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随秦先生去朋友老吴家做客,老吴开车来接我们,顺道去他的发小那里拿回一条鱼,18斤,老吴说是他发小钓上来的。 因为处理起来很麻烦,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把这条鱼送去老吴家附近的饭店,让厨师帮忙做出来,足足做了两大盆,一盆酸菜的,一盆香辣的。 老吴的发小,是资深钓鱼爱好者,这个城市里大大小小的钓鱼俱乐部,他都参加过,发小很会做饭,当日吃的一桌子菜,除了那条18斤的鱼,都是发小做的。 我们只偶尔剥头蒜,洗个盘子,打打毫无技术含量的下手,其余时间就穿梭于客厅和厨房之间,唠唠嗑,吃块西瓜。 老吴的妻子告诉我,平时老吴的这些发小来家里,都是自己到厨房烧菜做饭,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一个个堪比大厨,她们女人只负责吃。 那一刻,我忽然喜欢起这样的生活来。 老吴家是一座二层小楼,在郊区,大概二百多平的样子,二楼的阳台很宽敞,我们可以坐在这里,品鱼,吃虾,喝酒,毛豆煮的咸淡刚好,夏天的黄昏,风吹来,与朋友谈天说地,无车马之喧,有情之惬意。 在市里地皮很贵的地段,老吴有一套挺大的房子,但他与妻子都是好静之人,并不喜欢去住,老吴说,他还是喜欢村庄里的生活,出门可遇老友,随时有人陪打牌喝酒。 饭后,我与秦先生沿着他们的村庄溜达,周围有一些菜园子,路很宽敞,车少,人亦不多,两人走走停停,甚觉美好。 我跟秦先生说:他们的生活真自在,就像一场田园的回归,我梦想的生活哎。 秦先生笑谈:不如我也来此买块地皮,帮你实现这个愿望。 我实在忍俊不禁,我说若真有这些钱,我要去买一户更好的学区房。 说罢,我有些发愣。 你看,我这样懂得现实和做梦之间的区别。
曾在育儿网站上,认识一位全职妈妈。 她在孩子即将入学幼儿园的时候,连换两座城市,她说:你知道吗?这需要太大的勇气。 她之前建立起来的所有关系,都要推翻重新来过,这种重建让人孤独。 但是她没有办法,她付不起这里高昂的房价,更无法拿到上海的户口,不能为女儿在这座城市选择一家好点的幼儿园,只能换一座退而求其次的城市。 她并不在意那座一线城市,她在意的是那里的人。 她说,她的很多时间都用来怀念过去。 她曾在那里结交下的朋友,她曾在职场获得过傲人的成绩,她在上海的那几年,像种子一样在记忆里生根发芽,每当孤独的时候,就拿出来想念。 过去每一刻的美好都在暗示她,以她现在的精力和时间,不能再重新建造一场尽如人意的社交和友情,甚至人脉,她无法再次获得轰轰烈烈有目标和兴奋点的生活,现在的她应该只求随遇而安和顺其自然。 她很颓废。 我说你应该学会让这些记忆从大脑里一点一滴的抽离,不分离出去,你会更痛苦。 你说孤独是享受吗?不是。 心静下来的独处是享受,但孤独不是独处,人是群居动物,孤独有时候让人绝望。 说起来,你觉得在一线城市奋斗好,还是定居于二三线城市稳定好?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你喜欢吃咸豆腐脑还是甜豆腐脑? 难道不是因人而异? 我看到过很多是在大城市披荆斩棘还是回归小城市知足常乐的文章,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还能选择的话,我一定选择三线城市,在同一座城市里生活一辈子,过那种很多人都不愿意过的,一眼望尽一生的生活。 因为我这些年一直在外,像那个全职妈妈一样,我渴望父母在身边,渴望发小和最好的朋友一个电话就可以见面。 到了我这个年龄,已经不太愿意过多踏入社交领域,除非必要,我身边很多人,我们都知道,我们为了生存或生活而需要的,并不是真正走进内心的,最让人安心和开心的,仍旧是原来的圈子,原来的人。 但是,如果时间真的能够让人再次选择,她和我会向往那种毫无波澜的生活吗? 未必。 年轻的时候,一定是需要轰轰烈烈的,因为前路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诱惑的种子,你好不容易捡到一颗,你要种下,你要收获一片森林,那是希望,年轻时期最该有的希望,失去这些,要依靠什么度过余生?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一些信仰作支撑,当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来消化自己所做的选择的时候,就需要找一些支撑,避免自我沉迷于失去里,避免绝望。 关于信仰这件事儿,完全在于你想要得到什么,你的内心在坚持什么。 我甚至有时候会羡慕那些痴迷于某一种爱好的人。 比如老吴的那位发小,他是真的爱钓鱼,他可以一坐几个小时;比如我家秦先生,他喜欢喝茶,我眼睁睁看着我们家的花钱流水记录在买茶上日渐增长,但我非常支持他喝茶;再比如我朋友,她喜欢插花,隔三差五就兴致冲冲的跟我显摆她插画的技术又有长进。 我一度觉得我这种人没救了,若说对什么还痴迷的话,那可能只有水煮肉了,我在过去的几年间,吃遍了我去过的城市去过的饭店的水煮肉,甚至于我出去游玩所住的酒店,我都会问一句餐厅可不可以做水煮肉。 但这项乐趣已经随着时间而消失殆尽,我现在喜欢吃的东西非常少,挑食很厉害。 我觉得这样不好。 没有信仰的人生,会稍显无趣。 我闺蜜说:你看你多好,丈夫体贴,儿子可爱,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尚未过三十岁的年纪,生完小孩身材还保持的那么好,好想跟你换。 我对她说:你看你也不赖,尽管独身,却金钱和时间自由,想去哪里都可以,想做什么就去做,你过的如此美好,又有什么需要跟我换的。 我喜欢老吴和他发小的生活,全职妈妈怀念从前的生活,秦先生告诉我,老吴说他的妻子羡慕我的生活。 我闺蜜希望如我一般尽快组建三口之家,而我则崇尚她的自由。 世间安得双全法? 我们统统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我相信,没有人敢说自己的一生从未有过后悔的时刻。 人都是不知足的。 欲望让人前进,也让人痛苦。 欲望太多,人就会不快乐。 我觉得随心而行可以大大降低人的后悔感,最好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一直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无论在哪座城市,安心踏实的努力,就向着从前设定的目标努力,选择之前要慎重,选择以后要坚定。 就像信仰,有信仰的人,幸福感会强烈一些。 我的好姐妹曼曼,她就喜欢做一个贤妻良母,穿梭于菜市场和厨房之间比上班更能让她得到乐趣;而我的同事小徐,产后三个月立马回归职场,她一刻都不想待在家里扮演一个好母亲。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除了欲望太多,还因为别无选择。 有的全职妈妈其实不喜欢带孩子,可是人力和经济都有限,请不起保姆就得亲自上阵;有人厌倦极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但不上班就得喝西北风;没办法去专卖店里卡随便刷买买买,那你说不去挣钱还能做什么? 看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并不能解决任何事情,它只是把那些让你烦恼的事件变得不再重要了。 心态,是一件调节的法宝。 我们渴望得到的,很多都是我们目前没有的,有的缺少快乐,有的缺少金钱,有的需要人脉,有的渴望关怀,有的希望得一个可以为他择一城终老的爱人,在深夜里有人为晚归的她留盏灯。 我最近遇见了很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在他人的世界观里不停的思索,我们的困惑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想大概就是,想要的还没得到,得到的又已经失去兴趣。 我并不希望自己变得如此,我希望我对生活一直保有热情。 我在努力生活,也在修炼自己。 自我修行是一条非常缓而漫长的道路,不知何年才能得偿所愿,但我正在尝试。 愿人生过半,修一场心安。 活在自己的坚持里 是最简单却也最难的事情 我是卡西 愿在文字里自省,在美好里相遇 愿成为更喜欢的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