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之悟:四十五岁之后,懂得享受独处之妙

 钓翁老张 2016-06-25

【原创首发】文、黎海滨

中年之悟:四十五岁之后,懂得享受独处之妙

2015年上半年,我因故赋闲几个月,离开工作岗位,不用上班。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妻子上班去了,孩子上学去了,我就一个人“宅”在家中,上网,读书,喝茶,写作。

最初的两个星期,我还有些不适应这种孤独与悠闲。渐渐地,我乐而忘忧,开始懂得享受着这种独处的妙处。

几个月的独处,让我静息的状态下,身心得以调整,心灵得以修复,精神得以滋养。几个月的独处,让我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立安排个人生活的好习惯。

这种独处之妙,30年前,我曾在鄂南老家享受过。

生我养我的老家,是一个地处湖北南部幕阜山麓的美丽小山村。小村周围环绕着青山,一条小河从村旁流过,灌溉着大片的稻田与鱼塘。那里,是我童年的乐园。春天路边野花遍地,夏天河岸柳条低垂,秋天山上野果丛生,冬天田野银装素裹。

小时候,父母忙于农活,没工夫盯着我。我成了孤独而自由的野孩子,可以一个人上山下河,放肆地玩耍。天气晴朗的白天,我常常带着几本连环画,一个人跑到河岸边的平缓草坡上,或躺或坐,看牛儿吃草,看云卷云舒,看天上飞机飞过的白色尾迹……然后在脑海里幻想,幻想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种独处的感觉真好,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被人打扰。四周那么寂静,寂静得只听得见风从耳边拂过,有一丝凉意,却也恰到好处。

小时候,在老家的夏夜,有些晚上,夜里热得难以入睡,我就扛一把竹椅,走到家门,到村边的晒场去乘凉。月色如水。星光漫天。微风拂面。我顿时觉得身心凉快了许多。山村的夏夜是淡淡的黑,不是让人恐惧的浓重的墨黑。远处传来狗吠声。我坐在晒场上,手持蒲扇,仰观星月。那一刻,我仿佛觉得自己在与天地对话。

后来,我上学读书,读到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我爱热闹,也爱安静;爱群居,也爱独处。相对于热闹的都市,更爱此刻的静。”……我恍然大悟——他写的就是独处之妙啊!

这种独处之妙,十多年前,我曾在鄂西享受过一段时间。

2001年~2003年,我因被单位派遣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当一名驻站记者,不得不背起行囊,离妻别子,来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山城。那时,我刚过而立之年,白天忙于采访工作,晚上则可享独处的妙处。

我一个人独住一套三室一厅的大房子,陈设极其简单,一桌、一床、一部电话、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架书而已。静谧的夜里,我闭门谢客,在明亮的台灯下一本接一本地读书,一篇接一篇地写稿。读着读着,我的大脑越来越充实;写着写着,我的文笔越来越流畅。我惊奇地发现,无人打扰的独处时光,不仅很惬意,还是最好的自学、修炼与提升能力的好机会。

三年的恩施驻站生活,让我分外珍惜每一个夜晚独自一人坐在灯下的美好时光,并让在一生中受益匪浅。

现在,人到中年的我,已经懂得如何主动利用独处的时间,懂得如何享受独处的妙处。

许多人害怕孤独,喜欢热闹。事实上,城市喧闹,到处充斥着霓虹灯;人头攒动,留给每一个人的私密空间都所剩无几。但是,我们在这样热闹的环境中呆久了,反倒常常会感到孤独,甚至害怕一个人独处在一个寂静的空间内。

其实,独处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修炼。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热闹的,伴着自己的啼哭声,伴着家人的欢喜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朋友都会有自己的家庭生活,父母会老,最终我们身边的人会离我们远去。《红楼梦》中贾宝玉是最怕孤独的,他喜欢热闹,喜欢和姐姐妹妹们玩,但到最后曹家衰败,得知林妹妹死去,贾母等亲人也不在了,繁华享尽,富贵看终,方明白繁华富贵不过一梦,始从何来,终回何去,最终他选择了出家修行。

换个角度想一想:孤独其实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其实是一群人的孤独。一个人独处,并非只有清苦。独处是一种境界、一种修行。智慧的人,懂得享受独处的妙处。

1845年春天,美国作家梭罗在老家康克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他在湖边生活了两年多,写下了名著《瓦尔登湖》。梭罗写道:“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现在——我要我自己当心。在罗马的明镜大殿里我怎么能孤独的起来呢?我宁可找一个阁楼,在那里是连蜘蛛也不受干扰的。”两年多独居湖畔的修炼,让梭罗有目的地思考人生、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我以为,梭罗是个真正懂得享受独处之妙的智者。

中年之悟:四十五岁之后,懂得享受独处之妙

作家周国平说,独处也是一种能力。我赞同。人到中年之后,尤其要懂得享受独处之妙。45岁以后,我开始彻悟,不想再取悦谁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不愿与谁相处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遇知己,共品清茶,倾心晤谈;一个人,则独处,以书茶相伴,自斟自饮,自得其乐,不亦快哉!

中年之悟:四十五岁之后,懂得享受独处之妙

(作者友情提示:读者朋友如想邮购作者的图书《四十五岁才明白》,可加作者的微信:whlihaibin,取得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