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欠他们一句:辛苦了,谢谢你!

 yfpy1234 2016-06-27

 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

今日中国医师节,有人说,生而为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至高无上的成就。也有人说,行医之路,愧对家人,与疾病斗,为医闹困……如此艰难。而大多数坚守生命战场的他们只一句,无悔。依旧随时听候召唤,同患者并肩作战。今夜,走近“你看不到的医生”,一声感谢,一份理解,就是他们最想要的勋章。

5:21 Tears 来自央视新闻




▽ 他们,经常这样倒下……


她叫周珍,衢州江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医生。夜班连续为三位产妇接生, 6月18日清晨又随救护车接诊一位大出血的产妇,回到医院时,因劳累过度,直接晕倒在救护车旁……而恢复意识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回科室去询问那名大出血孕妇的情况。



去年7月,靖江市人民医院医生胡方斌做心脏手术时,突发主动脉夹层撕裂,注射吗啡后,他忍剧痛完成手术,自己却瘫倒……抢救12小时、昏迷3天才化险为夷。休息3个月,他又站上手术台,因为医院只有他有资质从事心脏介入手术,而他的髂动脉还处于撕裂状态……



他叫陈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生。5月19日,他和十余位医护人员为一场器官捐献手术忙碌了一天。走出手术室,突感头晕,便靠墙坐了下来。见此情况,同事赶快拿了两袋葡萄糖为他补充体力。他只说,“这是工作常态,没什么特别。”




▽ 他们,经常这样睡着……


为了给一名63岁的病人,拆除脑中的“致命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陈建屏、陈靖、陈松三名医生,连续奋战34小时。手术成功后,三名医生累得散了架,直接倒在手术台边。




浙江慈溪的医生陈薇薇持续手术16小时,刚放下手术刀,她却双腿一软,瘫倒在手术台旁。



病床上70岁李大爷刚接受心脏手术,为时刻掌握状况,苏大附二院胸心外科住院医师段善州参与完7小时手术后,仍一直守护在旁,交代“我眯一会,有情况立刻喊我。”



▽ 他们,经常这样工作……


他叫钱晓东,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医生。和同事穿着30斤重的铅衣抢救病人之后,他已汗流浃背。钱晓东说,“心脏停跳超一刻钟,但经我们抢救,活了!流这么多汗,值!”



6月7日凌晨,广东佛山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一产妇脐带脱垂,产妇和胎儿都危在旦夕。医生郭跃文当即决定就地手术,由于产妇还在较矮的普通病床,郭跃文忍着腰痛,跪地坚持完成手术,最终母子平安。



趴在检查床上给患者看病的医生,叫吴振彪,因腰椎间盘突出,长期腰痛。当天,看了几位病人后,腰痛犯了,站都站不住,却坚持为90多名患者看病。吴医生说,患者都是提前10多天挂号,“都不容易,多看一个就多帮一个。”



▽ 他们,经常这样就餐……


他是浙江余姚市中医院的金中梁医生,今年已76岁。坐诊一天要看四五十个号,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忙时只得边啃烧饼边工作。说起这张照片,金医生第一反应就是:“哦哟,出丑了,惭愧惭愧……”



▽ 他们,爱心满满…… 


“我们到外面去转一下……躺下来吧,真棒,快睡觉吧”,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大夫石卓,抱起即将动手术的孩子,温柔安慰,就像爸爸哄孩子一样。这是他每场手术前必做的事。



他叫薛挺成,湖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被称为“超级奶爸”。查房、开医嘱、手术、门诊、培训,薛挺成的时间表排的满满当当。为了多抱抱因病被父母抛弃的宝宝,给他温暖,于是在写病历的时候,薛医生就把宝宝放在怀里。



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医生宋巍突发脑干出血,于6月15日去世,年仅34岁。亲人决定,帮他完成最后的心愿——捐献器官拯救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当天,宋巍医生捐献出一个肝脏、两个肺脏、两个肾脏、两个角膜和皮肤组织,共挽救了4名病患的生命,让2名病患重见光明。




▽ 他们,藏起眼泪……


“今天急诊当值,被家属吼了一句‘你没吃饭关我屁事’,开始没什么,后来写着写着病史有水滴到本子上,我才知道是自己在流泪……也许只有外婆和妈在乎我是否吃过。”这是上海一位年轻儿科医生发的朋友圈。




他们,亏欠最多的是……


北大人民医院急诊医生迟骋的父亲从济南来看他,发现夜班诊室排长队,就挂了号。等排到时,迟医生习惯性地问:“您怎么不舒服?”听到的却是熟悉的声音:“儿子,我没不舒服,就是想让你歇会,喝口水。”这段经历也被拍成视频在网上热传。



《一封写给女儿的“保证书”》

作者/郑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生



亲爱的笑笑:

对不起!又是连续两个“夹层”夜:昨天晚上收了3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加班到晚上10时;今天做这3个夹层手术,做完又到了晚上11时。回想周末那两天,也是这个节奏。

我承认我是铁打的,但你不是。我经常会内疚:如果说作为医生的我幸福感来自治病救人,那作为我的宝贝,你的幸福感又来自哪里呢?

回想你成长的每个瞬间,爸爸总会内疚。

你喜欢看《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可爸爸却从来没有带你去过远一点的地方。春游也只是在中山公园。因为那里离医院近,万一病人有突发情况,我能最快地回去急救。这两年过春节的时候,爸爸都会陪你去看《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看完后,你总会开心地跟着唱“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可我听着,心里却不是滋味。

你8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就去德国学习了,到你两岁才回来,当时你已经会走路了。那时牵着你、教你走路的人不是爸爸。都说父爱如山,可我却从来不是你坚实的臂膀。

你3岁时上了医院的附属幼儿园,我很开心,因为幼儿园离我的病房只有不足300米的距离。现在你6岁了,已经上大班。这3年来,我却从没有送你上过学,也从未接过你放学。就连有一次你在幼儿园突然吐得很厉害,老师着急地打电话通知我来接你时,最后也是你妈妈花了一个多小时从单位赶了过来,而那时的我,就在离你那么近的手术台上。本是几分钟的距离,而我3年间竟然都没有去过。

记得有一天晚上10时多,病房里有一个刚做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小宝宝突然发烧,需要我留下来观察。你妈妈心急如焚地给我打来电话,说你在家里也发烧了。我很想回家看你,带你去看病。但病房里的小宝宝只有3个多月大,刚刚闯过一道生死关,这次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我必须陪着她。那时,爸爸虽然担心你,但爸爸除了是笑笑的爸爸,还是一位医生。所以我把她当做了你,守护她的健康就像是守护你的健康一样。这点,你长大了一定能懂。

得知你的理想是当一名儿科护士去照顾小宝宝的时候,爸爸觉得既心疼又欣慰。一想到将来的你也会像爸爸一样忙碌,没有办法照顾家人,爸爸很舍不得;但爸爸知道你已经懂事了,知道医务人员的职责,也不会在爸爸需要临时离开你去加班的时候哭哭啼啼,还学会了照顾别人,心里觉得很欣慰。

你经常会关心地问我:“医院的事情做完了吗?”我不敢回答,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有紧急情况要待命。经常是很多天没办法看到活蹦乱跳的你,因为我上班时你还没醒,而我回家时你已经睡着。但我保证,我每天都一定会跟你说两句话,就是“早上好”和“晚安”。虽然我说的时候,你是闭着眼睛而我是湿着眼睛的……

有时,你看到我接电话,会主动说:“去吧!”爸爸很愧疚,但也很感动。其实,病房里的其他叔叔阿姨也和我一样,早上7时到病房,晚上10时出病房是常态。我们都知道,医生亲切的问候及目光能给予病人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鼓舞。在与疾病对抗的战争中,他们更需要我们。

等你长大,等你成为一名医务人员,你一定会更加了解爸爸和爸爸的同事们。你会因为病人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而欣慰,会因为病人一次真诚的点赞而鼓舞,更会因为他们能顺利康复出院而满足,为他们的生命重新绽放光彩而祝福。到那时,你会发现,那些平日里穿梭于病房和手术室的匆匆脚步,那些对家人无法实现承诺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你和妈妈、爷爷、奶奶的理解。在爸爸心中,值得点赞的真不是自己,而是我的家人。是你们的默默牺牲成就了医生的治病救人,是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更多家庭幸福。爸爸在心里为你点赞!爸爸也保证一定会多抽一点时间来陪你。因为再不陪你,你就长大了!

保证人:爸爸





他们,最想要的是……



△尊医宣言 十七位中国名医畅谈从医之路




请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请让更多人倾听他们的心声。

你的理解与尊重,他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整编自央视新闻、健康报等

图自网络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