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务驱动型:2016东师附中六模优秀作文

 盛夏爽秋 2016-06-25

回复“写作技巧”即可分享高中作文的布局谋篇技巧;

回复“满分作文”即可分享2015高考满分作文;

回复“经典语录”即可分享名家及各种话题经典语录。

访问180语文网(m.180yuwen.com)可以分享高中语文知识点和更详细作文知识;    

2016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模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阅读、看电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曾有读者对身边的这类人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认为图书馆是公共场所,他们这样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也有人提议,可以为他们设置活动专区,以免影响他人;还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同样享有进入图书馆的权利,如有人觉得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这三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第一种人的看法有违普世价值标准,不足取角度。

选择第二种态度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设立专区,解决矛盾”“设立专区,以免影响他人”“尊重他人,考虑他人感受”“设立专区,也是尊重”等等。

 

选择第三种态度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权利平等”“尊重每个人的权利”等等。

 

任务驱动型作文不能生搬硬套,把材料看作是引子之后就空泛地谈论与话题无关的内容,要紧密围绕着话题书写出自己的见解,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不允许写论据,而是论据要紧密围绕所论证


用人情味盖过异味


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是图书馆的模样,而我想:天堂应是座有人情味的图书馆的模样,这里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卑微、贫贱的人,也不会设置所谓“专区”,让他们感觉受到歧视,人们在这里平等地享受阅读的恬静与悠闲。

 

允许拾荒者入馆,是浓浓的人情味的体现。图书馆作为公共设施,理应对全体社会公民开放,而和他们共同阅读,更会传递宽容、开放、共享的强大生机,稳固公正、平等的社会根基,释放出爱与温暖,善意与希望的强大力量,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

 

允许拾荒者入馆,也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其实,拾荒者、无业游民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我们有幸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诚如菲茨杰拉德所言:“当你评价他人时,想想他们有没有你那么好的条件。”

 

而文学、艺术,天生带有强大的感化作用。2009年,伦敦地铁站在午夜犯罪率最高处播放古典音乐,犯罪率竟下降了百分之四十——音乐像整洁光滑的壁纸,带来文明、秩序、优雅的气息。在图书的教育下,在人情味的滋养下,可以想见,流浪汉的素质将会提高,甚至入馆前会自觉淋浴。

 

反观由于异味就不允许流浪汉入馆的想法,实在过于缺乏人情味。康德提出的道德二律中,有自律和他律之分,他律无法改变,亦如我们没有权利阻止他人入馆,我们只能拥有自律,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而浓浓的人情味,足以盖过拾荒者身上的异味。我绝不奢望一座图书馆人人衣冠楚楚、优雅大方,没有卑微者,是个美丽新世界,因为我知道那不过是座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人们表面光鲜亮丽,内心却自私自利,那样的图书馆即使表面上整洁干净,未等走进也会臭味扑鼻。

 

流浪者身上也许有淡淡的异味,但人情味应更为浓烈,更值得珍惜。像古朴的熏香。散发出温暖、芬芳的气息,释放出包容与和谐。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它就是我们对陌生人、对弱者的爱与关怀。用人情味盖过异味,用爱与关怀装点图书馆吧。我想,天堂的景象也不过如此。


书香浸润,何来不便


杭州图书馆之所以充满温暖,是因为它让书香浸润了每个爱书的人。每一个想读书、爱读书的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应该平等地坐在一起,一双干净的手,就已表达了足够的尊重。这,又有什么不便呢?

 

平等地浸润于书香中,这是对精神权利、文化权益的保护与尊重。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存在收入的差距和地位的高下之别,但这不应成为图书馆的门槛。因为精神之所以区别于物质,在于它赋予每个人平等追求的权利。图书馆作为公共组织,本应担起平等地传递知识的重任,而保护每个人同等进出的权利,或许正是最大的便利。

 

平等的书香浸润着人们,这是对文化本身的尊重与弘扬,浩如烟海的文化作品,难道只是充实一座大楼的工具吗?难道只有珠光宝气的陪衬吗?让文化、书籍影响每个人,这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莫大尊重。每个人的平等进出,让束之高阁的作品重见天日,让一部部经典发挥塑造人格,鼓舞精神的价值。

 

平等地浸润书香中,这是对社会风气的引导与教育。图书馆不知道有人会不满吗?当然知道,而让每个人平等进出,就好似一张赤裸裸的告示,告诫人们放下偏见,尊重身边每一个热爱文化的人。一个社会之所以发展,不在于它经济上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人们内心的幸福。在于精神上的满足。让每个人平等地进出,洗尽了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浮华,让这座千年古城因文化的普及而熠熠生辉。

 

不禁想再去看看那些觉得“不便”的人,去看看那些希望设置“活动专区”的人,这些人所说的不便,充其量是觉得气味难以忍受,并无不尊重之嫌。而且,一旦真的设置门槛,设置专区,又将伤害多少爱书之心?这种赤裸裸的歧视,好像维护了自己的颜面,但却刺伤了他人脆弱的心灵,玷污了文化的圣洁,也违背了城市的发展方向。

 

然而尊重弱势群体,也确非一座图书馆可及,从事实上讲,垃圾处理问题、就业问题、居住问题导致了大量拾荒者、无业游民的出现,这也的确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一座图书馆而言,让书香浸润每一个,何来不便?正是杭图的坚持,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正是平等的进出,让社会闪耀着精神与人性的光辉。 


设立专区,守护温暖



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享受阅读的权利。倘若因为拾荒者身上的异味就对他人感到不满,未免太自私了一些;如果选择离开又会损失普通读者自身的利益。建立活动专区,于两方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孟子曾说“人皆有羞恶之心”。即使是在你看来卑微的拾荒者、无所事事的游民,也会因为另眼相看而伤心。来到图书馆阅读的目的是提升修养,而学会尊重他人、设置阅读专区的做法,无疑是解决了两类读者的大矛盾。

 

设置专区,是尊重拾荒者的表现。正如材料中所讲,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这便说明十年间拾荒者一直都遵守了图书馆的要求,把手洗干净。既然他们能够保持十年好习惯,这不也恰巧说明了他们从阅读中懂得了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理吗?如果设置了专区,他们就有可能更加自然地活动,不必受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市民的另类相待了。

 

设置专区,可以守护温暖。杭州图书馆能在十年前就开展此项活动,无疑是对外界宣告:人人都有阅读的权利。十年前我国的图书馆并不似今天这样受到热捧。对于无业人员来说,那里无疑是他们精神的提供所,在平常看来,他们或许是不可救药、缺乏教育的底层人员,但该馆的行为确实能让他们感到温暖。如果设立专区,他们能够交流,在适当的范围内,或许还能讨论阅读心得,于公于私,这都大有好处。

 

设置专区,是人性之善的体现。如今全球风靡的可汗学院便是在互联网上传授基础知识,让很多无法享受教育的孩子免费学的知识。如果该图书馆设立了活动专区,则可以挑选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为他们省去了找书的麻烦,也更能够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如果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就让这些可能没有过很多受教育经历的人在一起学习吧。他们或许不能研究出什么重大课题,也不能创作鸿篇巨著,他们只要能感觉到社会的善良就很幸福了。

 

在电影《功夫熊猫》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的前半段或许平庸甚至充满坎坷,但这并不能妨碍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是看你以后怎样走。既然这些拾荒者、无业游民拥有向上心,渴望知识,社会就应当为其提供条件。

 

设立一个活动专区,于图书馆是一桩小事,于阅读者是种温暖,于社会则是爱的传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