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也有此困惑,希望能从此文中得到帮助。 运动时,为机体供能的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蛋白质的参与比例很低,因此本文中我们主要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从食物中摄取的碳水化合物进入机体后,其归宿包括以下3种: 首先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利用吸收,稳定血糖,也为日常活动提供能量;如果没被“用完”,就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主要存在肝脏和肌肉当中),以备不时之需;如果还有富余,则会转化成脂肪,使人发胖。 运动时,能量消耗的顺序也是如此。运动消耗血糖时,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立即“出兵救援”,转化成葡萄糖为身体供能。糖原被“用完”,血糖继续下降时,身体就开始燃烧脂肪。 既然发胖的元凶是脂肪堆积,那么我们运动的目标就不是消耗碳水化合物,而是消耗脂肪。 一般来说,运动过程中第几分钟开始消耗碳水化合物,第几分钟又开始消耗脂肪,没有办法给出严格的时间界定,也不存在运动不够30分钟就减肥无效的说法。 不过,运动时如果已将脂肪作为燃料消耗,又没有得到其他补充(比如吃东西),人往往会因血糖下降而感到饥饿。 这虽不能当作一个客观且绝对的标准,但不管经过多长时间,如果运动之后完全没有饥饿感,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运动效果不佳。 发表在《应用生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脂肪的燃烧情况与热量(卡路里)的消耗总量成正比。 所以,检验运动是否有效,不应仅关注运动持续时间,更应注意其热量消耗情况。 举个例子,同样是10分钟或20分钟,因为跑步比散步消耗的热量多,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跑步比散步更能快速、有效地燃烧脂肪。 总结 在锻炼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热量消耗较多、运动强度大的运动更有利于燃烧脂肪。同时对于减肥来说,增加热量消耗的同时一定要健康饮食,避免“用不完”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脂肪,才能看到最佳的减肥效果。 题图来源:123rf.com.cn图库 |
|
来自: 昵称7240838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