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DDR4内存降价、H110主板全面铺货,各种新类型高速接口和存储产品也开始普及。100系平台逐步取代9系正式成为用户新装机的首选,然而你可能会在它们之间犹疑不决?下面就随迅维快修小编一起看看100系的四个消费级主流芯片组Z170、H170、B150以及H110到底有什么区别吧! 四个100系芯片组从Z170到H110规模和功能依次递减、价格也相应依次递减,上面的扩展接口数量也只是标准设计,主板厂商可以根据产品定位设计出不同的功能,比如某些H110主板都可以有M.2接口,Z170也不是全都有M.2接口。 由于现在的CPU集成度越来越高,能决定CPU性能发挥的功能——北桥、内存控制器等等已经全部收归CPU管理,主板只是CPU部分I/O功能的延伸载体,因此决定性能的只有CPU本身,跟芯片组无关。下图是四块同为超耐久系列的技嘉主板,简单跑分结果。 U.2 接口,它之前叫做SFF-8639,支持NVMe标准协议,实现了高速低延迟低功耗,带宽从PCI-E x2变成了PCI-E 3.0 x4 达到了32Gbps,充分发挥SSD固态硬盘的性能,远超STAT的速度。 富豪的硬盘-Intel 750 U.2 SSD 400G 可以看到超快的读写速度,远超SATA 3.0设备的速度! 普及度比U.2接口高,最高速率也达到了32Gbps,是目前的实际标准。在H110、B150、H170和Z170芯片组中都有出现,然而即使接口样子相同,它们的性能都不一定一样的。现在主流的M.2接口有两种,一种是9系主板时候就有的PCIe 2.0×2通道的M.2接口,理论带宽为4Gb/s;一种是100系主板带来的高速M.2接口,占用PCIe 3.0×4通道,理论带宽为32Gb/s。还要注意一些非主流的M.2 走的STAT总线,当然其性能就大大折扣了。由于占用的PCIe通道数比较多,H110上肯定会是老版的M.2类型,B150则两种都有可能。H170和Z170基本上都能配上PCIe 3.0×4的高速接口了。 在以后对大容量存储需求越来越高的环境下,USB 3.1会显得非常实用。但由于也是占用比较多的PCIe通道数的缘故,能同时搭载高速M.2和USB 3.1的主板基本上只有Z170和H170能实现了,B150中只能是二选一,或者是USB 3.1+普通M.2的组合。 由于显卡对带宽的要求非常高,因此PCIe通道数较少的B150和H110基本上是不支持多卡的,一般有多卡需求的用户都会选择Z170甚至X99平台。 通过上面的解说,已经全面了解各芯片组之间的差别了吧?除了超频以外,这4种芯片组差别的关键就在于PCIe通道总线数量的多少,导致高速接口的有无和数量限制,正是这些限制才区分了芯片组的定位。 根据需求理性选择主板 以上迅维快修小编详细解说了Z170、H170、B150以及H110四者之间的区别,对普通用户而言就是高速存储接口的不同,性能几乎一样,相信你已经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做出了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