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思】 减到极致便是妙

 禅艺会 2020-09-22

【禅思】

减到极致便是妙

唐代诗僧齐己,早年拜沩仰宗仰山慧寂禅师为师。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见好友郑谷。郑谷读到齐己《早梅》一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对齐已说:“梅开数枝,不算早了。”又沉吟了一会,郑谷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切。”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好!”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后来,人们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由“数”改为“一”,减到了不能再减的程度。这“一”虽然是自然数中的最小数字,却又常常被演绎为最大,大有“芥子纳须弥”的意味。佛教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正是以小见大,大容于小的深刻含义。禅宗起源说,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这“拈花一笑”,尽在不言中,可以包含太多的内容。笑多了,则破了天机,没有了内涵

《碧岩录》第十九则“俱胝只竖一指”中开首便说:“一尘举,大地收,一花开,世界起。”意思是说:“举一粒微小的细尘可以涵盖整个山河大地,凭一朵花开就可以现出整个世界。”弘一法师《山居诗句》中写道:“素壁淡描三世佛,瓦瓶香浸一枝梅。”他用一支梅来表达冬将去,春已来的枯寂时光。

所以,当事物一减再减,减到无法再减时,便有了升华,简约出新空间,让人思索与想象的空间。南宋画家马远与夏圭创立的“马一角夏半边”画风,就留出了空间给人以充分想象,把留白提升为一种创作技巧和精神境界。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一叶扁舟浮于水面,一位渔翁独坐船尾,除此以外,空无一物,却有了笔墨所不能企及的意境。

简,在艺术创作中,就是要破除繁杂之物,颜色上要少而纯,材料上要少而简,线条上要少而显,以直指人心的方式,于刹那间捕获观赏者注意力,并停留在作品之前,产生深远的联想与玄妙的遐想。

600字短文展读

【禅思】学会接受一切结果

【禅思】枇杷给鸟儿都吃了

【禅思】往人少的地方去

【禅思】艺术家赵佶值得多探

【禅思】不如插花去!

【禅思】爱上自己

【禅思】方圆默契

【禅思】不辩解脱

【禅思】回望湿地

【禅思】不如作中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