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不务正业,竟然还发明了它

 文山书院 2016-06-26

蒸笼,源于汉代,是汉族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又以竹蒸笼以胜。独特的材质、结构配合着传统工艺,让小吃原汁原味,色香味俱全而饮誉全球。


传汉高祖时期,将军韩信为避免炊烟暴露军营位置,以竹木制作炊具,用蒸气蒸煮食物,是为竹蒸笼的起源。



而事实上,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已采用竹来制作各种用具,而蒸这种煮食方法,亦早在周代已有记录。



现代蒸笼渊源:东汉墓中的古代厨房壁画


种类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竹蒸笼的种类主要分为青皮慈竹蒸笼和去青皮楠竹蒸笼。



慈竹蒸笼,四川,重庆、贵州、江西、湖南一带特有的竹蒸笼。


楠竹蒸笼


随着竹子和水汽的反映,带皮慈竹蒸笼会从竹青色变化到黑色。



而去青皮蒸笼在使用1月后,油慢慢渗透入竹子,颜色则会慢慢变金黄色。


材质

慈竹不抗高寒,在全国分布不多,不适应做蒸笼制品,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楠竹蒸笼是现今的主流。



楠竹,毛竹的一种,成林竹较厚。制作时需把外层用刀刮去,保留约半厘米的厚度制作。由于楠竹硬度较强,祛除外层后就不需要再做烤火处理。


制笼

传统工具:



竹刀

刀锋上厚下薄,以最薄身位置削竹。



手钻

竹枝加绳子。用时十字形摆放,拉动长竹令绳驱动短竹转动,短竹的钉便能钻孔。



竹夹

方便制作时定位



木枕

已有六十多年历史,用来制作工作台。


制作工艺:

用原材料削出竹片等部件,绑接出轮廓。



操作手钻钻孔,动作很像拉二胡




把竹钉嵌入已钻好的小孔。



最后用竹刀把多余的部份去除。


蒸笼通常堆叠着使用。蒸笼架在水上,当水沸腾时,大量水蒸气会向上、汇聚,在盖子处不易散开,升高的气压便率先将最上层的食物蒸熟。



蒸笼,传统小吃背后的手作工具,

手工艺和设计,

像美食般,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不断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