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妓女

 河南奇兵 2016-06-26


 严蕊(生卒年不详)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


严蕊出身低微,父亲是一位不得志的读书人。她自小学习乐礼诗书,后来沦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


严蕊是一位色艺双绝的女子。她善长弹奏古琴、会下棋、能写诗,会画画,在学识上通晓古今,因而在当时四方闻名,有的人甚至不远千里前来拜访。当时的台州知府唐仲友听到她的名声,就召她来到府上,当着满堂宾客的面,指着院中的一株桃花让她做首诗。严蕊沉吟一下,马上吟出如下诗句: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整首诗没有一句提到桃花,但又明明是在吟诵桃花。话又说得俏皮可爱:春风吹来了,院子里开满红红白白的花儿,它们不是梨花,不是杏花,它们是使人沉醉的武陵桃花!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此处没有直接点出花名,却用了个美丽的典故做了回答。“曾记,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唤起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下句的“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是桃花。陶渊明在他著名的《桃花源记》中写到:“武陵渔人曾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来到的地区正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


原来,严蕊所咏的桃花不是一般的桃花,它是桃花源里的花。




这首词的最后以桃花源为结语,令人回味深长,包含着两层意蕴:


一是它隐喻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里常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处),二是取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最妙的是,严蕊还在词中暗含了自己的心事:自卑又自尊。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严蕊其实是话里有话。自己作为一个营妓,对于男人们来说,自己不是妻也不是妾,虽然貌美如花,但只是一朵任人采摘的桃花,这一点令严蕊深感自卑。


但严蕊又是自尊的,她虽然是处于风尘中的一朵桃花,但不是普通的桃花,而是一朵“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这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才女自己的写照,含蓄地点明了自己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自尊情怀。


这首小词看似白话文,但意味深长,尤其是最后一句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既见情韵也见学问。唐仲友大为赞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为严蕊等4人解除了官妓的身份,回到家乡与母亲居住。


同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有人告状因唐仲友与严蕊有风化之罪,也就是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北宋官场有明文规定,官员可以让官妓陪酒献艺,但决不可发生两性关系,如果犯戒,就叫“私狎官妓”,是一条可以罢官的重罪。


于是,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并下令抓捕严蕊,施以重刑,逼其招供,两月之间,严蕊受了几次刑讯逼供,差点丢掉性命,但严蕊宁死不承认与唐仲友有男女关系,并道:'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料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


严蕊这段话意思是说,做为风尘妓女,我即使与太守有男女关系,也罪不至死,但是确实没有这层关系,我不能昧着良心,诬蔑士大夫。




这件事影响很大,引起朝野议论纷纷,震动了当时的皇帝孝宗,认为是'秀才争闲气',便将朱熹调任,转由岳飞后人岳霖重新审判,释放严蕊。岳霖问其归宿,严蕊就当众作了一首《卜算子》词,表明自己的态度: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首句开门见山,声明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这句词中有自辩,有自伤,也有不平的怨愤。次句却出语和缓,说自己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宿命所致。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自然界的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百花之神东君来作主。严蕊借自然现象比喻自身命运,象自己这样的歌妓,俯仰随人,命运总是操在有权者手中,这是风尘女子命运的真实写照。其中,隐含着对主管长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护花的东君,但话说得很委婉含蓄,严蕊的这首小词赢得满堂喝彩。




以严蕊的色艺,解除监禁之后,未必不能得到有权者的赏爱,但她实在不愿再过这种生活了,所以用'来也终须来,去也终须去'来曲折表达离此风尘苦海的愿望。


关于严蕊的结局,有人说她出家为尼,隐居去了;也有人说她又嫁人了,嫁的是一个丧偶的宗室子弟,当然是纳她为妾,但这个宗室子弟很爱她,以后没有再娶别的女人,事实上享有与正妻一样的待遇。


不管是哪一种,严蕊算是有了个好结局,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也是人们对才女美好的祝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