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松老师五一在天津涌泉寺的法谈

 刘飞宏33 2016-06-26
岩松老师五一在天津涌泉寺的法谈
我们之所以痛苦、烦恼,是因为妄念来的时候不知道,跟随着妄念起舞,从而产生了贪嗔痴这三种烦恼。当我们利用肢体的动作,不断地培养觉性,觉性强大了以后,妄念一起,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并识破它。看见并识破它,就不会随着妄念起舞;不随着妄念起舞,贪嗔痴就没有机会升起,心就变得平静、宁静、和谐、安详,没有痛苦没有烦恼,这就是动中禅方法的原理。
无论做原地经行还是做手部动作、两点经行都是为了培养觉性,这三种方式是培养觉性的主要方法。隆波田说:当我们觉性高了以后,在日常工作中,行、住、坐、卧,以及屈、伸、俯、仰等所有的动作都可以用来培养觉性。因为人是动物,一天到晚包括睡觉的时候都在动。觉性高的时候,睡觉过程中的翻身也可以知道并用来培养觉性。所以培养觉性不局限于三种规定的动作,一些细小的动作,比如说:眨眼、弯腰、低头、转身、平时走路,包括做家务的时候,可以觉知自己切菜时手部的动作,拖地时手臂的动作都可以用来培养觉性。只不过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初学者,觉性还不太高,日常工作中很多事情让我们分心,专注的习气也比较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这些动作的强度,不如我们练习专门的动作(原地经行、手部动作、两点间经行)强度大,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容易培养觉性。但是当我们觉性高了以后,心就会变得越来越敏锐,所谓越来越敏锐是指一些细微的、细小的动作都能容易地察觉到。当一些细微的、细小的动作能容易地被觉察到后,这个被察觉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觉性的过程。
修行和培养觉性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我们首先应该在这三种主要的培养觉性的练习方式上多下功夫;而对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动作,我们能知道多少就算多少,不要苛求每一个动作都知道,如果苛求的话,就会用心、用注意力,而一旦用了心,用了注意力,就会变成专注;变成专注觉性就没有了。所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对于自己的各种细微动作,能知道多少就算多少,不要苛求每个动作都知道,主要的修行精力,还是用在这三种主要的练习方式上。
以前多次讲过为什么不在受念住上下功夫。因为感受有三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当我们觉性不强,平等心还不高的时候,我们观这些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不容易,反而容易被这些感受卷进去;卷进去以后不但不灭苦,反而制造新的苦。观情绪同样也是如此,当我
们生气的时候,能不能观这个生气?不容易观到。当我们快乐的时候,喜欢某件事情的时候,能不能观这个快乐?能不能观这个喜欢?也不容易观,容易被喜欢和快乐卷进去。那么观念头呢?隆波田说念头快如闪电,我们的觉性那么低,觉性那么不敏锐,要想跟上念头,那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怎么办呢?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讲,特别对当代人来讲,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必须老老实实地在身念住上下功夫。在身念住上下功夫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觉性。因为大家都知道,五蕴身心之中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主宰或主体。既然没有一个主体或主宰,那么观感受、观心、观法的时候,只有观,而没有一个观的主体,是谁在观呢?方便来说,就是觉性在观。我们从身念住上下功夫,就是要培养出强大的觉性,当觉性变得强大了以后,觉性会自然地去观感受、观心和观法。请一定记住,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现在不少人对观心以及看念头很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一是因为人们喜欢复杂的东西,往往认为越复杂的东西越高级;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往往高估了自己。比如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时,如果我说某某学员,你可以解微积分了,他会非常高兴,即使他没有能力去解微积分,当他听说自己可以解微积分时也非常高兴,并且非常愿意去做;如果当我说某某学员,你现在的能力还不够,你只能做加减乘除,即使这个学员只有做加减乘除的能力,他心里也会不高兴,“周围的人都可以做微积分,为什么叫我做加减乘除?”——他会存在这样一个心理。所以当听到有人从国外请来一个观心大师时,很多人就一窝蜂似的跑去听课。就像听到有人从国外请来一个教微积分的老师,明明很多人不具备解微积分的能力,但是还是愿意去听这个老师讲课,还是愿意去尝试着解微积分。好高骛远是多数人普遍的一种习气,在修行上也是如此。
隆波田这种方法,是利用肢体的动作培养强大的觉性,培养出强大的觉性后,觉性会自动地、自然地去观感受、观心、观念头。然而现在很多人所谓的观念头,不是用觉性去观,他是用“看”这个念头,去打压前一个念头。这个“看”,本来就是一个念头或妄念,它是一只假猫,是一只披着猫外衣的真老鼠。所以过早地看念头,不是猫捉老鼠,而是老鼠和老鼠玩游戏。
真正的看念头,只看一次就够了。拿我本身例子来讲,我第一次会看念头的时候是这样的。当我练习动中禅有一年多的时候,有一次在路上经行,突然一个念头冒出来,觉性自动地就去捕捉那个念头,结果就慢了半拍,没有跟上。当时那个念头给我带来了恐惧和很大的苦受。我继续培养觉性,又过了几天,当我在敲计算机键盘打字的时候,那个念头突然又冒上来了,这次觉性立即扑上去,把它拔出来了,拔出来以后,我浑身就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那个念头在被拔出的那一刻,没有给我带来恐惧和痛苦,而且从此以后,那个念头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个念头在我修行动中禅以前反反复复出现,持续了很多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是自从那次被拔出后,那个念头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才是真正地看念头。而并不是像某些书上讲的:你要怎么去看念头,要反反复复去看,不断去看……不是那样的,那不是真正地看念头。
给大家讲这么多,目的就是让大家不要急着去观感受、观情绪、观心、观念头。如果急着去做的话,就会应验中国那句古话——拔苗助长。我接触过几位没有在身念住上下功夫,而过早地去观心、观念头的学员。发现他们实际上是在念头来了以后,用“看”这个念头去打压前一个念头,并且把“看”当成了一个小小的工具,用得非常熟练,念头一来,马上用“看”这个念头把前面那个念头啪地打下去了,来一个念头就啪打下去,运用得非常熟练。这样表面上看去,他们内心比较平静,也没有太多的烦恼,但这是因为念头刚刚一冒头就给打压下去了而不是将念头连根拔除。因此这种方法是不究竟的,属于扬汤止沸。就好像锅里面不断地冒泡,冒了一个泡,用一个非常熟练的工具,“啪”打破了,冒一个泡,打破了,冒一个泡,打破了……还属于扬汤止沸这个范畴。要想真正地解决问题,必须釜底抽薪,也就是利用身念住,利用肢体的动作,来培养出强大的觉性,就不用扬汤止沸了,因为当觉性强大后,锅里面的气泡连冒都不冒了,既然都不冒气泡了,就不用什么工具去把它打破了,这才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以上所讲的这些,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急着去观感受、观心以及观念头,重点要在身念住上下功夫。隆波田临死的时候还在做规律的手部动作,并不是说他临死的时候需要做手部动作,而是以此告诉后人,在任何时候,不要忘了手部动作,手部动作是培养觉性的一个最好的工具,是一个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