坐花轿,但其母执意让对方迎娶一番。于是,花轿起动,鼓乐齐鸣,新娘在轿内十分好笑,却又得假作哭啼。有个客人据此写了一副对联,戏嬉逗趣: 吹吹打打,打打吹吹, 虽隔壁邻居,一圈花轿十里远; 哭哭啼啼,啼啼哭哭, 本青梅竹马,片时装演众宾欢。 联语中“吹吹”“打打”和“啼啼”“哭哭”换位重复,描写了一种热闹而幽默的气氛,增加了趣味。 戴大宾是明代福建莆田才子,幼时就聪明过人。一次,私塾先生出句考众生,他的出句仅有两个字: 月圆; 戴大宾当场对曰: 风扁。 先生问道:“风怎么是扁的?”戴答:“风如不扁,怎么能从门缝钻进来?”先生点头称妙! 以“扁”对“圆”,十分精巧,更叫人感到新奇的是说风是扁的,既富有童心特点,又颇为幽默风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