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库野钓攻略之四:七星漂的灵敏度

 渔人2123026 2016-06-27
    很多人都认为用传统七星漂钓鱼的人都是重坠、大钩、粗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采用七星漂钓鱼,还是可以做到相当的灵敏度,特别是在野钓实际中,还是有很多优势,基本不会因为灵敏度的问题而影响鱼咬钩以及扬竿时机的把握。下面学习和借鉴一些野钓高手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七星漂的灵敏度问题。

    1、七星漂的调漂
    可能有些人要问,你们用那种传统七星漂也用得着调漂吗?回答是肯定的,其它人用七星漂调不调漂我不知道,野钓男人采用谷麦野钓,是一定要调漂的。
    为什么要调漂?就是为了控制灵敏度。一般空钩调半颗,钓二颗半。就是空钩时,铅皮的重量要将大部分漂没于水上,只剩半颗在水上面。这时的钩是悬空离底的,叫“调半颗”。钓的时候,将七星漂全部往上移动,增加钓深,直到最后让水面上只有两颗平躺,还有一颗斜立,一半在水面,一半在水下,这样算起来就有二颗半在水面上,所以叫“钓二颗半”。此时的钩在水下的状态是躺底的,坠是轻触底的。
    当然,这只是七星漂调漂的一种理想状态。在很多情况下,空钩调半颗是容易做到的,钓的时候本来是留二颗半在水面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实战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水底高低不平的环境,减少因钓点变化而频繁调漂的麻烦,可以将露在水面上的浮漂现多几颗,就是钓得更钝一点。
    实际野钓中,通常是在窝子的较远端或较深处,钓二颗半,而在钓窝子的近端或较浅处,只要保持有一颗或两颗在水下面,其它漂都浮在水上面,因为这样我们已经可以方便观漂了。
    如果在窝子中心位置,将漂调到露二颗半的状态,当我们要想钓窝子前面可能更深一点的地方,漂就会全部没入水中,我们就看不到漂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因此,我们在调漂的时候,要在窝子远端或较深处,将漂调到露二颗半的状态,这样既便于观察到漂相,又可以减少频繁调漂的麻烦。因为野钓的实际钓点,并不是每一次都要将钩打在窝子中的某一个点上,而是要钓以窝子为中心具有一定范围的区域。
    2、七星漂的灵敏度
    对用使用七星漂,按上面所介绍的方法调漂,灵敏度还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对于野钓而言已经足够了。
那么,这种调漂状态下的七星漂的灵敏度到底是多少?能不能有一个量的数值呢?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七星漂调到空钩调露半颗在水面、钓二颗半的理想状态下,鱼咬钩需要拉动漂的最小拉力,就是浮在水面上的这二颗浮漂所受到的浮力。

    野钓高手一般都用圆柱型A1号的漂,这个A1号漂比较小,比一颗谷子大不了多少。

    那么,这种调漂的理想状态下,就是空钩调半颗露水面,钓二颗半的时候,鱼拉动铅坠使漂有动作的最小拉力,到底是多少呢?现在以三信圆柱型A1七星漂为例进行测量。
    要直接测量露在水面上这二颗浮漂还不是件容易的事,后来请教中学物理教师给了个间接测量的办法,那就是测量露半颗与露二颗半的浮力差:

    剪下来的铅皮太轻了,我这个精度0.05克的电子秤还称不了!


    还是受到中学物理教师的启发,直接称不起,就间接称吧!

    因此,我们可以说,A1号漂调到理想状态下的灵敏度是0.04克。这就是我们所要的结果。这样看来,鱼咬钩后,要拉动铅坠所需要的力量已经很小了,可以说七星漂调到这个状态已经是很灵敏的了。
    如果用A2的漂,由于A2的漂比A1的漂大一些,浮力也要大些,同样的调漂,要拉动铅坠所需要的力量也要大些。也就是说,用A2的漂比用A1的漂,灵敏度要低些。
    当随着钓深的变浅,浮漂露在水面的数量越多,鱼咬钩需要拉动漂的拉力就越大,灵敏度也越低。
    这个灵敏度能不能够满足我们野钓的实际观漂需要,保证我们及时抓住时机扬竿中鱼呢?答案是肯定的,完全可以,完全不会因为灵敏度的问题影响我们对漂相的把握。
    虽然七星漂的灵敏度附着浮在水面上的颗数增加而降低,哪怕水面上有四颗浮漂,相对钝一点,但影响并不大,不会让我们在实际野钓过程中错失扬竿时机。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做详细分析了,只举两个典型的例子就来说明。
    一是用海竿、矶竿野钓时的中鱼过程。一般钓鱼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把插在地上的一排排的,不用守在竿竿跟前。当有当铃铛一阵阵作响当,或者报警器“乌拉、乌拉”的叫,或者是看到竿梢向下弯腰,或者是本来弯下的竿梢直立,等等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才会扬竿,多半中鱼。注意,一是我们并不是在鱼咬钩的第一时间扬竿,二是并不是只有大鱼咬钩才这样,经常是一、二两的鲫鱼,甚至稍大点的白条都会发出咬钩的明显信号,就算稍晚一会照样中鱼。
    二是我们用手竿钓鱼时,竿插起人走开了,后来听到旁边的喊竿都拉弯了,跑过来以为是好大一条鱼,结果拉起来只是个小鲫。
这样看来,我们用七星漂拿手竿钓鱼,不论是大鱼还是小鱼,只要在鱼咬钩以后,到它拖起跑把线都绷起了,或者把竿都拉弯了的任何时候扬竿,都是可以中鱼的。
    当然,在实际野钓过程中,我们还是不需要等这么久才扬竿,当看到漂匀速慢慢下沉或者匀速移动一定距离后,或者本来沉在水里的漂上浮一颗到两颗以后,就可以扬竿刺鱼了,一般十拿九稳。
    3、钩与坠的距离与鱼的个体大小的关系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一位野钓高手说,钩与坠的距离,是根据目标鱼的大小确定,鱼越大,钩与坠的距离越大,鱼越小,钩与坠的距离越小。如果钩与坠的距离太小,是不容易钓起大鱼的哟!具体的长度就是钓鲤鱼、草鱼,钩与坠地的距离在一小卡(备注:一卡,就是手掌张开,在不太用力状态下,母指与中指的之间的距离),钓鲫鱼,就是一根食指的长度。
      钩与坠的距离与钓到鱼的大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鱼的吸食习惯和鱼的警觉性造成的。除了凶猛性鱼类以外,一般鱼吃食时都是埋下头先试探性吸进嘴里并稍有抬头,迅速感知并判断是否是可以吃的,如果是,就转身一边离开一边深吞。如果不是,或者感觉到异样,则会迅速吐出来。
      要进一步理解钩与坠的距离与鱼的个体大小的关系,暂时引入一个概念,叫做鱼吃食后的抬头高度,可能不准确,但还是比较形象。
    野钓时,钩与坠之间的那段线的长度,要稍大于这个抬头高度。有些鱼特别是大鱼相当警觉,经常会有吐钩现象。大鱼将饵料试探性吸入口时,如果钩与坠地之间的距离那段线短了,鱼很容易就会感觉到铅坠的重量,哪怕是它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也可能会迅速吐出,并且迅速离开。养殖塘的鱼这种现象不明显,野生鱼警觉性要高些,特别是大个体的野生鱼警觉性会更高,要不然它长不到这么大,早就被我们钓起来了,哈哈!
    当然,如果钩与铅坠之间的距离过长,灵敏度会大大降低,可能会错失扬竿时机。因此钩与坠之间,得有一个合适的长度,到底要多长,这时候经验就显得尤为宝贵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野钓时,很多时候用泡沫、珠珠都能钓到鱼,而且还是大鱼,那又是为什么呢?泡沫和珠珠,明明不是那些鱼的食物,为什么它们还要吃呢?只能说人比鱼聪明,鱼被人欺骗了,哈哈!
    那么,鱼到底是凭什么来判断食物的?为什么要咬挂泡沫或硬珠珠的钩呢?是嗅觉、视觉,还是其它什么的原因?由于篇幅所限在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4、用七星漂野钓的扬竿时机把握
    很多有经验的野钓高手把握的扬竿时机与一般人理解的扬竿时机并不一样。野钓普遍认同的扬竿时机,并不是在鱼刚刚把钩吸入口中的那一时刻,即所谓的“顿口”那一刻,并不是扬竿时机。这时的漂相,可能就是几下点动或下沉半颗。当鱼吃饵抬头,转身游走时,或者是慢慢上浮时,才是最佳扬竿时机。这时的漂相就是慢慢匀速下沉或者移动,或是原本在水面以下的漂上浮了一颗或者几颗,都可以扬竿了。
       要特别是强调一下,宁可放弃不要盲目扬竿。野钓时,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就是漂小动了几下,但之后就没动静了。特别是在有鱼星的情况下,心想大鱼肯定在下面,竿握在手,内心激动,心跳加快。等了一会,有点按捺不住了,心想已经动了几下了,说不定鱼把钩一直在含嘴头的,拉吧!结果一扬竿,空的,什么都没有,赶快又甩下去,结果再不动了,鱼星也没有了,可能是把鱼惊了。因此,漂有动静一定要沉住气,耐心等待那关键的一刻,特别注意“匀速”的那种动静,没有出现最佳时机绝不轻易扬竿。

    5、漂距与目标鱼大小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钩与坠之间的距离与鱼的个体大小的关系的分析,要明白漂距与目标鱼大小的关系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到底漂距调整为多少,还是根据目标鱼个体的大小来决定的,目标鱼个体越大漂距越大,个体越小漂距越小,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灵敏度,又便于观漂。具体的长度,就是跟钩与坠的距离相当。
      漂距跟钩与坠的距离相当,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线组的灵敏度可以直观地观察得到。当鱼吃饵抬头,鱼的身体呈正常的水平状态,这时由于钩与坠之间的那段线有一定的长度,鱼还不会带动铅坠,在漂相上还没有反映。但如果鱼一转身,只需0.04克的力量,就会带动铅坠移动,在漂上就会迅速反映出来。
      二是鱼咬钩后移动的距离可以用浮漂的颗数来度量。鱼咬钩后转身移动,在水下我们并看不见,但在漂相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只要将漂距调到跟钩与坠的距离相当,漂下沉一颗,鱼就移动一个漂距,漂下沉二颗,鱼就移动了两个漂距。实际状态下,经常是漂一边下沉,一边平移,这时鱼移动的距离就会更大了。
      三是出现送漂时能够更直观地判断鱼咬钩后的上浮高度。经常地,当鱼咬钩后并不是转身游走,而是扬头直接向上浮起。反映在漂相上就是我们常说的“送漂”,只要出现送漂一颗以上,就可以果断扬竿刺鱼。
      当然,这里我们说的“度量”,并不是一个精确的等量关系,而只是一个近似值。在实际野钓过程中,对于有一定经验的钓鱼人来说,这个近似值已经相当精确了。
      到这里,已经对七星漂的灵敏度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关于七星漂的灵敏度问题,可能有相当一部分钓友没有关注过它,有的甚至有误解或者是长期被忽略了。目前,由于采用台钓方法进行野钓的人还占多数,特别是很多人都是通过玩台钓才开始学钓鱼的,而对于谷麦野钓采用传统七星漂的特点和优势不太了解,误以为七星漂钓得太钝,不便于抓“顿口”,已经过时了也就难怪了。
      通过前面的分析,采用野钓男人的这种调漂方法,七星漂的灵敏度已经达到只需要0.04克这么小的力量,就可以使漂有动作了,你还会对七星漂的灵敏度问题而感到困惑么?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对谷麦野钓感兴趣的人,只要在实践中细心体会、不断摸索,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也能逐步学习掌握谷麦野钓的要领,并从中体会到可能是你期待已久的野钓大鱼的无限乐趣,哈哈!
      祝各位早日大鲫大鲤!
      衷心感谢野钓男人及其热心的团队成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个人体会,如有误导敬请斧正。
     下篇预告:《水库野钓攻略之五:水库野钓的钓位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