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夷简与范仲淹的恩怨

 细雨青衫 2016-06-27

发现滨州

□李观伟

吕夷简,字坦夫,北宋时人,宋代著名政治家。吕夷简祖籍莱州,出身于世宦名族,伯父吕蒙正是宋太祖时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吕夷简在仁宗朝三次拜相,前后执政时间长达十三年,直接影响北宋政坛二十三年之久,是宋朝立国以来任相时间仅次于赵普的宰相。吕夷简官高位崇,在他所担任的一系列官职中,有一个并不起眼的职位:滨州知州。

据康熙《滨州志》记载,吕夷简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考中进士,现担任通州通判。任职期间,河北遭遇水患,吕夷简治水有功,经选拔升任滨州知州。来到滨州以后,吕夷简沿河修筑堤防,开渠分导水势,使得滨州这个濒临黄河、渤海,水患频发的地区“岁无淹涝”,人民生活逐步安定。在滨州任职期间,吕夷简深刻体会到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之苦。当时的税赋之多、之滥已经到了严重的程度。比如当地百姓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具也要上农器税,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看到这种情况,吕夷简认为“农器有算(税),非所以劝力本也”,决心上书朝廷,仗义执言。吕夷简的上书,得到了宋真宗的首肯,下诏不再收取天下的农器税。吕夷简的这次上书可以说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恩泽所及,遍于天下。

吕夷简身后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忠臣,有人说他是奸臣。庆历年间北宋名臣孙沔、蔡襄、欧阳修等都曾上书弹奏吕夷简,以为“夷简谋身忘公,养成天下今日之患。”一代大儒朱熹虽没明言吕夷简为奸臣,但极度贬低夷简。然而著名史家李焘却评价他:执政时间最长,虽然多次被言官弹劾,但始终得到皇帝的信任;他所罢免的大臣,许多很快便又得到重用,不一棍子打死;“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巻,动有操术。后卒配食庙廷,为世名相。”

这个评价可谓中肯。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与名臣范仲淹的恩怨中窥见一斑。

明道二年(1033),仁宗皇后郭氏被废,围绕这件事,范仲淹与吕夷简态度迥异,两人之间掀起了激烈的斗争。

宋仁宗皇后郭后嫉妒成性,心胸狭窄,行为蛮横,而且立后九年,依然无子,于是仁宗有废郭后之意。宋仁宗宠爱一位姓尚的美人。有一天,尚美人在宋仁宗的面前议论郭皇后,刚好被郭皇后听见。郭后不胜愤怒,上前要打尚美人耳光。

宋仁宗见势不妙,急忙过来劝架。郭皇后一巴掌打在宋仁宗脖子上。指甲在宋仁宗脖子上划出了两道血痕。宋仁宗龙颜大怒,但他性格文弱,虽然生气,却没有发作,只是带着尚美人走了。郭后这个举动,成为废后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吕夷简赞成废郭后,而范仲淹极力反对。史家多以此视吕夷简为奸臣,而认为范仲淹刚直不阿,冒死极谏,是个英雄。事实果真如此吗?先让我们看看吕夷简所参与选定的皇后曹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宋史·后妃上》记载,“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宫中卫卒作乱,曹后英勇机智,保驾仁宗,平定叛乱。仁宗无子,引四岁的濮安懿王允让子在禁中,由曹后亲自抚养,是为英宗。英宗即位,曹氏被尊为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曹太后“颇涉经史,多援以决事。中外章奏日数十,一一能纪纲要。检会曹氏及左右臣仆,毫分不以假借,宫省肃然。”

神宗继位之后,曹氏年事已高,皇帝还经常就军国大事咨询于她。这是一个勤俭、贤慧并且能干的皇后,可见吕夷简并没有选错人。吕夷简舍弃郭后而定曹后,不仅仅符合仁宗的要求,巩固了皇室,更重要的是符合国家稳定的利益,吕夷简在这一点上功不可没。

其实,封建社会宫廷之中,立后与废后,都是国之大事。吕、范在维护大宋封建统治这一点上其实并无分歧,所争也只是一个人选问题。以此论吕、范之忠奸,实在是看轻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两位最著名的政治家。

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出任权知开封府事,他认为吕夷简选拔干部多出其私门,于是向仁宗上《百官图》,指出选拔干部“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不可不察也。”并进一步指出进退近臣必须由皇帝自己把握,不能全委宰相吕夷简。史书记载,吕夷简看到《百官图》非常不高兴,但他隐忍并没有发作。

后来,契丹国的南侵野心加剧,范仲淹主张建都洛阳。宋仁宗征询吕夷简的意见,吕以为范仲淹迂阔而不可信,特别注重追求自己名声而缺乏必要的政治才干,徒有虚名而已。仲淹闻之,上“四论”攻击吕夷简专权徇私,阴窃人主之柄。吕夷简恼羞成怒于是以“越职言事”罪名,把他请出了京师,并且让人上书,请求在朝堂立一块“朋党榜”把范仲淹等人名字写上引以为戒。范仲淹落职知饶州,秘书丞余靖、太子中允尹洙、馆阁校勘欧阳修三人为范仲淹鸣不平,皆坐贬。

景祐四年(1037),吕夷简也因朋党之争罢为镇安节度使、同平章事、判许州。这是景祐年间的吕范“朋党之争”,双方真刀真枪的斗了一回。

不过两位名臣的争斗尚属“明争”,并无“暗斗”,所论也属“国事”而非“私仇”,也透出一些君子之风。

康定元年(1040),西夏攻宋,西北前线形势吃紧,范仲淹调至抗击西夏前线,官复原职,知永兴军。吕夷简也再次拜相,他主动对宋仁宗说:“范仲淹是当世的贤臣,朝廷要任用他,怎么能只是官复原职呢?”于是任命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仁宗为之感动,认为吕夷简是长者。范仲淹面谢吕夷简:“先前因为公事触犯相公,没想到相公竟然这样奖励提拔我。”吕夷简说:“我怎么敢再对过去的事念念不忘呢!”

庆历元年(1041),范仲淹担任延州知州,继续抗击西夏。鉴于西夏首领元昊有悔过之意,范仲淹给元昊写了一封信,晓之以利害,不料元昊复信态度极其傲慢,不堪入目者比比皆是。范仲淹大怒,当着使者的面烧掉了来信,而暗暗录副本以上报于朝廷。一时间,朝中议论纷纷,许多大臣都认为范仲淹不应当与元昊私通书信,更不应该焚书灭迹。范仲淹为自己辩解不及。吕夷简也对范仲淹的鲁莽大不以为然,私下里曾说:“作为臣子不能私自与外国交涉,范希文竟然擅自写信给元昊,收到回信又烧掉,别人谁敢这么做?”不久宋仁宗召集大臣们讨论如何处理此事时。大臣宋庠厉声说:“范仲淹可斩!”杜祁公时为枢密副使,说:“范仲淹的本意是想要为朝廷招降元昊,怎么能过深的责备呢?”极力为之争辩。宋仁宗征询吕夷简意见,吕夷简说:“杜祁说得对,只能从轻处罚罢了。”并进一步向仁宗解释:“大将在外,有些事不能全由朝廷控制。两国交兵,使者、书信往来也是于正常的事情。不能因此加罪范仲淹。”仁宗怒气渐消,范仲淹降一级,任耀州知州。

吕夷简以国事为重,不念旧恶,保护了范仲淹。两位曾经矛盾重重的朝廷重臣终于在边境战事叠起、国难当头之时,在同心戮力以扶王室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

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因病辞相,推荐范仲淹、韩琦、文彦博等入朝辅政。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听说吕夷简对自己的推荐,也谦卑地写信自咎,宽阔胸怀与豁达气度跃然纸上。辞相后,吕夷简居住在郑州。此时的范仲淹也因庆历新政失败,自参知政事降为河东陕西宣抚使。他路过郑州专程拜见吕夷简,这时范仲淹经历了权力中心的种种磨难,对吕夷简的所作所为有了切身的感受,言谈之中“有悔过之语。于是,申公欣然相与语终日。”

不久,吕夷简病逝。时范仲淹正在边关,闻讯后撰文说:“得公遗书,适在边土,就哭不逮,追想无穷,心存目断,千里悲风。”其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吕夷简,一代名相,滨州父母官;范仲淹,旷古名臣,滨州的骄傲。吕范二人以天下为己任,都具有坦荡的胸襟,他们由激烈的“君子之争”走向心心相印的恩恩怨怨,值得人们深思。

■吕夷简在滨州

■吕范废后之争

■吕范冰释前嫌

■“朋党之争”

■“君子之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