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事品质的差距,决定了孩子与孩子之间99%的不同!发人深省!

 米米582no2fyxp 2016-06-27

上高中的时候,有位男同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倒不是他长得有多帅,做派有多酷,气质有多招女孩子。相反,他不高,不白,不爱说笑,甚至有点沉默寡言。尤其要紧的是他学习很差,很差很差的那种,坐座位和考试的时候,总是排最末。我们当年以上一次考试的成绩来排上课的座位,同时下次考试的座位考场分布也以上一次考试名次排定。有时候想想,学校老师真是很有创造力,这样杀伤力强大的制度都能创造出来,几乎可以媲美现在成人世界中论钱排位的游戏规则了。

是的,在学校这个世界中,大家不看钱,就看分,分是一切。

这种体制之下,孩子们也很难免俗。于是,那些坐在后面的,平时上课睡觉的,在我们这些优等生眼中是不值一提的。

不过,这位男同学最让我不齿的是,他每天游手好闲,晚上却很忙,忙什么呢?我们班班长和学委在学校小山上谈恋爱,他负责给人把风放哨。

可是,世界就是这样神奇。剧情翻转的让人咋舌。

高二第二个学期的时候,历史老师私下对我们几个好学生说,你们瞧着吧,那个苏志东要追上来了,他听课的状态非常好。

我们不以为然,自然,我们座位太靠前,只能看到老师,还能看到谁呢?也只有老师登高望远可以俯视全局。

到高二期末考试的时候,苏志东同学居然一跃进入前20名,如火箭般蹿升,成为我们当学期的传奇。

各种小道消息从男生宿舍传出,比如,他每天学到凌晨2点,不到5点就起床啦;比如他在宿舍里和谁也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在看书,学习,仿佛疯了一样;再比如他连上厕所嘴里都念念有词;一夜之间,昔日形同兄弟的哥们在他那里如同空气。

一句话:他用自己的意念把我们,把这个喧嚣的世界隔离了。

在我们眼中,平凡如斯的他,似乎开始成为一尊神,永远都不动声色,风平浪静,却沉静如水,似乎一汪深潭。

不出意外,到高三第一学期他已经跃升全年级前5名,到最后高考的时候,以全校文科班第3名的成绩顺利走了1本A类院校。

故事还没有结束,这厮上大学后,拼命三郎本色不改。当很多人踏进大学校门的那刻开启狂欢模式的时候,他居然踩着高考的节奏用一学期的时间就把大学四年的英语自学完了。

于是,不出所料,他考上了复旦大学法学院。

刚进法学院,他还不消停。他对我说,这些年光忙着考试了,自己的人文修养很不够,要开始大量读书了,否则自己在专业上一定走不远。

等到2007年我再见他的时候,他已经满口罗素、海德格尔了。

那一刻,我目瞪口呆了。

从16岁觉醒到22岁满腹经纶,他用6年的时间横扫了一切。

是的,成绩不好,也许只是一时的,哪怕你依然高二。


精神上羸弱毁掉的是一辈子

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她貌美、肤白、高挑,学习还好,很有礼貌,说话总是温温和和,衣着总是朴朴素素。这样美好柔和的女孩子,几乎满足了一个男人对女人所有的想象,自然刚一长成就成为那些直男癌同学蜂拥追逐的对象。

每一个男人爱慕,每一个女人嫉妒。可是,知道她的我,却深深地明白,在她自觉、勤奋、温和的外表下潜藏着的是怎样的恐惧和懦弱,对生活的恐惧。

她家道并不好,甚至很穷,母亲为人又极要强,父亲受不了压迫,离家出走,多年不归,她的母亲养育一双儿女,虽备受艰辛,却不甘心,一力将一双儿女送进大学。

她从小懂事,深深明白自己并没有太大任性的余地,加之母亲对她寄予厚望,要求甚高,她也便乖乖做了母亲的傀儡,没有了自己的意志。

她先后交往好几任男友,都不了了之,每次都是以男孩对她好,给她实际的利益(也许只是一些小恩小惠)开始,,而以她发现这个男人也许给不了她什么的时候结束,而且是决然离去,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她究竟有没有纯粹地爱过一个人。

这种决绝背后,看似冷酷无情,但只有亲近的人,才能看到背后的无助和可悲。

她太怕了,她的精神早就在凄风苦雨和家庭离散之后变得四面楚歌,风声鹤唳了。学习好是为了安全感,待人礼貌是为了安全感,衣着素朴是为了安全感,频繁交往男孩子是为了安全感,不停换男友是为了安全感,一切的一切都不敢越矩,不敢分毫有乱,她的人生是一台计算紧密的机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闪失。她只有今天,没有明天,后天也许更不敢看,于是,在精神上,她已经塌陷了。

这样一个被生活吓坏的孩子,你能指望她以后有什么作为吗?

这样一个被生活吓坏的孩子,你能指望她以后婚姻幸福吗?

这样一个被生活吓坏的孩子,你能指望她有朝一日为了梦想而彪悍地战斗吗?

成绩不好只是一时的,
精神羸弱毁掉的确是一生。
成绩不好,我们要补的不是知识,而是做事的品质

有一位哲人讲: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文字很美妙,道理也很真切,可是,却很少人能够做到。放到教育上,我们会发现,为什么孩子的学业走到了今天越走越糟糕?不是因为孩子不聪明,也不是因为孩子不想学好,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想要学好,都希望自己学习很好,成为学神,变身学霸,但关键的问题在于,眼前的困难似乎太大,要做的工作似乎太多,要面对的坎坷似乎太大,这样的畏难心理,就首先把孩子一腔子热血浇灭,进而选择逃避,选择放弃。

是的,你眼前的那个似乎对学习压根不感冒的孩子,他无所谓的姿态下面也许隐藏的是一颗可怜的灵魂,因为害怕,怕苦,怕那些并不明确的艰难。他们选择了一条看上去容易的道路,安放自己无奈的尊严和人生。

所以,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要培养孩子新的苦乐观。

也就是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孩子的面前有两条路,他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而这成就了他的学业。

这就是价值观的力量。所以我们讲,孩子成绩不好,首要的不是补课,补知识,而是补钙,补什么钙?补精神上的钙,让他更勇猛强悍,更敢于面对一塌糊涂的学习。

21天早起朗读计划中,李波老师曾经读到过高尔基的名篇《海燕》,里面有非常著名的一句话,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伴随着粗粝的音乐,我们希望传递给各位家长一个观念:彪悍的精神可以帮助孩子冲破人生一切的桎梏。

谁在培养精神羸弱的孩子?
有一位妈妈和我讲,我和孩子的爸爸小的时候吃了点苦,所以不希望我的孩子再受罪,所以我们尽一切可能给他创造好的条件。可是,为什么,这么好的条件,他的学习却越来越退步了,?

还有一位妈妈讲,我从小就非常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比如让他在公众面前讲话,跟老师联系让他当班长,锻炼自己的能力,可是他为什么还是这么懦弱?

是的,看上去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做法,但却殊途同归。这两个孩子都在精神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软弱,都试图用自己的方式逃避生活。

把孩子当做待呵护的小宝宝,无论他个子是52厘米还是175厘米,做父母的心中,他永远是那个全方位呵护的小乖崽。这种做法就像把一个孩子放在罐子里,他52厘米的时候,罐子空间还够大;110厘米的时候,将就也够用;等到了165的时候,太小了,太闷了,可是生命的本能又要他长,外在的空间又不要他长,时间久了,生长的欲望就萎缩了。

父母似乎不能理解孩子的身体要成长,而精神、灵魂也要成长,要成长,就要给空间,留余地,就要生命中的酸甜苦辣都尝一遍,这样才能营养全面,健康成长。

他要长,他要自己做主,他要看看自己的能力,衡量一下自己的力量,展示一下自己的智力,这是生命的呼唤,你不让,你说,宝,让妈妈来,有妈妈就OK,你什么都不用干,你就学习就可以了。

可是学习是什么?学习是在学什么?

学习不就是在学习生活吗?

你看数理化物化生,哪一科哪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无关?你把孩子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去搞那些源于生活的所谓知识,就像把一颗苗从土里抽离,却让它从空气中汲取营养。

让他做,才是对他真正的尊重;不让他做自己能做的,就是无视他的尊严,这不是爱,这是占有。

这样的孩子,灵魂从来没有机会成长,精神上怎能坚强,做事的品质怎么能够到位?

但是,另外的做法就对吗?让一个3岁的孩子,强行推到众人面前去展示自己;让一个12岁的孩子,违背他的意愿让他去抛头露面做班委,和老师交往,与同学交往,这样就可以历练他的精神吗?

每一个人是有自己的本性的,也是有自己的成长节奏的,违背孩子的本性和节奏,强行进行逼迫,企图逼出一个强大的精神,就如同让一个3岁的孩子去举起一个50斤重的重物,非但不会练出传世奇功,相反还会重伤身亡。

况且,你怎么知道一个内向沉默的孩子就没有一颗强大的灵魂;你怎么知道一个外向活跃的孩子,在活泼开朗之下没有深埋自卑与懦弱?

在该保护孩子的时候义不容辞地站出来保护他,给他安全,给他呵护;在该让他自主解决的时候,满怀信任地托付给他,让他自己去奋力拼博,去绞尽脑汁,并品尝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在该推他一把,逼他一把的时候,又能够硬起心肠。

久经历练的孩子不会软弱,备受父母欣赏的孩子不会软弱;做父母就是一步步放手,但放得要有艺术感,要有分寸,也要有策略,这考验的单单是你对孩子的爱,考验的还是你的人生智慧。

如何应对这无常的人生?
人生不是一张文凭就可以搞掂的。

有句话讲:人生无常。

既然这样,连你自己的生命都是无常的,你都未必能够自主;那你生一个孩子,希望自己庇护他的一生,也许听起来像一个笑话。

从孩子出门的那一刻,你就把他交给了社会;从孩子进入校门的那一刻,你就把他交给了学校;从孩子进入考场的那一刻,你就把他交给了他自己;从孩子进入婚姻的那一刻,你就把他交给了他的配偶.......

生命最终,就是交付,将孩子交付给一个又一个无常。

那么,与其这样,不如让我们的孩子有一颗强大的心灵,拥有强悍坚韧的做事品质,有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勇气,有力挽狂澜的霸气,即使拿着一副烂牌,也能打出自己的春天。

有了这样的品质,学习真的不就是个小case吗?



对了,文章最后依然做个小小的广告


阳明教育2016年暑期“一起来走心”集训

正在火热招生中


初高中15天

每期招收150人

两期共计300人


小学4、5、6年级8

只收

共计60个孩子


名额有限

有需要的家长可以拔打

我们咨询电话:400-9917-186 详细咨询。




您也许错过了这堂好课:


李波老师告诉你:为什么孩子补了很多课,可是分数变化却依然不大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