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者惧怕他人的意见,智者研判他人的意见世界上没有人永远掌握着所有真理,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面对不同的意见,自负甚至自恋的人们应该去听听不同的意见和声音,这绝对是有好处的,要知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箴言永远不会过时。 罗兰德说:“弱者惧怕他人的意见,患者抗拒他人的意见,智者研判他人的意见,巧者诱导他人的意见。” 从对别人意见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胸和未来成就的大小。古往今来,有太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的人以惨败而告终,无论是政界、军界还是商界,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美国畅销财经小说《王安败局》的作者威尔·杜兰在该书中说道:“王安公司的失败,是败在了古老的东方传统上;败在了其创始人不听董事成员的意见上;败在了一种刚愎自用的用人机制上。” 美国王安公司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籍华人王安创办的享誉世界的知名电脑公司,在它鼎盛的80年代初期,该公司在电脑界的影响力仅次于蓝色巨人IBM,包括后来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曾经在王安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在事业的鼎盛时期,王安是当时的世界华人首富。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的技术型公司,最后不是败在了竞争对手的手里,而是败在了公司的接班人——王安的儿子手中,也败在了王安不听从众人意见、刚愎自用的性格上。 按照东方人的逻辑,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当然要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事实上王安的儿子当时还没有能力来管理如此庞大的公司。面对众多创业元老和董事会成员的反对,王安坚持己见,硬是做出了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人事交接的决定。这样便直接导致了公司其他骨干的离职和人心的涣散,加上公司决策失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王安公司在其儿子主政几年后便开始陷入危机,等到王安觉察到危险并开始寻求补救措施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王安公司最终以倒闭而告终。盛极一时的王安电脑公司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听意见,坚持己见,这并非是个别现象,历史上因固执己见而受到惩罚的并不在少数,关羽大意失荆州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国时代的大英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的致命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 为儿子求婚时,关羽却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 关羽的失败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东吴名将陆逊在摸清关羽的性格缺陷后,运用计谋打败关羽,最终导致一代名将败走麦城。关羽听不进意见,刚愎自用,只能自食其果。 世界上从来没有人永远掌握真理,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因此那种自负甚至自恋的人是可笑的,有时也是可悲的,当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或许就已经晚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大概是每个失败者最想说的一句话了。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意见和建议都要我们一一听取,在这之间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辨别力和判断力,让我们来看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从前,有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三个筛子,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察。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 那个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 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过滤一下。我要再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 “并不重要。”那个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如此,那个消息便不会困扰你我了。” 可见世事纷繁复杂,并不见得每件事情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听取,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去判断和选择,这当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 感悟:潜规则是很多不能用正常思维去理解的社会现象, “潜规则”在中国社会能够流行的广泛流行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大多数人都痛恨不合常理的潜规则,但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对自己收益最大的潜规则,这看起来是个二元悖论,究其原因,或由于自身底气不足,或出于无奈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有时如果逆潜规则而行,有可能被整个社会所孤立,甚至碰得头破血流。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但社会生活却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出现许多矛盾,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境和挫折,面对这种情况,你是怨天尤人,抱怨命运的不公,与“得罪”你的人甚至是整个社会翻脸,还是不断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努力地顺应生活……文/单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