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很傻,总是在友谊里成为受伤的、牺牲的人,有没有什么技巧能让我在真诚的同时,还能够保护自己?《今日头条》头条问答中的这个心理学问题该如何回答呢? 人际交往有个重要法则:黄金法则。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来的:要“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换句话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 或许你对照黄金法则来看,觉得自己完全遵照的这个法则,在人际交往中经常换位思考,对待别人就是像自己希望别人对自己的那样,但还要受伤、牺牲,从而觉得自己很傻,甚至郁闷、不爽,那或许问题还是出在自身。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中国人“礼尚往来”、“付出就该有回报”的思想成为了你人际交往中隐含的前置条件。觉得自己真诚对人,人家就该真诚对己,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当你再次仔细对照黄金法则,发现并没有这么一个逻辑关联。要想有类似关联,那就构成了反黄金法则。 反黄金规则就是违反了黄金规则。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观念是一些不合理的、绝对化的要求,如“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因此,当这类绝对化的要求难以实现的时候,他常常会对别人产生愤怒和敌意情绪,这实际上已经违背了黄金规则,构成了“反黄金规则”。 也就是说,人们往往在反黄金法则中,自己一些不合理、绝对化要求,生产出一些愤怒和敌对情绪,让自己受了伤。从这个角度讲,要保护好我们自己不难,只需要要从反黄金法则中走出来,走向黄金法则,走向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