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托钵化斋说起——道教徒生活方式解析与思考(一)

 青木森森 2016-06-26

      道书有云:一瓢千家饭,孤身万里游。欲求生死路,募化度春秋。”此诗中的瓢”,是指道士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之一,此外还有便铲、织袋、戒尺、蒲团、草鞋、纳头等。这些在世人眼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物品,在古代几乎是一个道士所有的用品和全部家当。

       瓢,又称钵或钵盂。除全真派传戒时戒子托钵外,老修行化缘时也会托钵,这在部分小庙及西北地区很常见。托钵化斋是积功累行、磨炼意志的重要方法之一,全真派托钵化斋始于祖师王重阳。据《七真传》记载,重阳祖师带领丘、刘、谭、马四大门人前往南京弘道时,四人各掌了一瓢,上街化饭。重阳祖师用这种方式磨炼他们的恒心意志整整3年。见性体磨成,便带他们重返山东。有托钵咒曰:唵敕身中,三部八景,三十九神,一万六千护身之神……”①常月祖师说:钵乃全真大法王。”②如此来说,托钵化缘本为道士的一种修持方法,也是锻炼修真学道的恒心意志所在。据《重阳全真集》记载:先生于宁海军装伴哥(伴哥者,乞讨之意也),街市乞化,背纸一大幅,上书此二诗,以诱马钰同去乞觅。”③观《全真集》得知,祖师教弟子乞觅,是通过这种修行方式锻炼他们,有时还让他们背负写有悟道诗词的纸幅,以催促众人的觉醒。重阳祖师的这些做法给乞觅行为注入了教化的意义。重阳祖师说:有个王三,风害狂颠。弃荣华、乞化为先。恩山爱海,猛舍俱损,也不栽花,不料药,不耕田。”④又云:修行助饥寒者,唯三事耳。乞觅上,行符中,设药下。空如此,无作用,亦为是。”⑤在三者中,视乞觅为上乘之法,行符、设药均次之,只如此行事,没有作用,也是不正确的。祖师教化说:餐残饭,着麤衣”,⑥还说:乞觅残余时,选甚冷吃,将来腹中煎熸。”⑦也就是说,乞到残汤剩饭冷热都无所谓,喜悦而食。又说:能乞残余,得饱长长睡。”⑧看来,作为宗教家的重阳祖师,不但为乞觅注入了教化的意义,而且还有修道、悟道、体道的自身体验,他具有超越时代的精神,所以有眼里清闲祥又瑞”的真实写照,显出内景的清闲。

       不过,道士毕竟也要生活。俗话说无财不养道”,故而,也要有一些钱财的使用,法财侣地”则更是强调了财”的重要性。乞觅也包括钱财的内容,重阳祖师说:今朝钱觅人休怪”⑨,犹未免盘缠,乞觅诸公自肯钱”⑩,有钱须得使,不使太憨痴,莫待荒郊里,临风咬齿儿”?等。重阳祖师说的钱”,在修道的过程中,还有深层次的含义。道书上说:财”有二义,大抵圣财皆因法财中来,乃成道之梯筏。未成道之前,必须资于钱财;而成道之后,再多的钱财也无用。世人不明白财施和法施之奥,山林寒贱之士,必依有德、有力之家图之,此法财二施,相资而成。就是说,财乃是修道、助道、证道用的工具,并非目的,与世人所重者完全不同。道祖说:圣人被褐而怀玉”,重阳祖师曾经身穿纸衣度化世人,这在《全真集》中可以找到相关佐证。也许是用纸衣比喻遮体的粗布衣服,或许真穿纸衣教化众生,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丹阳真人语录》又曰:(重阳)祖师尝到登州时,顶笠悬鹑,执一筇(杖),携一铁罐(钵),状貌其古,乞于市肆。”?重阳祖师修炼时,就是历世修炼、忍辱负重。长春丘真人曾西游凤翔,乞食于磻溪,太公垂钓之所,战睡魔、除杂念,前后七载,日乞一食,胁不沾席,一蓑一笠,虽寒暑不变也,人呼为‘蓑衣先生’”。?从史料看,追随重阳祖师的众弟子,基本在社会上都有一个流浪、乞觅及睡路边的过程,由于北七真的言传身教,乞觅在金末蒙初全真道中已形成祖师遗风,门下弟子更是依教奉行。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全真道士仍然保持这种磨性历练以证盟祖师之遗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