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现在的四川小朋友很多从小就教说普通话,地道的四川话很多都反而不会了;其实不止小朋友,不少年轻人外出闯荡几年,回到四川,也忘了方言,听到一些四川方言,很多都傻眼了。 你知道四川方言里最难懂的10个词语是哪些吗? 下面,蜀叔就来考考大家,这些四川话,看看大家还懂得起好多个? 误解:是不是马上想到了四川美食?你错了!虽然郫县豆瓣全国闻名,但这个词和做回锅肉的豆瓣一点关系都没有! 正解:贴心豆瓣意思是指别人的心腹,也写作贴心逗伴。 职场人八卦的时候,这个词出现的几率比较高,典型的句子就是“闷墩儿你可以哦,现在是王总的贴心豆瓣。”这样一说你就懂起了撒! 误解:吆鸭子表面的意思是吆喝鸭子赶路。 正解:在四川话里,吆鸭子是形容倒数第一。想想也对,因为赶鸭子的人总是在最后面。 所以学习一定要努力,不然成绩吆鸭子,回家又得吃顿妈老汉的“笋子炒肉”。 误解:外地人看“无实包经”肯定要懵逼。连误解的机会都没得! 正解:无实包经意思是无用的、可有可无的,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的事很无聊,浪费时间,也经常形容某些东西买的多余,没什么用处。 喜欢买买买的剁手族,听我说一句:剁手要三思,不要再买些无实包经的东西了! 误解:是不是写错的的“形势”? 正解:其实这是一句地道的四川话,念作háng势。其实这个词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能干的意思。 如果领导说你做事行势,那说明他很认可你的能力。他的反义词是“假行势”,意思只会装腔作势,实际上没有能耐。 误解:这个词看似常见,大多数外地人也晓得这个词语延伸出的“耙耳朵”,但这并不是这个词的全部。 正解:耙活可以吃,可以用,可以捡,老年人喜欢吃耙活的食物,女娃娃喜欢穿耙活的衣服,节约的人喜欢捡耙活。它的原意是形容物件柔软,但涉及到花钱,又变成了“便宜,划算”的意思。 误解:当一个四川人说自己打得粗的时候,他并不是说自己是大老粗,没文化。 正解:他意思是自己不挑三拣四,能适应艰苦的环境。打得粗的人好伺候,打得粗的动植物也好养活。 误解:这里的“底火”可不是子弹上的一个小构造。 正解:四川人对朋友仗义相助,叫“抽起”。相对的,“抽底火”是拆台。“抽老底”和“抽底火”是一个意思,而“抽底火”也常常出现在各种八卦中,意思是揭露底细。 所以大家平时要注意,千万不要交爱“抽底火”的朋友哟。 误解:它的意思可不是做展开来俯卧撑。 正解:这个词的本意是指衣服熨平整,后来演变成了形容人长得帅气漂亮,一般多用来形容男娃娃。 如果在街上有人说你长的撑展,请你给对方报以微笑。如果说丈母娘说你长的撑展,那恭喜你基本过关了。如果导购说你穿上新衣服很撑展,嗯,那他的意思就基本上是让你赶紧买单! 误解:听起来像是某种东西倒了? 正解:在四川,有一种无奈叫“估倒”,有一种幸福也叫“估倒”。为啥子呢?因为为这个词有逼迫、强迫的意思。 想想被迫去做这做那,哪个愿意呢!不过这个词也有美好的一面,就是执着的意思。小伙伴“估倒”请你吃饭,男朋友“估倒”给你送礼物,是不是感觉很爽! 另外,这个词还可以当成一种狡辩和推辞的借口:这事不是我做的,是莽娃儿“估倒”我做的...... 误解:筋和脉都是人身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你千万不要联想到什么打通筋骨任督二脉的武侠神功。 正解:在四川人看来,正因为筋和脉都很重要,所以过筋过脉就用来比喻做事情时要把握的要害处,也就是节骨眼、关键点,很紧要的地方。 当有人说某件事说到“过筋过脉”这个词,你就应该竖起耳朵了。比如每次期末考试前,老师都要给大家划重点,讲过筋过脉的地方,你一定不能错过! 蜀叔看到第一个就跪了,后面也有几个不知道的。 这10个地道四川话,你知道几个? 你觉得还有哪些四川话,不是那么容易懂喃?尤其是乐山、叙永、雅安的小伙伴,多提供点难懂的方言来考考小伙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