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标准版权为宏威有限公司所有,适用于电饭锅类别。 本标准只用作安规申请前检查之用,非生产之检查标准。本文件附有不同版本表格,予测试人员检测之用。
本标准参考之安规: 1) UL 1026; 2) EN60335-1 本标准附测试表格: 1) 电饭锅(UL)测试记录; 2) 电饭锅(CSA)测试记录; 3) 电饭锅(CE)测试记录; 4) 电饭锅(SAA)测试记录。
O 方法: 于额定电压下,加热电饭锅并测量输入功率。
施加电压允许±1%误差 & 标准: 测试功率读数应在额定功率允许范围内.
如产品以电压及电流标记,则输入功率 = 额定电流x额定电压.
O 方法: A. 将电压调到1.24倍额定输入功率, 连续运行直到稳定状态为止; B. 重复上述A试验, 并将用来限制温度的任何控制器依次短路,再重复上述A试验; & 标准: 1. 在进行上述A至B条的试验期间, 电饭煲不得产生火焰. 熔融金属或产生超过危险含量的可燃或有害气体, 温升不超过下表规定值. 在这些试验结束后电饭煲冷却至室温时, 外壳不应有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变形.
2. 试验后冷却至室温时,进行高压测试。
O 方法: 按不同之规格标准, 将测试机插头插入高压机(HI-POT机)输出插座, 将电饭锅开关打开,高压测试棒在测试机外壳金属短接, 由0V至以下电压,进行测试 (详见下表)
& 标准: 测试时无警报测试合格.
O 方法: 将接地电阻测试机调至如下测试数据:
待测机接地线与测试机输出相接, 测试棒与金属外壳短接, 将电饭锅开关打开测试. & 标准: 无报警则测试合格 如UL、CSA产品有地线此测试方法也可用于UL、CSA测试
O 方法: 将测试机调至如下数值:
待测机插头接测试机输出端, 测试棒与外壳及电源线插头短接. & 标准: 测试机无报警为测试合格
O 方法: 将测试机调至如下数值:
待测机插头接测试机输出,测试棒与外壳及电源插头短接。 & 标准: 测试机应无报警为测试合格
O 方法: 1) 此测试只限用于标明可浸入电器产品,非浸入电器产品不适用: 2) 三件样品加热到关闭(限温器动作)状态,然后立即全部浸入温度为10-25℃(50-77°F)的水中。对标明只宜部分浸水的电器,则应将其浸入到标明的界限处。浸水1小时之后,把电器从水中取出,用软布擦干,包括末端的钉子也要被擦干,然后样品应进行泄漏电流测试。 3) 浸水和泄漏电流测试的整个程序应重复5次,紧接着每件样品应经受1000V的绝缘电压测试。如果电器隔层有电子组件,三件样品应被拆开视检其内部组件是否沾水。 4) 测试流程:测试机通电(干燥)→浸水1小时→用布擦干→泄漏电流测试 & 标准: 1) 能通过0.5mA/1Sec泄漏电流测试. 2) 能通过1000V绝缘电压测试.
O 方法 1) 将测试样品置于漆成纯黑的测试角平板上; 2) 测试样品离测试角的边缘及后墙均为(100mm),100mm的距离应从测试样品的最外围算起; 3) 然后将测试角的热电偶紧贴测试点的表面,测试点一般选择测试样品表面附近、支撑面、支撑点、附件插头以及必要的其它测试点; 4) 测试样品如有温控装置需将温度控制调至最大先于空载状态下测试再于烹煮状态(水或食物加至最大标定容积)下进行测试 & 标准: 1) 测试样品放置离测试角的边缘及后墙均为100mm; 2) 测试墙的宽度及高度延伸至测试样品物理界限之外至少要超过0.61m; 3) 各测试点的温升应在附页允许范围内为合格。
电器(测试样品)可接受的最高温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附加说明: 01) 若超温持续时间及涉及的范围不至引发火灾及电击,则短暂的初始温度可以超过表中的限制。 02) 在预加热期间将测量温度,温升不超过表中的温升限制的20%是可接受的。 03) 表中的所有温升值都是假定室温为25EC(77FC),但测试时可在室温为10EC-40EC(50-104FC)的情况下进行,但是,若自动热控制器在测试期间的工作限制在易于观察的温度之下,不超过25EC(77 FC)的温度加上最大温升是可接受的。 04) 在正常的使用期间,承液盘内的油、脂肪、或脂类物的温度或烤架式烧烤器的类似地方的温度不得超过油的闪点。 05) 在清洗电器时,用来阻止水进入电器的密封圈不能变硬、变脆,并且在密封圈在老化测试时的温度影响下不得有变坏的现象。 06) 密封圈测试温度及持续时间由密封圈的相关材料、电器工作温度及特殊电器的其它条件来决定。一般的电器在空载的情况下持续工作240小时。 07) 用热电偶来测温度,热电偶由不大于24AWG(0.21mm)且不小于30AWG(0.05mm)的线构成,除了在线圈不易用来装配热电偶,线圈温度可以由电阻改变的方法来决定。当电气设备中用热电偶来决定温度时,标准的惯例是采用由30#AWG铁、连续线及电位计式的器械构成热电偶,无论何时用热电偶来决定温度,用该装置都是必要的。热电偶的线应同特别热电偶的要求一致,特别热电偶的要求在ANSI MC96.1 982中“热电偶温度测量”中的热电偶的误差范围表中列出。热电偶及相关器械将是正确的及被校准的,这同一个好的实验室的习惯是相关的。 08) 测试将进行直到获得恒定的温度,仅在三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中的每一个间隔结束末,三个连续刻度表明了温度没改变,可以认为热平衡已存在。以下列时间作为每一个间隔的持续时间比较长的: a) 5分钟,或者; b) 前次耗用的总的测试时间的10%到第一次间隔的开始。 09) 热电偶的交叉处及接近热电偶的导线应被牢固的固定在被测试材料表面上并保持良好的热接触,在多数情况下,良好的热接触由在热电偶上攻丝或粘接热电偶的方法获得,若金属表面是不易测量的,在金属表面上焊接或进行铜焊是必要的。 10) 一般的,绕组的温度测量可以用装在绕组外面的热电偶来完成,若绕组上不易装热电偶(例如,绕组浸入封闭的化合物中),或者有超过1/32英寸(0.8mm)的棉、纸、人造丝或类似绝缘物,就可用调电阻的方法来测试。对于交流电机(通用电机除外)的绕组的热电偶测量温度,热电偶需装在完全绝缘的导体上。 11) 在绕组面的一个点上,其温度受外部热源影响,用热电偶的方法测得的温升因下列值的影响可能会高于上表中用改变电阻的方法测得的温升最大值,改变电阻的方法测得的温升不会超过表中的值。
若绕组不会由外部热源的辐射而引起超温,绕组的温度可由来热电偶测量,热电偶装在有完整绝缘物的导体上的。 12) 橱柜里的电器或用绳挂在墙上的电器,附加说明13所列材料如果裸露表面超过最大温度接受极限,应在表面标有热,标记的文字不能底于2.4mm高,并有明显颜色,使用者容易发现明显表面的标有热警告标记 13) 所有温度值都是以25EC(77EF)的环境(空气)温度为条件进行测试的,其中25EC(77EF)是在20—30EC(68—86EF)范围之内的,则最高温升见下表 最高温升极限
O 方法: 在室温下, 电饭锅放在测试角中, 测试角由两块互成直角的围壁和一块底板组成,涂有无光黑漆的20mm厚胶合板制成. 测试时应使电饭锅尽可能靠近围壁的底板上, 用热电偶测量电饭锅的温升, 所选用的热电偶及其放置的位置应对受试部件影响最小, 电饭煲应按充分放热条件. 所有的电热元件都接入电路中, 输入1.15倍额定功率. 试验期间, 灰士不应动作, 温升要连续监测, 在工作周期结束后, 记下各部温升. & 标准:
O 方法: 向内锅加入额定容积50%的水, 再按米与水的重量比为1 : 2向内锅加入三级米, 把两支温度计放在内锅底部中心直径50mm范围内. 其中, 温度计C1与内锅底部保持接触, C2距锅底5mm, 施加额定电压进行试验,在跳掣切断电源后,5s内读取温度计C1读数,然后加入约50mL,80-90℃的热水约10Min后重新通电进行第二次试验,重复测试3 次,取C1温度计的三次读数平均值作为限温温度, 限温温度为T+4.5/0.5℃. & 标准: 符合限温温度T+4.5/+0.5℃,T为试验地点的水的沸点。
O 方法: 在限温温度后, 用控制器保温的电饭锅, 在跳掣切断主加热电路后, 记录保温触点第5-6-7次接通和断开时, 温度计C2的读数取三次接通瞬间的平均值为最低温度, 三次断开瞬间的读数平均值为最高温度, 其温度均应保持在60-80℃范围内. 用附加电热元件保温的电饭锅, 在跳掣切断主加热器电路4hr后, 在5s内读取温度计C2读数, 按下式计算饭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
△T=TC -TX 式中: △T-饭锅与环境温度的温差, ℃; TC-温度计C2读数, ℃; TX-试验环境温度, ℃; & 标准: 其温差应比环境温度高45至55℃.
O
如图所示, 将内锅的R环状部位除油后, 称重量G1, 将内锅平放, 向内注水, 使水满至R处, 称量内锅连水的重量G2, 按式(1)计算内锅实际容积V: V=(G2-G1)/P 式中: G1 - 内锅重量, kg G2 - 内锅连水重量, kg V - 实际容积, L P - 水的密度, 取作1kg/L & 标准: 内锅实际容积应不小于额定容积的95%.
O 方法: 将定时器调整到最大值, 但不超过8hr, 按通试验电源, 并开始计时, 测量定时器接通煮饭电路的时间, 计算其与预选接通时间的偏差. & 标准: 定时极限偏差为正负15Min.
O 方法: 1) 橱柜式和壁挂式电器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描述的五金件和结构进行安装,在其安装支架上进行一个负载测试。 2) 测试负载由电器重量加上最大正常负载(食物,水,地面,蓝子等基于空间尺寸和食谱推荐的最大重量)的3倍。在通过部件重心的垂直方向施加一个渐增的力。用5-10s将力增加到施加于安装装置的测试负载并持续1分钟。对于此测试,橱柜式电器应安装在一块厚度为产品要求的最小厚度的木板上而壁挂式电器则安装在4.8mm厚的墙板上。 3) 如果安装支架由热塑性材料构成,则须在70oC(158oF)或比在正常温度测试测量到的温度高10oC(18oF)的通风的烤箱中放置7h, 测试时采用2者中较高的温度。 & 标准: 测试结果支架不得断裂,脱落或被从墙上拔出,也不能对附加的安装装置产生负面影响。
O 方法: 1) 在电器供给电路中插入一个电压调整开关,电压位置与额定供给电路相连。由调整装置和供给电路组成的组件将连接到设备以提供最恶劣的操作环境。 2) 操作一个在外控制的输入电压调整开关,使电器在其最小额定电压下运行25分钟,再在最大额定电压下运行25分钟。每个循环包括将电压调整开关移动到其极限位置再返回到其额定位置,每个位置停留5秒钟,每分钟6个循环。此操作和温度控制用来产生最不利的操作环境。 3) 对于一个与电源开关结合在一起并且在电源开关处于开的位置时无法操作的在外控制的输入电压调整开关,操作电压调整开关使其在最大和最小电压各25分钟,每个循环由下面步骤组成: ① 电源开关处于关的位置,将电压调整开关移动到其极限位置; ② 打开电源开关,运行电器5秒钟; ③ 关掉电源开关; ④ 将电压调整开关移动到其最初位置; ⑤ 打开电源开关,运行电器5秒钟。 4) 电器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接近测试角的墙。测试角也可用一块12英寸(340mm)的仿制壁橱底板放置在柜台顶部上16英寸(400mm)构成。
5) 底板由一层柒成灰黑色,厚3/8英寸(9.5mm)的杉木夹板构成。 2 例外1:如果得到的温度并不对结果造成影响,则可不使用测试角。 2 例外2:当一个电器的高度超过16英寸(400mm)而不到22英寸(559mm)时,壁橱底板刚好处于电器的上面。而当一个电器的高度超过22英寸(559mm)时,则可省略掉壁橱底板。 6) 在存在散发的火焰或熔融的金属(不同于几滴融化的焊锡)的环境下或电器的操作能导致其上面或邻近的易燃材料发热或燃烧的情况下,操作电器存在失火的风险。 7) 试验期间,如连接易接触到的金属零件到地面的3A保险丝被断开,电器则存在电击的风险 8) 在经过反常测试后,如果在易接触到的金属零件和地面之间,通过一个500ohm电阻的电流超过5mA, 电器则存在电击的风险。将等于容器容积的硬水溶液(每生蒸馏水内加入1/2g硫酸钙CaSO4H2O),之后尽可能迅速地测量电流。即使电器很明显地无法保留液体,也不需再增加液体 & 标准: 如果在实际的使用中不仅有正常的操作,也有反常情况下的操作,则电器在反常情况下的操作不应产生起火或电击的风险。
O 方法: 电器中的敞开电线加热的元件应该如此安装:即当从任意一点切断电线时,电气间隙不会减小至本标准(RC-34)所规定的限度之下。切断电线之后,加热元件电线的各个部分都不应该被有声探测器从外围的任何开口处接触到。 & 标准: 电器应首选工作至完全加热,如能量输入或温度测试中所示,并且在切断加热元件之后,电器应被朝着最有可能引起加热元件与可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接触的方向旋转360度。
O 方法: 将电镀去油清洗后,放进盐雾试验箱进行连续雾化,试验持续时间为24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湿布拭去残留在试件表面的盐分。 注: 1. 盐溶液采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其浓度为10±0.1%; 2. 试验设备的工作试验室空间内的温度为35±2℃; 3. 试验程序可参照相关规定; & 标准: 电镀件上的锈点和锈迹, 在其主要表面上每平方分米不得多于2个, 在非主要表面上每平方分米不得多于4个,每个锈点、锈迹的面积不得大于1mm2,当试样的面积小于1cm2时,则不应出现锈点心、,锈迹、其边缘和棱角2mm以外的镀层也不应出现锈点、锈迹。
O 方法: 2 此测试仅限于用来作为零件材料的热固性塑胶材料,安装在电器中可能产生起火,电击或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位置; 2 热降解(老化)最高温度选择:将测试产品输入额定工作电压,测试产品整机正常工作,测试需做热降解(老化)塑胶材料最高温度,然后将其取出; 2 将取出的塑胶材料(零件)放在恒温箱内,恒温箱温度调整至热降解(老化)最高温度,放置1000h。 & 标准: ① 结束后零件不得有明显的降解(老化)。 ② 该温度指数即热降解(老化)最高温度在聚合材料长期特性评价 标准-UL764B中。
O 方法: 将电饭锅按正常使用状态放置在一个水平面成15°角的斜面上,其电源线的最不利的位置在同一斜面上,在锅内注入液体(水溶液)直至不溢出为止. & 标准: ③ 电饭锅不应翻倒; ④ 如果电饭锅在一个或多个位置翻倒, 则要求在所有这些翻倒位置上进行发热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温升不得超过下表规定值:
注: 对于热性材料的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 其温升没有特定的限值, 但其必需承受耐热试验,因此必须确定其温升.
O 方法: 将内锅底部内表面和锅盖外表面去油清洗后,使用精度为+/-10%的涡流测厚仪对氧化膜厚度进行测定,要求不小于6um; 将内锅底部内表面和锅盖外表面,用沾有酒精的棉花擦净,然后在试验部位用熔融的石蜡围成一个面积约0.5cm2的小圈, 将试件置于35+/-10℃恒温箱内保持30min后, 再在石蜡所围表面上滴一滴10%氢氧化钠熔液, 用秒表计时, 至30s时, 用脱脂棉擦净氢氧化钠熔液, 然后在原处滴入硫酸铜溶液; & 标准: 1. 5Min内不变色; 2. 氧化膜厚度不小于6um;
注: 硫酸铜溶液配方,在1000mL蒸馏水内加入比重为1.19的盐酸20mL, 结晶硫酸铜20g.
O 方法: 1. 涂膜制备: 按IEC<漆膜一般制备法>和涂料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制备; 2. 涂膜外观检查: 按IEC<漆膜颜色及外观测定方法>进行; 3. 膜厚测定: 按IEC<漆膜厚度测定法>进行; 4. 附着力测定: 按IEC<漆膜附着力测定法>进行; 5. 耐磨性测定: 按IEC<漆膜耐磨性测定法>涂层载重1000g, 耐磨转数1000转; 6. 耐磨性试验: 按IEC<漆膜耐热性测定法>进行, 将内锅放入温度为200+/-5℃; 7. 防粘性试验: 向内锅加入额定容积50%的水, 再按米与水的重量比为1 : 2向内锅加入三级籼米, 透过锅盖上开的孔插入水银温度计使触及锅底中央直径50mm范围内, 施加额定电压煮饭, 人工控制煮饭开关使温度计读数达到105℃时才切断电源, 10min后取出内锅倒转, 将饭倒出. & 标准: 1. 涂膜表高应光滑,无裂纹,无斑点; 2. 膜厚不小于15um; 3. 附着力不小于二级; 4. 耐热性:内锅经耐热性试验后应不起泡,不剥离; 5. 当锅底饭层温度达到105℃时,饭应能顺利倒出,锅底无饭层粘连;
O 方法: 将胶圈放入烘箱内, 升温到105+/-30C,保温4hr后切断烘箱电源, 待冷却到室温时取出. & 标准: 电饭锅盖上的密封胶圈经试验后应不发粘, 胶圈材料应无毒、无异臭。
O 方法: 2. 向内锅加入额定容积80%的水,以1.2倍的额定电压连续通电30min, 停电10min, 如此操作500周期, 使累计通电时间为250+2.5hr, 固蒸发使锅内的水量降到额定容积的50%的, 应补加水, 使水量仍达到额定容积的80%; 3. 将电饭锅的锅盖和内锅取下, 接通电源, 施加额定电压, 待跳掣动作切断主加热器电源时, 可用强制降温方法以使跳掣尽快重新接通电源, 以触点一通一断为一周期, 累计进行30,000周期; 4. 对用附加电热元件保温的电饭锅, 向内锅加入70℃的热水达内锅额定有效容积的80%, 附加电热元件按1.2倍的额定试验电压连续通电30min, 断电10min,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500周期试验, 在试验中当内锅水量减少至内锅额定容积50%左右时, 应补充70℃热水达内锅额定容积80%左右; & 标准: 应能正常使用, 表面保护层不应出现剥落、剥离或起泡现象。
O 方法: 电饭锅的液体容器,用约含1%氯化钠的水完全灌满,然后再用等于容器15%或0.25升的水(两者中选较大者),在1min内均匀地灌入容器. & 标准: 经过上述试验后, 电饭锅应能受高压测试 (3750V/0.5mA/1min).
O 方法 被测试电饭锅固定,按下图装置进行测试:
& 标准: 通过下列任何一个程序,则整个性能是可以接受的(外表无明显损伤、可通过高压测试):
号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A N N A N N A N N A N N
A N N A N N U A N U A N
A N N U A N A N U A
O 方法 被测试电饭锅固定,按下图装置进行测试:
& 标准: 通过下列任何一个程序,则整个性能是可以接受的(外表无明显损伤、可通过高压测试):
号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A N N A N N A N N A N N
A N N A N N U A N U A N
A N N U A N A N U A
O
在表面平整的混凝土地面上,水平放置大小约1.5mx1.5m, 厚度为30mm的干松木板, 对准木板中央部分, 使锅底面与板面平行, 将锅体从700mm高处剪断所系绳子跌落一次. 注: 1) 试验在不通电下进行; 2) 不用工具能拆出的附件, 应拆除; 3) 试验时不加米和水, 盖上锅盖; & 标准: 通过下列的检测来确定是否合格: 1. 带电部件不应外露; 2. 通电时不应短路; 3.
泄漏电流不得超过0.5mA;
O 方法: 1. 在温度30℃, 95%RH的潮湿箱里保持48小时; 2. 在温度45℃, 95%RH潮湿箱里保持48小时; & 标准: 1. 试验后立即按标准进行高压, 绝缘电阻, 泄漏电流测试,要求安全测试合格; 2. 漆层上的气泡在主要表面上每平方分米不得多于4个, 在非主要表面上每平方分米不得多于8个, 且每个气泡直径不得大于1mm, 试样边缘, 角落, 小孔处也不应有金属腐蚀和漆层剥落.
O 方法: 1)输入额定电压,最高档位,由电源线鼠尾8英寸加处负重1/4磅,540度屈曲旋转角度,每分钟屈曲旋转至少10次,UL要求为3,000次。 2)将测试电源线,置于温度为87℃炉内168小时,取出冷却后作1,000次电源线屈曲测试。 & 标准: 测试其间不能断路,电源线外表皮不能爆开,转动部分电源线内部线芯断股不能超过三分之一。高压测试良好。
O 方法: A) 用卷尺测试电饭锅外围线端至插头外露电源线长度; B) 在电源线插头位置处加负重(垂直于电饭锅)35Lb,静止悬吊30秒; C) 把电饭锅放入设置温度为87℃的烤炉中7小时、冷却后再重试以下步骤: 在电源线插头位置处加负重(垂直于电饭锅)35Lb,静止悬吊30秒 & 标准: 电源线外露长度不能少于1500mm; 测试过程负重物不能坠下;电源线不能断裂、拉伤;电饭锅外围线端移位、线芯与线皮间相对移动距离不能超过4mm 。
O 方法: 将电饭锅放在离开墙的水平支架上, 锅内加入额定容量80%的水: UL、CSA施加127V电压 CE、SAA施加1.1倍额定电压, 通电累积时间48小时. & 标准: 1. 要求试验后, 应能经受耐高压, 绝缘电阻, 泄漏电流测试; 2. 连接器手柄以及其他附件或元件不应松动, 不应出现在正常使用中有危及安全的损坏;
O 方法: 检查所有塑胶件、五金件及电器元件之外观。 & 标准: 2 整体外观不可有严重利边、利角,尤以手可触及部份。 2 塑胶零件不可有严重披锋,缺胶、变形、缩水、裂纹、射纹等外观性缺毁,如客户或安全规格特别指定,需要核对有关之颜色。 2 五金零件不可有严重披锋、缺料、生锈等外观性缺毁。 2 所有喷涂或镀层元件,必须要外观完好,不可缺镀或漏喷,不可有严重之伤痕。 2 电器元件不可有漏印安规、外观变形、表面损伤等缺毁。 2 字唛需要符合申请之额定规格,如无字唛应以帖纸代替。 2 如有说明书或其他附件,需核对是否正确。
O 方法: 2 于装配前必须装配之元件,符合安规要求。 2 于最终出办前,必须抽查样办,有否则误装或漏装元件。 & 标准: 根据工程师提供之零件清单,检查元件之规格是否正确。另检查元件之极性是否有误装等。
O 方法: 检查所有之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否满足安规要求,是否有潜在性危险,如轻击后爬电距离变小,结构性不稳等情况。 & 标准: 根据附表之爬电距离、电气间隙表检查。 用手对重要之元件轻摇,观察结构是否完好。 观察总体结构是否有潜在危险,导致: 1) 安规认证失败; 2) 使客户有触电、短路等危险; 3) 因结构性问题,而导致退货; 4) 结构性问题,于生产上难于控制,造成生产效率低,损耗高,客户退货等问题。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标准
O 方法: 2 根据安规要求,额定电压下,以热电偶方式或电阻率计算方式测定元件之温升。 & 标准: 根据附表之温升测试要求测试。 部件温升标准
测试仪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