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无力改变命运,那就顺其自然有些不幸来得太突然,突然到让我们无法去反抗,此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顺其自然,在委屈中等待转机;另一条是用生命放手一搏。多数人没有勇气选择第二条路,但这却是唯一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从前,有一个樵夫上山砍柴,不小心跌下了山崖。千钧一发之际,他紧紧抓住了山腰处一根横出来的树干。庆幸的是,这根树干比较结实,使樵夫暂时保住了命,但是樵夫此时被吊在半山腰,悬崖壁上光秃秃的,他根本没有办法爬到悬崖顶上去。而樵夫的下方是崖谷,一旦跳下去就会有丧命的可能。 此时,有一个老僧路过悬崖,他看了看崖谷,又看了看樵夫,劝他说:“你还是放手吧。”樵夫又急又怒:“怎么能放手?跳下去会没命的。” 老僧说:“你已经没有爬上来的可能了,也就是说你丧失了获得生命的可能性。吊在半空中,你早晚会累死、饿死,不如直接跳下去,没准还能因此得救呢。因为你有可能在半途中被另一棵树挡一下,减掉一些冲力,或者还会抓到一块结实的石头。也许你还是会死,但至少能增加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当无法抗拒突如其来的命运时,让一切顺其自然,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当然,生命中没有那么多的生死抉择,我们多数人的生活还是比较平和的,就算有突然的不幸,也不会立刻危机到生命。不过,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不幸,只要是我们无力反抗的,那就勇敢接受,让一切顺其自然。 某法师在其所著的散文集中写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反抗命运的能力,如果无力反抗,那么,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自在自得地度过每一天,不也是一种力量的体现吗?” 接受命运的安排、顺其自然地度过每一天,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人生哲学。试想,对于已经发生的不幸,如果连接受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一切就没有了希望。哲学家史蒂芬·詹姆斯说:“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以及剧作家塔金顿曾经向好友透露道:“我可以忍受一切突如其来的变故,除了失明,我决不能忍受失明。” 然而,在他60岁那年,医生却告诉他一个十分残酷的事实:“你的一只眼差不多全瞎了,另一只也接近失明,你要做好成为盲人的准备。” 这对塔金顿来说无疑是最恐惧的事,一时间,他被这突如其来的不幸弄懵了,委屈感铺天盖地地向他侵袭而来,但很快他便意识到即使再怎么不愿意也无法改变这个即将到来的现实,于是,他尝试着去接受。接着,他还主动去找医生,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在完全失明之后,塔金顿还安慰家人说:“你们不要为我担心,也不要为我感到委屈,我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事实,也愿意去面对任何困难。” 虽然无法改变失明的事实,但塔金顿没有放弃希望。为了恢复视力,他在一年内得接受12次以上的手术,而且只是采取局部麻醉,其他地方都要承受痛苦。乐观的他为了和众人在一起,放弃了住私人病房,搬到了大众病房,并且尽可能地用自己的幽默和好口才逗病友们开心,以帮助他们康复。在他又一次接受手术时,他这样提醒自己:“我是何等的幸运!因为现代医学已经进步到连人眼如此精细的器官都能动手术了,我甚至不愿意用快乐的经验来代替如今的机会。” 如果在一开始,塔金顿沉浸在委屈中,不能接受自己即将失明的事实,拒绝医生的治疗,那么他可能会更快地陷入黑暗中,甚至为此丧命,好在他的心智是成熟的,他的性格是坚强的,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他没有过多地沉浸在委屈中,而是做到了坦然面对,这就让他的生活仍然处于生机勃勃而不是晦暗中。 塔金顿是了不起的,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一些突如其来的不幸,应该像他那样勇敢去接受、勇敢去生活。如果你不能做到,你就很有可能在更大的不幸来临前先被自己的抱怨和忧虑毁掉了。 不少人最怕听到顺其自然的说辞。而错误认为世上本没有顺气自然,每一个努力的方向都是自己的选择。人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努力奋斗的,若把选择生活的权利交给运气,而不是交给奋斗,那理想的生活只能存在于理想之中了。若是只做顺其自然的努力,把其他的交给时间和命运,这不过是选择放弃的委婉说法。其实,顺其自然是豁达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洒脱,更是一种不认真。 顺其自然是一种处世的境界,如果从心理学角度谈之,则是修身养心的最佳方法。佛教认为,顺其自然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如果你不能坦然地去接受,不妨这样去鼓励自己:我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我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我永远无法预知前方有什么在等待,但我一定要用一颗坦然、乐观的心去对待。 感悟: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心里放不下。比如被欺骗了,报复放不下,受委屈了,怨恨放不下,被批评了,面子放不下,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从世人皆有委屈、看得开,才能活得痛快;靠自己的双手战胜不幸。吃苦时,不放弃希望;委屈时,懂得把自己的心放宽……文/单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