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莲池大师《竹窗三笔》朝海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6-06-27

 

朝海

 

  僧俗进香南海,或有不由四明正路,而别从大洋及鳖子门,蹈不测之险者,飓风作,覆舟,溺死数十百人。嗟乎!不远数百里、数千里,虔诚而往参谒,宁非好心,宁非善事,而至于失命,则未必其临终正念何如也?

  夫经称菩萨无刹不现身,则不须远涉他方。而大慈大悲者,菩萨之所以为菩萨也,但能存菩萨慈悲之心,学菩萨慈悲之行,是不出户庭而时时常觐普陀山,不面金容而刻刻亲承观自在矣!更有投入洪涛,谓之舍身,冀菩萨为接引。及其死也,必发嗔起怨,是反成堕落,岂不哀哉?不特此耳,泰山绝顶亦有舍身崖,后贤为之筑垣,大书“矜愚”二字,亦无量阴德矣!

 

  (云栖袾宏《竹窗三笔》)

 

【译文】

  僧俗往南海进香,有的人不从宁波正路走,却要乘船从大洋及鳖子门经过,甘冒不测之风险。曾听说有遇到飓风大作,覆舟落海溺死数十、百人的。可怜哪!不远数百里、数千里,虔诚而往参谒,难道不是好心,难道不是善事!而于途中不幸失命,谁晓得其临终还能不能保住正念呢?

  佛经上称观世音菩萨无刹不现身,如果于此信得及,则没有必要远涉他方。况且大慈大悲,正是菩萨之所以称为菩萨的真正内涵。凡僧俗只要存着菩萨慈悲的心怀,学菩萨慈悲的行为,用不着出门,便可以时时常觐普陀山;不必面见菩萨金容,也能刻刻亲承观自在。奈何人们偏要舍近求远,更有人投身于洪涛,称这种举动为舍身,希望得到菩萨的接引;等到快要淹死的时侯,又满腔后悔怨恨,结果反而堕落恶道,岂不可怜?不但普陀山有这种现象,泰山绝顶也有舍身崖,今有仁慈的贤士为了防止有人作无谓的牺牲,在那里筑了垣墙,大书“矜愚”二字,警诫人们不要做出愚蠢的行为,这也可说是积了无量阴德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