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唐朝灭亡时,文官武将没有一个可以用的?

 石 林 2016-06-26

首先要跟亲们说,这是一个长篇历史白话读本连载,讲的是五代十国的历史。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段话,请点下面的链接,从第一篇看起。

五代十国的枭雄们目录:【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段历史跟三国一样精彩,却鲜有人了解】

第三卷:梁晋的角逐

第十三章 枢密使

为什么唐朝灭亡时,文官武将没有一个可以用的?

李嗣周出来了,据说是韩建从中打了圆场,李茂贞放开了一条生路。毕竟挟天子要细水长流,不能做得太绝。

可事情没算完。

李晔要开会。与会人员是宰相,韩建没有参加。作为东家,以及掌握李晔生死的人,他本有资格参与这种高层会议。

李晔也是上路的,每逢重要会议都要去请他列席。可韩建不来,打死也不愿意来。不是他觉悟高。只是因为不识字,跟宰相翰林学士们站在一起实在不自在。

没文化,流氓也可悲啊。

会议主题是讨论大唐的困境,会议内容千篇一律,问题依旧是问题,解决方案依旧是那些方案。开会,说说而已,何必当真,众宰相对此熟知于心。

可这天,李晔脸色一沉,突然问道:“李茂贞是不是还领着兵在奉天,不肯退回?”

“是的。”

“那么。。朕要亲征!”

什么?众宰相怀疑自己的耳朵里那层膜是不是破的。

“朕要亲征!”李晔没心没肺吼道。

众宰相瞬间石化,亲什么不好,要亲征!

“朕要率领众亲王,跟李茂贞拼了。”愤怒的皇帝发出了怒吼。

“朕就不信一个李茂贞有三头六臂!”

“对了,通知韩建,让他出兵助战。”

“大家不要怕,朕已经通知太原了,李克用也会来的。”

“还有,朱全忠也说要来。”

李晔一个人在上面说的神采飞扬,调兵遣将,指点江山,直将歧兵当粪土,直视韩建为浮云。

众宰相突然明白过了,皇上不像是说着玩,他是来真的。

刚刚还石化的宰相突然活了过来,据说人的身体器官,舌头是最灵活的,用好了,益处无穷,如诸葛亮舌战群儒,张仪苏秦舌动七国等等,都是说舌头的好处。

宰相们最先回过神来的也是舌头。大小尖细苦干舌头纷纷表达意见。一时间,嗡嗡的哇哇的呀呀的像进了菜市场。

皇上三思!

慎重,慎重!

皇上是万金之躯,不可轻动。

皇上,此事还有回旋余地。

看着下面急成热锅蚂蚁的高官,李晔不禁冷笑:官哪,宰相哪,朕的左臂右膀哪,国之栋梁哪。

好了,好了,不征就不征。一挥手,亲征之事作罢。李晔虽是皇帝,但讲民主,听人劝。

世界和平,天下和谐,风平浪静,艳阳高照。

宰相们冒一身臭汗,出一口长气,好险!差点要跟着皇上去送死。

这个会议毫无意外,无果而终,只是会议的内容惊动了一个人。

韩建震惊了。

他不明白,史书上分明说挟天子可令诸侯,可实际一操作,味道就变了。

他顶着一个挟天子的恶名,却没有享过半点挟天子的威风与快感。天底下,没有人买他的账,天下枭雄个个都在威胁他马上放了皇帝,不然跟我的大刀说话。

可见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太大。

这些,韩建都认了。

可他万万没料到,就连李晔。他也没办法挟住。

吃我的,住我的,在我的眼皮底下,就差宣布实施拘留了。可这小子竟然还打起了亲征的主意。

思前想后,韩建总算明白了,李晔这个人太有信心了,给他一个兵,这位皇帝就想着征服七大州四大洋,要给个长征七号,估计能横扫银河系,统一全宇宙。

面对这个大活宝,韩建很苦恼,他简直要得反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韩建下定决心,对付这样的人,只能让他一无所有。 为什么唐朝灭亡时,文官武将没有一个可以用的?韩建要对付的是李晔的兄弟们。

你这么横,不就是指望着你的兄弟能够为你招兵买马吗?我将他们全端了。

杀亲王不是容易的事,只有一个理由可以支持如此大的动作:谋反。

李晔同志虽然拉拢外人屡屡失败,但作为一个家长,还是比较成功的。李唐子弟在他的领导下,团结友爱,相互信任。

估计李世民前辈看到这种和睦情景,都要羞得钻地洞。更何况现在亲王们都被软禁在家,那有机会与时间干这等大事。

当然,再合缝的鸡蛋也架不住一只执著的苍蝇,更何况这个世界上还有诬陷这种东西。

我说你造反,你就是造反。

韩建收罗材料,组织证人,将众亲王集体告了上去。

皇上,这些年咱们跟附近藩镇的关系搞得这么差,都是因为诸王掌兵。前段日子我奏请罢他们兵权,可听说他们不服,要造反咧。

是吗?李晔翻翻眼,没有搭理他。

我知道了,下去吧。

几天过去了,李晔没有任何表示。

韩建同学,你又白忙一场啊。

经过数次请示被驳后,韩建同志变聪明了,请示就是多余。自己也不过是需要一张诛杀诸王的诏书罢了。

这种东西不只李晔才有。

刘季述有。

有人可能记得刘季述,上一届皇帝李儇快断气那天,就是这位半截爷们亲自敲开了李晔的大门,然后将李晔领到皇位之上。

托李晔没事爱找大太监麻烦的福,阉教高层隔三差五地被砍,底下的太监经常有升迁的机会。又也许李晔还记得刘季述领着自己走过人生最重要的一段路,没事提拔提拔。现在,刘季述就混到了枢密使。

枢密使是个什么玩意?

枢密使是个跑腿的。

皇帝那天一拍脑袋,想干点什么事,就得吩咐中书省,门下省的干部去办。可那年贝尔还没发明电话,企鹅也不叫QQ,通讯基本靠吼,传话基本靠腿。

于是,皇帝写好命令,交给一个太监,说:把信交给加西亚(宰相们)。

这个传话的太监就是枢密使。

又或者下面打了报告上来,就得先交给这太监,然后转交皇上。看来,枢密使也相当于传达室的大爷。

传达室的大爷永远不可能掌控朝廷,顶多掌管大门钥匙。而枢密使可以,借用商业上的一句话,渠道为王。

掌握沟通渠道的太监们练成葵花宝典后(掌军权),皇上想看什么,想对下面说什么,都得问问枢密使给不给你传。

于是,枢密使成为了权宦的标志。

历史告诉我们,坏人都是狼狈为奸的。枢密使当然不会一个人行走在祸乱朝纲的道路上。

他们通常是四个人,刚好可以打一桌麻将。

左右枢密使与左右神策军中尉并称为四贵。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权阉四贵。我们听群众的。

四贵之一,枢密使刘季述有幸成为了韩建选中的那个人。

据说刘季述文化水平比较高,韩建选择他可能有互补的需求,而且刘季述有他需要的东西,一张假的诏书,上面应该写着:诛杀诸亲王!

这个任务对刘季述来说太轻松了,传递诏书就是他的工作,格式,用词,他清清楚楚,章子嘛,拿萝卜照葫芦画瓢的刻一个就是。

大概每一个公公上辈子都是东南亚证件公司的员工,很快,一份以假乱真的诏书得了。

为什么唐朝灭亡时,文官武将没有一个可以用的?刘季述袖里装着那份诏书,急冲冲地走在前面。

众亲王住的地方叫十六王宅。当年,刘季述也曾经奔跑在去十六王宅的路上,那会,他是去请李晔当皇帝,这会,他是要去杀人。

在他的身后,韩建同志全副武装,威风八面,再后面,数千大兵如狼似虎。

他们将十六王宅围了起来。

此时,众亲王大概在吟诗作对。

韩建同志对这个相当反感,他们可不就是借吟诗跟我作对嘛。

刘季述高昂尖锐的声音响彻王宅:你们造反已经被人告了,皇上要你们死!

众亲王猛然惊醒,他们爬上墙头,有个别运动能力强的,还爬到了屋顶。

四下里,刀光剑影,杀机冲天。

他们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唯一的举动只有呼救:宅家救命。

据说,唐朝把皇帝叫宅家,宋朝叫官家,朝鲜叫领袖。

宅男李晔还沉醉前些日子吓唬宰相的快乐回忆当中,全想没料到他的哥哥弟弟叔叔伯伯大爷二大爷们已经被一网打尽了。

第二天,韩建告诉他,我已经把那些亲王干掉了。

带王字头衔有一十位,前面经常为李晔讨伐出战的覃王李嗣周不幸也在遇难名单上。

李晔震惊,悲伤之下,他只是不断重复四个字。

何止于是!何止于是!

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这是为什么啊?

“十六王宅的人想造反了,为了皇上的安危,我不得不这么做。”

韩建给出的这个理由相当于不解释。

王爷都杀了,脸皮已经撕破,那就坏事做到底吧。在杀王事件没多久,韩建准备修一座别墅。

他是在给李晔盖养老院。只等修好了,就请李晔搬到养老院当个太上皇。

顺便提一下,此时是乾宁四年(897)的冬天,李克用刚在蔚县跟幽兵耍醉八仙,结果吃了大亏,元气大伤,一时半会已经没可能来华州救李家户主。

李晔陷入了绝境。

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也许有的,在韩建大修皇室拘留所时,有一个人也在盖,而且从规模,档次以及位置上明显要高出华州不小。

救李晔者,宰相也。

为什么唐朝灭亡时,文官武将没有一个可以用的?在华州的日子,是文官集团最黑暗的岁月,他们的地位降到了最低点,上班时,经常提心吊胆,接不定刚刷卡进门,人事部长韩建就递过来一张解聘书。

第一批被清理的人员当中就有一位宰相。

这位相爷叫崔胤,典型的高干子弟,名门世子。

他的姓氏就代表着荣耀与地位。

大唐有五大姓氏:李、崔、王、郑、卢。

据说当了官的男人都想娶这五大豪门的姑娘当老婆,其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可能仅次于中进士。

而女人当然想嫁进五大豪门。但这个基本上很难,人家一般不娶其他姓的。有一家除外,李家。

李当然就是李唐皇家。大唐本来只有四大姓氏:崔、王、郑、卢。李家因为跟外族通婚太多(四大家族尤其鄙视李家跟外族那扯不清理还断的关系),DNA不纯正,被视为是豪门中的破落户。

李世民同志不讲豪门规则,运用国家机器,强行宣布李姓为天下第一。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都这样了,第一就第一吧。大家心里有数就行。

排除强行插队的李姓,第一位的其实是崔,崔姓家谱往上翻可以直达姜子牙,(崔姓化自姜姓)。有唐一代,崔姓人才济济,已经死掉的中书省内鬼崔昭纬就是老崔家的。

崔胤同志也是老崔家的优秀代表,顺便提一句,他的父亲也当过宰相。他老爷爷也是宰相,算起来,他是宰相N代。

可是,资历还是比不上实力。现在是种田出身的暴发户韩建说了算。

韩建要贬崔胤,理由很简单,有人告发崔胤是崔昭纬推荐的。据说也曾经给王行瑜送过情报。

崔昭纬,王行瑜早就被打成反动派,崔胤自然要连坐的。

韩建将崔胤贬到湖南,估计韩兄也是考虑了崔家的背景,不然就不是湖南,而是安南了。

可崔胤刚出华州没多久,转了一圈就当郊游,然后从容地回来了。

官复原职!

许多被韩建贬官的人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崔胤连湘江的水都没看到,就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官员复出自然是有些不能言说或可以言说的原因。

崔胤刚认了一个大哥。

想当初林冲同志空有一身绝世武艺,却是一个软绵绵的受气包样。投了梁山,有了大哥秀才王伦,亦是落寞寡欢的小媳妇样。可自从晁天王晁盖当了梁山龙头老大。林冲立马脱胎换骨,气象一新从萎靡不振变成了神采飞扬。再到宋哥哥占了梁山,革命路线发生变化,林冲又陷入人生的迷茫与道义的泥泽不能自拔,到后来,竟郁闷致死。

可见人在江湖飘,那能没大哥。

崔胤的老大哥可比晁盖宋江之流要牛的多,大哥姓朱名温。

被罢相后,崔胤给朱温写了信,要求给朱温当小弟,在朝中做代言人。这一次,崔胤找对了人。

收小弟是朱温的嗜好。崔家这等有头有脸的家族,拉拢一个崔胤,等于拉拢一个大家族。更何况朱温也急需一个代言人。

不一会,朱温的拨乱反正请求书送到了华州。

我看,崔胤是个好同志嘛。

于是,华州街头,崔胤浴火重生,神清气爽:老子又回来了。

杀回来的崔胤凶性十足,不但敢与韩建别脸,跟太监们叫板,还清理了文官集团的门户,将数位旧日冤家赶出了中央。

多少年了,文官集团被打压的抬不起头,到了今天,终于有一位铁血强力新任帮主出来主持大局,这是一个十分厉害的角色。江湖人称他是庙堂君子剑,因为史书上记载他外表文质彬彬,举止风度翩翩,态度温文尔雅,言词光明正大,方脸一派正气。

这明显是华山掌门岳不群穿越过来复兴文官集团的。

更难得崔掌门神似岳掌门至入骨。一个字他们共有:阴。(喜阴计,附离权强,其外自处若简重,而中险谲可畏。)

崔掌门,岳掌门都深得中国文化之髓,阴阳调和,外阳内阴,阳奉阴违,阴阳合体等等等等。

订阅 头条号 《悦读会》,我们明天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