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人来说,一年前有一个让他们挠头的难题——在家门口,曾经的化工厂把土壤污染成了“彩色”。如今,本市首个利用热解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项目在此顺利推进,并已初见成效。 “我1979年入厂,厂子最红火时有300多人,门前的大马路就是我们厂给铺的。”日前,踩着脚下依稀可辨的红色土壤,治理现场工人李乃松对记者说。他曾是化工厂动力科的科长,见证了该厂由兴而衰的过程。“厂子主要生产染料,后来污染得厉害,2011年关闭了。如今,我和几个工友又回到这里,帮着治污。” 记者现场看到,偌大的厂区被分成若干部分,除了各有一整套土壤和水处理设备外,四个大坑很是显眼。其中一个里面是有色的淤泥,靠近时能闻到明显刺鼻的气味;旁边一个坑盛满红色的污水;另外两个里面则是相对干净的水。 项目负责人、中交天航局环保公司武清项目部经理王琦介绍,项目整体分为土壤修复和水处理两部分,被污染的土壤主要含有苯、苯酚、苯胺等苯环类有机毒性污染,成分复杂,没有成功经验可循,处理难度很大。经过多次实验,他们决定使用热解技术修复污染土壤。 “通俗点说,就是对土壤进行加热,把其中的有机物和土壤进行分离。”王琦在处理土壤的喷淋吸收塔前对记者说,“原理虽然简单,但由于成分复杂,需要控制的温度不一样,所以难度很大。”从去年5月至今,已完成有机污染土处理近2万立方米,处理后的污染土完全达到建设用途标准,实现了资源化利用。除了土壤修复,水处理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整个工程计划年底完工。届时,这里将会建成一个休闲广场。 记者了解到,按照美丽天津建设要求,今年本市继续推进农村渗坑治理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工业企业遗留场地的环境监管,筛选潜在污染场地,提出优先管控场地清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让这些被污染的土地重新变成沃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