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民间妙联趣事

 老刘tdrhg 2016-06-26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目 录 联 趣 事  

海内第一联 ……………………………………  

皇上也为难 ……………………………………  

成一联数十年 …………………………………  

联句巧配姻缘 …………………………………  

劝君也来两杯 …………………………………  

连忠联罢主考 …………………………………  

小童联抒心志 …………………………………  

老秀才招婿 ……………………………………  

弟代兄了心愿 …………………………………  自讨没趣………………………………………  

智对辽使 ………………………………………  

问路不成反被问 ………………………………  

才女羞学究 ……………………………………  

巧释双关联 ……………………………………  

添字变吉联 ……………………………………  

和尚才思敏捷 …………………………………  

宰相世家 ………………………………………  一字之师 ………………………………………  中原才子退兵 …………………………………  新娘妙计 ………………………………………  王阳明气和尚 …………………………………  布衣亦可傲王侯 ………………………………  鞋匠漆工教才子 ………………………………  聪明仆应对 ……………………………………  戏弄学监 ………………………………………  少年语惊四座 …………………………………  一句下联想半年 ………………………………  无意之间对绝对 ………………………………  七岁小神童 ……………………………………  羞走狂秀才 ……………………………………  木匠斥道士 ……………………………………  从中秋对到除夕 ………………………………  村童对联服考官 ………………………………  尼姑智斗县太爷 ………………………………  人不可貌相 ……………………………………   秀才草驴 ………………………………………  

中  满篓是壳 ………………………………………  

国  两易酒店对联 …………………………………  

民 

间  桥下得佳联 ……………………………………  

妙  解学士对谑句 …………………………………  

联 

趣  以变应变 ………………………………………  

事 中 

“泥脚杆子”气财主……………………………  国 民 

丑角巧写“黄梅天”……………………………  间 

苏轼被贬得下联 ………………………………  妙 联 

年少才高人不怪 ………………………………  趣 

发愤立志 ………………………………………  事 

“周不行”上当…………………………………   

妙计讨鱼 ………………………………………  以对索图 ………………………………………  

怪不得算命先生 ………………………………  

春联改成爹娘对 ………………………………  

皇帝亲撰阉猪联 ………………………………  口是心非比胆量 ………………………………  

小妹才华出众 …………………………………  出对难新郎 ……………………………………  

姑嫂趣对 ………………………………………  

花钱买官被人讽 ………………………………  

巧出双关联 …………………………………  

智讨风筝 ……………………………………  

宰相做寿联 …………………………………  

唐伯虎标新立异 ……………………………  

考前应对 ……………………………………  

少年对句斗老财 ……………………………  

书生一联宁王成囚 …………………………  

通俗的寿联 …………………………………  朝云佛印斗句 ………………………………  绝妙的讽联 …………………………………  智改对联 ……………………………………  各拿姓氏开玩笑 ……………………………  年少壮志高 …………………………………  谜联 …………………………………………  书生应对得佳偶 ……………………………  贺联气县令 …………………………………  巧戏富豪 ……………………………………  佳联成姻缘 …………………………………  农夫难秀才 …………………………………  婚丧合一 ……………………………………  撰联骂和尚 …………………………………  临死不忘对句 ………………………………  失意做讽联 …………………………………  目光不可短浅 ………………………………  武官触景生“联” ……………………………  三句话不离本行 ……………………………   四才子难知府 ………………………………  

中  聪明小和尚 …………………………………  

国  土财主写寿联 ………………………………  

民 

间 “天然居”回文对 ……………………………  

妙  贪官受奚落 …………………………………  

联 

趣  联服“才子” …………………………………  

事 中 

文从胡说起 …………………………………  国 民 

船上戏对 ……………………………………  间 

改联辱财主 …………………………………  妙 联 

从小看大 ……………………………………  趣 

冷泉亭的对联 ………………………………  事 

“绿水无忧”心中忧 …………………………   

巧联诉冤 ……………………………………  

君臣戏对 ……………………………………  

秀才题寺联 …………………………………  

侍女妙对 ……………………………………  

丑女嫁俊男 …………………………………  

光棍难拿 ……………………………………  

续联斥贪官 …………………………………  

和尚考试 ……………………………………  

将军对绝对 …………………………………  

死囚回生 ……………………………………  

贾西席坐馆妙对 ……………………………  

谜联道尽辛酸 ………………………………  

与众不同的挽联 ……………………………  

落榜书生触景生情 …………………………  四百年后得妙对 ……………………………  

富豪中圈套 …………………………………  

和尚不敌黑姑娘 ……………………………  

气煞吝啬财主 ………………………………  以牙还牙 ……………………………………  巧对老尚书 …………………………………  嘲讽庸医 ……………………………………  提醒吝啬财主 ………………………………  智补下联 ……………………………………  必须挂在正位 ………………………………  秀才续联当官 ………………………………  巧对古怪联 …………………………………  不忘旧对 ……………………………………  书生挨骂 ……………………………………  巡抚访神童 …………………………………  美貌女三难丑秀才 …………………………  赢了三间瓦房 ………………………………  文字擂台 ……………………………………  三秀才题戏联 ………………………………  种田汉赢财主 ………………………………  巧对数字联 …………………………………  幽默考官 ……………………………………   索酒对句 ……………………………………  

中  小和尚逗尼姑 ………………………………  

国  联衬龙舟 ……………………………………  

民 

间  非人之府 ……………………………………  

妙  石达开的气度 ………………………………  

联 

趣  樵夫瓦匠拆字做联 …………………………  

事 中 

小姐巧对夫家联 ……………………………  国 民 

谐联嘲肥胖夫妇 ……………………………  间 

好朋友开个玩笑 ……………………………  妙 联 

工匠羞秀才 …………………………………  趣 

粗毛野兽 ……………………………………  事 

大名鼎鼎 ……………………………………   

马元龙对对得妻 ……………………………  

添字促懒变勤 ………………………………  

猜中请入 ……………………………………  

庄稼汉揭榜 …………………………………  

即景做对 ……………………………………  

兄弟双双中进士 ……………………………  

三戏蔡糊涂 …………………………………  

切瓜分客 ……………………………………  

借花发义愤 …………………………………  

郑板桥续联 …………………………………  

放牛娃不甘示弱 ……………………………  

孙应金殿骂老贼 ……………………………  

一分也不多给 ………………………………  

临刑做妙联 …………………………………  

弹棉花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做联骂昏官 …………………………………  

断案选师爷 …………………………………  因“贺”联得祸 ………………………………  永乐帝封翰林 ………………………………  暗含成语 ……………………………………  做官不忘本 …………………………………  妙联拒婚 ……………………………………  果然当了大学士 ……………………………  八砖学士 ……………………………………  对药联结姻缘 ………………………………  学士才思服永乐 ……………………………  本院从天而降 ………………………………  避雨巧答对 …………………………………  智释萝卜对 …………………………………  榴花洞奇遇 …………………………………  多亏说了大明君 ……………………………  白衣里一个大仁 ……………………………  “画像”………………………………………  就是容易 ……………………………………  后来居上 ……………………………………   难不住主考 …………………………………  

中  三联成快婿 …………………………………  

国  一对解家愁 …………………………………  

民 

间  日影和人影 …………………………………  

妙  拿壶酒来 ……………………………………  

联 

趣  二先生对答如流 ……………………………  

事 中 

斗对三秀才 …………………………………  国 民 

让一点 ………………………………………  间 

请老夫子指教 ………………………………  妙 联 

想起梦中对 …………………………………  趣 

讨饭秀才招亲 ………………………………  事 

教训歪秀才 …………………………………   

巧试女西席 …………………………………  

愧卸御赐金牌 ………………………………  

为活人解忧 …………………………………  

对垮官家子 …………………………………  

应试之前 ……………………………………  

聪明的新娘 …………………………………  

戏对土官 ……………………………………  

气煞苏太监 …………………………………  

压倒三江 ……………………………………  

代兄任教 ……………………………………  

为客人解难 …………………………………  

儒翁与恶客 …………………………………  

武则天倡兴科举 ……………………………  

联林镇佳话 …………………………………  

惊动皇上 ……………………………………  

水月寺题联 …………………………………  

考汤鼐 ………………………………………  

赶考途中做对 ………………………………  “三黄”对“三白”……………………………  雪后对 ………………………………………  自报家门 ……………………………………  改春联感动媳妇 ……………………………  替更夫解围 …………………………………  书生对出才女对 ……………………………  年富拜师 ……………………………………  警醒拜佛人 …………………………………  巧断联句 ……………………………………  才惊大学士 …………………………………  鸡公鸭婆 ……………………………………  穷汉书联躲债 ………………………………  考小叔 ………………………………………  县官拜寡妇 …………………………………  巧对结良缘 …………………………………  小姑回联娶嫂嫂 ……………………………  螃蟹横行 ……………………………………  巧耍李鸿章 …………………………………  

 只因断句不同 ………………………………  

中  化险为夷 ……………………………………  

国  不怀好心自讨辱 ……………………………  

民 

间  救了书生一命 ………………………………  

妙  联语如刀刺恶吏 ……………………………  

联 

趣  对句结恩仇 …………………………………  

事 中 

一拍一骂对寿联 ……………………………  国 民 

小木匠解难 …………………………………  间 

秀才借宿对妙联 ……………………………  妙 联 

乾隆代笔 ……………………………………  趣 

老汉嘲知府 …………………………………  事 

大士愧姓秦 …………………………………   

两个圣虫成下联 ……………………………  

先生先对 ……………………………………  

言简意赅述韩信 ……………………………  

中书令什么东西 ……………………………  

朱路巧对曹老师 ……………………………  

药名信 ………………………………………  

妙对老屠夫 …………………………………  

皇上赏钱 ……………………………………  

金山寺中得灵感 ……………………………  

联对县令 ……………………………………  

巧遇伯乐 ……………………………………  

给知州祝寿 …………………………………  

状元妻对答如流 ……………………………  

联服曾国藩 …………………………………  

学海无边 ……………………………………  

先生配对 ……………………………………  

僧道趣对 ……………………………………  

花园巧对得佳偶 ……………………………  怒批目莲戏 …………………………………  包公受托出对 ………………………………  梨园吟春联 …………………………………  神童对妙联 …………………………………  一船黑炭 ……………………………………  一字骗千金 …………………………………  亲家对婚联 …………………………………  秀才胜财东 …………………………………  今人对古联 …………………………………  李氏小才女 …………………………………  形象的比喻 …………………………………  李二先生是汉奸 ……………………………  嘲讽丞相与太师 ……………………………  违心改一字 …………………………………  御花园交心 …………………………………  不怕罚款 ……………………………………  不要大米 ……………………………………  讽刺老毛病 …………………………………  

 劣政碑 ………………………………………  

中  高考试题 ……………………………………  

国 

民  好联不敢挂…………………………………………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海内第一联 联 趣 事  清代有位姓孙的,陕西三原人。他一生下来便有胡 

子,父亲给他取名胡髯。他聪明正直,博学多才,诗文成 

就很高。参加童子试时,进考场要搜身检查,他认为这是 

对学子们的污辱,加之看到科举制度的黑暗,发誓决不再 

参加考试了。没有功名,人称为“布衣”。这位布衣诗人 

到了昆明,住在圆通诗,靠算命卜卦为生,自然也少不了 四方云游。 传说他有一天在大观楼前摆了卦摊。这大观楼环水 

面山,是绝好的风景地,凡到昆明的人没有不来一游的。 

这天,在孙髯卦摊面前,又来了几位文士,只听他们斟词 

酌句,做赞咏滇池的对子,折腾半天,也凑不成一副。孙 

髯不禁笑了起来。文人们一看是个算命先生,拱手问道: 

“先生有何指教?”孙髯说:“这大好山水面前,诸位难道就 

做不成一副好对吗?”书生们脸刷地红了,但还不服气,又 问道:“难道先生有妙句不成?” 孙髯毫不客气,从容地取出一张纸来,递了过去。文 

士们看到写了满满一张纸,先是一惊,待读完文字,更觉 

一奇。这对联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 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 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 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 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 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 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 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 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 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 一枕清霜。 文士们立刻被这副对联的气势和文采所折服,争先 传抄下来。从此,这副长联,便不胫而走,在各地流传开, 被誉为“海内第一联”或“海内长联第一佳者”。昆明名士 陆树堂用行书写成,镌刻悬挂在大观楼上,成为大观楼最 吸引人的一处“景点”。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皇上也为难 联 趣 事  传说,清代乾隆皇帝喜欢游山玩水,又很擅长诗文, 

行到哪儿都撰联题词。有一次下江南时,他把自己打扮 

成一个普通人的样子到民间私访。 他走到一个地方,见一户农家正在办喜事,乾隆皇帝 

想看看乡俗,便灵机一动,叫侍从拿出三个铜钱,又写了 

一个单联一起送去,作为贺礼。联句是: 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这下,农家主人可为难了,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埋 

怨这个不速之客不该这样为难人。可巧,农家主人的小 

儿子在旁边看见了,他就向父亲说,要写联应对。父亲心 

想,十岁的孩子懂个什么,还要对对子?正在犹豫时,儿 

子已挥笔写完了下联: 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 回句很有分寸,落落大方,表现了农家人的待人诚 

恳。这样一来,反倒使乾隆皇帝为难,留也留不得,走也 

走不得了。好在他没穿龙袍,也不怕失身份,就以会会写 

对联人为借口,走了进去。 成一联数十年 踏马头这地方,读书人很多。自古以来,虽无三元及 第的大官大府,但秀才排排倒有不少。前人传说,古坟葬 得好;后人断言,是历代私塾先生教书得法,训蒙有方,谨 遵孔孟之道,才出得好弟子。 在未兴办小学之前,踏马头最后一任叫洪宽的私塾 先生,照旧抓住四书五经不放,啃住诗词歌赋不松,边教 边讲边做文章,果然又出了几个得意门生。 这年夏天,鸣蝉在树,酷日当空。洪宽觉得闷在书房 里透不过气来,就带领几个大些的学生到野外去乘凉,既 可谈天说地,又可吟诗做对。有个叫肖珠的学生发现右 边墓上树木茂盛,黑森森的一片,便建议到那里去躺一 躺,同学们十分赞成,洪宽自不必谈了。就这样,他们兴 冲冲地跑了过去。岂知,一进墓垛,洪宽满脸灰色,两眼 湿润发光。  原来这墓垛上坟茔遍地,有的长着树木,有的生着杂 

中  草,也有光秃秃的。突然,洪宽指着面前三座坟茔说:“眼 

国 

民  前景物犹在,可我的老师因它自做上联,却难对下联惭愧 

间  而死。唉!他老人家太迂啦!” 

妙 

联 肖珠难过地问道:“先生,你也没对上吗?” 

趣 洪宽摇摇头:“实在难呀!” 

事 中 几个学生见肖珠不作声,一齐求教洪宽:“先生,什么  国 

难题,可否说给我们听听?” 民 间 洪宽伸出手,边指边吟道: 妙 “左冢松,右冢柏,中冢纵竹。” 联 趣 肖珠惊呼着:“这是声韵对联!的确难。” 事 “对。它不仅仅是难对的声韵,它还含有左中右三面  

方位,三个冢字,松柏竹三种植物,且柏竹两字又同韵,多 

种意义。”洪宽不觉又摇着头说,“你们想想,不难,哪能把 

我老师逼死?我也思考半辈子了,就是对不上路。我连 

做梦都在调平仄声,啥‘岗港扛阁’呀,啥‘耕埂更圪’呀, 

算它勉强通点文理,也合声韵,但上面两句又怎么样对 

呢?” 几个同学只是挤眉弄眼伸舌头。肖珠呢,自在腹中 

翻箱倒笼。洪宽看看天色尚早,转身朝庄上说:“走,我们 回去,到毗卢禅院,借口参拜三宗大佛,好隐入大雄宝殿 

———那里阴沉沉的,更是清凉。” 师生们从北侧小门进院,穿过偏殿走廊,一方天井就 

在里面。肖珠抬头一看,不觉惊喜地大叫起来:“先生,师 

祖的下联有了———请看。”同时指着天井东西南三面的悬 

空处,各有一条绳索,上头晾着各种僧衣。不错,今儿是 

“六月六、晒龙袍”的日子。“肖珠,”洪宽心里有数地试 

他,“你如何对的,快说,让我们参评参评。” “请先生看,那不是……”肖珠望望老师和同学们的 

脸色,一面边指边吟道: “东缆袈,西缆褡,南缆烂衲。” 对仗,押韵。这下联太妙太巧太绝啦!洪宽抱起肖 珠,高高举过头,连连赞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一代 胜似一代,大可告慰九泉之下的先师了!”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联句巧配姻缘 联 趣 事  从前,有一姓穆的青年书生,生得眉清目秀,且满腹 

才华。 一日,天降大雪,他带书童马生到雪地去玩。他要解 

溲,要马生给他撑伞。 大雪纷纷扬扬,越下越紧,穆书生见马生冻得发抖, 

在给自己撑伞,很是过意不去,抬头忽见远处有几只乌鸦 

站在雪地里,便对马生说:“我出一副对子给你对,明天吃 

过早饭交给我。” 雪地乌鸦,好像白纸落上几点墨。 到第二天吃早饭时,马生坐在桌边两眼发呆,姐姐问 

他原因,他如实说了昨天和穆书生对对子的事。姐姐说: 

“你先吃早饭吧,对子我帮你写。” 吃过早饭,马生高高兴兴地捧着对子来找书生。穆 

书生接过一看,上面写道: 云边芦雁,仿佛青天描下八行书。 这副对子的确不错,可是他看来看去,只有女人才能 

随手用一个“描”字,男人哪有对“描”的,便对马生说:“你 

说对子是谁对的?不然我就重重地罚你。” 马生怕打,如实说出。数日后,穆书生又出了一联交 

与马生对,马生就又去请姐姐对。 姐姐一看上联是: 春色恼人眠不得 她便写了下联: 月移花影上栏杆 马生手捧对联来见书生。穆书生一看对子,心中喜 道:“难道是马小姐约我半夜三更上楼去幽会吗?” 正在捉摸不定,忽然见到盆中鸡冠花,青枝绿叶,娇 鲜无比,随手写道: 盆里鸡冠花未放 马生姐姐一看上联很是来气,便随手写了下联: 园中狗尾草先生 叫弟弟交去。穆书生一看马小姐的几副对子,心想: 早听人说,马小姐是一个绝色美人,想不到她的才学也是 这样的好,我如能娶她为妻,那真是天赐良缘。既然她约 我去幽会,又何必计较她此联骂我呢,打是情骂是爱么。 我倒不如再出一联探探路。随即又出一联: 山高路险,叫樵夫如何下手。 姐姐对道: 鹰急犬快,逐狡兔赶紧离窝。 穆书生受了一肚子闷气,心想:是马小姐约我幽会,  又怎的辱我!我何不到县衙告你?主意一定,立即向县 

中  衙走去。 

国 

民 县令是一个为民着想、两袖清风的好官。接案后,立 

间  即传原告被告上堂对质。双方互不相让,县令经过一番 

妙 

联  问讯,才知道穆书生误会了马小姐的联意。而马小姐也 

趣  误认为穆书生是一个轻薄的浪荡公子,双方表示都是误 

事 中 

会,此事就算了。 国 县官看了一眼堂下一对珠联璧合的人儿,有心试探  民 间 

一下,便把惊堂木一拍,大喝一声:“大胆狂徒,调戏良家  妙 

女子,重打四十大板。” 联 趣 马女一见,急忙跪倒求情。县令不理,又喝道:“胆大  事 

女子!竟敢替他求情,定是你勾引书生的了,来呀,把这  

女子带下去一并打了。” 穆书生一见,急得喊道:“县令大人,都怪我一时糊 

涂,就打我一人吧。”县令瞧瞧二人哈哈大笑,捋长须随即 

批下: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青山永固, 碧水长流。 姻缘巧配, 喜结鸾俦。” 劝君也来两杯 据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文人石清泉浪迹天涯。 这一日,来到湖北松滋的古乐乡。这个乡的人,文化层次 比较高,传说不论农夫,还是老人、小孩,都能对对子。 石清泉看见在一棵大树下,有几位村夫围在一起,一 边喝酒,一边聊天。令他惊奇的是,这些人虽是农人衣 着,说起话来却非常文雅,他在旁边听呆了。 忽然,听见一个老者,高声说道:“再添三盏!”这时, 静立一旁的石清泉,情不自禁地脱口说了一句: “高朋满座,尽是有识才士,欢声笑语,呼人 再添三盏。” 众人这才发现,有一个外乡人在这里。听这话,分明 是以联会友的高手,但一时却不知怎样答对才好。还是 这位老者机敏,拱手一揖,说道: 

 “先生过誉,不知何方贵客?酒短情长,劝 君也来两杯。” 

中 

国 说罢,众人纷纷起立,请客人到上座。石清泉心想, 

民  说这个地方的人会做对子,果然名不虚传。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连忠联罢主考 联 趣 事  河阳县人连忠和怀庆府八县的童生,一齐参加考试, 

来到考场面前,只见考场门前张灯结彩,装饰一新,还有 

一副对联写道: 场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 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连忠心想:上次童试,自己成绩不错,只因没有给主 

考大人送财礼,致使榜上无名。不知这次主考是谁?如 

真像对联上写的“不通关节”,那就好了。 这时候,忽听身旁两个书生在小声议论。一个说: 

“听说这回的主考大人还是吴知府。”另一个说:“还是吴 

省钦呀?这人爱收贿赂,谁送的财礼多就能考上。唉,这 

真是:考场大门朝南开,有才无钱莫进来!” 连忠的脑子里“嗡”的一声,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八 

丈深的水沟里,浑身都凉透了。 考场大门打开后,童生们涌进了考场。连忠看了看 

题目,略加思索,很快答完了卷子,仔细读了两遍,认为无 

懈可击了,这才交了上去。 主考吴省钦接过卷子看了姓名,又看他两手空空,就 

把卷子放到了一边,冷笑了两声,说道:“你这个不识时务 

的穷书生,我送给你半副对联去体会吧!”说着念了半联: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试,童试考到 老。” 连忠不由怒火心中烧,暗暗骂道:好个贪赃枉法的狗 官,真是欺人太甚!当下说道:“我这里有个下联,就送给 主考大人吧。”说罢念道: “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如 天。” 这半联刺得吴省钦满面通红,半天说不出话来。连 忠气冲冲地离开了考场。 回到客店,连忠怒气未消。转念一想,我个人落榜算 不了什么,不轰走吴省钦,怀庆府还不知多少人才被埋没 呢!我何不写一副对联揭露这件丑事。他连夜写成一副 对联,暗暗贴了出去。 天亮以后,考场门前的人越聚越多,他们都在观看一 副用白纸写的对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批是: 口大欺天 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副联写得真妙,把‘吴省 

 钦’三个字自然地嵌了进去。”也有的说:“这副联切人切 

中  事,讽刺辛辣。”还有的人把对联抄了下来,四处宣传。一 

国 

民  时间,弄得那位吴大人声名狼藉,不多久,上司知道了这 

间  件事,吴省钦受到了撤职查办的处分。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小童联抒心志 联 趣 事  陶澍,湖南安化人,小时候家里很穷,天资却很聪颖。 有一次,家乡有个士绅,利用水力,开了一爿手工油 

榨坊。开榨的那天,特请秀才何其遇写一副对联,以广招 

徕。谁知那秀才咬文嚼字,半晌写不出来。 这时陶澍才九岁,恰在坊边草坪放牛,见状嗤了一 

声。秀才十分恼火,责令陶澍撰联,想以此难倒他。谁知 

陶澍毫不胆怯,挥笔就写道: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镜,照亮万里乾坤。 书毕扬长而去。这事震动了整个乡里。那秀才佩服 

得五体投地,特地去向陶澍的父亲恭贺说:“有子如此,前 

程无量,将来您必享清福。” 澍父闻言答道:“像我这样穷人家,清茶淡饭,冬有树 

根火烤,不至冻饿,余愿足矣,还说什么清福!” 陶澍在旁,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年过年,其父令 

他写春联,陶澍即据此撰写道: 清茶淡饭树根火,老夫所享,余愿足矣; 修身齐家平天下,小子之务,尔其勉哉。 不仅文思敏捷,志趣尤其超凡。 老秀才招婿 某地有个人,虽说一生读书,但五十几了还是童生一 个。后来还是县考的宗师可怜他,才赏给他一个秀才,了 了他的心愿。 这老秀才学问不怎么高明,但却有一样特别的嗜好: 爱三国如命。他家中的一部《三国演义》,没事就读,少说 也读了百十遍。读到得意之处,他就用红笔批注,把个书 上写得密密麻麻。另外,无论什么人来找他,只要是来和 他谈三国的,他都好酒好菜地招待,否则,就连一杯清水 也不肯端出。 老秀才中年丧妻,只有个如花似玉、方圆几十里内都 十分出名的女儿。这女儿尚没找到合适的人家,惹得慕 名而来的求婚者挤破了门坎,但老秀才一一回绝了。他 择婿的标准,一不问贫富,二不讲门第,只想选一个能与 自己一样,精通三国的女婿。求婚者往往被老秀才三问 

 两问,便哑口无言了。 

中 这一天,老秀才家中又来了三个年轻秀才,个个都自 

国 

民  称精通三国,前来求婚。老秀才便将《三国演义》中的人 

间  和事一一询问,那三人果然对答如流。老秀才心中大喜, 

妙 

联  却又犯了愁:我又没有三个女儿,不然全把他们招进门来 

趣  了,现在真不知道该选择谁做女婿才好了!后又想道:刚 

事 中 

才我是从大处询问的,不太容易难倒他们。这次我要改  国 

用不为人注意的小处来考他们。 民 间 于是,老秀才问道:“刘备最初是以何为业的?” 妙 大秀才说:“刘备嘛,是卖草鞋为业的。” 联 趣 老秀才又问:“张飞呢?” 事 二秀才答:“是以卖肉为业的。”  老秀才再问:“那,赵云呢?” 他话刚出口,不由又后悔起来。心想:赵云从前以什 

么为业,连书上都没说,让他们怎么回答呢? 不想,三秀才脱口而答道:“赵子龙是以卖年糕为业 

的。” 老秀才大吃一惊,忙问:“你有何根据?” 三秀才说:“我常听那戏文中,赵云自吟自唱道‘赵子 

龙老卖年糕(老迈年高)’,这不就是根据嘛。” 老秀才喜道:“你能从书本之外找根据,难得、难得 

———不过,你们三人都答对了,我还得秉公而断。我再出 

一句上联,内含《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名。你们谁能用 

《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名对出下联,谁就是我的女 

婿。” 说完,老秀才念道: “秉公不偏三尺律。” 大秀才瞠了目,不知所对;二秀才虽然猜出了联中的 

人名为“法正”,却不知如何对答下联;只有三秀才对道: “凿壁可偷一线光。” 三人同声问道:“人名呢?” 三秀才不慌不忙地说:“孔明。” 老秀才高兴得拉住三秀才说:“我就选你!我就选 你!你真是我的好女婿!”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弟代兄了心愿 联 趣 事  清朝有个姓张的秀才,苦读十年寒窗进京赶考。晓 

行夜宿,到了北京,天色已晚,关了城门,只好找个小店投 

宿。 这店主每年都要接待赶考的人,染了不少文气,加之 

敬重斯文,在这一带也小有名气。他热情款待张秀才,奉 

酒奉食。席间,店主喝多了点,对张秀才说:“知道吗?当 

今皇上好对子。我这有副上联,你对得上就进考场,对不 

上趁早回去。”说完,蘸着酒在桌上写下一行字: 冰( )凉酒一点两点三点 张秀才连称好句。冰字有一点,凉字有两点,酒字有 

三点,自然浑成。他绞尽脑汁,反复吟诵,就是对不上。 

心想:连个对子都答不上,还考个什么劲儿?一时想不 

开,当晚在后院吊死了。 店主十分后悔,不该开这样的玩笑,又不知秀才是何 

方人士,就在后院为他起了个新坟。此后,一到半夜,后 

院就有“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的声音传出,客人不敢住, 

小店也冷落了,店主也再无心经营。不知什么时候,坟头 

上长出一棵丁香树来,越长越壮,花朵纷呈,清香袭人。 过了几年,又一位秀才因天晚来投宿。夜半时分,又 

听到“冰凉酒……”心内一惊:这不是家兄吗?沿着声音 找到坟头,痛哭一场。店主闻声赶来,述说了事情的原 委,秀才趴地上叩了三个头,说:“哥哥不要再念了,小弟 一定代兄了却这桩心愿。” 弟弟围着大树低着头,冥思苦想。一阵风吹来,好香 呀!抬头一看,满树丁香花摇摇摆摆,忽然一拍脑袋:“有 了!”大声吟道: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萬)头 听说,从此后院再没人念叨“冰凉酒”了,小店重又兴 隆;还听说,秀才的弟弟中了举,还做了官。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自 讨 没 趣 联 趣 事  从前,有个私塾先生,专门喜欢挖苦人、取笑人。一 

天,有一个生了癞疮的孩童在路边上抓痒,被他遇到了, 

就凑了一个长联,取笑这个孩童,说: “看小癞子抓痒,不痒不抓,不抓不痒,痒痒 抓抓,抓抓痒痒,越痒越抓,越抓越痒。” 小孩童假装不曾听见,走上前去,一躬到底,说:“先 

生学问很深,可知‘轮回’是什么意思?” 私塾先生说:“轮回嘛,就是先生后死,死后又转生。 

就是生死循环的意思。” 小孩童说:“这么说,我也有个长联送给先生。”念道: “问老先生生死,不生不死,不死不生,生生 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私塾先生一听,这孩童分明是一语双关,咒他先死, 

直气得把胡子都揪疼了。 智 对 辽 使 宋神宗时,天下太平,与辽邦交往也比较多,加之在 文字上没有多少禁忌,两国人士交往也常常说个笑话,谈 点诗文,关系甚为融洽。 一次,辽国派来一位颇精汉语的使臣,皇帝让苏东坡 去陪同。使臣早知东坡的大名,便想以奇文难倒他,寒暄 之后说:“我们辽国流传一个出句‘三光日月星’,头一字 是三,统领了三种发光物,对句不应再是三,又必须统领 三个词。因此,我们国内没有人能对得上。” 苏东坡说:“这其实不难。我先给你对一个‘四诗风 雅颂’。雅,本来分大雅、小雅,与风和颂合而成为四诗 的。” 辽使非常佩服,起身抱拳,向苏东坡致意。这时,忽 然电闪雷鸣,来了阵疾风暴雨。苏东坡灵机一动,指指窗 外,说:“对句还可以取此景,叫做‘一阵风雷雨’。” 

 辽使十分惊奇苏学士的敏捷才思,由原来想难倒人 

中  家,变得由衷地叹服了。 

国 

民 到了吃饭时,苏东坡还没忘刚才的话茬儿,慢慢地又 

间  说出了对句“四德元亨利”。辽使听了,这次有些不以为 

妙 

联  然,想起来与学士辩论一番:古人曾把“元亨利贞”称作 

趣  “四德”,这贞字跟谁也不能合并,为什么给去掉了呢? 

事 中 苏东坡看出辽使的情绪变化,连忙笑盈盈地说:“请  国 

坐好,听我仔细说明省去最后一字是有道理的。宋辽两  民 间 

国习惯不同,我们这里讲究避讳,皇上的名字,哪怕是同  妙 

音字都不能说出来的。” 联 趣 辽使突然记起,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这“祯”与“贞” 事 

同音,也自然说不得的。他不但赞赏“四德元亨利”想得  

绝妙,而且感谢他提醒了自己:“若不是学士截住了话头 

儿,我差一点说出犯忌讳的话来呀!” 苏东坡说:“哪里,哪里,各国情况不同,你就是说出 

那个字,我们皇上也不会怪罪,因为我们是‘两朝兄弟邦’ 

嘛!” 使者一拍桌子:“不得了!学士顺口所说,不又是一 

个对子吗?” 问路不成反被问 从前,有个秀才上京赶考,走到三岔路口,不知去向, 见路旁有个樵夫,问道:“喂,砍柴的!去京城往哪里走 呀?” 樵夫见秀才傲慢无礼,心中不悦,想难一难秀才,说 道:“相公上京应试,想必满腹文才,我这里有一上联,相 公若对上了,我便将上京之路告诉你,不知相公意下如 何?” 秀才满不在乎地说:“题诗做对乃家常便饭,你尽管 出吧!” 樵夫指着对面山岩上一株枯死的大树说: “山石岩,岩上一古木,古木枯,此木为柴。” 秀才一听,既是咏物,又是拼字,便举目四望,竟然对 不出来。 樵夫说:“相公,一副平常的对联你都对不出,还上京 

 赶什么考?我看你还是回家去吧。” 

中 秀才满脸羞愧转身走了。 

国 

民 秀才闷闷不乐回到家中。妻子见了十分奇怪,忙问 

间  出了什么事。秀才把问路、对联的经过说了一遍。妻子 

妙 

联  也觉得樵夫的上联出得巧妙,便帮助秀才想下联。谁知 

趣  想了一天还是想不出来。 

事 中 夜深了,妻子劝秀才睡觉,秀才不肯,叫妻子先睡。 国 

妻子宽衣解带,掀帐上床。秀才一见,突然一拍大腿,叫  民 间 

了起来:“嗨,有了!” 妙 第二天一早,秀才又上了路。走到三岔路口,又碰见  联 趣 

那个樵夫。樵夫问道:“相公对出来了吗?” 事 秀才便把昨晚想到的下联说了出来:  “长巾帐,帐中一女子,女子好,少女真妙。” 樵夫听了笑着说:“此下联好是好,可未必是你所对。 

我再出一联,你若对得出我便信服。”接着,只听樵夫念出 

了上联: “钝斧劈柴,柴开结不开,五拗六捩。” 秀才一听,傻了眼,对不出下联又自动回家了。秀才 

见妻子正在切藕,茅塞顿开,当即又回到三岔路口,对樵 

夫说:“我对出了下联: 快刀切藕,藕断丝不断,七孔八窍。” 樵夫笑了笑说:“对是对出来了,我有一事要请问相 

公,应考之时,你是当场答卷呢,还是携卷回家?”一句话 

问得秀才无地自容,路也不问了,转身回家去了。 才女羞学究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老秀才屡试不第,只得在家办个 私塾,当了教书先生。他觉得自己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经常咬文嚼字,吟诗做赋。有人送了他个绰号———老学 究。 有年暮春,一个儿童来拜师求学。老学究想试试他 的功底,随口出了个上联: 四野绿阴迎夏至 学生一听,傻了眼。这个上联景致、节气同时出现, 不太好对,便摇了摇脑袋,没言语。老学究暗道:此徒虽 不伶俐,好在孺子可教,先收下吧! 谁知,第二天一清早,这个学生风风火火地跑来找老 学究,迫不及待地对了下联: 一庭红雨送春归 “哎呀,好!”老学究禁不住大吃一惊。这下联和上联 

 可谓对仗贴切,“一庭”对“四野”,“红雨”对“绿阴”,“送春 

中  归”对“迎夏至”,真是珠联璧合呀!可转念一琢磨,这学 

国 

民  生昨日还很愚笨,今朝怎么变聪明啦?不对,一定是别人 

间  替他对的。仔细一问,学生直说了:“是我姐姐对的。” 

妙 

联 “什么!你姐姐?令姐芳龄几许?”老学究欣喜若狂 

趣  地问。 

事 中 “年方二八。”学生毫不介意。 国 “啊!好,好!正是及笄之年。”老学究好不得意。 民 间 傍晚散学,老学究特意把学生叫过来,满脸堆笑道: 妙 

“爱徒,尔姊乃当世罕见才女。为师又出一联,请她一 联 趣 

对。”说罢,吟了上联: 事 好书勤诵读  第二天一早,老学究早候在门外,等那学生一来,忙 问:“可有下联?” 学生有点不高兴,但是,仍随口回答道: 佳句费推敲 “啊,又是一个绝妙佳句,难得,难得!”老学究简直乐 

懵了,手舞足蹈地赞不绝口。他真想会一会这位才女。 

于是到了晚上放学的时候,又把那学生叫来,别出心裁地 

出了上联: 有约桃花坞 吟罢,再三叮嘱学生,要他姐姐来对,千万不要忘了。 翌日,下联对了回来,也是五个字: 无心坐杏坛 这下可把老学究乐坏了。哈哈,看来无心坐杏坛,是 

有意赴桃花坞啦!索性停了一天课,要前去拜会学生的 

姐姐。可巧邻居也是一个秀才。这秀才年轻气盛,听罢 回联,哼哼哼地冷笑起来。这一笑不要紧,老学究闹了个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是怎么回事。小秀才酸 

溜溜地做了回答: “老先生,您的上联云:‘有约桃花坞’,想前去会面, 

欲交桃花运。哈哈,不巧啦!这位千金回说:‘无心坐杏 坛’。你有约,人家无心。这杏坛不就是孔夫子讲学的地 方吗?毫无疑问,是看不上你这个儒生。哈哈哈!” 老学究如梦方醒,在小秀才的笑声中,羞得满面通 红,抬不起头来。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巧释双关联 联 趣 事  解缙是远近闻名的神童才子,为此,被住在他家对门 

的曹尚书所嫉妒。 有一天,曹尚书把解缙请到家里来,给他出了一个双 

关对。曹尚书的出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敏捷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枝 曹尚书笑着说:“我这上联的意思是说,庭院前面种 

上竹子,首先长出竹笋来。” 解缙也笑着说:“我这下联是说,庙后头栽的花,已长 

出了老枝,难道不相对吗?” 曹尚书又是一阵大笑,说道:“我这上联另有别的解 

释,说的是庭前的竹子长得不好,是先生把它损坏了,所 

以‘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说:“我这下联也有另一层意思,说的是这 

庙后栽的花被风吹倒,庙里的长老拿棍支起来,这就叫 

‘庙后栽花长老支’。” 最后,曹尚书又说:“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 

是庭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拿话损它:你是怎么长 

的?就是‘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仍然没有被难倒,从容答道:“我这下联也有讲 究,说的是庙后栽了花,小和尚告诉长老,长老说已经知 道了,这就是‘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听了,心里佩服极了,连声夸奖解缙是奇才。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添字变吉联 联 趣 事  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人人都想得到他写的字,可 

是他怎能满足那么多人的愿望呢?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凭面子请他写字;老朋友凭交情请他写字;但更多的人只 

好用“抢”和“偷”的方法来收集王羲之的字。王家只要丢 

出一张纸,立即就会被人争抢而去。 民间风俗,年底,家家门上都要贴春联,可是王家的 

春联一贴上门,就会被人“偷”去,再贴,又会有人再“偷”。 

王羲之为此非常苦恼,总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可是不写 

的话,新年门上光秃秃的又不像话。因此王家春联贴出 

后总要派专人看守,即使这样,有时也会被人“抢”去。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来临了,几天来,王羲之一直为 

春联的事苦恼,可总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于是他来到 

茶馆散心。茶馆里人们议论纷纷,原来张三做生意赔了 

本,儿子又掉井里淹死了,有个老头叹息着说:“真是祸不 

单行啊!”王羲之忽然眼前一亮,说声“有了”急匆匆回到 

家里提笔写了一副半截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此联贴出后,立刻就有许多人围在门前观看,不少人 

本想趁乱揭联。可是仔细一看都傻眼了,新年里谁家愿 要这种不吉利的对联呢?原本想“偷”对联的人都打消了 念头,悄悄退出人群。王羲之见没有人再想偷揭他家的 对联,心中暗暗高兴。 全家人欢欢喜喜地吃过年饭后,王羲之摸摸对联,发 觉对联确实牢牢地贴在门上了,便叫人拿来灯烛,自己提 笔在对联的下半截纸上各添了几个字。 第二天,左邻右舍不少人来王家拜年,一看大门原来 那不吉利的四字联已经变成了非常吉利的七字联: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来拜年的邻居中有些人就是想揭对联的人,可是此 时已无法再揭了,因为对联早就牢牢贴在门上了。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和尚才思敏捷 联 趣 事  佛门之中,有许多能诗善对的高人,明代的姚广孝就 

是其中的一位。 姚广孝本是医家子弟,十四岁便出家为僧,人称道衍 

和尚。他学识渊博,工诗善画,又拜席应真为师,通阴阳 

术数之道。此人非常清高,不拘小节,把功名利禄看得很 

淡。封他为高僧,他推托有病而免受;让他以通儒书僧的 

身份去礼部当官,他也谢绝了。燕王命他蓄发,赐给他府 

宅,让他娶妻,他都没有接受。惟有纂修《永乐大典》他参 

加了,那是他兴趣所在。 他虽不为官,但与官宦们都很熟悉,朝廷权贵也很尊 

崇他。 有一天,狂风大作,夹着倾盆暴雨,姚广孝遇见了巡 

街的御史林大人。林御史知道这位高僧文思敏捷,便即 

景出了一个对子让他对: 风吹罗汉摇和尚 这“摇”字是双关语:明说和尚(罗汉)被吹得摇摇摆 

摆,暗说“姚”和尚,指姚广孝。 姚广孝立即反唇相讥: 雨打金刚淋大人 这“淋大人”,也是双关谐音,指御史“林大人”。 宰 相 世 家 大别山下,淮河岸边的商城县城里有个周宰相,可谓 书香门第,世代为官。老宰相告老还乡了,儿子又在京做 了宰相,孙子年方十岁,聪明过人,只是有些好玩贪耍。 这年春节,周宰相从京城归乡省亲,刚进得家门,就 有那长舌家人将小少爷贪玩的事告诉了他,周宰相因是 刚到家门,碍着老爷子的面子,没好当即发作。 三十晚上,千声爆竹,万家灯火。周宰相要找小少爷 训训他,可家人前前后后找不到。原来小家伙混随在一 群孩子中,满街地拾炮仗、点焰火呢!家人费好长时间才 把他从街上拽了回来。 周宰相一见,心里那个气呀,命小少爷跪到堂前的砖 碴堆上,训道:“说!你为什么总贪玩耍,不好好读书?” 小家伙噘着小嘴道:“读书,读啥书呀,四书五经、诸 子百家,我都读完了呀!” 

 “大胆!”周宰相一听更来了气,“我身为当朝宰相,尚 

中  不敢出此狂言,你个小小毛娃竟说如此大话……” 

国 

民 小家伙委委屈屈地说道:“不信,你可以考嘛!” 

间 周宰相一想,也是,真不真,当面听:“行,为父今晚就 

妙 

联  要考一考你,不过,我不听你背那死文章,先出副对子,看 

趣  看你才思如何。奴才听着: 

事 中 除夕夜无光,点万盏明灯,替江山增色。” 国 小家伙眼珠儿转了转,悄悄捡起个小石子儿,对准堂  民 间 

前那面大鼓砸了过去。只听“咚”地一声响,小家伙起身  妙 

就跑。周宰相心下好恼,起身就追,直追至客厅,见小少  联 趣 

爷一下子藏到老爷子身后去了。“爷爷,父亲出的对子我  事 

对上了呀!”  “为什么跑?不好好说出来?” “怕他不认账,打我……” 老爷子疼爱地道:“真的对上了?” “嗯,不信,你让父亲再说一遍。” 周宰相只好又摇头晃脑地念道:“除夕夜无光,点万 

盏明灯,替江山增色。” 小家伙学着样儿朗朗对道: “春雷还未发,击一通响鼓,为大地助威!” “啊!”周宰相听罢大惊,“这是一个十岁小儿对得 

的?” 老爷子呵呵笑道:“好,对得好,我周家又要出一宰相 

啦!” 数年之后,周家果然又出了一位宰相。 一 字 之 师 王勃是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 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少年时代便显露出非凡的才 华。 相传有一次王勃与几个七八岁大小的孩子一起在河 边玩耍。突然,随着一阵阵大风吹来,豆大的雨点从天而 降,大家只好跑到树阴下躲雨。这时,一只官船从河中经 过。船头上站着一位五十多岁的官员,他见风吹河水,雨 打沙滩,不由得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联: 风吹河水千层浪 雨打沙滩万点坑 其他孩子听了一个个无动于衷,惟独王勃听了忍俊 不禁,“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天真地说道:“大人,此言差 矣!您说‘千层浪’、‘万点坑’,您数过吗?” 船头上的这位朝廷命官正在得意洋洋,没有想到竟 

 被一个小孩子说三道四,心里便有几分不悦。但转念一 

中  想,这小孩子的话不无道理,于是便和颜悦色地对王勃说 

国 

民 道:“那么照你来看,应该怎么说才好呢?” 

间 王勃见官员发问,一点也不畏惧,大大方方地说道: 

妙 

联  “依孩童之见,大人的诗每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就行了。”不 

趣  等官员发问,王勃便琅琅地念道: 

事 中 风吹河水层层浪 国 雨打沙滩点点坑 民 间 那官员听了,惊喜万分。想不到一个幼童竟有如此  妙 

才华,他忘记了自己仍然站在雨中,连连向王勃道谢,口  联 趣 

中说道:“小先生真乃吾一字之师也!” 事  中原才子退兵 明代的文学家宗臣被人们称为“中原才子”,这里还 有一段故事。 宗臣由兴化到北京做官后,俺答带兵来犯,把军队驻 扎到黄河边上。俺答向嘉靖皇帝提出先比文,后比武,如 果比文输了就退兵。嘉靖皇帝派当时有名的“嘉靖七子” 李樊龙、王世贞、宗臣去比文,宗臣年纪最轻。到了黄河 边,俺答已在黄河上搭起浮桥。比文开始,俺答要求明朝 派一个文人从桥北上桥,他出的一道试题,走到桥南就要 答出来,在桥上走且不许停,停就把人推下河,若能答出 来,明朝赢,他立即退兵。 这条件苛刻,黄河巨浪起伏,浮桥难走,又不知俺答 出什么题。大家迟疑不决时,宗臣挺身走到桥头拿了试 题。题目是做一副对联,不超过二十个字,要包括中国古 代的一百个文武名人。大家都替宗臣捏了把汗。 

 谁知宗臣不慌不忙走上浮桥,到桥南立即提笔写道: 

中 孔门七二贤,贤贤入圣; 

国 

民 云台廿八将,将将封侯。 

间 上联包含孔夫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人,都是古代有名 

妙 

联  的文人,下联的“云台廿八将”是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 

趣  的邓禹、耿弇等二十八员武将,都被刘秀封为侯爵。刘秀 

事 中 

的儿子汉明帝曾派人给这二十八个人画了像,挂在南宫  国 

云台,所以又叫“云台廿八将”。这副对联只用了十八个  民 间 

字,就写了古代文武名人一百个。俺答看了也连连赞道: 妙 

“中原才子了不起,中原才子了不起!”当即下令退兵。 联 趣 从此,宗臣就被人们叫做“中原才子”了。 事  新 娘 妙 计 有一位生员结婚,新婚之夜,当地众生员都来闹洞 房,想捉弄一番新娘。这新娘才貌双全,看出了这些人的 心思,就抢先说道:“诸君前来,十分感谢。各位是文人, 不可无雅兴。我想出一上联,劳各位来对。倘若对上,便 依然在此欢聚;倘若对不上,便请早早散席,各奔东西。 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众生员听说让对对子,便齐声说:“此法甚好!” 这时,门外正在舞狮子,新娘即景出联: 弄子弄狮,一副假头皮,难充真兽。 这里“弄子”是名词,指耍狮人。各生员思考了好长 时间,对不上来。 等了好一会儿,还没人能对,新娘说:“让我来帮你们 对吧!”说完,对出下联: 

 画工画猴,这等无心腹,枉作生猿。 众生员听了,满面羞愧,闹洞房的兴致一点也没有 

中 

国  了,只好怏怏离去。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王阳明气和尚 联 趣 事  王阳明七岁时,有一天,母亲带着他去附近大王庙烧 

香。当时,他头上扎了三根小辫子,活泼可爱。庙里的惠明 

和尚早知小阳明是个聪明伶俐的慧童,很想当面试试。 他见王阳明随母亲来庙烧香,就趁王阳明母亲在大 

殿拜佛时,悄悄地将王阳明叫到侧殿,要他对联。如对不 

出,就不准出庙门。当下和尚先出一联说: “轰字三个车, 余斗字成斜。 车车车, 远上寒山石径斜。” 王阳明眼睛一眨,当即就对: “品字三个口, 水酉字成酒。 口口口, 和尚只贪一杯酒。” 和尚一听,对到自己头上来了,就又出一联说: “古有李守仁, 今有王守仁。 手中一本《太公法》, 不知是兵家?是法家?是道家?” 王阳明即用手一指和尚: “古有卜惠明, 今有赵惠明。 手中一本《金刚经》, 不知是胎生?是化生?是卵生?” 和尚一听,怒气顿生,跨步上前,用手抓住王阳明头 上的三根辫子说: “三叉如鼓架。” 王阳明不甘示弱,用手指指点着和尚的光头说: “一秃如锣槌。” 和尚一惊,又指着殿中三座佛像说: “三尊佛像,坐象坐虎坐莲花。” 王阳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女人。” 和尚一听,怒气冲天,拉住王阳明要给予惩罚。 这时,王阳明母亲正好拜完佛走近前来,见和尚生 气,问是为何,和尚把王阳明的对子说了一遍。王阳明母 亲就斥责孩子不该亵渎佛门弟子。王阳明笑对母亲说: “母亲,是大和尚把话听错了。我说的是‘一位师父,念经 念佛念观音’。”说着就向庙门走去。和尚还不服气,追上 

 附着王阳明的耳朵: 

中 “牛头怎能生龙角。” 

国 

民 王阳明也踮起脚附在和尚耳边说: 

间 “狗嘴何曾吐象牙。” 

妙 

联 和尚被王阳明的一句话说得脸色发青,眼睁睁看着 

趣  王阳明拉着母亲走出庙门,气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布衣亦可傲王侯 联 趣 事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归来,路过湖北武 

汉,听说这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对洋人主战,又办洋务, 

颇有些进步思想,便打算会一会他。于是,来到总督府, 

递上名片。名片上写着:“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 接过门官送进的名片,张之洞很不高兴,便问:“来者 

何人?”门官答道:“是一儒生。”张之洞心想:一个儒生,竟 

敢与我称兄道弟,我倒要看看,他凭的什么?他在纸上写 

了一行字,让送给那个儒生。 孙中山接过一看,原来是副上联: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心想:早听说张之洞是做联的行家,果然不 

凡。不过,也太小看人了。于是,请门官拿来纸笔,略加 

思索,也写了一行字传了进去。 张之洞一看,对的下联是: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他吃惊之余,感到来者不是凡夫俗子,忙传令开中门 

迎接。 只可惜张之洞一九〇九年便去世了,没有看到这位 

儒生当临时大总统那一天。 鞋匠漆工教才子 海盐才子顾况,来到县城求学,因他聪明好学,常常 得到老先生的赞扬。一段时间下来,顾况竟慢慢骄傲起 来,动不动就逃学出去玩。 这一天,顾况又欺着老先生人老眼花,偷偷从后门逃 学出来。谁知走了没几步,脚下的钉鞋被烂泥蹩坏了,脱 落好几颗鞋钉。顾况没有办法,只得垂头丧气地来到大 街上找一位鞋匠师傅修理钉鞋。 那修鞋的老师傅见是一个读书人,就存心考考他,开 口说:“小官人,我这里有一个上联,你如能对出,我给你 修鞋分文不取;如对不出,那你就要加倍付我工钱。如 何?”顾况很自负,一口答应了。 那修鞋师傅一手拿起铁钉,一手拿起破钉鞋,开口说 出了上联: “铁钉钉钉鞋,钉钉停停,停停钉钉,牢。” 

 顾况听罢,心想:这算什么联句?但仔细一想,三个 

中 “钉”字叠在一起,含义又各不相同,十分难对。他冥思苦 

国 

民  想,绞尽脑汁,怎么也对不上来,不觉涨红了脸。那修鞋 

间  师傅故意奚落顾况似的,又提高嗓门重新念了一遍。顾 

妙 

联  况更是羞愧万分,汗流满面。 

趣 这时,鞋铺对面的一爿漆匠店里走出一个伙计,一手 

事 中 

拿漆刷,一手托漆盘,随口说出下联: 国 “树漆漆漆盘,漆漆息息,息息漆漆,亮!” 民 间 好一个下联,以俗对俗,以匠对匠,顾况禁不住叫起  妙 

好来。 联 趣 从此,顾况接受教训,珍惜光阴,读书分外用功。后  事 

来成为唐代历史上有影响的大诗人。  聪明仆应对 一位博学多才的举人带着一位俊俏的书童进京赶 考。一路上,举人轻摇折扇,手提长衫,在前面走,书童肩 挑书箱,胳夹行李,在后面跟。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天气炎热。举人衣冠整齐,热 气出不掉,热得汗流满面;书童身挑重担,远路没轻物,更 是汗流浃背。 正当主仆二人热得难受之时,前面出现了一条又长 又阔的大江,烟波浩渺,看在眼里气势雄伟。举人心想, 江阔水清,正是游泳的好场所,何不在此稍息片刻,下去 畅游一番。于是叫书童停下。 他脱去长衫,挂在河边一棵已经死去的古槐上,扑通 一声,跳进水中游了起来。这正是:如蛟龙入海,掀浪扬 波;似鲤鱼打挺,喜跳龙门。他顿时感到周身凉爽,望着 古槐树上的衣服,不觉诗兴大发,脱口而出: 

 “千年古树成衣架。” 

中 可是,下联呢?一时却答不上来,就在水里一边游 

国 

民  着,一边反复吟道:“千年古树成衣架……”如此很长时 

间  间,还是对不上下联。他心里越急,吟的声音就越高,终 

妙 

联  于被书童听到了。书童问:“相公,你吟的什么句子?”举 

趣  人回道:“我偶得一好句,正在想下联呢!” 

事 中 书童看看太阳快要偏西,时间不早,对举人说:“快点  国 

上岸,下联留在路上再想吧。” 民 间 举人脾气一贯固执,想不出下联坚决不上岸。就这  妙 

样,书童在岸上催,举人在水中就是不听。因此引起了过  联 趣 

往行人的注意。书童把事情如实地告诉了大家,大家也  事 

为举人着急,就说:“举人,你念大声点,让大家听听帮你  

对上。” 举人非常自负,现在已感到水冷钻骨,浑身直起鸡皮 

疙瘩,没法,只好说出上联,请大家帮忙。大家口中都念 

起来:“千年古树成衣架”,想快点对出下联,好让举人上 

岸。 书童突然笑起来,说:“相公,真好玩,这不是现成的 

下联吗?”说着顺手指着浩瀚的长江,吟道: “万里长江当浴池。” 大家都赞扬这孩子不愧是一位聪明的书童! 戏 弄 学 监 有一年,朝廷派个学监到湖北松滋视察科举方面的 事。学监听说这个县的农民周结巴很有名气,就下令召 见。 学监见周结巴一身土气,两脚黄泥,实在看不上眼, 便问道:“你会诗文吗?”周结巴说:“凡……凡是人家会 ……会的,我也……也会一点。”学监看他口气不小,出了 一联,让他对: 花园里桃花香、荷花香、桂花香,花香香花 花花香。 这时,周结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学监问:“既然也 会一点,为何低头不语?”周结巴答:“不……不敢说。”学 监说:“有何不敢?说来无妨。”周结巴说:“大……大人的 三种花,桃……桃花在春,荷……荷花在夏,桂……桂花 在秋,花园……园里怎能同……同时看见呢?” 

 学监一听,自知考虑不周,便红着脸说:“你对下联就 

中  是,管它什么时候开呢?”周结巴说:“那么小……小人就 

国 

民  以歪……歪对歪了。”说完断断续续念出下联: 

间 大街上人屎臭、猪屎臭、狗屎臭,屎臭臭屎 

妙 

联 屎屎臭。 

趣 学监听了哭笑不得,十分尴尬。事情传到朝廷,一个 

事 中 

堂堂学监,被乡野村夫戏弄,成何体统,吏部向皇上参了  国 

一本,降了学监的官职。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少年语惊四座 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禹偁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才气 的人,他六岁就能做诗,七岁时就能做文章,人们都称他 为神童。 有一天,郡太守大宴宾客,宾朋好友聚集一堂,这时, 王禹偁也作为郡太守的忘年交随着人们一同入席就坐。 宴席上,郡太守出了一联让众人来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出句之后,众位宾客都开始跃跃试对,人们搜肠刮 肚、绞尽脑汁地想着,可过了好半天,也没有人能对出来。 又过了一会儿,有几个秀才,对出了几个不三不四的句 子,郡太守听了,摇着头否定了,然后他催促着众位宾客, 继续对下去。众位客人还是想不出好对子来,令郡太守 很失望。 

 这时,小王禹偁在心中已想好了,于是,他就用天真 稚气的声音大声说:“我来对。”众位客人顺着声音一看, 

中 

国  见是一个小孩,不禁发出一阵鄙视的笑声。 

民 可是,王禹偁不慌不忙地挥笔写出了下联: 

间 

妙 蜘蛛虽巧不如蚕 

联 顿时,四座议论纷纷,不断发出赞叹的声音。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一句下联想半年 联 趣 事  话说天宁寺名僧辈出,他们常与毗邻文人学士相交 

为友、吟诗做对。 某年春节,大雪纷飞,常州古城一片银装。那天宁寺 

方丈挚友张先生,专程来到天宁寺古刹向方丈拜年。进 

得山门,步过甬道,越过天王殿,便见大雄宝殿前的平地 

上,几个小沙弥正在堆雪人玩,那雪人竟是一尊仪容端 

庄、文静素雅、亭亭玉立的观音大士。 张先生见了心中暗暗赞赏:佛门弟子有如此手艺,确 

非容易。当他在方丈室里见了住持,分宾主坐下后,寒暄 

之间,把大殿前见到的情景出一上联,请方丈对。 方丈不好推辞,连连说:“请便,请便!” 那先生随即吟来: “雪塑观音一片冰心为救苦。” 方丈听罢,连声说:“阿弥陀佛,好一副上联!” 但沉吟良久,却对不上来。那先生看看时辰不早,便 

推说还要到清凉寺去拜会超凡法师,就起身告辞。 临别约定,什么时候对出下联,再度相会。 不料过了正月半、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十六、五月初 

一,方丈还未对上来,只得暂搁一旁。 到了黄梅季节,天气阴沉,连日大雨,方丈和尚独坐 大厅,正在为下联苦思冥想,忽有值寺僧前来报告:“罗汉 殿屋顶漏雨,殃及一尊罗汉,请设法解决。” 方丈连忙起身前往察看。正当命人补漏之际,他却 手拍后脑,喃喃自语道:“有了,有了!” 众僧都不解其意,相视而对。待到把那位先生请来, 方丈这才把下联说了出来: “雨淋罗汉两行热泪真慈悲。” 那位先生连连大笑:“妙哉妙哉!”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无意之间对绝对 联 趣 事  有个姓解的人,中了乡试第一名,成了“解元”。这 

天,他从外面回家,连声叫渴。侍女赶忙提壶沏茶。正好 

有一位朋友在座,随口说了一句: “一杯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解元一听,放下茶杯,连说:“妙句!妙句!”一个“解” 

字,根据字音不同,竟连用四个。前两个是动词,读 ; j k 

后两个都是组在名词之内,读  。解元把此句写在纸 yj 

上,到处征对,没有一个人能对上。 后来,有个乐师来到城里,巧的是他姓乐,连起来被 

称为“乐乐师”。一天,乐师在外面生了点气,回家来闷闷 

不乐,妻子却在一旁弹琴。乐师责备她说:“我心里不痛 

快,你还有心思弹琴?”妻子笑着说道: “半支雅曲,乐乐乐乐师之心。” 乐师理解妻子的一番好意,猛然间想到,这句话,不 

正好能对上城里传说的那副“绝对”吗?他一脸愁云顿时 

消散,马上跑出去告诉朋友…… 七岁小神童 开元十六年,唐玄宗在长安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选 拔人才活动,让普天之下的“才子”、“神童”一齐云集长 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玄宗亲自率领两班文武大臣 驾临考场,让应试者当面辩论答对。这一天,果然人才齐 集一堂,强中更有强中手。玄宗大悦,对选拔出来的人论 才行赏,众人皆大欢喜。 在比试“神童”的时候,更是高潮迭起,扣人心弦。那 一般七八岁、八九岁的孩童,一个个能诗善对,能言善辩, 直乐得玄宗和左右大臣笑逐颜天。特别是一位九岁的孩 童,名叫员滕,一鸣惊人。这员滕从小口齿伶俐,机敏过 人。他与人词辩,答对如流,所向披靡。玄宗大喜,又问 左右大臣,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奇童。只见旁边一位大臣 启奏道:“员滕的表弟李泌,字长源,年方七岁,才学不在 员滕之下。”玄宗闻言,惊喜不已,正巧员滕与李泌都是京 

 兆人氏,眼下都住在京城长安,玄宗便命人骑快马立即将 

中  李泌带至驾前。 

国 

民 不一会儿,李泌已被带到,玄宗正在和大臣张说对弈 

间  消磨时光,他见李泌三尺孩童,稚气未消,手上正拿着玩 

妙 

联  具在自顾自地玩耍,不免有点失望,于是便命张说以下棋 

趣  为题,出了一条上联,当场试对: 

事 中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 国 死。” 民 间 张说说完,玄宗便命李泌对出下联,并且规定李泌在  妙 

下联中必须避开“棋子”二字。 联 趣 小小李泌,听完上联,停下玩具,专心致志地思考了  事 

片刻,缓缓地对道: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 意。” 唐玄宗及左右大臣听了非常高兴,一个个称奇。玄 

宗命李泌坐在身边,又赏赐给他许多好玩好吃的东西。 

李泌长大后曾辅佐肃宗、代宗、德宗三朝,是名副其实的 

“三朝元老”,后位至宰相,封为邺侯。 羞走狂秀才 从前,有个很狂傲的秀才,学识虽不多,但偏爱显示 自己,人们都叫他狂秀才。 有一天,狂秀才出门,来到了一所学堂前,他看见一 群学童兴趣十足地在交谈什么,他就想让这个学馆里的 老师出来,和他比试比试才学。于是,他大大咧咧地往大 门口一站,大声说道: “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那一群学童听了秀才的联句,都愣住了,不知道如何 应对,秀才可得意了。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学童站起 来,站在狂秀才面前,把小胸脯一挺,伸出大拇指,很神气 地道: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狂秀才听了,羞得脸都红了,在一大群学童的哄笑 

 中,赶快溜之大吉。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木匠斥道士 联 趣 事  明神宗时,某地有个木匠,有着一手好技艺,干起活 

来勤快又利索。此外他还有一个嗜好,工余之际总要拿 

本书看看。他擅长对句也是远近出了名的。人们都以 

“儒生”相称,每当此时,木匠总是诙谐地说:“鄙人并非书 

生,充其量只能称个‘儒匠’,喜欢看书的木匠。” 木匠的名气越来越大,引起当地道观的一个道士的 

嫉妒,道士自恃有才,熟习道术,很看不起这个木匠,但自 己的名声又远不如木匠。于是道士想出了对对子的主 

意,欲与木匠争个高低,以此来炫耀自己的才学。 一天,木匠被叫到道观干活儿,他并不知道士有意找 

他麻烦,只顾埋头干活。那道士凑上来对木匠说: “匠称儒匠,君子儒?小人儒?” 木匠冷不防被道士问了这一句,本不欲作答。但他细 

细思索,道士的这句上联,意在讽刺挖苦,言下之意,你个木 

匠出身,实为“小人”,怎能以“儒”相称?木匠想着道士如此 

狗眼看人低,得回敬回敬他,给他点厉害瞧瞧,便随口答道: “人号道人,饿鬼道?畜生道?” 木匠巧用佛教六道之说回击道士是饿鬼、是畜生。 道士本想挖苦木匠,没想到被木匠骂得狗血喷头,气 

得脸铁青,半晌说不出话来。 从中秋对到除夕 从前,有几个秀才常常在一起吟诗做对,谈天说地。 这年中秋,他们又聚会了,共同赏月,一边吃着月饼,喝着 香茶,一边谈文论艺。有一位秀才出了个对句让大家对: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这是即景生情,却很巧妙地将人间天上联系起来:每 月月圆时,人间的日子都是十五日,正好为一月之半。 秀才们抓耳挠腮,直到深夜,吹起阵阵凉风,还没对 上。大家只好作罢,各自回家睡觉去了。 转眼间,到了年底。除夕之夜,几个秀才又聚会了。 不知哪位秀才提醒大家,中秋的对子还没对上呢!原来 出联的那个秀才,突然灵机一动,以除夕过年为题,对出 下联: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大家拍手称妙:今夜除夕是年尾,明日初一是年头, 除夕过了就是初一,年年如此。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村童对联服考官 联 趣 事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有一年委任太监刘洪为九州 

十三省主考官。 刘洪领旨,带领随从,离京赴任。一日,来到山东的 

历城县。放考以后,三场已毕,刘洪把卷宗一看,连连摇 

头,当着众官开言道:“众位大人,山东本是鳌地,未出鳌 

人,可见传说都是谎言。”一顿呵斥,把众官都吓得面面相 

觑,哑口无言。 第二天一早,来了一位村童,吵着要进贡院。守门官 

本想阻挡,但村童吵个不停,定要进去考试。守门官只得 

到里面向刘洪禀报: “禀报大人,外面有一村童,硬要进来考试,下官好说 

歹说,他就是不肯离去,特来请示大人。” 刘洪听了,很觉奇怪:昨天这么多人考试,都没有出 

什么人才,今天冒出个小村童来,岂不是闹笑话么?我今 

天倒可以寻寻开心出出气了,便对门官说:“令村童进 

来。” 村童进门,就将双手一拱,说道:“参见大人。” 刘洪见是一位农村男孩,就说:“免礼。本官问你,你 

是哪里人氏,姓什么,名什么,今年几岁?有何才学也来 

考试?” 只听村童琅琅有声,应口答道:“学生姓苏,名吉平, 今年十岁,已读八年书了。朝廷开科考试,我也来应试。” 刘洪听了,勃然大怒,手拍案几,喝道:“胡说!你只 有十岁,已读八年,难道两岁便读书不成?真是岂有此 理!” 村童马上回复:“我读了八年书,只多不少,因为我早 读三餐,夜读五更。请大人推算,我不正是读了八年书 吗?” 刘洪不作声了,接着又问:“苏吉平,你有何学问?” 村童回道:“学生没有多少学问,但能上知天文,下知 地理,前秦后汉、五经四书,无不精通。” 刘洪觉得逗逗眼前这个小孩,倒也有趣,便说:“本官 出个上联,你必须及时对出下联,否则不准参加考试。” 苏吉平点头同意。 刘洪出: 草绿青蛙,呱呱穿绿袍。 苏吉平对: 大红公鸡,喔喔披红衫。 刘洪出: 白猪似熊,熊似猪,是熊是猪? 

 苏吉平对: 

中 黄猫像虎,虎像猫,是虎是猫? 

国 

民 刘洪出: 

间 棉花开花、结铃、又开花。 

妙 

联 苏吉平对: 

趣 石榴打朵、结苞、又露籽。 

事 中 刘洪又出: 国 白猫、黑猫、花猫,咪咪咪。 民 间 苏吉平对: 妙 黄牛、白牛、水牛,哞哞哞。 联 趣 刘洪又出: 事 大姐、小姐,一同身。  苏吉平对: 红糖、白糖,一样甜。 刘洪每出一对,都被村童对上,心里不禁烦躁起来。 

他抬起屁股,问道: 本官是站还是坐? 苏吉平立即走到门口,一只脚在门槛内,一只脚在门 

槛外,应道: 学生是进还是退? 刘洪觉得这样对下去,自己没有便宜可占,只得宣布 

允许苏吉平考试。 尼姑智斗县太爷 从前有座尼姑庵,庵内住着一个十八岁的尼姑,长得 非常秀气,举止文雅,人们称她为秀姑。 县太爷也听说秀姑美若天仙,就想娶她为妻。让媒 人送去金银绸缎,秀姑不收,媒人花言巧语,秀姑也不听。 县太爷老羞成怒,便下了一道禁令:“不准秀姑与男子说 话和往来。”从此,尼姑庵被监视起来,秀姑也像犯人一样 被看管着。 一天,秀姑出去提水,看见一个吃醉酒的男子跌在庵 门口,急忙把他搀进自己卧房,让他躺在自己床上,给他 打水洗脸,泡茶醒酒。 “暗哨”赶忙报告知县。知县听说秀姑把个男人扶在 床上,醋性大发,暴跳如雷,急忙下令:“快!把秀姑给我 抓来!” 不多时,秀姑被带到公堂。她双手合十,问县官道: 

 “民女何罪,被解押到公堂来?”县官一拍惊堂木:“你还问 

中  我?我倒要问问你:那醉汉是什么人,竟放入到你的房 

国 

民  中?如此伤风败俗,还不知罪吗?” 

间 秀姑从容不迫地念了一副对联: 

妙 

联 醉汉妻弟尼姑舅 

趣 尼姑舅姐醉汉妻 

事 中 

县太爷算了半天,突然醒悟:“放她回去!退堂!” 国 

原来他是尼姑的父亲。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人不可貌相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江苏昆山有个神童名叫吕浩。 他三岁会画马,七岁能吟诗,十三岁通读四书五经。凡是 他看过的书籍,都能倒背如流。 可惜在十三岁那年,父亲带着他到南山打猎,不料猎 枪走火,伤了他的右眼。从那以后,他便成了个其貌不扬 的独眼人。 恰巧这一年朝廷开科,吕浩闻知,不顾旁人讥笑他 “独眼龙”、“丑瞎子”,告别父老乡亲,毅然登程前去应试。 三篇文章出手,震惊了主考官。但主考官见吕浩是个其 貌不扬的瞎眼顽童,心里大为不快。可他怕落个隐匿名 士的罪名,便硬着头皮将真情奏明了皇帝。 乾隆皇帝闻奏,连连摇头。可为了避“以貌取人”之 嫌,决定亲临考场一试。他高坐御椅出了一副上联: “独眼不登龙虎榜。” 

 吕浩不假思索随口接道: 

中 “半月亦可照乾坤!” 

国 

民 联一出口,全场震惊。连主考官也连连赞叹:“妙! 

间  妙!” 

妙 

联 乾隆皇帝也不得不连连点头。接着吕浩又慨然吟 

趣  道: 

事 中 “人之优劣不在貌, 国 孔子重貌失子羽, 民 间 周昌口吃能辅汉, 妙 晏婴三尺能相齐。 联 趣 

陛下博古通今,想必知晓。” 事 

乾隆皇帝听了,深受感动,当场封他为探花。  秀 才 草 驴 磨面的赵老栓和读书的王贵财同住一个院里。王贵 财和他的儿子先后考上秀才之后,眼睛渐渐长到头上了, 再也看不起磨面的赵老栓和他的儿子了。老秀才想方设 法要把赵家挤走,他认为凭着王家这么大的功名地位,跟 一个穷磨面的走一个门,也太不光彩了。于是他便处处 设法刁难赵家父子俩。 这年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忙着准备过年,请门神、糊 灯笼、贴对联什么的。往年秀才家门口最早贴对联,可是 今年都腊月二十九下午了,门框上还是空空的。 这天夜里,老少秀才爷儿俩正商量怎么写对联。老 秀才说:“年年这对联都是咱家写,让穷磨面的沾了光,借 了咱们的威风,今年咱可不吃这个亏了!”小秀才说:“咱 跟他来个二一添作五,一家写一半,咱光写上联,横批也 写半个……” 

 老秀才一听十分高兴,说:“此着甚妙!写一半,看他 

中  怎么对!对不上,让他们丢丢脸!”说罢想了想,提笔写了 

国 

民  个上联: 

间 父秀才子秀才父子秀才 

妙 

联 横批只写了两个字: 

趣 秀才 

事 中 留下两个空格让赵家来填。小秀才一看,拍手赞道: 国 

“好!这回非难住他们不可!”说完,提着灯笼,得意洋洋 民 间 

地把对联贴上,这才神气十足地回去睡觉了。 妙 第二天一大早,赵老栓出门去饮驴,回来一看,门框  联 趣 

上只一边贴了对子。他知道秀才父子又出难题挤兑自家  事 

了。进门后他告诉了儿子,儿子一看,气不打一处来,说:  

“好!你想出难题,耍威风,我非让你出出丑不可!”回到 

家找出纸笔,马上写了个下联,横批也添了两个字。赵老 

栓一看,笑着说:“对!就这样写!他仗着秀才名声,咱指 

望草驴干活;他们想寒碜寒碜咱们,咱们也恶心恶心他 

们!”说着,捏了把黑面,打了点浆糊,让儿子去贴对子,自 己去喂驴。 天大亮了,秀才父子也起来了。老秀才忙催小秀才 

出去看看,磨面赵家的下联贴出来没有。 小秀才开门一看,门口挤满了人,不少人还指指点 

点。他心里乐滋滋地想:这一回该显显我家的能耐了。 

于是,他故意干咳了一声,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可人们 

却看着他一个劲地发笑,有的人嘴里还不住地念着什么 

“秀才……草驴”,“草驴……秀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秀才莫名其妙,忙走下台阶,瞅了瞅门上贴的对联,顿 

时面红耳赤,狼狈地缩着头跑了回去。 老秀才正得意洋洋地仰坐在太师椅上,捋着山羊胡 

子养神呢,见儿子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忙问:“对上了没 

有?” 儿子说:“对、对是对上了,可对坏了!” 老秀才猛地站起来问:“他们对的是啥?” 儿子吞吞吐吐地说:“咱们的上联是‘父秀才子秀才 父子秀才’,他们对的是: 大草驴小草驴大小草驴 横批是: 秀才草驴……” 没等儿子说完,老秀才气得胡子一撅一撅地大声骂 道:“混蛋,还不赶快扯下来!”说完一下子瘫倒在椅子上。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满 篓 是 壳 联 趣 事  相传,有一个年近六旬的老秀才,一天出门,在路上 

遇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提着一串鳝鱼、泥鳅和鲶鱼,老 

秀才想买回去做顿美餐。可小孩说:“我可不卖,我要找 

人对对子,谁对得出,就白送给他吃。”老秀才一听,还会 

有这么有意思的事呀!于是,他就问小孩:“你的上联是 

什么,说出来,我对。”小孩把手里的鱼向高处一提,大声 

说: “鳝长鳅短鲶大口,一串无鳞。” 老秀才一听就愣住了,左思右想也对不上,但又不愿 

在这么个小孩面前服输,就推辞说有急事要办,回来再 

对。到了傍晚,老秀才还没想好下联,可小孩还等着他 

呢!他又推说自己在人家喝醉了,第二天再对。 可是,到家里想了半夜,也没想出来,到了天亮,他推 门出来还在想,没留神,撞在一个农民身上,农民问他: 

“你干吗这么恍恍惚惚的?” 老秀才唉声叹气地把对联的事儿和这位农民说了, 

农民低头一想,笑着说:“下联就带着哩。”老秀才惊奇地 

望着农民,农民一提他的竹篓,竹篓里装着蚌、田螺、乌 

龟。老秀才猛然领悟了,想出了下联: 螺圆蚌扁龟缩头,满篓是壳。 他马上歪歪斜斜地跑去告诉那个喜好对对子的小 孩。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两易酒店对联 联 趣 事  传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贬到忠州做刺史时,心情苦 

闷,常到城东苏家酒店饮酒。这家酒店酿制的酒,是用城 

东门的甘甜井水,上等糯米,加上祖传老窖酒曲酿成,叫 

“透瓶香”。饮过这酒,半日才能发作,因此,为了防止客 

人醉倒,老板只用一两的酒杯卖酒,当地人知道这酒的厉 

害,饮过一杯之后便走开。 却说白居易初来酒店,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杯中酒常满 店里客常新 横批是: 透瓶香 白居易向掌柜的叫道:“老人家,久闻透瓶香好酒,请 

来半斤尝尝!”掌柜摇摇手,说道:“客官,本店规矩,只打 

一两,多了不卖!这酒厉害,只一两便醉。” 白居易说:“管你酒怎的厉害,今日我也要一醉方 

休。”可是,掌柜执意不卖。白居易苦苦相求,掌柜才给打 

了二两。白居易一饮而尽,不喝则已,一喝只觉得香醇可 口,甜丝丝的,好不痛快。白居易连忙提笔写了一副对 

联: 杯中酒不满 店里客不依 不料,这副对联给掌柜带来了麻烦,顾客以为掌柜打 酒不满,赚昧心钱,于是便不再到酒店喝酒,酒店的生意 眼看着淡下去了。 此事传到白居易的耳朵里,白居易扑哧一笑,说:“这 个好办,只需加几个字就行了。”于是他又来到酒店,将对 联改成: 杯中酒不满,哪能过瘾? 店里客不依,一醉方休。 从此,酒店的生意又兴隆起来,白居易来店里饮酒, 店家也不再限制其酒量,让他开怀畅饮。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桥下得佳联 联 趣 事  浙江有一座十佛寺,寺里的老僧写了一个上联,挂在 

佛殿,请来往的香客对。上联是: 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句子里用了万、千、百、十这样四个数字,连续排列, 

又是说的一件事,十分自然。来来往往的人都试着对,谁 

也没对上。 一天,两个书生到寺里借宿,老僧请他们来对。两个 

人夜里想词儿,谁也没睡觉,即使这样,也没想出来好句 

子。两个人又扫兴,又不好意思,连夜告辞老僧,雇了一 

条小船,趁着月色赶路走了。 小船过了一座大石桥,一个书生问摇橹的船夫:“这 

是什么桥?” 船夫答:“四仙桥。” 书生喜出望外,马上叫船夫再划回十佛寺。两个书 

生一路小跑进了庙里,找到老僧,要来纸笔,写出下联: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解学士对谑句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从小聪颖超群,读书过目不忘, 吟诗对句,甚为敏捷。他十来岁便中了进士,因为年纪太 轻,又回到家中攻读,几年以后,博览群书,已成饱学之 士,再游京华,“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 一天,解缙应同僚之邀,乘兴赴宴,主人殷勤招待,款 以茶果糕点。席间“谈笑有鸿儒”,一致推崇解学士的制 联。其中一位大臣,权倾当朝,颇有点自命不凡,对解缙 的才华,十分妒忌,处心积虑地要想奚落他一番。只见他 揭开茶碗盖,端起锡茶托,侧着碗盖划开茶面上的浮叶, 呷上两口龙井茶,开了腔:“解学士,你精于制联,可谓高 手,老臣有一副上联,可能对上?”解缙此时此地,倒也安 之若素。大文章做了许许多多,雕虫小技的对联,全不放 在眼底,笑着回答道:“不妨赐教吧!”那位大臣阴阳怪气 地出了上联: 

 “二猴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中 “锯”和“句”是同音字,“对句”指对对。把解缙比做 

国 

民  小猴子,实在目中无人,恶毒不恭了。解缙一听,并不示 

间  弱,他不慌不忙地说:“大人,晚生对上来,恐怕会令人不 

妙 

联  快。”那权贵道:“但对不妨。”解缙于是道: 

趣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事 中 蹄、题也是同音字。全然对上。用“老畜生”回敬“小  国 

猴子”,以牙还牙,攻势凌厉。大臣满面通红,“偷鸡不着  民 间 

蚀把米”,吃了闷蛋。 妙 联 趣 事  以 变 应 变 清朝时候,江苏镇江的金山寺里有个小和尚,他对对 联很有研究,对对子挺有水平,在附近一带是出了名的。 知府大人听了,就把小和尚请了来,打算试一试他的学 问。知府给小和尚出了个上联: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使君子”,是一种中草花,夏天开花,花瓣儿起初是 白色的,慢慢地变了颜色。上联是说,使君子花早晨是白 的,中午变成红的,晚上就变成紫的了。 小和尚一听,马上就答道: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虞美人”,又叫“丽春花”,是一种很好看的草花。下 联是说,虞美人这种草花,春天是青色的,夏天变绿,到了 秋天,就变成黄的了。 

 知府说了一种花,一天里头的早、中、晚,颜色有三次 变化,小和尚对的也是一种花,一年里头春、夏、秋季,颜 

中 

国  色三变。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泥脚杆子”气财主 联 趣 事  申红脸读书不多,但他资质聪敏,又勤奋好学,在当 

地有“泥脚杆子”秀才之称。 申红脸的家与大财主五爪子的高楼只相隔几条田 

塍,一贫一富,正好南北相对。每当过年,五爪子照例要 

在大门边贴上一副迎春联。这五爪子虽然也通读过“四 

书”、“五经”之类,但写出来的字句总不如申红脸的好。 

申红脸还常常借写春联来掐一掐他的尾巴,真弄得他气 

炸了肚皮呢。于是,五爪子心里一横,想出了一个绝妙的 

办法来:以后每年春节大门口的楹联,就索性照着申红脸 

的写,申红脸写什么,他就写什么。 一次,申红脸在门口边贴上了这么一副对联: 对门过年,我也过年,对门样样好; 我亦做人,彼亦做人,我家事事难。 五爪子一看,眼睛都笑眯了,可肚子里一运筹,哟,这 

怎么能照抄呢?他搔了搔头皮,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只好 

照抄回去了。不过,第二天贴出来时,又略略地调换了几 

个字眼儿: 对门过年,我也过年,我家样样好; 我亦做人,彼亦做人,对门事事难。 可五爪子哪里知道,申红脸的对联只写了上半截。 当五爪子的对联一贴出,申红脸就立即在上、下联尾又各 加了四个字儿: 对门过年,我也过年,对门样样好景长不 了; 我亦做人,彼亦做人,我家事事难处总有 完。 大年初一,天还没放亮呢,有人就把申红脸的对联告 诉了五爪子。五爪子一听,气得差点儿吐了血。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丑角巧写“黄梅天” 联 趣 事  从前,贵池县城西杏花村经常演草台戏。 一次,一个黄梅戏班子在演草台戏,刚演一半,一阵 

黄梅雨忽把观众冲散,戏班子只得暂时停演。有几个文 

绉绉的乡绅,因看戏不成就坐到酒肆饮酒聊天。其中有 

一个年长的乡绅突然文思冲动,信口占了一条上联,要求 

在座的乡绅应对。这条上联是: 来杏花村,吟杏花诗,更喜杏花酒。 谁知在座乡绅没一人能应对。于是,你望着我,我望 

着你,不敢举杯。 这时,戏班子演小丑的小瘦子钻到酒店里,想沽二两 

酒赶赶寒气。他看到这几个乡绅停杯不语,便打趣地说: 

“这桌上酒列位不想喝,就送给我喝吧!” 那个年长的乡绅一看是戏子,便轻蔑地说:“你能对 

我的上联,就给你喝。”于是,便把他刚才出的上联讲出。 

小瘦子哈哈大笑说:“老天爷送来了下联!”众乡绅不解地 

望着他。他不慌不忙地指着天说出了下联: 唱黄梅戏,遇黄梅雨,可恼黄梅天! 在座众乡绅个个瞠目结舌,只得请他入席饮酒。 苏轼被贬得下联 苏东坡与王安石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同在“唐宋 八大家”之列。苏东坡在政治上反对新法,与王安石不一 致,但二人却是诗文之交。不过,苏东坡有些恃才傲物, 甚至不把身为宰相的王安石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去相 府谒见,王安石正在午睡,他便去书房相候,忽见案上有 纸,上有诗半首。苏东坡读后笑道:“此老江郎才尽,这两 句诗真是胡说八道。”原来那两句诗题的是:“西风昨夜过 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读毕,顺手续诗两句道: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见诗一笑,不久便将苏东坡左迁黄州团练副 使。临行,王安石亲自相送,半路出一上联让苏东坡对, 那联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这一下可把大名鼎鼎的苏才子给难住了,他怎么想 

 也想不出下句,只得认输。王安石笑道:“不必急于对答, 

中  待黄州回来后再说吧!” 

国 

民 光阴荏苒,苏东坡至黄州将及一载。重九之时,一连 

间  刮了几天大风。那天风定,苏东坡至后园赏菊大吃一惊。 

妙 

联  原来此地菊花与北方不同,花瓣落了一地,枝上一朵也没 

趣  有。此时,他方知自己见识不广,还自以为是,乱改王安 

事 中 

石的诗。 国 不久,王安石又将他调回京师。恰巧,他的下联也已  民 间 

对了出来。前些时,他与好友陈季常游九溪蛮洞,半路上  妙 

忽然想出了下联,那联是: 联 趣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事 苏东坡回京之后,变得谦虚多了,他向王安石认了  

错,并对了下联。王安石大笑道:“学士果然心有灵犀,现 

在你该知老夫让你去黄州的用意了吧!”苏东坡这回真正 

服了王安石,再也不敢轻视他了。 年少才高人不怪 高则诚是元末明初时的戏曲作家。他从小就聪颖不 凡,人们都很喜欢他。他六七岁时,就会做联做诗。 有一天,他从学馆里回来,遇上一位在当地很有名望 的尚书大人出门送客。尚书大人特别喜欢小孩,尤其是 喜欢那些有才有智的孩子,他看见高则诚身穿着绿袄,又 很有才气,就想逗逗这孩子。尚书大人说: “出水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 “美目盼兮”是出自《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眼睛 明亮美丽。 高则诚听见尚书大人出对,就停下来仔细听。他看 见尚书大人身穿一件红袍,送客人时不断地给客人行礼 的样子,便随口而出: “落汤虾子着红袍,鞠躬如也。” 

 高则诚说完对子,才想到自己将尚书大人比做“虾” 了,这可不大礼貌,赶忙上前施礼道歉:“对不起,我说得 

中 

国  太不礼貌了。”这位尚书大人见这孩子出口就成对,把自 

民  己送客的神态,穿的衣服,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来了,便 

间 

妙  特别称赞,不但没生气,还鼓励了高则诚一番。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发 愤 立 志 联 趣 事  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 

奖,便渐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做了一副春联贴在 

门上: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 

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 

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 

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 

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他 

为老者让了座,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 

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 

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 

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 

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周不行”上当 联 趣 事  在湖南湘江橘子洲(又称水陆洲)头,有个天心阁。 

相传古时候有个姓周的大官来这儿游玩,看见几只鸽子 

落在天心阁上,便想炫耀一下射箭的本领,结果羽箭飞 

空,没有射中,鸽子飞了,这使周大人很恼火。有个会拍 

马屁的下属说:“大人刚才没射中鸽子,是因为有人吵闹, 

现在,大人为什么不咏诗做联给这些人听听呢?”周大人 

为了挽回面子,就答应出对,谁能答上赏银十两。他以鸽 

子为题出道: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围在旁边的人都答不上来,这时,来了一个送茶的村 

童,他说,我能对上,您听着: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大家一听,齐声叫绝,周大人见无懈可击,也点头赞 

许,把十两银子赏给了村童。 周大人回家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夫人,夫人却说: 

“你真是笨蛋,‘洲不行’就是‘周不行’,笑你射箭不行呀! 

你被这小村童戏弄了。”周大人听了,才如梦初醒,品出了 

一点酸涩的味道。从此,周大人得了个“周不行”的绰号。 妙 计 讨 鱼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友,两人论诗做联,常常互相 取笑。 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荤。一天,他炖了鱼, 正要吃,抬头一看,苏东坡进了寺门。心想:早不来,晚不 来,一吃鱼他倒来了,先不给他吃。急中生智,顺手把敲 的磬翻过来扣在鱼盘上。 苏东坡一进庙门就闻到鱼香,心想:来得早不如来得 巧,可以享口福了。挑帘进门一看,佛印吃着米饭,桌上 却只有一碟咸菜。佛印也很大方:“学士驾到,与贫僧一 起吃饭吧!” 苏东坡只好坐下来吃白饭。他边吃边琢磨,这鱼放 在什么地方呢?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倒放的磬,心里明白 了,可怎么把磬里的鱼拿出来吃呢?忽然心生一计。 苏东坡说:“前几天,我给一位善人写对子,我一直没 

 写出来。后来想,索性用一副现成的对联算了。” 

中 佛印问:“哪一副?” 

国 

民 苏东坡告诉他,就是常见的春联: 

间 向阳门第春常在 

妙 

联 积善人家…… 

趣 说到这儿,苏东坡装作忘记的样子:“下边是什么来 

事 中 

着?” 国 佛印说:“庆有余。” 民 间 苏东坡赶忙接过话岔儿:“什么?‘磬有鱼’,那为什  妙 

么不拿出来吃呀?”说完,一欠身,把不远处的磬翻了过  联 趣 

来,“果然有鱼,吃呀,吃呀,不要粗茶淡饭了。” 事 佛印这才明白自己又上了当。  以 对 索 图 江苏涟水城中有个荷花池,米芾爱花爱画,经常坐在 假山上,苦思冥想,绘描荷花图。荷花池边就是能仁寺, 寺中卧佛大师名望也很高。但是,尽管卧佛与米芾交情 不错,想讨幅画却很难。 卧佛见米芾画好了画,心生一计,就备了几样菜,提 了一壶酒,到船上和米芾对饮。米芾是个见酒就疯的人, 不多时就赤着脚,披头散发,疯疯癫癫。 米芾酒醒后,不见了荷花图,料定是卧佛拿去,但碍 于情面,不好明言。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上门找卧佛对 对子,旁敲侧击。卧佛当然明了,但他不露声色,佯作不 知。一个指桑问槐,一个装聋作哑,故意打岔。 米芾指着荷花池说道:“我有一对,对上即算,对不上 罚做一荷花图。”卧佛说:“请兄先出吧!不过,有言在先, 小弟不会做画,就是输了,也请你代为做画。” 

 米芾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把上联出了: 

中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国 

民 明是对对,实是问案。 

间 卧佛应答说: 

妙 

联 “道旁稻草盗贼窃来到处铺!” 

趣 对得工整,无茬可找。米芾又出一联: 

事 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国 

卧佛也不示弱,回对道: 民 间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冷热不短不长。” 妙 

米芾无法,心中叫苦,口上连说: 联 趣 “好好好。” 事 

卧佛心中高兴,随口应声:  “妙妙妙!” 

二人对天大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怪不得算命先生 有三个举子,相约进京赶考。临行前,找到算命先生 去问前程。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了句: “金马玉堂三学士。” 三个人十分高兴,满以为这回都榜上有名了。谁知 只有一个考中,其余两人回到家乡,去质问算命先生:“你 为什么骗我们?” 先生说:“此话怎讲?” 两个举子说道:“你告诉我们‘金马玉堂三学士’,应 该都考中,怎么只中了一个?” 先生镇定地说:“不错,我说过这句话,可那只是上 联,我还没说下联你们就走了,这能怪我吗?” 两个举子问:“那下联是什么?” 算命先生吟道: 

 “清风明月两闲人。” 两个举子听了,也搞不清是命该如此,还是算命先生 

中 

国  在耍花样儿,反正只好明年再考了。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春联改成爹娘对 联 趣 事  从前,有个姓贾的财主,为了附庸风雅,向官府买了 

个“孝廉”。因为此人专横跋扈,欺压百姓,所以人称“假 

孝廉”。 说起来也是笑话,这个“假孝廉”却一个大字不识。 

他最怕的是人家说他没学问,因此他处处充斯文。你别 

看他家里悬挂的条幅啊,中堂啊,落款是他的名字,其实 

那都是他花钱雇人写的。自然这也瞒不住人,不过人家 

也犯不上点破。 有一年腊月二十九,“假孝廉”想在春节期间向来往 

亲朋显示一下他的“学问”,就把村子里的私塾先生找了 

来,为他代写春联。 私塾先生尽管不太情愿,也不得不应付,大笔一挥也 

就算数了,照老规矩得给他念一遍。这是一副老春联: 天增日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刚念完,“假孝廉”就火了:“什么什么?天增日月人 

增寿,增寿不行,穷小子也增寿吗?你给我改了!” “怎么改?” “改‘娘增寿’,我娘增寿!” 私塾先生心里好气,哼,你也太霸道了!好吧,我今 天得恶心恶心你。于是讲道:“东家,不瞒你说,这对联讲 究对仗,上联改了下联也得改。不然,人家看了会笑话 ———这是哪位写的对子呀,也太没学问了。” “那你就改,只要我娘增寿就行。” “东家,怎么改你就说吧,我这里等着落笔呢。” “假孝廉”有点不高兴地说:“你这人怎么这样 嗦, 只要我娘增寿,你改什么我就不管了。”说完一甩袖子走 啦。怎么走啦?不走不行啊,你想他胸无点墨,目不识 丁,哪懂得对仗啊!他不是最怕人家说他没学问吗。 私塾先生想:你走得正好,我要的就是你走。拿起笔 刷刷刷,一副改成的春联写好了。 大年初一这天,到“假孝廉”家来拜年的亲朋好友,进 进出出,好不热闹。其中凡是识几个字的,看到大门上这 副对子,没有不笑的。“假孝廉”也有点纳闷儿:“你们笑 什么?” “没笑什么。这对子想必是老兄的手笔了。” “见笑见笑。敝人才疏学浅,还望各位不吝赐教。”他 倒谦虚起来了。 “哪里哪里,孝廉公堪称孝子,文笔不凡,文笔不凡。” 至于村中的百姓。可不管那一套,三五成群地冲着 

 那副对子,指指点点,哈哈大笑。在那穷人过年如关的日 

中  子里,“假孝廉”这副春联倒是给乡亲们增添了一点节日 

国 

民  的乐趣。 

间 原来,改成的春联是这样的: 

妙 

联 天增日月娘增寿 

趣 春满乾坤爹满门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皇帝亲撰阉猪联 联 趣 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别看他读书不多,可是极爱风 

雅,征讨之余,常喜与部下一起撰副对联,对个对子什么 

的。 那一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定都南京。为了庆贺太 

平,除夕那天,朱元璋传旨:“京城内外家家大门上都要贴 

春联,以示喜庆。”他又亲自撰写了许多春联赐给大臣。 

其中,赐给陶安的是: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为中山王徐达写的是: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圣旨既下,又有官宦人家带头张贴,一时间,京城内 

外,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呈现出一派欢乐景象。朱元璋非 

常高兴,便带了几个小太监微服出游,一路上,家家欢声 

笑语,人人喜气洋洋。不觉信步来到城外,忽见许多人围 

在一家门前的空场上,那门上居然未贴春联。朱元璋近 

前一问,原来那家主人是个阉猪匠,正在场上为人阉猪, 

自己又不识字,打算忙完之后再去请本村秀才写联。朱 

元璋便对阉猪匠说:“不用请人了,我来帮你写吧!”说完, 铺开纸笔,根据主人的职业特点,写下了一副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阉猪匠千恩万谢地接过对联,答应马上张贴。可是 第二天,朱元璋派人一查,那家仍未贴春联,便问原因。 阉猪匠回答说:“昨天你们一走,有人告诉我,这是皇帝写 的春联,我怕被人偷去,便将它请在堂屋里,焚香敬祝。” 那人回朝禀报,朱元璋非常高兴,立即传旨:“赦其无 罪,赐银二百两!”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口是心非比胆量 联 趣 事  有一个县官,可以与上司慷慨陈词,表明自己的意 

见;可以高坐县衙大堂,主持处理一县大事;可以明理断 

案,哪怕最棘手、最缠人的案子……但有一样令人不解的 

事,就是回家怕老婆。 县官有个好朋友,是个生员,考了好多年就是考不 

中。别人都当了县官,他还在“生员”这儿原地踏步。于 

是,他就怕考试,甚至一听“考试”二字身子就发抖。 这天,两个人闲聊,在一起比谁的胆子大。 县官说: “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老婆也不怕。” 生员说: “杀何妨,剐何妨,就是考试又何妨。” 一个惧内,一个惧考。真是咬着牙说假话,打肿脸充 

胖子! 小妹才华出众 苏洵门下,不是才子,就是才女,这与他的教诲自然 分不开。 据说有一天,苏洵买了一幅画,打算配一副对联。但 他把对联拟好后,不写中间一字,抄出来,让儿女们去填, 借此考一考他们的才学: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苏东坡文思最快,立刻填了两个字,使之成为: 轻风摇细柳 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说:“哥哥所填,固然不错,但所用词不够精 彩,倘若用‘扶’和‘失’二字,不知如何?”她的意思是: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苏洵问老二的看法,苏辙赞赏小妹,说:“这是炼字, 

中 

国  用‘扶’字,更显轻风之温柔,用‘失’字,才有天地融为一 

民  色、扑朔迷离的诗情画意。” 

间 

妙 苏洵也认为小妹的好,苏东坡也很佩服小妹的才华。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出对难新郎 联 趣 事  苏小妹和年轻才子秦少游成亲了。新婚之夜,苏小 

妹紧闭洞房大门,让丫鬟给新郎送出三道题目,并传话 

说,全答对了,才许进屋。 第一题是藏头诗,第二题是人名谜,对于秦少游来 

说,没费事就答对了。 拆开第三个题封,是个对子: 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一看,正中下怀,因为他是对对子的高手,而 

且出句并不难,用不着各种修辞。他心想:既然出句普 

通,我得对个奇句,让小妹也知道知道我秦某的才华。越 

想对出佳句,越觉得出句不一般,便越加对不出来,到这 

会儿,灵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这会儿着急的不止秦少游一个人。还有谁呀?苏东 

坡。他知道小妹的脾气,常办些奇奇怪怪的事。怕今夜 

难为秦少游,特地出来看看。 果然,秦少游在廊下转来转去,嘴里不断地念叨:“闭 

门———推出———窗前———月———”两只手又推又拉,还直 

摇脑袋。苏东坡琢磨出来了,这是让对对子呀!我得助 

他一臂之力,又不能去跟前告诉他,小妹肯定在窗内盯着 

呢!他一看离秦少游不远处有一口大金鱼缸,心里便有 了主意。他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一挥手,扔进水缸里。 缸里清水一下子溅出来,夜深人静,传出“扑通”的声音。 秦少游往水缸里一看,只见波纹荡漾,天光月影随之摇 动,一会儿便复原了。他一下子明白过来,大声对道: 投石冲开水底天 声音刚落,“吱呀”一声,房门大开,丫鬟提着红灯走 出来,说:“小姐有请!”秦少游向后一拱手,转身昂首挺 胸,迈着方步,进了洞房。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姑 嫂 趣 对 联 趣 事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一家人都聪明绝顶,才华横溢, 

苏家父子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就不说了,苏小妹更是一 

代才女,苏东坡的夫人才气也不在苏小妹之下。但数人 

之中若论机灵活泼则应以苏小妹为首,家中就数她点子 

多,最爱拿人开心,苏家兄弟、佛印和尚都受过她的作弄; 

秦少游新婚之夜还差点被她关在门外。但是,她在苏东 

坡夫人面前却从来讨不到好,至多也只是个棋逢敌手,两 

不吃亏。 有一天,苏家父子都出门去了,苏东坡夫人在家闲得 

无聊,便随手拿了一本书看看,以消磨时光。恰巧苏小妹 

进来,见嫂子正在专心读书,悄悄地走到背后一看,原来 

苏东坡夫人读的是当时说书的底本《三国志平话》。再一 

看标题,知道嫂子正读到“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她的 

调皮劲又上来了,想拿嫂嫂开个玩笑,便一把从背后抢过 

书去。苏东坡夫人吃了一惊,一看原来是小妹,便笑道: 

“鬼丫头,又在想什么坏点子?”苏小妹也笑道:“我刚刚想 

得一句上联,没有下联,特来向嫂嫂求教。”苏东坡夫人只 

当是真话,便道:“那你说出来听听。”苏小妹将手中书一 

扬,笑道: “嫂嫂看书———心思汉。” 苏东坡夫人又好气,又好笑,伸手便要打她。刚好树 上掉下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鸟,几个丫鬟正去追捉,苏小妹 咯咯一笑,也跑到院中捉鸟玩耍去了。 老半天苏小妹才一身香汗回到室中,手里还拿着那 落地的小鸟。她心中好不得意,以为这一次肯定占了嫂 嫂的便宜。没想到苏夫人早就有了对策,见她进来,便说 道:“下联我已有啦。”说完,故意拉长声音吟道: “姑姑追禽———手拉郎。” 吟毕,还问苏小妹道:“对不对呀?”苏小妹一下子羞 红了脸,原来她此时已与秦少游定了亲。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花钱买官被人讽 联 趣 事  扬州有个陈见山,是药铺的掌柜。他做药材生意发 

了大财,就想当个官。那时当官要先通过科举考试,可陈 

见山除了认识几个中药名,诗文一窍不通。怎么办呢? 

他有钱呀!就花钱买了个五品官儿,穿上了天青褂。碰 

见什么公开活动的场合,他这位陈掌柜就大摇大摆地穿 

起官服出头露面。人们见他来了,都悄悄议论,看不起这 

个花钱买的官。 一次,陈见山又穿官服出席一个酒会,一进门就大模 

大样往中间一坐,摆起官架子来。有个书生看他这样子, 

非常生气,脑子一转,想了个主意。 他对大家说:“我有个对子,只有上句,请各位对个下 

句。”说完,念出上联: 五品天青褂 话音刚落,就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接着对出: 六味地黄丸 在座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这位陈见山气得脸刷 

地白了,一甩袖子离开了酒席。 巧出双关联 明朝李东阳,官至大学士,按当时的习惯,人们称他 为李阁老。有一次,十多位新进士去他家做客,有位进士 行礼时,口称“阁下李先生”,李东阳听了微微一笑。 大家落座以后,李东阳说:“我有个出句,请对个下 句。”他的出句是: 庭前花始放 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弄不明白为什么让大家对这 么简单的句子,便谁也不敢贸然答对了。 李东阳笑了:“怎么都不说话?这对句是现成的,刚 才不是有人说了吗?” 刚才说什么?噢!原来是——— 阁下李先生 众人赶快站起连说:“阁下高明!阁下高明!” 

 高明在什么地方呢?这时的“阁下李先生”已经不是 称呼人的意思了,变成与“庭前花始放”相对应的一种景 中 国  象。阁下,就是楼阁下,与庭前对仗;李,是李子,一种树 民  上结的果实,与花对仗;先生,是最先生长出来,与始放相 间 妙  对仗。这就是字面对仗所产生的双关效果。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智 讨 风 筝 联 趣 事  李东阳小时候既聪明又活泼。有一天与小伙伴一起 

放风筝,不小心风筝的线断了,风筝被吹到一家员外的花 

园里。小伙伴们胆小,都不敢去要,惟独李东阳胆子大, 

他翻墙过去拾风筝。 这家员外看见从墙外跳进一个小孩,先是吓了一跳, 

后来看李东阳文质彬彬的,不像是坏孩子,便拿着风筝想 

逗逗他。员外说:“我出个对子,你要是能对上,就还你这 

风筝。”李东阳点头同意了,墙外的小伙伴们怕李东阳出 

事,都趴在墙头上往里看,一看没事,就都翻墙跳进来,员 

外就以此为题对李东阳说: “童子六七人,独汝狡。” 李东阳看了员外的气派,觉得员外一定有两千石的 

俸禄,就对了个缺尾巴的下联: “员外两千石,惟公———” 他故意不把最后一字说出,“惟公……惟公……”地 

拉着长音,调皮地与员外周旋。员外以为他对不上,得意 

地笑了:“惟公什么,对不上了吧?”李东阳说:“这最后一 

个字,我早就有了,可是不说。”员外不懂什么意思,问他: 

“这是为什么呀?”李东阳说:“你如果还我风筝,就是‘惟 

公廉’,如不还我,就是‘惟公贪’。” 这员外一听就笑了,他可不会为了个风筝,得个贪 名,忙把风筝还给了孩子们。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宰相做寿联 联 趣 事  清乾隆年间,宰相张玉书告老还乡,回家路上经扬州 

时,老宰相想看看扬州风光,便一个人走到街头,发现一 

户人家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很热闹。他走进一看,原来是 

在做寿。 老宰相也想凑凑热闹,便买了寿礼,上账后来到宴 

堂,二话不说,走到还空着的首席座上坐了下来。 张玉书刚坐定,不知是哪个喊了一声:“知府大人 

到!” 大家一听,都赶忙站起来迎接,只有张玉书连动都没 

动。这时扬州知府在众人的陪同下来到宴堂,一看一个 

清瘦的老头端端正正地在该自己坐的席位上坐着,心里 

很不舒服。心想,哪里来的野老头子,连我来了都不迎 

接?但又不好发火,只好在一旁坐了下来。 这时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手中拿着砚墨和宣纸走到 

知府面前说:“大人,家父今日做寿,请大人在开席前做一 

寿联,助助兴。” 知府心想,我首席座位都未排上,还写什么对联?便 

故意说:“还是请首席座上的老人家写吧。” 老主人很难为情地向张玉书望去。张玉书听了知府 

的话,一点也不在意地说:“既是知府大人看得起,老夫就 献丑了。”说完提笔在手,铺开宣纸,问老主人:“请问令尊 大人高寿?” 老主人说:“家父今日是一百四十一岁大寿。” 张玉书听后手捧胡须,稍一思索,刷刷写了上联: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知府看了这龙飞凤舞的字和上联,不觉大吃一惊。 这时张玉书的下联也写好了: 古稀双度尚余一载春秋 扬州知府看了上联再看下联,禁不住连声叫好。心 想,这老头的文采可胜我几筹,亏得我没出丑。 老宰相这时把笔往架上一搁,转身想入坐,知府忙上 前拦住说:“老人家请留下高名。” 张玉书笑着说:“还是免了吧,留下名会给你们增加 麻烦的。” 知府一听忙说:“老人家,有我在,什么麻烦都不会有 的,请您一定要留名。” 张玉书没办法,只得又拿起笔写下了“宰相张……” 后面的字没写完。知府一看,原来面前就是张玉书宰相, 忙跪了下来连声说:“不知宰相到此,请您恕罪。” 众人一见扬州知府跪下了,也不知是何事,也都跟着 

 跪了一大片。 中 张玉书一见哈哈大笑:“怎么样,我一留名,肯定会麻 国 民 烦你们的,不错吧?”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唐伯虎标新立异 联 趣 事  明朝成化年间,唐伯虎的父亲在苏州阊门皋桥头开 

了一爿酒店。 有天,他请一位饱学秀才来为店堂题副对联。秀才 

蘸了个笔浓,挥笔就写了: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源 十个大字。上联两个“意”字,下联两个“源”字,对得 

工整,比得恰切,人人拍案称绝,觉得比“财源通四海,贸 

易达三江”之类的陈词滥调不知要高明多少倍。这位秀 

才老爷也摇头晃脑地吟哦不止,自己也颇感得意。 这时,唐伯虎才十来岁,在酒店里充当跑堂。他扎在 

当中,踮起脚尖看了一会儿,嘻嘻一笑:“还不是老俗套!” 他父亲一听大为生气:“去去去,还不给这位老爷烫 

酒去!” 那位秀才心里也很不高兴,把毛笔塞到他的手中,有 

意捉弄他:“小娃娃,你给我写一副堂对出来,让大家也开 

开眼界。” 唐伯虎却老实不客气地拿起笔来就写: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就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写完,他把毛笔一掷,歪起头来问老秀才:“我写的不 是比你明白得多?” 大家看着这副对联,一个个都笑痛了肚皮。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考 前 应 对 联 趣 事  有次,县里考秀才。解缙因有病在身,刚治愈,最后 

一天才赶到县城。 可来到考场时,又刚刚关上大门,他上前敲打。监考 

官听有人敲门,谁知开门一看,眼前竟是一个瘦弱的后生 

仔,就问:“你是吃了豹子胆啦,敢来扰乱考场!” 解缙无法,只好将迟到的原因说了一遍。那个监考 

官听了,皱着眉头说:“你既然有决心要来考试,我先出个 

对子,你对得出,就让你进去考,对不出,你马上给我走 

开!”监考官说完,看着解缙一身乡巴佬的土相,就出对 

道: “急水流沙粗在后。” 解缙一听,明知他在借题挖苦自己,但为了进场应 

试,不便无礼,便接口应道: “狂风吹谷瘪于先。” 监考官听后吃了一惊,想不到这个土里土气的后生 

仔,竟然出口成章,连忙开了大门让解缙进入考场。 少年对句斗老财 邱浚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供他读书。小邱浚每天 看着有钱人家孩子上学,心中非常羡慕。于是,他每天站 在村里学堂的窗子外面,听先生讲课,回家后就用树枝在 地上写字。就这样,居然被他学会了不少字。时间长了, 先生被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就在教室的角落上放了一 副桌凳,免费让他坐了进来。从此,小邱浚在先生的指导 下勤奋学习,进步很快。先生也很喜欢他,逢人便夸:“小 邱浚将来一定能有出息。” 有一年夏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教室因年久失修,好 几处地方漏雨,淋湿了几个学生的桌椅。有个财主家的 儿子见邱浚的座位还是干的,就想去占他的位置,邱浚当 然不让,与财主家的孩子争执起来。先生见状走了过来, 他知道那孩子的父亲财大气粗,惹不起的,便想了个办 法,说:“你们谁也不要争,我有个上联,你们谁能对出下 

 联,就坐这个座位。”接着,就念出上联: 中 “细雨肩头滴。” 国 民 财主家的孩子张着嘴半天都没对上来。先生问邱 间  浚。邱浚不慌不忙地答道: 妙 联 “青云足下生。” 趣 先生听后,非常高兴,就让邱浚仍旧坐在那里。财主 事 中 

家的孩子不服气,哭着跑回家去,向老子告状。 国 财主一听,也不问青红皂白,就气冲冲地带着几个奴  民 间 

才来到学堂,找邱浚算账。财主对邱浚说:“听说你很会  妙 

对对子,我这里也有个对子让你对,要是你对不出来的  联 趣 

话,嘿嘿!从此以后,你就别想再跨进这个学堂的大门。” 事 

说完,就念出上联: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并没有被财主的气势所吓倒,他轻蔑地望着财 

主,傲慢地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财主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这小子好大的口气,万一 

将来真的有一天‘鱼化为龙’,那还得了。还是不要惹他 

的好。”想到这里,财主灰溜溜地带着手下人回家去了。 书生一联宁王成囚 明朝武宗年间,朱宸濠凭着他投机钻营,巧取豪夺, 被封为宁王。他的野心更大了,在南昌一带,暗中招兵买 马,扩充实力,一下子兵力增至十多万,企图有朝一日夺 取皇位。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宁王企图谋反的心思,让 一个书生识破了,书生正欲告发之际,被宁王手下捉拿关 进后花园的一个囚笼里。书生自知性命难保了。 一日,宁王带着几个人来到后花园,查看园中的荷花 池开挖得如何,当看到偌大的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时,宁 王雅兴大发,指着兴建中的荷花池,兴致勃勃地对身边的 人说: “地中取土,加水以成池。” 宁王的本意是让随行人员续出下联,可是等了好半 天,竟无人应对,宁王真是太扫兴了。 

 “囚内出人,进王而得国。” 中 宁王正在闷闷不乐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念出下联, 国 民  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囚笼里的书生对出来的,不由喜出望 间  外。这下联大吉大利,“得国”,哈哈哈,要做皇帝了。宁 妙 联  王得意忘形,连忙吩咐放出囚笼里的书生。 趣 宁王得意地品味着书生的下联,好一会儿,他觉得这 事 中 

下联有点不对劲,囚内的人放出去了,代之而进囚内的是  国 

“王”,岂不是诅咒我将来也要进囚笼吗?哪里还当得上 民 间 

什么皇帝。想到这里,他后悔不该放走书生,命人去追, 妙 

哪知书生已逃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 联 趣 后来,宁王谋反不成,果真进了囚笼,连命也没保住。 事  通俗的寿联 有一个老寿星,仰慕刘凤诰的大名,这天,买了名贵 的纸,来到刘府,要请这位文学家给自己写一副寿联。 刘凤诰是清代的文学家,写得一手好字,虽然满腹学 问,但人挺随和、风趣,没有架子。老寿星来访时,他正在 书房写字,一听来意,满口应承下来。来人问:“我什么时 候来取您的墨字?”刘凤诰说:“大老远的,不用再跑了,马 上就写。” 老人非常高兴,把纸恭恭敬敬地展铺在条案上。刘 凤诰用笔蘸足了墨,问道:“请问,生日是哪一天?” “是十一月十一日。”老人答道。 刘凤诰毫未迟疑,写了上联: 十一月十一日 老人一看:我的天,这就写上了?可惜了这上好的 纸。这词儿谁不会呀?做寿时难道就挂这个? 

 还没容老人叹息,刘凤诰又问:“请问,贵庚多少?” 中 “八十岁。”老人又答道。 国 民 刘凤诰又写出下联: 间 八十春八十秋 妙 联 这时,老人才体会出这是一副工整、通俗的对子,做 趣  得新奇别致,连声说“谢谢”,高高兴兴地拿走了。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朝云佛印斗句 联 趣 事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一家人都是才华横溢,兄妹常在 

一起吟诗做对。家中丫鬟受其影响也各个聪明伶俐,尤 

其朝云更是能诗善对,甚得苏东坡欢心。 那一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黄州路途遥远,夫人不便跟随,便让朝云随往侍候 

苏东坡起居。朝云善解人意,棋琴书画皆通,苏东坡便将 

其收为侍妾,闲时更携其同游,自得其乐。后来,佛印和 

尚也来黄州,老朋友在一起苏东坡更是高兴。 有一天,苏东坡与朝云正在书房对弈,佛印和尚闯了 

进来。时值盛暑,朝云穿着薄薄的纱衫,回避不及,便转 

身躲进纱帐之中。佛印和尚故作不知,坐下来与东坡慢 

慢聊天。纱帐之中又闷又热,朝云在里面香汗淋漓,可又 

不敢出来,只得将扇子拼命地扇。佛印和尚见状,越发得 

意起来,出联嘲笑她道: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朝云在纱帐之中燥热难耐,正没处出气,便应声答 

道: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苏东坡闻言哈哈大笑,佛印和尚摸摸自己硕大的光 

头,也笑道:“贫僧坐得太久,闷坏了佳人,罪过不小,还是 告辞为妙。”说完乐呵呵地走了。朝云浑身湿淋淋地走出 纱帐,恨声说道:“这和尚整得我好苦,非要报复他不可。” 过了些时,佛印和尚又来造访,与苏东坡在后园饮酒 吟诗,嬉笑之声不绝。朝云在房中想起上次之事,有心要 捉弄佛印和尚,便在纸上写一上联让侍女送去。佛印和 尚展开一看,纸上联曰: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他微微一笑,随即书写下联让侍女带回。朝云接过 一看,下联为: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朝云又好气,又好笑,也着实佩服佛印和尚之才学。 

 中 国 民 间 妙 联 趣 事 中 国 民 间 妙 绝妙的讽联 联 趣 事  清朝末年,四川嘉定中学堂里,有几个不学无术的人 

充任教师。他们不但在学生中没有威信,而且被学生家 

长斥为“误人子弟”。由于他们妄自尊大,也引得城里的 

知名人士都大为不满。 有一次,他们六个人同游城外高标山的万景楼,做了 

一副对联,让人挂在楼上: 六秀才同游一日 万景楼从此千秋 真是狂妄得太过分了。他们的态度,激怒了当地名 

士王畏岩。王畏岩也登上万景楼写了一副对联,挂在楼 

上: 六秀才只通六窍 万景楼遗臭万年 人有七窍,“只通六窍”,意味着“一窍不通”,而万景 

楼挂他们的对联是“遗臭”了。 智 改 对 联 一天,解缙应朋友之邀前去闲聊,那朋友因与解缙是 至交,相互之间无拘无束,二人在一起的时候,除了吟诗 做对外,还喜欢开开玩笑,甚是投机。 解缙在去朋友家的路上,老远就看见朋友家的门上 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什么,解缙猜疑起来,不知朋友家 究竟出了什么事,待走近一看,纸上写着: 闲人免进 盗者休来 解缙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细细思考,朋友今天是有意 戏弄我了,我今日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