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098-外国友人的文摘

 小溪收藏屋 2016-06-27

1、张国荣的电影表演艺术——Jeon chenll教授

Jeon chenll教授,韩国影评协会成员,负责挑选釜山国际电影节影评家的四名专家之一。

我对他所有的了解,皆源自对我所看过的由他演绎的二十部电影的理解和把握。而令我尤为惊异的是,他的才华不仅仅只局限在演技方面,他同时竟也是香港粤语流行歌坛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天才横溢的歌手之一。这一发现令我觉得由我这样一名专搞影评的人来写一篇关于他的评论实在不太合格,因此,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才将此文交给电影双周刊。

200341日晚上,我在英特网上获知了他的死讯,当时略感震惊,但尚算平静,只是在这最初的平静中有一种模糊的悲伤,不知为什么,这种悲伤越来越具体,最终成了一种确确实实的哀痛和惋惜,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他在我最喜欢的一些影片中所扮演的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角色。随后,我进入一个加盟了网络社区,看见我一些学生在论坛里的留言后,那种困扰的感觉愈来愈浓烈。许多留言表达了对他死亡的极度悲痛。但既使在这个时候,我的情绪都还没有失控,直到我的手机上收到一条文绉绉的留言。留言的是我一个四十五六岁的学生,他是一位高校教师,也是一名诗人,他写道:我知道生命是怎样的一种负累,要承受的总比能承受的沉重得多,所以,我要祝贺你,因为你知道什么时候向它告别,也知道如何过得纯真且青春,这种纯真,如此纯净,连时光都不敢毁损它。至此,深深的伤悲攫住了我,我开始想知道:为什么这个人的生命,这个人的死亡,能够给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带来如此的震撼。好奇心促使我开始研究他。正如我们所见到的,在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中国以及他生长的香港,从来没有其他任何一位国际巨星,无论是其生前还是身后能受到如此纷杂庞大的注目,围绕着他的,有宠爱,有嫉妒,有批评,也有争议。某电影杂志向我约稿,要我写一篇对他的评论,为此,我将他演得最好的十部影片的片名编辑出来,仔细对这些片子观摩研究。当我做完这一切后,我对他的看法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他是一名传奇的明星,是大师中的大师。如果不这样正确评价他,将是一种遗憾。

英雄本色异度空间,我研究了他近二十年的银幕镜头,在他所有的作品里,我竟没有找到一丝过火的演绎.哪怕是在绝对突出他的影片阿飞正传里,尽管他演绎得非常有力度,但仍显示出了极强的自我控制力,给其他人留下了足够的发挥空间。他没有把舞台当作与同行面斗得死去活来的竞技场,也没有认为那是一个按势力强弱划分等级的地方,他把那里作为一个和他人共享的空间。我们可以在几乎所有的影片里看到他的无私,不管是什么角色,他总是能让其他演员出彩,哪怕是没什么经验的新人。他之所以不独占光彩,不是他不能,而是他认识到了电影艺术的共存性与和谐性,相信这些特性对影片的成功至为重要。他的演技类似于爵士音乐演奏者,他们深谙如何与其他人配合,给他人留出合奏、和声以及交流的空间,由此共同创造艺术。这是相互交流和自我表达的一种创造性的自发形式。这种令人羡慕的能力不仅是高层次的表演艺术所必需的,而且我们在一些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们身上都能找到,如查理·卓别林、斯潘塞·翠茜、马龙·白兰度、罗伯特·德尼奥以及AL Pacino。张国荣的才华在于他本身的内涵,他所具备的这种技巧只不过是释放其内涵的一把钥匙。因此,他统驭舞台并享誉影坛这么多年毫不足怪(即使是过世后这种情况仍在延续)。他永远地改变了电影世界历史,将它分成两个阶段:前张国荣时代和后张国荣时代。哪怕读者们现在不同意我的观点,我仍坚信将来我的学生会做出和我一样的结论,他们会证明我没有夸大其辞。

一说到张国荣的表演,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想到《霸王别姬》,在这部电影里,张国荣的确为中国电影史创造了一流的表演艺术,在他的表演中,中国传统美学的和谐之美,人戏合一,斯坦尼拉夫斯基的体验情绪和创造角色都集中的体现了出来。但是张国荣好的表演绝不只在这一部电影里,看了他的这么多电影,觉得他的表演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他在表达人物时,神情很生动具体,不仅细腻,还能表现出变化的过程,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都能表现出这个过程,既有表面的情感,也有深沉的情感。比如《风月》的一段戏,他在如意面前炫耀外面的世界,并试图把她骗出小镇,当他说到北京城那些美好的事时,背对着如意,神色充满了向往和怅然,目光看着远方,当他低下头,神色有些烦乱,然后拿起一根木棍,用力打烂了身边一个花瓶,发泄完后,紧皱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这时他流露出了一丝紧张,似乎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心事,同时又有点不知所措,随后,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苦笑,苦笑之后,神色沉下来,并慢慢恢复当初的平静。在这一段表演中,他的情绪就有一个从向往到烦乱到痛苦发泄到不知所措到再到无奈的过程,表现了男主角对美好的渴望,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想改变但又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心情。

再比如《霸王别姬》,苦闷的程蝶衣到袁四爷家,当袁说完台词,程转过身,神情不知所措,心神不定,就象听不懂别人的说话,当他看到剑,脸上流露出按捺不住的欣喜,拿在手上是小心翼翼的,袁跟近,程也表现出紧张,这体现出程内心由衷的爱和敬,当袁问到,喜欢吗,程只说了一个字,我,透过气息能感觉到程内心强烈的呼之欲出的情感,当袁有进一步要求,程的神情又慢慢陷入无奈和愁苦之中,手中紧紧握着那把剑,并把它拥在胸前。这一段表演台词就一个字,但张国荣通过表演把程蝶衣当时的心情,他的情感变化很流畅的顺理成章的表现了出来。在商业片中,同样可以看到这么细腻的表演,比如《新上海滩》的一段戏,张国荣饰演的许文强得知自己的女友是朋友的,一开始他还露出幸福的笑容,当得知真相,他的笑脸一下僵住了,吃惊的看看朋友,看看女友,仰起头,神色充满了不知所措,然后很慌乱的迫不及待的追了出去。这段表演就表现了男主角从浑然不知到知道后的惊讶,不知所措,慌乱再到焦急的心理过程。

第二,通过他的表演,既可看到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看到他人或当时的环境。比如,在《风月》中的两段表演中对眉毛的运用,他与如意面对面的谈外面的世界,他每说一句,眉毛都会上扬一下,如意是新女性的代表,听到这些自然会好奇,所以他的这个表演既表达了如意对外界的好奇,也表达了自己的得意。在他与姐姐说到当年自己被他们使唤时,同样会上扬眉毛,神色充满了享受,但享受中又有痛,说完这些,痛也慢慢加深,最后变成恨,这段表演不仅表现了他姐姐姐夫当年的沉沦和享乐,还表达了他在这个环境中的痛苦和压抑。从这两段表演中不难看出,他的一个表演可以表达两层意义,自己的,他人的!

第三,他的表演具有连贯性,一个表演会为另一个表演做情感铺垫。比如《纵横四海》中阿祖哄女友开心一段戏,躲在一旁的他听着那些好笑肉麻的情话时,准备给他们一个恶作剧,但在做之前,他有一个细微的动作,就是不屑的冷笑的摇了摇头,并且深叹了口气,这个细节就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态度,他不喜欢玩笑的对待爱情,他为游戏爱情感到悲哀,这个细节就为后来受伤在海滩边说的那番话做了一个铺垫。

再比如《阿飞正传》中的一段表演,他和苏丽珍躺在床上,神色极度的寂寥和落寞,他象完成任务似的回答苏一个又一个问题,当苏提出要搬来住时,他一口答应,但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冷笑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压根就不看中爱情,女人只是用来消除寂寞,二是看中,但不信任。当苏问到是否应该把我们的事告诉父母时,阿飞冷冷的问,我们什么事,这已经是拒绝了,可以看出他的玩世不恭,但是不被苏丽珍看到的他又轻轻咬动他的嘴唇,神色凝重了许多,表现出一些犹豫和矛盾,这个细节也回答了他之前为何要冷笑,他是看中爱情的,只是不信任,所以他不敢接受爱情,他会拒绝,但拒绝之后,背地里又会矛盾。这段戏本身是表现阿飞的冷漠,但是通过张国荣的表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冷漠,还看到他对爱情的不信任,以及拒绝后的感受。他表达出了没有说出的思想,这也是后来他为何要拒绝苏,但当苏离开家时,他又会拉开窗叶去看她的原因,同时也为影片的后半段,苏去找他,他感到无奈和矛盾做了一个情感铺垫。

一个有思想的演员,他的表演之间就会有这种前后连贯,相互呼应的情况,因为这样的演员会通过表演传递出他对角色的态度,角色是谁,为何是,如何是。象这样的表演,在张国荣的电影中,也是比比皆是。

第四,他的表演肢体语言丰富,生动,细腻,并且有内心情感做支撑,完全可以超越语言表达人物。比如《胭脂扣》中,十二少为如花戴胭脂盒一段戏,只见他认真的为如花戴上,接下来,手缓缓移到领口,停留了片刻,然后解开扣子,把胭脂盒放进去,随后,手再次停留片刻,这时,他的眼睛缓缓的从领口移到如花脸上,一脸的沉重,最后,抱着如花,失声痛哭,在这段戴胭脂盒的表演中,从戴到解再到放,手的两次停留,充分表现了男主角当时的无奈,犹豫,痛苦的心情,并且,这个表演还体现出演员的一个品质,他在痛哭时,始终让对手直面镜头,他完全有机会挡住对手,从这点说明,张国荣这个演员不仅自己作好本分,他还会配合对方让对方也有充分发挥的机会,作为一个演员,能作到这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又比如在白发魔女中的一段戏,他喝醉了酒,内心郁闷,准备把代表任务的令牌交给别人,一开始他是漫不经心的用左手伸进右边的口袋去拿,没有拿到,然后双手掀开衣襟,低头左右一看,随后又用右手伸进左边的口袋,拿到后,只露出装令牌的口袋,冷冷的看了一眼对方,再用力把口袋连同绳子一起拽出,神色沉重,一言不发,最后整个人倒在了地上,这段表演,从拿,找,再拿,拿出一半,拿出全部,体现了男主角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的矛盾和苦闷的心情。

再比如在倩女幽魂中,他坐在棚里躲雨一出戏,听到远处的声音,他起身好奇的张望,看到远处一群人,他一下紧张得端坐在凳上,目瞪口呆,一动不敢动,当这群人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已是措手不及,虽然身体离开了板凳,但是两腿发软,身子左右晃动,整个人不知所措,接下来便是他每目睹一次手起刀落,他的身子也不由自主的颤动和躲闪一下,神色甚是不安,最后当屠夫杀掉了所有人,回头看着他时,他一脸的茫然和无助,直至回过神来,才紧缩着身子,恐慌的逃到了雨里,这段表演从起身,到坐,到再起身,两腿发软,身体打颤,到最后逃离,把男主角的单纯和懦弱刻画的淋漓尽致。

第五,他有很强的台词功底,虽然他没有受过戏剧训练,虽然他的表演可以超越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但是他的台词功底是非常强的,这可能跟他的歌手身份,长期的舞台磨练有关,一句普通的台词经过他的口,顿时会变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就是面对非母语,都能体现出这一点,比如红色恋人的那一段国语演讲,他的演讲姿态从容大度,温文儒雅,语气和情绪慷慨激昂,并且有着诗意的美,如《红色恋人》中有这样一句,此刻正有一群顽强的战士,正不屈不挠的在坚持他们自己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他们的主义,第一句话,三个小节,顽强的,前重后轻,第二句,三个小节,停顿,不屈不挠的,前重后轻,的尾音稍长,停顿,两个他们的,一个自己的,前重后轻,加上的后面的名词,声音前低后高,理想主义信念三个词,语气加重的同时,并用力晃动握紧的拳头,神色也坚定有力,并透着向往和崇敬自豪以及义无返顾的决心!这段演讲曾经让很多人感到诧异,一个香港演员用非母语怎么把这种严肃性的演讲演绎的这么好,这就要归功于他的台词功底。因为他能掌握好语言的节奏,声音能表达出内心情感。

在《夜半歌声》中,张国荣用声音塑造毁容后的宋丹平也是非常精彩的,由于长期压抑的痛苦,毁容后的宋丹平性情古怪,所以他的声音也是喜怒无常,变化莫侧,时而骄傲,时而悲观,时而平静,时而又很亢奋,时而蛮横,时而又带着乞求。比如有一句台词,你看我这个样子能去见她吗你看一词说了两次,第一次,声音很粗暴,的语气稍重,表现出急,第二次,声音微弱颤抖,并跟后面的句子连着说,在样子的地方停顿,加重语气,尾音稍长,整句话表现出男主角痛苦无奈的很复杂的心情,当宋丹平的脸被遮住,能够自然流畅的表现出他高低起伏的情感变化,这也体现了张国荣扎实的台词功底,最重要的是,他使用的是非母语。

在《东邪西毒》中,张国荣推销杀手的说辞也是让人津津乐道的,一开始,他的语气平静,就象跟人拉家常,当说到对方内心的报仇欲望时,他的声音降低,随后是猜测对方的心思,不过你不敢一句话,声音前快后慢,有意刺激对方,句中的或者一词,是前低后扬,并拖长尾音,带有试探性,然后告诉对方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句,杀人很简单,声音前高后低,表现出态度的诚恳,第二句声音提高,表现他的自信,这也是给对方信心,就这么个简单而平淡的推销说辞,张国荣通过声音的变化表现了男主角的心思慎密以及他的阴险和狡诈,推销杀手也会有几个步奏,从博取信任,到试探,再到信心的给予,最后到介绍。

在春光乍泻中的一段戏,张国荣演的男主角何宝荣被朋友照顾,朋友给他洗澡,他发了很多牢骚,但又要表现内心的幸福感,他就让自己的每一句台词的尾音拉长。从这些可看出,不管是非母语还是母语,张国荣的台词功底之所以好,主要原因就是他能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他的声音能表现出内心情感,所以不管是他的演讲,他的说话都会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六,他的表演不断创新,杜绝程式化。比如在枪王中,他演的变态杀手开枪打死一个朋友的一段戏,他杀人之后并没有做出程式化的夸张扭曲的动作,而是象普通人那样站在那,面无表情,只见其眼珠从上迅速的移到下方。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眼神,既让观众看到杀手的凌厉,又看到杀手的冷漠和病态。通过他的表演让观众感觉到,危险人物不一定很张扬,很夸张,这些人虽与众不同,但就在普通人中。又如在异度空间中,他抑郁去医院拿仪器电自己的一段戏,只见他全身抽搐,两眼直翻上去,这样的表演就比那些以前我们看到的只注重肢体抽搐的表演就更真实,更能让观众看到病人的痛苦。

再比如红色恋人中男主角上刑场一段戏,他虽然带着脚镣手铐,但并没有程式化的挥拳头喊口号,而是表现的很平静,当他走到椅子旁,也没有立即坐上去,而是扶着椅子,摇了摇,冷笑着看了一眼周围的人,然后才挺直腰板,端端正正的坐上去,双手放在腿上,这个表演跟我们以前看到的就截然不同,但他依然表现了知识分子革命者的诤诤铁骨,他们的坦然无畏。张国荣一直坚持表演的多样性,所以他在创作角色时,他会根据角色的内心,设计出不同于别人的,但又符合剧情和人物身份个性的表演。

第七,他的表演具有独创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极高的自编自演的能力,也就是演员的文学塑造能力,作家用文字书写人物,演员则用自己的表情,肢体和声音的变化来书写人物,在王家卫的电影中,要生动具体的刻画出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演员绝对要具备这一能力,我相信导演也会承认这点,而张国荣是公认的在这类电影中,表达的情感最为丰富,肢体语言最为生动,表达的人物最富有逻辑性的演员。

比如《阿飞正传》的几段表演,他的养母喝醉了酒,他来到养母家,一进屋,走得很急切,然后把养母扶到床上,拉开被子给其盖上,随后站起身,很焦虑的看着养母,这时他用手抹去养母嘴上的口水,抹完又把手上的口水擦在被子上,然后转身离开床边,这段戏,如果只听台词,就只有阿飞对养母的爱,但是通过演员自己的表演,就表现了阿飞对养母又爱又抗拒的矛盾心情。又如他和舞女在房间里,他躺在床上,头面对观众,只见他翘起一条腿,左右晃动,抬起左手,看了下表,随后,又用右手擦了一下鼻子,接下来左手又在肚皮上挠了一下痒,整个过程都极其生活化,表现了阿飞的孤独和百无聊赖。

再如,清晨一段戏,他也是躺在床上,但有不同的内容,只见他点了一只烟,一脸的无精打采,用手在胸前挠了一下痒,转过头,看见桌上舞女留下的地址,随手拿起来用力一看,看完后,手放下,依然是一脸的落寞,然后再拿起来看,看完后,扔出去,扔完后,他又撑起身子,头和脚紧贴着床用力伸了个懒腰。这段丰富的肢体动作不仅表现阿飞的颓废空虚,还再次表现阿飞对爱情的矛盾,以及生命的活力。

这三段表演所表达的情感都决定了阿飞这个人物为什么在影片中会有那样的行为。在春光乍泻中,张国荣的表演同样值得细细品味,如,他跟朋友抢沙发一段戏,只见他一脸坏笑的看着朋友,然后掀开被子,挤进被窝,随后咬一下朋友的手,接着便是跟朋友耳鬓私磨,朋友离开,他看会也尾随,坐在床边,头埋在朋友的胸前,蹭呀蹭,然后抬起头,请求对方,语气有些带有强制性,接下来,便整个身子都睡在朋友身上,头继续埋在朋友的胸前,使劲蹭,就这样他顺理成章的跟朋友一起了,最后,为了防止朋友走,他还一次又一次的把伤痛的手放在朋友身上,这段表演很少看到男主角的脸,但通过他的肢体和声音塑造,体现了男主角的任性和任情以及追逐中的义无返顾。

在这电影中,有两段吵架的戏,但张国荣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赋予其了不同的情感内涵,如第一次吵架,他吵架的同时,整个身体都在床上左右上下的翻腾,以至于吵架的声音都有些上气不接下气,这次吵架他是发泄不满,表达痛苦,而第二次吵架,只见他瞪大眼睛,一脸的诧异和委屈,每说一句,头还会随之摆动几下,吵完后,一边怒气未消,念念有词,一边用力蹬被子,然后又用手把被子拉上来,用手臂打了被子一下,转过身,头晃动几下,最后躺下,这次吵架跟上一次就不同,虽然是吵,但他的内心很复杂,既有对男友的又爱又恨,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他很享受跟心爱的人吵架,对他来说,吵架很幸福,尤其是那场独角戏,脚蹬,手拉,转身,打被子,头的晃动,也正是这种任情任性的爱,才有后来百折不挠的纠缠。

再比如东邪西毒中,张国荣演的西毒和盲侠一段戏,他走到门口,双手撩开布帘,并用手撑在空中,吐了口气,神色冷漠,一边悠然的看着远处,一边与盲侠攀谈,当盲侠说到自己的老婆爱上了自己的朋友,西毒神色一怔,手慢慢放下,一只手伫着柱子,沉重的敲打了两下,最后离开,在这段表演中,手从撑起布帘到缓缓放下再到伫着柱子,最后到敲打,充分体现了在西毒身上,被悠然冷漠掩饰的伤痛。不管是阿飞正传,东邪西毒还是春光乍泻,张国荣之所以塑造的人物丰满和有血有肉,这就来源于人物丰富的内心{内在的和外在的}和由内心支撑的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这些富有逻辑性的表演,这些都要归功于演员的独创能力。最起码他的独创能力可以为需要的人二度创作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

第八,他塑造的人物不在于形象的不同,而是气质和个性的不同,同一个性,他可以赋予不同的气质或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宁采呈和十二少,前者落魄穷酸,而后者风流倜傥,仪态万千。一个笑都有粗放和婉约之分。卓一航和许文强,两个都是血性男儿,前者的血性表现在他的无拘无束,不以为然,敢爱敢恨中,而后者的血性表现在身处乱世,辗转颠簸,身心飘零的沧桑,疲惫和孤独中。程蝶衣和何宝荣,两个都很执拗,但前者执拗的高贵典雅,而后者却执拗的野蛮张扬。再比如枪王和异度空间,他都演了病人,前者是正大光明的病人,他表演的着重点在于表达角色如何病,为何病,而后者是被正常掩盖的病人,他的重心不仅仅表达角色的病态,还要表达掩饰,如何掩饰,为何掩饰。

张国荣曾经说过,演员塑造人物首先要懂得人情,人性,人心,演员要有不同的表演方式,肢体动作要有内在的思想做支撑,从这个不难看出他的创作原则,他注重表演的多样性,注重人物的内心情感,塑造人物是由内到外的塑造,并且他在银幕上通过神情表达的情感不仅丰富细腻,而且还能自然的流动,这说明他在创作角色时会调动各种元素感受这些情感,再把它们释放出来,以上这些都决定了张国荣塑造的角色的鲜活和有血有肉,并且他的角色始终都有一种自我表达的感觉,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自己演自己。

但凡学过表演的人,都记得老师说的一句话,演员要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要真听,真看,真体验,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这里强调的三个真,强调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其实这就是一种演员的自我表达,再说伟大的斯坦尼的表演理论,他注重内心情感的真实,强调内心的体验,他也希望演员能亲自去感受这些情感,然后把它们释放出来,这也应该是演员的自我表达,所以说,自我表达不是自己演自己,它是表达演员生活和情感的体验,难怪有那样一句话,能否通过角色表达自我,是伟大演员和平庸演员的本质区别。

张国荣没有受过专业的戏剧训练,身处浮躁的香港娱乐圈,但是看他的创作思想,看他的表演,我觉得他是斯坦尼拉夫斯基理论忠实的实践者,注重内心,体验内心,并且勇于体验,敢于表达,并且在他的表演中还能传递出演员对角色的态度,即:角色是谁,为何是,如何是。

在他身上,我认为有两点是非常值得我们现在的演员,包括学院派演员学习的,第一,对细节的重视,他不但要让自己每个表演细节有内容,还要保证细节间的连贯和呼应。也就是,他的表演具有逻辑性。第二,他能亲自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从内到外}并且能把这种人应该有的感受表达出来,通过自己的神情,肢体以及声音,而不会完全依赖于外力的烘托。可以说他的表演诠释了什么叫不动声色,不留痕迹的表演,即:他既表达了,但又不觉得他在演戏,而不是用外力烘托出来的不动声色,不留痕迹。

张国荣的演技类似于爵士音乐演奏者,他们深谙如何与其他人配合,给他人留出共同演奏,和声以及交流的空间,由此共同创造艺术。这种令人羡慕的能力不仅是高层次的表演艺术所必需的,而且我们在一些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们身上都能找到,如查理·卓别林、斯潘塞·翠茜、马龙·白兰度等。他的才华不仅仅只局限在演技方面,他同时也是香港粤语流行歌坛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天才横溢的歌手之一。

我知道生命是怎样的一种负累,要承受的总比能承受的沉重得多,所以,我要祝贺你,因为你知道什么时候向它告别,也知道如何过得纯真且青春,这种纯真,如此纯净,连时光都不敢毁 损它。至此,深深的伤悲攫住了我,我开始想知道:为什么这个人的生命,这个人的死亡,能够给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背境的人带来如此的震撼。好奇心促使我开始研究他。正如我们所见到的,在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中国以及他生长的香港,从来没有其他任何一位国际巨星,无论是其生前还是身后,能受到如此纷杂庞 大的注目,围绕着他的,有宠爱,有嫉妒,有批评,也有争议。某电影杂志向我约稿,要我写一篇对他的评论,为此,我将他演得最好的十部影片的片名编辑出来, 仔细对这些片子进行了又观摩研究。当我做完这一切后,我对他的看法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他是一名传奇的明星,是大师中的大师。

我开始想知道,为什么这个人的生命,这个人的死亡,能够给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背境的人带来如此的震撼。我们所见到的,在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中国及他生长的香港,从没有其他任何一位国际巨星,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能受到如此纷杂庞大的注目,围绕着他的,有宠爱,有嫉妒,有批评,也有争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