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雀鱼品系的固定

 努力的小白 2016-06-27
  如果追求孔雀鱼血统的纯正,一定要单品种饲养,当然还要确保种鱼血统的纯正。纯正血统的孔雀鱼非常昂贵。

  爱好孔雀鱼的朋友,往往有这种经验:好不容易得到一对纯品系的种鱼,配对的喜悦与产子的兴奋,接下来含辛茹苦地照顾,不料子代性状竟然全部都走样,热情一瞬间就被浇灭,难道是基因弱化了吗?

  1.理解该品种的基本形。

  2.理解该品种的遗传基因型。

  3.要作出理想(目的)的表现形,必须在生后1个月内分公母。

  4.确保处女母鱼作为交配之用。

  一般基因弱化的定义过于广泛,可能从孔雀鱼子代体色表现不如预期,到生态学上外来种的入侵导致原生种特有的基因被“稀释”等情况都包含在内,因此用来解释这一种特殊情况会过于模糊。别急着淘汰掉所有的子代,在有些状况下仍有东山再起的潜力。

  这里我们介绍一些方法用来固定我们所要保留的基因,同时也是我们要预测一个新的性状的基因型,所采取的方法之一。

  比如我们有一尾白子品种的孔雀种鱼(aa),这是位于体染色体上的白化基因,要如何维持下去呢?

  想当然以另一尾白子与之配对就可以达到预期产出百分之百的白子子代,但是,实际上有子代体型变小甚至不孕的困扰会发生,因此我们退而求其次,用普通体色的孔雀鱼来配对试下,得到的子代全数都是普通体。对于这样的结果,您感到可惜吗?且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基因分布棋盘格是如何的吧!

  子代F1全数都是带有Aa基因型的普通体。表示有潜力可以再下一代F2重新配对成白子,所以我们拿第一子代来互相配对;

互相配对

  第二子代F2有四分之一的机率返回到白子的基因型,其余的为带有AA与Aa基因型的普通体色。对于产子数众多的孔雀鱼来说,25%的机率就可以得到不错的成绩了。

孔雀鱼配对

  更近一步,有没有办法让白子的产生机率提高呢?

  有的,让我们继续……

  如果将第二子代的白子与第一子代的配对的话,结果第三子代F3出白子的比率就会提高到二分之一。

第二子代的白子

  反复拿第三子代来进行配对,结果都会达到50%的机率,这样算是最理想的维持方式。

  不过持续的近亲交配会使一些遗传上带有病变的隐性基因有机会表现出来,造成子代体弱多病,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鱼友朋友们多半会引入外血,以保持基因的多样化,是维持健康品系的重要方法。

  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要维持一个新获得的白子需要有第三子代才可以达到一半的机率,过程中繁殖者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就不言而喻了。对于其他的品系固定方法就更复杂,甚至有很大的部分是跟 性别有关,牵扯上性别可以让品系的维持更简单也可能更复杂,这也是玩家的挑战之一。

  根据前人的经验,孔雀鱼的基因遗传理论数值与现实往往有很大的差距,简单说吧,就是预期会出现的性状表现,可能不会出现,而新性状则出现的机会更加渺茫,除非产生了有利的突变或重组,不过就机率上来说,这也是微乎其微。除了一些已知被长久固定的显性性状之外,其余衍生种的基因型在爱好者的努力之下会朝遗传学上本来就少出现的组合方向发展,例如:隐性的同质接合体(如白子aa),连锁的隐性同质接合体(如白化体bbgg)与利用性染色体与体染色体的组合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